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壓對身體有哪些危害?原發性高血壓需要做哪些檢查?1.體格檢查2.血液生化檢查3.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4.心電圖或24小時動態心電圖5.心臟彩超6.血管彩超
可評估頸動脈、冠狀動脈等主要動脈是否有硬化、斑塊形成,以制定合適的治療措施。檢查眼底視網膜動脈是否發生病變可反映眼小血管情況。
高血壓病總的治療原則為控制血壓,保護靶器官功能,所以檢查應以評估這些靶器官是否出現病變為目的,除了上述檢查以外,還可以進行的檢查有血、尿常規,血同型半胱氨酸,尿蛋白測定、頭顱CT甚至冠脈造影等,可根據需要和經濟狀況選擇。
更多相關建議:
從鄭州趕回來,下午就有人找來看病,風濕科護士長的弟弟,才35歲,最近發現血壓140/90,想查查什么原因,問都要做哪些檢查。
一般來說,年輕人發現高血壓,確實要排除繼發性高血壓,但一般都是比較難控制的高血壓,我們很少說一碰見血壓140/90就給人家開一堆檢查,這樣花錢沒必要。
如果有一些線索,確實要排除繼發性高血壓,比如腎臟B超,腎臟CT,腎上腺檢查,腎動脈檢查,抽血化驗高血壓三項或五項等等,排除高血壓確實很有必要,但主要是針對懷疑繼發性高血壓的朋友。
對于原發性高血壓,都需要做哪些檢查呢?
其實說實話,不管是不是檢查,都先得好好控制血壓,我們會根據具體血壓情況,及年齡,及可能高血壓的病史長段,給出一些建議。
比如:
第一、動態血壓監測,也就是24小時血壓監測,因為對于血壓140/90,本身就是剛剛過高血壓的線,我們需要進一步了解整體血壓,而不能靠一次血壓就診斷高血壓。一次血壓高本身也不能診斷高血壓,而且在醫院和在家測量血壓結果往往不一樣,所以對于140/90的血壓,為了確診是不是高血壓,最好帶一個動態血壓監測。
第二、心臟超聲,長期高血壓如果不控制,或控制不好,會導致心臟擴大,引起高血壓性心臟病,導致心衰;所以對于高血壓患者,做一個心臟超聲看看心臟大不大,非常必要。節前有一個36歲的年輕人,新發現高血壓180/110,結果我讓他做了一個超聲,心臟擴大,心功能才38%,正常值應該55%。做一個超聲一方面了解心臟結構有沒有受高血壓影響,另一方面如果心臟擴大,在選擇降壓藥方面,就盡量選擇普利及洛爾類降壓藥,不但降壓而且預防心臟進一步擴大,防治心衰。
第三、腎臟檢查,高血壓和腎臟是一對歡喜冤家,也就是高血壓會導致腎病,腎病也會導致高血壓,所以高血壓最好做一個腎功能及腎臟超聲,了解一下腎臟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第四、腦CT,如果長期高血壓,或有腦血管病的癥狀,最好看看腦血管有沒有損害,因為高血壓最大的危害就是腦中風。但因為CT有輻射,所以并不作為常規檢查,需要具體結合患者情況。
但開始說了,不管怎么樣,140/90的血壓即使暫時不吃藥,也必須健康生活,遠離研究,低鹽低糖低油飲食,堅持有氧運動,控制體重,減少熬夜;如果合并心腦腎疾病或糖尿病那就需要馬上服用降壓藥。
高血壓第一目標140/90,第二目標130/80!
[心血管王醫生版權]
更多相關建議:
1. 血常規2. 尿常規3. 空腹血糖4. 血脂5. 血鉀6. 血尿酸7. 血肌酐8. 同型半胱氨酸9. 心電圖
此項檢查可較早發現高血壓對心臟的損傷,并通過觀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情況,評價危險性。
更多相關建議:
血壓90/140,單純從血壓來看,危險性不大,剛剛達到高血壓Ⅰ級,部分患者完全可以通過生活干預進行控制,恢復正常。
如果患者比較謹慎,也確實可以多做幾項檢查!
