
醫學小偵探之前已經做過一次關于膽結石的科普,很明確告訴過大家:不是膽結石越大,說明病情就越嚴重,相反有一些小的膽結石還可能會引起更加嚴重的膽管炎、膽管結石,具體為什么,大家如果感興趣,想了解更多,可以點擊下面的頭條問答《膽囊結石多大算嚴重》鏈接
http://toutiao.com/group/6825075808697057549/?iid=0&app=news_article
所以,大家可以發現對于膽結石來說,并不是說結石越大就越危險,也不是說小結石就一定好,會沒事!因此,一味控制膽囊結石不長大,對膽結石病人來說不一定是好事,相反有時候小結石比大結石還可能更加的危險,這點大家要先十分清楚!那么再回到問題本身,到底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控制膽囊結石不長大?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要想知道有沒有控制膽結石生長的辦法,我們得先知道膽結石是怎么來的?
其實對于不同的膽結石病人來說,可能長在膽囊里面的結石都不一樣,因為我們醫生發現在不同的病人身上取出來的膽結石,有一些是不一樣的,因此膽結石被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種,膽固醇性結石;
第二種,膽色素結石;
第三種,混合性結石,也就是又有膽固醇又有膽紅素結石,形成的一種混合性。
那么膽固醇結石是怎么來的?目前研究很明確,與我們的膽固醇高有關,但是這種膽固醇升高除了來源于我們的有一些膽結石病人長期的高脂飲食以外,還有一部分是因為本身體內的膽固醇代謝異常引起的升高有關,也就是說這部分病人,也沒有高脂飲食,但是自身膽固醇代謝出現問題,導致血液中的膽固醇升高,然后通過我們人的血液循環,引起膽汁中膽固醇濃度升高,而我們人的膽囊有儲存、濃縮膽汁的作用,因此導致了膽固醇膽結石的形成。
而膽色素結石,目前研究認為它主要與膽汁中膽色素代謝和細菌感染有關!
混合性結石,那就不用說了,跟膽固醇代謝,膽色素代謝,細菌感染等等可能都有關系。
但是大家注意了!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結石,我們研究發現它們當中都至少含有60%左右的膽固醇,這意味著什么?很簡單,說明膽固醇在所有膽結石的形成當中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且我們平時大家遇到最多的膽結石,就是第一個——膽固醇結石,這當中跟大家比以前的生活條件好多了有一定的關系,尤其是一些人如果喜歡歐美那種喜歡吃肉等西方飲食方式,相比之下就是更容易長膽結石,所以膽結石在現在又有“富貴病”的說法!
那臨床上我們就碰到有人跟我說,那我以后不吃肉了,就吃青菜,我吃素,那就不會得膽結石了吧,或者覺得自己現在已經有了膽結石,他吃素這膽結石就不會變大了?
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在臨床上,也有不少出家人得了膽結石,而且總的算下來他們得膽結石的幾率并沒有因為吃素而降低,甚至沒有。這其實就跟我們平時遇到的胖子一樣,吃素的也有肥胖的一個道理!因為我在上面也提到了,一個人體內膽固醇來源,除了食物中攝入,它還涉及到大部分來源于自身的代謝,這吃素的人,也容易出現體內代謝出現異常,而出現高脂血癥,導致膽結石形成,因此要預防膽結石,最好的飲食方式是平衡飲食,肉要吃,素也要吃,同時還要補充蛋白質等等。
了解了以上知識以后,那我們說真的有辦法可以控制膽結石不長大嗎?
首先,從我們膽結石形成的原因來說,確實與我們的飲食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尤其是剛剛提到的膽固醇飲食,在很多膽結石形成當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均衡飲食確實可以預防膽結石的形成或者結石的生長變大,但是這不是一定,而且只能說是部分。
為什么?如果仔細看過我上面關于膽結石形成的原因的論述,大家就會明白,飲食只會影響我們體內一部分膽固醇的代謝,而我們體內膽固醇的來源,還有很多是來源于自身代謝的,這出現代謝異常,同樣會導致膽固醇升高,引發膽結石,這是防不住的!而且我們說目前關于一個人為什么會得膽結石,真正的病因是不清楚的,因此我們根本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控制一個人不得膽結石,也同樣沒辦法控制一個人得了膽結石以后不會變大,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哪怕把膽結石取出來以后,也會有很多病人面臨膽結石復發的真正原因,因為我們還沒找到“根”,也就沒法去“根”!
