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養生,頸部保暖非常重要。出門以前一定要戴帽子,頭部不能著涼。戴口罩。吃一點軟乎乎的溫和的東西。不要吃生冷。出門血壓高的手也不能著涼。完了血壓會跟著增高。
1、不要在冬天減肥
愛美的女孩子們,一年四季都想減肥。事實上,無論是節食、運動或者藥物利尿的減肥方法,都是在短時間內消耗大量的熱量而減肥。這在中醫屬于“泄”的范疇,不適于在冬天里進行。
2、不要過量熬夜
冬天里黑夜時間長,白天時間短。人們也應順應自然,增加睡眠時間,方可補養元陰元陽。事實上,冬天熬夜的傷害比平常更大,好盡量不要晚睡。冬季講究“閉藏”,講究“去寒就溫”。
3、避免“冷”健身
冬泳、冷水浴,聽起來似乎很健康。但從中醫的角度看,其實并不適合女性。現代多數女性因為工作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不規律,體質以偏虛為主,冬泳尤其不適合。事實上,無論是冬泳或是洗冷水澡,看似一種鍛煉身體的方式,其實身體要耗費很多的陽氣去抵御寒冷,對本來就體質偏虛的女性來說尤為不宜。如果長期采取“冷”健身的方式,甚至還容易引起一些內科、婦科疾病,所以說“去寒就溫”是冬季養生的不二法則。
4、不要做出汗太多的運動
運動有益身體,但如果從養生的角度上看,在冬天里不要做太過激烈、出汗太多的運動。中醫認為,汗液屬于“津液”范疇,劇烈運動后,毛孔開張,陽氣隨汗液外泄,易造成“氣津兩傷”的格局。冬季以“封藏”為本,是需要“保存實力”的季節,陽氣外泄,津液損傷,容易出現易疲乏、易感冒、頭暈、手足冰涼的癥狀。
冬季養生小常識
1、注意肌膚保濕潤燥
冬天天氣寒冷,我們皮膚的表層血管會收縮,身體的血液循環會減慢,而且皮脂腺與汗腺分泌的功能會降低,導致皮膚是非常干燥的,所以要做好肌膚保濕的工作,在飲食方面,多喝水,還可以吃一些蜂蜜、木耳、水梨等,可以提高血液中的膠質含量,增加細胞內水分的保存。
2、注意關節保暖
冬天天氣寒冷,四肢又經常暴露在外,溫度會比較低,容易使關節僵硬,體內的血液循環減慢,所以要做好關節處的保暖工作,尤其是有關節炎的患者,可以在臨睡前用溫水泡腳,不僅可以活血通絡,加快血液循環,還可以促進睡眠。
3、飲食溫熱勿燥
冬季的飲食是非常重要的,冬天人們喜歡吃一些溫熱的食物來抵御寒冷,但要注意有胃腸病、痛風、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的患者等,應避免吃麻辣火鍋。而且不能經常吃冰冷的食物,還有陰性的蔬菜水果,因為容易導致身體內外遭受虛冷攻擊。
4、忌蒙頭睡覺
冬令天寒,一般蓋厚被睡覺,因此,被窩內空氣不流暢,再加上人體散發出來的體臭汗臭味、呼出氣中的二氧化碳、腸道排出的有害氣體,致使被窩內空氣混濁。如果蒙頭睡覺,會使體內氧飽和度下降,嚴重則會影響大腸生理功能,于次晨起床時會出現頭昏腦脹、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記憶衰退等癥狀。
5、注意溫差、預防感冒
初冬氣溫開始由暖變冷,人們還不習慣,不能適應,因此感冒發病率高。由于清晨氣溫極低,因此在生活上要注意早睡晚起,避免身體受風寒。
冬季養生應以食物養生為輔。多吃溫熱食物,少吃寒涼食物。傳統的養生學中將食物分為溫熱、寒涼、平性三大類。由于冬季氣候寒冷,所以人們為了御寒保暖,應多吃一些具有溫熱性子的食物,而少吃寒涼生冷食物。溫熱性子的食物包括糯米、板栗、大棗、杏仁、核桃仁、香菜、韭菜、南瓜、蔥、生姜、大蒜等。 2、多吃一些潤肺,滋陰,補液,生津的水果、菜蔬、豆類等食品,例如西紅柿、柑桔、梨、葡萄、蘿卜、大棗、芝麻、銀耳、蓮子、蜂蜜、紅豆等。少吃辛辣食品,以改善臟腑功效,增長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