血壓:血壓需要多次測量,絕非一次就可確定,所以患者需要多次測量血壓。
尿常規:注意觀察尿蛋白,判斷自身腎臟是否受損。
血糖和HbA1C:二者分別提示即時和近期血糖情況,判斷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
心電圖: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房顫等問題。
超聲心動圖: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心室肥厚、舒張功能降低等可能。
血脂:判斷患者是否是高血脂癥,如果血脂高,還需要做頸動脈B超,看看是否有斑塊的存在。
CT和造影:前者判斷冠心病的有無,后者確定狹窄程度,確診冠心病。
如果檢查無其他風險,那么對于這名患者,不建議口服降壓藥,應該采取生活干預進行降壓!
所謂的生活干預,也就是人為改變患者的正常生活和飲食,通過規避可以導致血壓升高的危險因素,來控制血壓,使血壓平穩下降到正常水平。
1,飲食:采取低脂、低鈉、低糖、低鹽飲食,同時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保證排便順暢。
2,生活:適量進行有氧運動,比如游泳、慢跑、快走等,一方面減輕體重,一方面加快新陳代謝。
3,煙酒:如果想要健康,請將二者戒掉,雖然說有抽煙喝酒依然健康的人,但如果想要對身體有所幫助,快速平穩降壓,一定要戒煙戒酒。
4,精神:平時多笑笑,凡事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盡量少熬夜,防止神經紊亂出現血壓升高的情況。
5,脊柱:少玩手機,防止長期低頭導致頸椎出現病變,如果是辦公室白領,請每個小時都站起活動,防止腰、頸部出現勞損病變。
更多相關建議: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高血壓從發生原因上來說,有因其它疾病導致的血壓升高,稱為繼發性高血壓,主要治療措施是治療原發病,這種高血壓大約占高血壓人群的5%;當沒有明確引起血壓升高的疾病,而血壓升高時稱為原發性高血壓,需要通過改善機體血壓調節機制進行控制。
但高血壓的發生并非忽然發生,會經歷較長的過程,幾年十幾年都有可能,血壓也是逐漸升高的,比如人體理想血壓是低于120/80mmHg,當血壓超過此值時即為有升高,且進入血壓快速升高時,醫學上將血壓120-139/80-89mmHg稱為正常高值血壓,表明雖然不屬于高血壓,但已經超出的理想血壓水平,對機體特別是血管會產生微損傷。
也正因如此,當發現血壓達到140/90mmHg高血壓診斷標準時,表明機體已經經歷的較長的血壓升高期,這一時候很可能對機體已經造成了損傷,比如引起機體糖脂代謝紊亂、微血管病變等等 ,因此需要通過一些檢查進行明確診斷或是排除,檢查項目包括:
肝腎功能 解是否存在高血壓導致的肝腎損害;如果需要服用降壓藥時,這是一個重要的選藥依據。
血脂血糖檢查 高血壓很容易導致機體糖代謝紊亂,血糖與血脂升高將使高血壓壓的危害進一步加重,三項指標是需要同時進行控制的。
血尿常規 了解并排除貧血、血液高粘等引起血壓異常升高等情況,明確是否存在蛋白尿及早期腎損害的發生等。
心電圖及胸片:高血壓對心腦血管的影響較可,可引起心臟形態上的改變,這兩項檢查有助于了解心臟是否存在左心室肥厚等異常增大,識別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等。
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 這項檢查能更準確地了解全天血壓變化情況,了解血壓是否存在人體血壓變化的節律,如果需要服藥對藥物的選擇及服藥時間的確定非常有幫助。
頸動脈彩超 這是了解全身血管是否有動脈脈粥樣硬化及斑塊發生的最簡單直觀的方法,也是制定除血壓外,血脂控制目標的一項依據。
眼底檢查 眼底血管是人體唯一肉眼可見的血管,非常細小,更容易受到高血壓的損傷,也是高血壓者最早發生的血管損傷的一種體現。
經過這些檢查 ,可以明確高血壓的對機體損傷的嚴重程度,為制定治療方案,包括是否需要立即服用降壓藥提供準確依據。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 ,歡迎點擊關注并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更多相關建議:
血壓140/90,按血壓水平分,屬于高血壓1級。
初次發現原發性高血壓,是需要進行未來十年心血管風險評估的,有助于決定治療方案和選擇合適的降壓藥物。因此需要了解一些其它相關的病史,并進行一些相關的檢查。
需要了解:
是否有吸煙、酗酒史;是否有糖尿病、高脂血癥史;是否有高血壓、冠心病家族史。
需要檢查:
血糖、血脂、腎功能、血尿常規、心電圖檢查、心臟彩超、頸動脈彩超。
以上信息有助于了解相關危險因素和有無發生靶器官損害。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關注健康,關注心血管徐醫生!