接著,我們說既然沒辦法控制不長膽結石,也沒辦法讓結石徹底不生長,那得了膽結石怎么辦最好?
膽結石,放在以前確實是比較煩人的一件事情,不治也不行,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很可能越長越多,越長越大,這樣大家想想,我們人體的膽囊就像是一個“錢袋子”,里面裝了好幾個石頭,而且這個石頭是可以移動的,隨著膽囊的收縮和我們人的運動,會在膽囊里面跑來跑去,這膽囊能好哪里去嗎?
往往會面臨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誘發膽囊炎,而且炎癥越來越重,膽囊功能下降,嚴重影響生活工作;
二是剛好大小的結石,還可能隨著膽汁卡在我們的膽總管,引起更加嚴重的膽管結石,甚至誘發急性胰腺炎;
三是長期膽囊結石,炎癥反復發作,還能出現膽囊惡性腫瘤,即膽囊癌,這點在目前醫學界已經是達成共識的,膽囊結石與膽囊癌有關,當然,大家也不用過于擔心,這種幾率不大,而且是一個長期作用的結果,大概在0.1%左右!
所以,膽結石,大家如果對它視而不見,不管不顧,肯定是會越來越嚴重的!
那怎么辦?以前的話,基本上就是連同膽囊一起給切了!注意,現在不一樣了,我們現在有了更好的治療辦法,我們醫生在碰到需要治療的膽囊結石病人,先讓它做B超,做ECT檢查,來評估膽囊功能,還有就是看看病人這膽囊病變到底嚴不嚴重?
如果膽囊功能還很好,病變也很輕,可能就是膽囊里面有幾個石頭,那我們是不建議切除膽囊的,而是建議病人做微創保膽取石術,就是只把石頭取出來,把膽囊還給病人,這樣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有“膽”的幸福生活。
因為膽囊沒了,雖然不會對我們的生命質量造成多大影響,但是影響生活質量,很多病人切除膽囊后沒幾個月就拉肚子,經常肚子不舒服,消化功能下降等等,非常苦惱。所以,我們現在對于膽結石的治療,是能保留膽囊的,還是要建議病人選擇保膽,而對于不能保膽的,也建議手術切除!
當然,對于實在不想做手術或者不能做手術的,那就會建議他們進行選擇消炎利膽藥物和配合飲食治療。
這里面治療方式,當然非的說哪一個可以防止膽囊結石復發,也就只有切除膽囊了,但是這往往還會帶來其他的后遺癥,所以一定要根據具體膽結病情來選擇!
最后,還是那句話,對于已經患有膽結石的病人來說,不存在有絕對控制膽結石不長大的辦法,而且膽結石也不是你控制它不長大,就是好的,它會跑的,如果跑到你的膽總管,卡住,形成膽管結石,同樣會導致膽汁淤積,引發更加嚴重后果!
總結
碰到膽結石,首先要重視,要及時治療;然后就是不要相信什么辦法可以讓你不再長結石,那不是騙子而就是騙子,因為目前關于膽結石治療手段,就是我文中介紹那些,而且結石不是越小越安全,具體為什么,也有了介紹,大家如果還有什么疑問,可以下方留言,我們一起交流!
更多相關建議:
膽囊結石是一種常見病,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逐漸增高,且女性多用于男性。人們常說“肝膽相照”膽囊就藏在肝臟的下面,在腹部右側,是一個小梨形的器官。膽囊是個膽汁的“小倉庫”在我們不進食時,肝臟分泌出的膽汁就會儲存并濃縮在膽囊內,當我們進食后需要消化時,膽囊在將膽汁排出,幫助身體消化和吸收脂肪。
膽囊結石就是發生在膽囊內的結石,結石可以像沙粒一樣小,也可以像高爾夫球一樣大,膽囊結石與急性膽囊炎并存。
膽囊結石該如何控制不長大呢?
