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得不說,CT是醫學上應用率最高,檢查范圍最廣,而且非常方便實用的檢查手段之一。基本上所有器官的異常病變都能從CT上看到。
但CT也并不是萬能的,有些器官CT檢查最敏感,也最適合CT檢查,有些則敏感率低,需要結合其它檢查綜合判斷。
一、實性器官最適合CT檢查
所謂實性器官是指肝、肺、脾、雙腎、腦等實質性器官,這些器官的病變會引起相應的密度改變,能夠在CT斷層掃描上很好的呈現出來,因此敏感性好,確診率高。
二、空腔器官CT檢查敏感性差
所謂空腔器官指的是食管、胃腸道、氣管、膀胱等以腔道為主的器官,這些器官的病變也可以通過CT發現問題,但不如內鏡檢查更準確。比如:對于胃腸道,胃腸鏡檢查會優于CT檢查,而對于膀胱,膀胱鏡的檢查更直觀。
但這種優勢并不是絕對的,比如,氣管鏡對于氣管內部的病變可以看的一清二楚,而對于侵及氣管外的病變,氣管鏡就無能為力了,而CT卻可以分辨出來。
三、對軟組織檢查的敏感性不如核磁
軟組織指的肌肉、皮下組織、肌腱、韌帶、關節囊、滑膜囊,神經、血管等,這些器官的檢查,CT也能分辨出病變組織,但敏感性不如核磁共振,也就是說CT不如核磁更清楚。
總之,臨床上各種檢查都是互補的,但CT的應用更廣泛,任何部位的疾病都可以通過CT檢查首先排查,然后再根據具體情況,決定進一步檢查的方法。
更多相關建議:
CT能查什么病?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大,但既然是大著問,我們就大著回答,CT能夠檢查的項目非常的多,而且能夠檢查出來的病也很多,我們就從上到下,來細數一下CT能檢查出來那些疾病?
1.頭部
頭皮下血腫、頭部骨折、硬膜下血腫、顱內占位、腦梗塞、腦出血、鼻骨疾病、鼻竇疾病等等,CT檢查幾乎囊括了所有的頭部可以想象到的疾病。
2.頸部
甲狀腺疾病,頸部腫物,頸椎問題等等等,頸部疾病也是CT檢查的常見部位。
3.胸部
肺部疾病,肺癌,肺氣腫,支氣管擴張,肺炎,縱膈疾病,心臟疾病,食道疾病,胃部疾病,肋骨骨折,肋骨疾病,胸椎疾病等等,CT檢查是許多胸部疾病的首選。
4.腹部疾病
肝臟疾病,膽囊疾病,胰腺,脾臟疾病,腹腔占位,腸道疾病,腹腔腫瘤,腹膜后,腸系膜,胸腰椎,腹部疾病的許多篩查,都需要CT來幫助。
5.盆腔疾病
前列腺,膀胱,子宮附件,骨盆疾病等,盆腔更是CT檢查的首選。
6.下肢疾病
下肢動靜脈,下肢骨折,下肢關節韌帶疾病,也都是CT常見檢查部位。
7.增強檢查及血管成像
某部位增強掃描或者血管成像,也是CT檢查的常用處理方式,增強檢查和成像,更是ct檢查的強勢所在。
所以,CT可以檢查的疾病有很多,需要我們加以利用,才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更多相關建議:
