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每天的臨床工作中,不光是神經內科醫生,估計只要是你是醫生,你就會被頻繁的問到一類問題,就是:“腔隙性腦梗塞和腦梗塞,是不是一樣?到底有什么區別?”之所以會這樣,這要是現在各級醫院CT使用比較多,腔隙性腦梗塞被檢查出來的也較之以前增多了。那么,腔隙性腦梗塞跟腦梗塞相比,有哪些不一樣呢?
客觀的說,腔隙性腦梗塞跟普通腦梗塞相比,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的。總結說來,不同來自于三個方面:病理基礎不一樣、大小不一樣、危害不一樣。
1、病理基礎
說到病理基礎,普通腦梗的病理基礎多數是動脈粥樣硬化,當然還有有一部分腦梗塞是因為房顫造成的。而腔隙性腦梗塞病理基礎是長期高血壓得不到有效控制帶來的小動脈壁變性、腫脹、硬化以至于最后發生閉塞。
2、大小
通俗地講,普通腦梗塞梗死面積較大,可以表述為西瓜。而腔隙性腦梗死梗死面積較小,可以表述為芝麻。當然,這樣說并不嚴謹,但是容易理解。
3、危害
普通腦梗塞常常會引起肢體活動不利、語言不利等等嚴重癥狀,如果梗在生命中樞還可能致命。但是,大部分腔隙性腦梗塞發生后一般沒有任何癥狀,只有少數患者可能癥狀明顯。這也是為什么很多腔隙性腦梗塞患者,發現病變常常是在體檢做了頭顱CT以后,但是自己沒有感知任何癥狀。
總之,腔隙性腦梗塞和腦梗塞有相似之處,但是又不完全一樣。
更多相關建議: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兩者既有相同之處又有所區別,相同之處在于兩者都是因腦血管梗塞而導致的疾病,因此發生原因是一樣;區別在于兩者發生病變的血管位置有所不同,簡單地說就是所造成的后果有所差別,如何理解呢?
腦是人體生命的中樞,有數目眾多的腦神經細胞,并劃分出不同的功能區域,腦血管承擔著為這些腦神經細胞運輸氧及營養的重任。腦血管縱橫交錯,從大血管分枝出中小血管,直到最終的微小血管,穿插在腦神經細胞的周圍。
當這些血管發生病變,比如受高血壓、高血糖等損害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的管徑增厚、管腔狹窄,甚至有斑塊形成堵塞血管時,血流即會受阻或中斷,為周圍腦神經細胞等的供血供氧中斷,腦神經細胞的正常生理活動不能進行,甚至受損死亡,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即會受到影響。這種情況可以發生在腦部不同的功能區,引起的后果也會各不相同。
當腦血管被堵塞的部位發生在細微的小血管時,只會造成很小區域的供血不足或缺失,這些區域可能僅僅造成了腦神經細胞之間的間質受損,腦神經細胞尚未受到損傷或損傷很輕微,常常不會有明顯的癥狀表現發生,這種狀況即是發生了腔隙性腦梗。如果是腦部較大的血管發生了堵塞,缺血缺氧的面積較大,有更多的腦神經細胞因此而受損或死亡,其所支配的生理活動即會受到影響,比如運動中樞血管堵塞肢體的運動功能喪失即會偏癱,發生在語言中樞患者會失語、說話口齒不清等,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腦梗發生了。
由此可知,不管是哪種腦梗都表明有血管病變的發生,通常腔隙性腦梗發生的更早,如果不加以進行干預治療,梗塞將會進一步加重直至引起真正的腦梗而危及生命。因此,可以把腔隙性腦梗看作是腦梗的預警,必須進行干預治療,主要措施是去除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發展的因素,比如嚴格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合理飲食、堅持運動、戒除煙酒、生活規律等等。
需要提醒的是:腔隙性腦梗雖然大多情況下并不會引起明顯的癥狀表現,但有研究顯示腔隙性腦梗發生5年后會對患者的認知功能比如記憶力、理解力等產生影響,特別在老年癡呆的發生中起著不可低估的影響,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并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更多相關建議:
以前我們常說的“腦梗塞”,現在改稱“腦梗死”。
腔隙性腦梗死指的是大腦內的微小動脈血管壁發生病變,管腔閉塞,導致其支配的較小范圍的腦組織出現壞死,從而形成較小的梗死灶,一般直徑不超過5mm。患者出現的癥狀和梗死的位置、大小相關,常見的癥狀主要有頭暈頭痛、四肢麻木、眩暈等,有些可以沒有任何癥狀,而是在體檢顱腦CT或核磁時發現。發生原因與高血壓、高血脂等基礎疾病,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因素密切相關,老年人更為多見。
腔隙性腦梗死因為屬于小動脈堵塞,絕大多數不會造成致命性后果,但卻往往是大血管堵塞的前奏,因為發生了腔隙性腦梗死說明人體的大腦動脈已經出現的內皮的損傷,如果不及時干預,就有可能出現嚴重后果。
腦梗死(也成為缺血性腦卒中)泛指一切腦動脈狹窄閉塞性的疾病,導致大腦缺血、缺氧,從而出現局限性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或軟化,大血管閉塞可以導致大面積腦梗死,患者會出現偏癱、偏身感覺障礙,甚至形成腦疝、昏迷,重者可以直接導致死亡。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非常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其與腔隙性腦梗死的區別主要在于堵塞血管的大小,平時所說的腦梗死也是泛指顱腦的較大動脈的堵塞導致的腦組織軟化壞死。
更多相關建議:
頭暈、頭痛、眩暈,我們會給老人安排腦部的檢查,這種情況下常常能發現腔隙性腦梗塞。血栓形成、腦栓塞。堵塞的腦動脈不同,②大腦缺血的區域大小不同,③表現癥狀不同,④發病的原因也不同。2mm-5mm之間,最大就半個小指甲蓋大小。頭暈、頭痛、肢體麻、眩暈、記憶減退、遲鈍、智力下降等。所以如果你覺得老人開始有點癡呆、健忘的時候,要警惕腔隙性腦梗塞。原位形成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腦栓塞指的是其他地方跑過來的“栓子\",比如房顫引起的心臟血栓入腦、空氣進入腦血管形成氣栓、寄生蟲栓子、異物栓子等等。猝然昏倒、半身不遂、言語智力障礙為主。發病原因大多就是動脈粥樣硬化、心律失常,基礎疾病常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低脂肪、低熱量、低鹽飲食為主。溶栓、抗凝等治療。關注@羅醫生健康說,收獲更多權威健康科普,讀懂更多感人故事。歡迎轉發、評論、點贊,把我推介給你的家人和朋友。也可以私信我,一起交流更多健康話題。
更多相關建議:
神內小美醫生;回答僅供參考;歡迎關注、留言!腦梗死:腔隙性腦梗:總體來說: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更多相關建議:
何謂腦梗死?
腦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總稱,是由于腦組織局部供血動脈血流突然減少或停止,造成該血管供血區的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腦組織壞死、軟化,并伴有相應部位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如偏癱、失語等神經功能缺失的癥候。
腦梗死是腦血液供應障礙引起的腦部病變,包括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腔隙性腦梗死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約占腦卒中的70%。
腦梗死發病24~48小時后,腦CT掃描可見相應部位的低密度灶,邊界欠清晰,可有一定的占位效應。腦核磁共振(MRI)檢查能較早期發現腦梗死,表現為加權圖像上T1在病灶區呈低信號,T2呈高信號,MRI能發現較小的梗死病灶。
何謂腔隙性腦梗死?