1、應規律進食,不要不吃早餐,也不要每餐吃的太早。
2、不要過多的進食脂肪和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動物內臟、蛋黃、魚子醬等。少吃辣椒,省蒜等刺激食物。
3、禁酒及含酒精類飲料
4、多吃一些利膽和副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菠菜、青筍、南瓜、蓮藕、番茄、胡蘿卜等
5、不嚴重的膽囊結石可以使用利膽藥物如常見的膽汁酸藥物,如熊去氧膽酸或是解痙止痛藥和消炎來促進膽汁的分泌和排出。
總之,一部分無癥狀的膽囊結石不需要治療,可以6個月復查,但要注意定期檢查,聽取專科醫生的建議,該切除的還是要切除,不能一味觀察,等到惡變。后悔就晚了。膽囊結石因人而異,要定期復查,避免膽囊結石長大。
更多相關建議:
目前尚無控制膽囊結石長大的辦法。外科醫生對確診的結石性膽囊炎病人,一般都會建議手術治療,當然,決定權在病人。不過對反復發作的結石性膽囊炎,還是主張積極手術治療為上策。
對于選擇保守治療,也就是非手術治療的病人,在處于緩解狀態時,沒有醫生能夠給出控制結石長大的辦法。
比較清楚的是,多種原因造成膽囊內膽汁成分改變,析出結晶形成結石,這是外界因素無法控制的。醫生只能告訴病人,避免暴飲暴食,低脂飲食,適當鍛煉,避免受涼、情緒激動、勞累等等,從而減少結石性膽囊炎的發作機會,如有上腹部疼痛不適等癥狀,應該及時就醫。
按題目可以理解成,結石大對身體健康影響就更大?這可不一定,并且,每個人情況也不一樣。
很小的膽囊結石,直徑在二、三個毫米以下的小結石,完全可能順著膽囊管進入膽總管,再進入小腸,排出體外。也可能滯留在膽總管里慢慢長大,阻塞膽總管,引起發病。這種情況在手術中時有發現。
當膽結石到大不小時,直徑在五毫米至一厘米左右,手術中也遇到過大到直徑近三厘米的結石嵌頓在膽囊頸部。一旦具備了讓膽囊強烈收縮的機會,結石順著膽汁流出的方向,就很可能嵌頓在膽囊頸部,上不去也下不來,那病人表現出來的主要癥狀,是持續性的劇烈疼痛或者陣發性加劇,經歷過發病的都有難忘的體會。
膽結石形狀各異,每個人的情況也不一樣,有膽囊里只有一個的,也有幾十甚至上百個小結石的。
雖然說慢性結石性膽囊炎發生癌變的幾率非常低,但是,膽囊癌可是惡性程度非常高的腫瘤,總體預后不良,能生存三、五年以上的非常少。
總之,減少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發作更顯重要,對于反復發作達兩三次以上的,還是應該考慮手術治療,實在不愿意手術,則應該避免急性發作。
順便說一句,熊去氧膽酸膠囊等西藥對部分類型的小結石有溶解作用,就是人們經常提到的可以化結石,不過復發率高。另外,相關的一些中成藥有消炎利膽功效,有溶解微小結石作用,這都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我是康醫生,謝謝朋友們的關注!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相關建議:
怎樣才能控制膽囊結石不長大?