首先,CT能查什么病跟使用什么類型的CT檢查有一定關系。多層螺旋CT與一般螺旋CT區別:中樞神經系統。CT檢查有很高的診斷價值,尤其是對顱內腫瘤、膿腫和肉芽腫、寄生蟲病、顱腦外傷、血腫、出血、腦梗死、先天畸形或發育不良、椎管內腫瘤、椎管狹窄、椎間盤突出等疾病有很好的定位和定性診斷,但注意:CT檢查對血管畸形有一定限度。呼吸系統。CT檢查在呼吸系統方面的檢查那可謂是真頻繁,尤其是在氣管和支氣管疾病、肺先天性疾病、肺炎、肺結核、肺真菌病以及肺腫瘤,像肺癌的篩查,首選就是低劑量螺旋CT. (右上肺肺癌)循環系統。CT檢查主要應用于心包疾病、主動脈瘤等大血管病變、冠狀動脈病變、心肌病變等,其中大家最常接觸的就是冠狀動脈內支架中的運用。骨骼肌肉系統。最常檢查的就是看是否發生骨折,關節脫位、骨髓炎、骨關節結核以及骨腫瘤,當然在一些椎間盤、椎管等脊柱病變、軟組織病變也有一定用處,不過不如核磁共振檢查。 (軟骨肉瘤)消化系統。CT在消化系統方面檢查方面有大家需要特別注意地方:對于脾、肝臟、胰腺等實性器官有很好的呈現,敏感性好,確診率也高,但對于胃腸道、膽管等空腔臟器檢查敏感性差,不如胃腸鏡等。泌尿生殖系統。大家可以接觸CT檢查在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等方面運用比較常見,但實際上CT檢查還經常用于腎炎、腎癌等泌尿系統癌癥、腎囊腫等方面檢查,當然雙腎也有屬于實質性臟器,運用CT檢查是確診率還是特別高的。當然還有女性乳房,CT檢查與乳房鉬靶X線攝影特別像,但比這又有更高的空間分辨率和軟組織分辨率,不但可以顯示乳房腺體或乳房內病變的細節,同時對病變組織收尾結構和遠隔器官的受累情況也有一個很詳細的評估。 (如圖為一位20歲女性致密型乳房)
最后,CT檢查雖然運用非常廣泛,但它也不是無所不能的,尤其是對軟組織檢查的敏感性不如核磁,空腔臟器方面的檢查不如一些胃腸鏡等特定檢查項目的,一定要遵醫囑選擇最好的檢查方式。
更多相關建議:
謝邀。
根據病史、查體以及輔助檢查CT來診斷疾病目前已廣泛用于臨床。
但任何檢查都有各自的優勢,但也有不足,任何檢查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因而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進行X線、CT或者MRI檢查.
1、CT檢查主要用于診斷各種顱內病變,也就是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應用非常廣泛,檢查效果較好,診斷也比較可靠
①顱腦外傷:包括腦挫傷和各種血腫
②自發性腦出血
③腦梗塞
④腦內腫瘤以及椎管內腫瘤
⑤顱腦膿腫、顱內寄生蟲病
⑥腰椎間盤突出
2、可以用來檢查早期鼻咽癌、眶內占位病變
3、胸部:主要用于檢查肺癌和縱膈腫瘤、肺炎、肺膿腫、肺結核、心臟以及大血管病變
4、腹部和盆腔行CT檢查主要用于外傷、腫瘤、炎癥導致的肝膽胰脾腎、腹腔以及腹膜后病變、泌尿系統、腎上腺等病變
了解胃腸道內疾病情況目前首選胃腸鏡檢查和病理活檢、部分患者要行鋇劑造影檢查,但胃腸道病變如果向胃腸道腔以外臨近或者遠處轉移、侵犯,CT檢查可以幫助了解病變情況
5、骨骼關節疾病:大多可以通過X線確診
6、由于電離輻射,乳腺檢查很少使用.