腔隙性腦梗死是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之一,是持續性高血壓、小動脈硬化引起的一種特殊類型的腦血管病,是由于直徑為100~400μm的深穿支閉塞而產生的微梗死。晚期有因微小的軟化灶內的壞死組織被清除后而遺留下的小囊腔,因而稱為腔隙性腦梗死。
是以病理診斷而命名的,系新鮮或陳舊性腦深部小梗死的總稱。好發部位為基底節和腦橋底部,發生頻率依次為殼核、尾狀核、丘腦、腦橋、內囊和大腦白質,大腦皮質和小腦皮質未見發生。
腔隙性腦梗死常見病因有哪些?
本病的病因不完全清楚。與病因相關因素有:
①最常見為高血壓導致小動脈及微小動脈壁脂質透明變性,管腔閉塞產生腔隙性病變。有資料認為,單一腔隙病灶與高血壓無顯著相關性,舒張壓增高是多發性腔隙性梗死的主要原因。
②大腦中動脈和基底動脈粥樣硬化及形成小血栓阻塞深穿支動脈可導致腔隙性梗死。
③血流動力學異常,如血壓突然下降,使已嚴重狹窄動脈的遠端血流明顯減少,而形成微小梗死。
④各類小栓子如紅細胞、纖維蛋白、膽固醇、空氣及動脈粥樣硬化斑等阻塞小動脈,有報道在視網膜動脈和腦小動脈發現栓子,頸動脈系統顱外段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是微栓子最常見來源,心臟病和真菌性動脈瘤也是栓子的可能來源。
⑤血液異常如紅細胞增多癥、血小板增多癥和高凝狀態等也可能對發病起作用。
腔隙性腦梗死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腔隙性腦梗死的臨床表現取決于腔隙的部位,臨床上表現較為特異的有以下4型:
(1)單純運動障礙:此型最為常見(約2/3的病例)。產生輕偏癱而伴失語、感覺障礙或視野缺損,上肢較下肢重者多見,或表現為面肌與上肢受累為主,偶見對側核上性面癱。病灶多在對側內囊或腦橋。另外,此型在臨床上還可表現出不同的變異癥狀。
(2)構音障礙—手笨拙綜合征:約占20%。表現為中樞性面輕癱和舌癱,伴有構音不清、吞咽反嗆、手的精細運動欠靈、指鼻試驗欠穩,有的出現錐體束征。病灶位于腦橋基底部的中上1/3交界處,或內囊最上部、膝部。
(3)單純感覺障礙:約占10%。主要表現為一側面部及半身感覺障礙,而無偏癱失語及視野缺損;或感覺障礙先出現于身體某部,短時間發展至整個面部、整個肢體或整個半身,性質為麻木、發熱、針刺、燒灼、沉重、牽拉等感覺,其主觀感覺常大于客觀檢查;可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癥狀,病灶在對側丘腦腹后外側核。
(4)共濟失調性偏癱:共濟失調和無力下肢重于上肢、伴有錐體束征,其共濟失調不能完全用無力來解釋。病灶多在對側放射冠至內囊處或在腦橋基底部皮質腦干束通路。
更多相關建議:
腦梗死又被稱為缺血性腦卒中,它包括了多種類型的腦缺血疾病,比如腔隙性腦梗死、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等等,也就是說,腔隙性腦梗死只是腦梗死下屬的一個分類;
一般來說,腔隙性腦梗死和其它類型的缺血性腦卒中相比較,有著以下特點:
1、癥狀較輕微:大多數腔隙性腦梗死在發病時并沒有相關癥狀出現,偶爾會有小部分患者可表現為一些比較輕微的癥狀,而且預后較好,比如頭暈、頭痛、肢體麻木、反應遲鈍等等;
2、梗死面積小:腔隙性腦梗死的面積都是比較小的,其直徑一般都在2~15mm之間,其最大限度也不過20mm;
3、誘發因素為高血壓:高血壓癥狀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一直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就會導致大腦半球或腦干深部的小穿通動脈發生硬化,久而久之,這些小動脈會慢慢閉塞,形成較小的梗死灶,也就是腔隙性腦梗塞。
更多相關建議:
腔隙性腦梗死和腦梗死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程度的差異。腔隙性腦梗死占全部腦梗死的20%~30%。但是腔隙性腦梗死絕不是無傷大雅的病,之所以發生腔隙性腦梗死,患者肯定是存在一個或多個腦梗死的危險因素,比如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大量吸煙、嗜酒等。當你發現CT報告單上寫著腔隙性腦梗死的時候,一定要自查以上危險因素,盡早干預,否則,下一步很可能就是大面積腦梗死了!張醫生在線-歡迎你的關注!