膽囊于體內的主要功能是將肝臟分泌的膽汁加工濃縮,并將之儲存,在有需要的時候(進食后)輸送入十二指腸,以幫助消化油脂。當膽囊中的膽固醇過度飽和,或是因膽功能退化而無法將膽囊內的膽固醇代謝掉時,就會產生結晶體,而這些結晶體是無法被排出體外的,日積月累下來,這些聚集在一起的結晶體就會形成膽結石。膽結石的體積、大小與數量則因人而異。
就大部分情況而言,結石的大小與數量并不是關鍵。當結石體積細小但膽囊管較大時,結石就會容易掉出來,一旦結石掉出來,阻塞癥狀及并發癥將有可能發生;若結石體積較大,無法掉入膽囊管內,反而不容易造成任何癥狀。膽結石一般在青少年與兒童間較為罕見,多發于40歲以上的中年女性。膽結石一般較常見的是膽固醇石及鈣石等,結石的種類可通過掃描確認。最能有效診斷膽結石的檢查是超聲波檢查,而普通的X光檢查的準確性只有10%至15%左右。若懷疑患上其他并發癥,則需結合其他檢查如CT掃描、MRCP掃描或ERCP掃描,以檢視膽道系統的情況。
膽結石可造成的并發癥
1. 急性膽囊炎
當結石從膽囊里掉出來,堵塞于膽囊管時,病情就會轉化為復雜性膽結石,而這將引發急性膽囊炎。急性膽囊炎不只會導致體內劇痛,觸碰時也會異常疼痛,并會引起發燒、不適、嘔吐等其他癥狀。急性膽囊炎也是膽結石最常造成的并發癥,這也意味著結石不僅會帶來疼痛,也會帶來許多其他棘手的問題。
2. 急性膽囊管炎
膽囊管的功能是將膽汁輸送到十二指腸,若膽囊管發生阻塞并導致急性膽囊管炎,將可引發黃疸,嚴重時甚至可引發細菌感染,導致病患發高燒、疼痛及不適。
3. 急性胰腺炎
若結石順著膽囊管掉入胰腺內,則可能引發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會造成難以忍受的灼燒樣疼痛感、惡心、嘔吐及發燒等癥狀。
除了以上3種較常見的并發癥之外,也還有許多其他的問題可能產生,如膽囊管發炎并受到感染后,感染情況可能會蔓延至血液內,導致所謂的敗血病、膽囊發炎也可能引發積膿并導致膽囊穿孔等,這些急性并發癥都可讓病患感到極度不適。
生活規律、多攝取維生素C
激素分泌失調是引起膽囊無法溶解飽和膽固醇的主因之一,避孕藥及一些雌性激素也可能加重膽結石罹患率,這也是為什么膽結石較常發生在女性身上。此外,部分藥物如抗生素都有可能導致膽固醇過度飽和,如果可以避免服用這些藥物,則可降低患上膽結石的風險。
膽囊功能不太好的人會因為膽囊蠕動過慢,導致膽汁及膽固醇囤積并容易變得過于飽和,減少食用過于油膩的食物并多攝取維生素C都會有所幫助,積極減肥、保持規律運動、適量飲用咖啡等,都是預防膽結石的方法。
我是王藥師,致力于用樸實無華的文字解釋復雜難懂的疾病知識,幫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體。您的點贊就是我最大的動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膽囊結石相關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給他們吧!
更多相關建議:
1、膽結石的導致原因與生育有關
妊娠可促進膽結石的導致,并且妊娠次數與膽結石的發病率呈正相關,這種觀點已經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所證明。
2、膽結石性別差異有關
這幾年來超聲診斷研究結果男女發病之比約為1:2,性別比例的差異主要體現螅岔出礤在膽固醇結石發病方面,膽囊的膽色素結石發病率無明顯性別差異。女性膽固醇結石高發可能與雌激素降低膽流斤艫渾躉、增加膽汁中膽固醇分泌、降低總膽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黃體酮影響膽囊動力、使膽汁淤滯有關。
3、膽結石與飲食原因有關
飲食習慣是影響膽石導致的主要原因,進食精制食物、高膽固醇食物者膽結石的發病率明顯增高。因為精制碳水化合物增加膽汁膽固醇飽和度。我國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膽結石發病已占膽石病的主要地位,且以膽固醇結石為主。