CT檢查的不足
①CT檢查是安全的,但其電離輻射對人體還是有影響的,而且輻射比X線要大
②對肌肉、肌腱以及腦的軟組織分辨率不如MRI
③對碘海醇過敏的患者不能進行增強CT檢查
(圖片來源于網絡,不作為商業用途!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和用藥的依據,不能代替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診斷和治療以及建議,如有身體不舒服,請及時就醫。)
更多相關建議:
CT的全稱是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是現代臨床醫學最重要的輔助檢查手段。是在1963年有美國的物理學家馬克提出了相關理論的基礎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而形成的成熟的醫學檢查手段。最早的CT主要用于顱腦的檢查,現在由于技術條件的進一步,CT檢查可以適用于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腹部器官、骨骼運動系統等。神經系統的CT檢查可以適用于顱腦的占位、梗塞、出血、外傷、及頭顱血管的病變(CTA)。心血管系統主要用于心包腫瘤、心包積液的診斷,急性主動脈夾層動脈瘤CT有診斷價值,特別是增強掃描可做定性診斷。CT對于肺部病變也是有重要價值的,肺部的感染性疾病、外傷性疾病發現率很高,肺部占位性病變CT平掃加強化可以提高診斷率,縱隔內疾病、淋巴結疾病及胸膜病變也很適用。對于腹腔內的器官(肝膽、胰腺、脾、腎等)的腫瘤、感染性疾病也能清晰顯示病變。CT還可以顯示肌肉內細小病變,特別結構復雜的骨、關節的結構,比如頸椎、胸椎、腰椎、胸鎖關節、肩關節等,還有細小骨折、軟組織膿腫、髓內骨腫瘤等。綜上所述,CT雖然功能強大,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需要去做CT,一定要根據病情的需要合理使用,避免醫療資源浪費和加重患者的負擔,這是一個醫者的職業道德和起碼的良心。謝謝閱讀。
更多相關建議:
更多相關建議:
比如CT對于實質性器官肝臟、膽囊、脾臟、胰腺、腎臟、腎上腺等器官顯示清晰。對于腫瘤、感染及創傷能清晰地顯示的準確解剖部位和病變程度,對病變分期等有較高價值。比如在頭部外傷時,腦CT對顱內腫瘤、腦血管病、腦出血和顱內損傷檢查和診斷有一定幫助。其他的骨關節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胸腔肺部等疾病,CT也是有很好的檢查效果的。
一般來說,腦外傷、腦卒中、骨折和肺部疾病,首選CT檢查。
指導專家:李龍,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放射科主任。
專長:從事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專業20多年,擅長于腫瘤和血管疾病的影像診斷與介入治療。
覺得本文有用,請點贊或推薦給朋友,并關注【醫聯媒體】。
更多相關建議:
CT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中最常用的檢查方法之一,雖然CT檢查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危害,而且也沒有MR看的更清楚,但是它有自己不可取代的優點,那么通過CT可以檢查出哪些疾病呢?
通過頭顱CT可以檢查出腦內有無占位性病變,有無急性腦出血,還可以看出有無腦萎縮、腦梗塞等疾病,尤其是突然出現頭暈、意識不清等神志的改變時一定要盡快做頭顱CT排除腦部危急疾病。
通過胸部CT,不僅可以反映肺部的疾患,如肺部有無感染、結節,肺紋理有無增粗,氣管有無擴張,還可以看有無氣胸、肺氣腫等;另外還可以觀察心臟的情況,如有無心臟的增大,血管有無鈣化,如果鈣化嚴重時還可以查冠脈CTA以重點觀察心臟血管的情況;除此之外,還可以看有無胸腔積液、心包積液等。
通過腹部CT可以觀察腹腔臟器有無改變,如肝臟有無增大、占位;膽囊壁是否毛糙、膽管有無擴張;脾臟增大與否,還可以觀察腎臟有無囊腫以及胰腺等的情況。尤其是當查體腹部有陽性體征,或者患者訴有腹部的不是癥狀時,一定要行腹部CT檢查以明確是否有器質性的病變。
盆腔CT主要是觀察盆腔臟器的病變,如膀胱有無異常占位、有無前列腺增生及子宮有無異常等。