更多相關建議:
謝邀!
經常有病人拿著片子過來問醫生:“醫生,我這片子上寫著我有腔隙性腦梗塞,但是我都沒有感覺到不舒服的癥狀,腦梗塞不是會有頭痛、嘔吐等癥狀嗎?這是不是誤診了啊?”
呃……實際上,這是兩種不同的疾病,癥狀當然不一樣啦!很多人看到腔隙性腦梗塞中的腦梗塞,就把它自動帶入腦梗塞中去,這是對腔隙性腦梗塞的認識誤區,下面我們來講講這兩者的不同之處。
第一,定義不同
腦梗塞是顱內、外大動脈閉塞所造成的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性梗死;
腔隙性腦梗塞是大腦或腦干深部小動脈閉塞造成腦組織點狀梗死。
前者是大動脈、大范圍梗死,后者是小動脈、小范圍梗死。
第二,病因不同
腦梗塞多發于動脈粥樣硬化;
腔隙性腦梗塞多發于長期高血壓。
第三,癥狀不同
腦梗塞會有頭痛、嘔吐、偏身感覺障礙、偏癱等嚴重癥狀;
腔隙性腦梗塞癥狀輕微,甚至是無癥狀,常有頭暈、健忘等癥狀。因為其病變部位較深較小,可能位于不重要或沒有什么影響的部位,稱“啞區”。
第四、起病方式不同
腦梗塞常常急性起病,一下子就出現很多癥狀,而且情況很緊急,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后果不堪設想;
腔隙性腦梗塞與之相反,它多是緩慢加重,跟慢性病差不多,但你也不要小看它,要是任其發展,可能會導致血管性癡呆、類帕金森綜合征、尿便失禁等后果。
第五、預后相差較大
腦梗塞因為起病急、梗塞范圍大,預后通常較差,易致殘、致死;
腔隙性腦梗塞就不一樣了,它預后很好,基本不留后遺癥。
隨著大眾健康意識的增強和檢查技術的發展,很多以前不太容易被發現的疾病現在都能發現,很多患者都是在體檢時發現自己有腔隙性腦梗塞,一看都腔隙性腦梗塞中的腦梗塞,大家都慌了!
蔡醫生告訴大家,不用慌,這個病不恐怖,看到報告就拿著去找神經科醫生,醫生會對你進行正規的治療,預后很好。
更多相關建議:
謝邀!腦梗塞和腔隙性腦梗塞細分上是不一樣的,粗略劃分的話是可以是一樣的。
其實腦梗塞的是一個大的名稱,包含腔隙性腦梗塞。
而腔隙性腦梗塞其實就是非常小的腦梗塞,因為腔隙就是指的非常小的意思,因此對于一些非常輕微的,臨床癥狀并不重的腦梗塞,基本上都可以稱之為腔隙性腦梗塞。
而腦梗塞則是一大類名稱,不僅僅有腔隙性腦梗塞,還有多發性腦梗塞,大面積腦梗塞等各種的名稱。
所以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完善相關的檢查,才能最終鑒別,比如頭部CT,頭部核磁。
而且一定要做腦血管造影檢測來明確自身血管具體是否有問題,如果血管有問題,那么還需要在后續積極的進行相關的治療,特殊情況下還要進行手術。
祝福大家都能夠身體健康!
如果大家有任何的問題可以私聊,獲取問診咨詢方法。歡迎點贊,評論,轉發,關注,帶你了解真實的神經外科(腦外科)世界。 (為合理合法的診療疾病,請選擇正規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