由此可見,飲食的因素對于膽結石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患者應該從飲食上控制膽結石的長大:
1、要多喝水,但是不要憋尿。多喝水能夠幫助我們把細菌、致癌物質和一些結石物質排出體外,這樣可以減輕膀胱或者是腎臟的痛苦。
2、要少喝酒,可能有的人會認為啤酒能幫助我們利尿,還能預防尿結石發生。其實不然,啤酒中含有很多草酸、鈣和一些酸性的物質,它們是相互影響的,會導致人體的尿酸急劇增加,這也是膽結石發病的一個重要因素。
3、要少吃一些肉類和動物的內臟,盡量不要吃,因為動物內臟中含有很多高嘌呤食物,他們會導致高血尿酸增加,而尿酸是引起膽結石的一種成分。我們平常的時候最好是多吃一些素食和一些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
4、不要吃太咸的食物,這些食物會給我們的腎臟造成很大的壓力,鹽和鈣會同時進行協調,對膽結石治療造成很大的干擾,每天注意攝入少于5克的食鹽。
最后,在對于膽結石病情的控制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配合一定的藥物治療相信可以幫助您早日恢復健康。
我是小克大夫,關注我了解更多健康
更多相關建議:
肝膽外科崔醫生為大家解答這個膽囊結石的問題,首先大家要明白,膽囊結石大小到底對疾病產生哪些影響,比如說膽囊結石很大,超過了2厘米,膽囊結石較大的話容易發生膽囊內黏膜的損傷,因為膽囊在收縮過程中會反復接觸較大的膽囊結石,還有就是膽囊結石有可能會堵住膽囊的出口,導致膽囊炎的發生。
但是膽囊結石小的話也不一定是是好事,除非是很小的膽囊結石,可以順利的排出膽囊,然后順著膽總管到腸道,但是如果膽囊結石雖小,并沒有排出到腸道的話,那么可能誘發膽源性的急性胰腺炎、膽管炎等等,那是很嚴重的疾病。
但是總體上膽囊結石小的話相對來說還是比膽囊結石大要好一點,還有就是膽囊結石會不會縮小呢。其實有一個類型的膽囊結石是可能會出現縮小的情況的,那就是膽固醇樣的結石,就類似于膽固醇樣的息肉,也是可以出現縮小的,但是絕大多數都是變大,變小了的少見。
首先就是飲食控制好了。吃的脂肪類食物少了,這樣的話就減少了膽囊內膽固醇的沉積,延緩膽囊結石的進展,此外,如果加用利膽排石的藥物,也可以降低膽汁中的膽固醇,還有就是注意睡眠,別熬夜,因為熬夜、飲食不規律、久坐等因素都是是影響膽囊的。
更多相關建議:
想要膽囊結石不長大,最應該做的就是管住嘴,嚴重控制你的膽固醇攝入量。不僅于此,膽固醇攝入量和你的身體里的脂肪也有著密切關系,調查顯示,如果體重超標50%,患上有臨床癥狀的膽結石幾率就增加6倍。每增加10kg的脂肪,人體每天就會多合成約200mg膽固醇。
膽固醇在體內最主要的排出途徑,就是溶解在膽汁里,通過膽道排泄到腸道,進而經糞便排出體外。體內膽固醇過多,或是膽汁的成分有所變化,則膽固醇就有可能從膽汁中析出,沉積到膽道里,聚集而形成結石。因此,可以說膽結石幾乎都是膽固醇惹的禍!
世間美食辣么多,怎么吃才不會踩到“膽固醇”的雷呢?對照“膽固醇含量表”,照著吃別給膽囊添「亂」!
由上面表格我們不難看出,每100克食物(可食用部分)中,膽固醇含量較高的有:
100~200毫克:
對蝦>豬蹄>羊肉干>奶油蛋糕>沙丁魚>蛤蜊>田螺>赤貝>扇貝(鮮)>鯽魚>海蟹>火腿/牛肉干>鵪鶉>羊肉串(烤)>豬肉(肥)>青魚>雞(均值)>河蚌
200~500毫克:
蝦皮>雞肝>鴨肝>黃油>鵝肝>河蟹>奶油
500~1000毫克:
鵝蛋>咸鴨蛋>皮蛋>雞蛋>鴨蛋>鵪鶉蛋
超過1000毫克:
豬腦>牛腦>鴨蛋黃>雞蛋黃>豬肝
不知道怎么吃?照著這張清單吃就好了
如果擔心踩“雷”,可以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來飲食,指南中對蛋類、內臟類、脂肪類有很明確的建議,比如:
控制不住嘴?這些食物可以挽救一下
有人說,醫生,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都怪好吃的東西太多了,那怎么辦呀?哎~還能怎么辦呢,只能多攝入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來救一下咯,這樣可以有效減少膽固醇類物質的吸收利用率!