總之,CT是一種檢查疾病的有效方法,不同部位的CT可以反映不同的病變,而且檢查用時較短,因此其應用的范圍比較廣泛,而且如果普通的CT難以檢查出來時,還可以行增強CT以進一步診斷。
本期答主:徐霞,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更多相關建議:
CT是現代醫療檢查中較先進的技術,隨著醫療水平的迅速發展,CT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中。CT是一種簡便、無創等檢查技術, CT可以廣泛應用于身體各器官的檢查: 神經系統可以檢查出:腦部的腫瘤,例如星型細胞瘤、膠質瘤、腦膜瘤、垂體瘤、生殖細胞瘤、聽神經瘤、腦轉移瘤,顱腦的損傷、顱骨骨折,腦出血,腦梗塞,顱內動脈瘤,顱內結核,顱內感染,顱內寄生蟲,顱腦先天畸形,脊髓腫瘤,脊髓外傷等。 五官系統可以檢查出:眼部腫瘤,眼部異物,鼻部骨折,鼻竇炎癥,鼻竇腫物,咽部腫瘤,喉部腫瘤,喉部異物,喉部外傷,甲狀腺病變等。 呼吸系統可檢查出:呼吸道異物,支氣管擴張,支氣管炎癥,肺部腫瘤,肺部炎癥例如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支原體肺炎、間質性肺炎、嚴重呼吸綜合征等,肺結核,肺真菌病,肺寄生蟲,肺水腫,胸膜炎,胸膜癌,氣胸,胸腔積液,肋骨骨折等。 循環系統可檢查出:冠心病,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先心病,心包積液,心包炎,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病等。 消化系統可檢查出:食管腫瘤,胃腫瘤,腸梗阻,腸道腫瘤,腸道結核,肝硬化,肝癌,肝血管瘤,肝膿腫,脂肪肝,肝寄生蟲,膽囊炎,膽囊結石,膽囊癌,胰腺炎,胰腺腫瘤,胰腺膿腫,腹部外傷等。 泌尿生殖系統可檢查出:泌尿系結石,泌尿系腫瘤,腎外傷,腎囊腫,泌尿系結核等。 生殖系統: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子宮腫瘤,卵巢囊腫等。 骨骼肌系統可檢查出:骨質骨折,骨關節結核,骨腫瘤,骨髓炎等。 CT可以進行全身多部位的檢查,隨著技術的發展將會應用越來越廣泛。
更多相關建議:
CT是什么?
- CT是英文“Computed Tomography”的簡稱,其中文意思就是電子計算機斷層攝影。CT利用X線通過人體的組織、器官產生不同的衰減射線投影,再對投影的集合進行圖像重建。CT對于有密度和形態變化的疾病敏感,如炎癥、結核、腫瘤、外傷、血管性疾病和發育異常等,對軟組織分辨率低,所以在軟組織的病變顯示有一定的局限性。
- CT常用于頭頸、胸腹、盆腔、脊柱和四肢的檢查。CT檢查的禁忌癥相對少,孕期女性和對射線高度敏感的病人應避免檢查。
CT可以檢查什么病?
1、神經系統病變:CT可以清楚地顯示顱內占位性病變、創傷性顱腦急癥、急性腦血管疾病,對于腦挫裂傷、顱腦血腫、顱面骨骨折、各種原因導致的顱內出血性病變等疾病診斷比較敏感。
2、心血管系統:CT對于心血管系統急重癥--急性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對于心包腫瘤、心包積液的診斷也有重要參考意義。
3、胸部病變:
- CT對于肺部顯示最清晰、檢查結果最令人滿意,能夠檢出肺內的絕大多數器質性病變,包括炎癥、占位、支氣管擴張、肺氣腫等,影像表現典型的肺癌是可以通過肺CT檢出。
- CT也可以較為清楚顯示縱膈內占位和周邊結構關系,對于縱膈內淋巴結以及胸膜病變等的顯示也令人滿意。
4、腹部器官:CT對于腹部實質性器官如肝臟、膽囊、脾臟、胰腺、腎臟、腎上腺等器官顯示也較為清晰,能夠顯示炎癥、腫瘤、創傷等對組織器官的損傷程度,有助于臨床醫生制定更優化的治療方案。對于需要手術的腹部疾病而言,CT對診斷與鑒別診斷意義尤為重大。
5、盆腔臟器:CT可以準確地顯示盆腔組織結構,顯示盆腔腫瘤對鄰近組織的侵犯程度。因此CT對于子宮、附件、膀胱、前列腺和直腸腫瘤的診斷、臨床分期、治療方案制定有重要參考意義。
6、骨與關節:通過CT影像顯示骨關節及軟組織的骨破壞區內部及周圍結構改變,有助于疾病的判斷。對于關節軟骨、韌帶、半月板、滑膜的影像判斷,則以行MRI檢查為宜。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如果您覺得回答對您有所幫助,請點贊支持,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