更多相關建議:
綜上,普通高血壓患者應注意監測血壓,監測時間選擇在上午6-10點與下午4-8點比較合適,存在白大衣高血壓、隱蔽性高血壓、單純夜間高血壓等患者,可行動態血壓監測明確病情;篩查頭頸部血管損害初篩可選頸動脈超聲,金標準為血管造影,篩查冠脈損害的金標準為冠脈造影;篩查心臟損害可選擇心臟超聲,篩查腎臟損害可選擇腎臟彩超、腎功能、尿常規等檢查,視網膜損害可選擇眼底檢查。
感謝大家的閱讀!
若有不妥,敬請斧正! 歡迎評論區咨詢與交流!
注:本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更多相關建議:
一、140/90的血壓高嗎?二、140/90的血壓需要吃藥嗎?三、高血壓體檢都需要復查哪些項目?看懂了嗎?高血壓雖然很多但高血壓的相關科普知識仍然較為落后。關注我們,我們會定期為您推送高血壓相關的科普知識。
更多相關建議:
但是,偶爾一次測出來血壓偏高,不能診斷為高血壓病!因為人的血壓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早上的血壓和下午的血壓不一樣,吃飯后和運動后的血壓也是不一樣的,天氣冷,天氣暖和,血壓也會有些許差別。1.到醫院做一個24小時動態血壓2.頸部血管超聲3.心臟和腎臟的彩超4.抽血查肝腎功、血脂
肝腎功也是判斷腎臟功能好壞的重要提示指標,其中的肌酐和血脂需要重點關注。因為三高三高,一般高血壓患者常常伴有高血脂。如果有高血脂,那么就要考慮是否降脂治療
發現高血壓,一定要到心內科醫生那里去看,千萬不要覺得沒有癥狀,就置之不理。
更多相關建議:
大家都知道,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在我國有較高的發病率,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是指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伴或不伴有多重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綜合征,病因不明確是其一大特征,繼發性高血壓是指由某些確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壓,是病因明確的高血壓,平時我們所說的高血壓,主要就是指原發性高血壓。我國高血壓診療指南將血壓水平≥140/90mmHg定義為高血壓,將血壓水平140~159/90~99mmHg定義為1級高血壓,即輕度高血壓。
高血壓最大的危害是可引起心臟、大腦、腎臟、眼睛、外周動脈等靶器官損傷,進而導致一連串的臨床癥狀和并發癥,是高血壓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為了預防這些慢性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高血壓患者每年至少進行1-2次常規體檢和選擇性體檢,尤其是中老年或病史較長的高血壓患者,此外,有些高血壓患者不良生活方式較多,血壓控制不穩定,也應該重視健康體檢,常規體檢是用來評估病情是否出現進展,常規體檢主要包括一般查體,如身高、體重、腹圍等,還有血壓測量、心電圖、血鉀、血鈉、空腹血糖、血脂、尿酸、肌酐、血常規、尿常規等。
選擇性體檢是懷疑出現并發癥時,用來評估是否出現并發癥以及并發癥的嚴重程度,比如高血壓可誘發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顫動、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并發癥,如果患者經常出現胸痛、疲勞、心悸、氣短或呼吸困難、踝部水腫等癥狀,應該及時完善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超聲心動圖、胸部CT等檢查。高血壓可誘發缺血性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出血、腔隙性腦梗死、腦微動脈瘤等腦血管并發癥,如果患者經常出現惡心、嘔吐、頭暈、頭痛、意識障礙、感覺或運動障礙等癥狀,應及時檢查腦CT和腦核磁。
最后,高血壓還可引起腎臟并發癥,如高血壓腎硬化癥、腎動脈栓塞、糖尿病腎病、慢性腎衰竭等,如果患者出現尿頻、血尿、水腫等癥狀,應及時檢查尿蛋白定量(尿常規檢查尿蛋白陽性者)、尿白蛋白定量(糖尿病患者)。高血壓還可引起視網膜小動脈硬化、視盤水腫、視網膜滲出和出血等眼部并發癥,如果患者出現視物模糊,應及時進行眼底檢查。高血壓還可引起外周動脈疾病,如果患者出現手指、腳趾發冷、長時間走路腳痛、蹣跚等癥狀,應及時完善踝臂血壓指數等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