膽結石患者怎樣謹防膽固醇超標
對于已經患有膽結石的患者,生活中要更加注意控制膽固醇的攝入量:
主食吃至少一半的全谷雜糧,特別是多喝雜糧豆粥;
蛋白質不足的部分,可以把以前過多的主食、零食和肉類砍掉,換成每天半碗豆腐和一杯酸奶;
每天一兩肉或一兩魚,不要煎炸和紅燒,多用蒸或燉,并去掉浮油和肥肉;
每天可吃一個雞蛋,但不要炒或煎,最好改成煮蛋、蛋羹和蛋花湯;
多吃少油烹調的蔬菜,先吃碗蔬菜再開始吃飯,綠葉菜每天至少要攝入一些。水果每天一個即可,堅果每天一小把。
很多膽結石患者“管不住嘴”,喜歡吃一些口味重的食物,如爆炒的、油燜的,這些都要調整一下,盡量清淡一些,合理膳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定期體檢,發現膽結石及早治療。
尾聲:其實不想膽囊結石長大,除了要多注意飲食以外,還要注意不要胡亂吃藥以及不要久拖不治。如果結石真的沒有達到治療指標,一定要在醫生的叮囑下正確服用藥物,一定要勤做體檢觀察結石情況,一旦發展為需要治療,千萬不要拖著不治,否則后果會非常嚴重。
如果還要了解更多有關結石的知識,歡迎關注【結石科醫生何明剛】,我會為您解答各種疑惑!
更多相關建議:
膽囊結石近些年有增多的趨勢,一是現代生活條件改善了,飲食結構調整明顯;二是現在健康意識強化了,體檢增多,更多無癥狀膽囊結石檢查出來了。
因為結石是膽囊癌的病因之一(結石、膽囊息肉、膽囊炎是膽囊癌最常見的三大病因),而且隨著結石體積的增大,誘發膽囊癌的幾率也會增大。目前臨床以最大直徑2厘米為分界(對于年輕人也有醫院放寬到3厘米),超過2 厘米的膽囊結石,誘發膽囊癌的幾率明顯升高,所以超過2厘米的膽囊結石,醫生一般都是建議手術,而小于2厘米的則可以觀察。
這樣很多人就關心一個問題了,怎樣才能控制膽囊結石不長大?
首先要明白膽囊結石是怎么形成的:膽汁中某種成分濃度增高,超過溶解極限,從膽汁中結晶析出。舉一個例子,我們每天吃的食用鹽,主要就是溶解在海水里的氯化鈉,就是通過蒸發水分提高氯化鈉的濃度(水少了,氯化鈉的濃度相對就升高了)而結晶析出的。
我們的膽汁是肝細胞合成并通過膽道系統進入消化道消化食物的。膽汁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中的溶質是膽固醇、膽汁酸、磷脂、膽紅素、脂肪酸、無機鹽類以及多種酶類;其中膽固醇、膽汁酸的比例最高,它們比例的改變影響到膽汁中形成結石的危險度。
當膽汁中膽固醇濃度過高,就可以形成膽固醇結石,同樣的道理可以形成膽色素結石。這樣就可以解釋到膽結石的三種類型來:膽固醇結石、膽色素結石和混合性結石。
臨床上膽囊結石多是膽固醇結石,而且隨著體檢的普及,一些人還發現了膽囊內的膽固醇結晶,這就是膽固醇結石的前體,所以是符合上面膽囊結石形成原理的。
所以控制膽囊結石不長大,就要控制膽汁中膽固醇的濃度。很多人對膽固醇不是很了解,但是對于高脂血癥很熟悉,其實高脂血癥中主要指的就是膽固醇升高和甘油三酯升高,也就是血脂的組成主要就是膽固醇和甘油三酯。
那么膽汁中膽固醇是肝細胞合成的,如果血液中血脂升高,膽汁中膽固醇濃度就會升高,所以控制膽汁中膽固醇濃度就是通過控制血脂。我們對于膽囊結石都是建議低脂飲食,就是基于這個原理。
如果控制的好,比如膽汁中膽固醇濃度明顯減低,低于正常時候,膽囊結石不光不會增大,還有可能被溶解而縮小。這就是臨床藥物治療膽囊結石的原理。
所以對于有膽囊結石而沒有臨床癥狀,膽囊結石又小于2厘米者,積極的飲食控制,降脂、利膽等治療,是可以控制膽囊結石繼續發展的。
更多相關建議:
看醫生 吃藥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