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也很困惑,有一次,我中指頭紅腫痛,感覺很嚴重,就到三甲醫院去,誰知外科只有副主任醫師坐診,說明情況,他就開單要我先做B超,照X片,我說就是一個蜂窩組織炎切開排一下膿,別搞的那么復雜嘛,他說是甲溝炎!我說我只帶了600元錢,你看能不能幫我省點錢?他說術后還要吊三天水,一次就要18我也很困惑,有一次,我中指頭紅腫痛,感覺很嚴重,就到三甲醫院去,誰知外科只有副主任醫師坐診,說明情況,他就開單要我先做B超,照X片,我說就是一個蜂窩組織炎切開排一下膿,別搞的那么復雜嘛,他說是甲溝炎!我說我只帶了600元錢,你看能不能幫我省點錢?他說術后還要吊三天水,一次就要18
我也很困惑,有一次,我中指頭紅腫痛,感覺很嚴重,就到三甲醫院去,誰知外科只有副主任醫師坐診,說明情況,他就開單要我先做B超,照X片,我說就是一個蜂窩組織炎切開排一下膿,別搞的那么復雜嘛,他說是甲溝炎!我說我只帶了600元錢,你看能不能幫我省點錢?他說術后還要吊三天水,一次就要180元,手術還要麻藥,手術費,敷料費等,還要拆線費。我說能不能改吃藥?他說不行!我只好說我先回去借400元錢,開溜了!換了一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外科醫生說我們這里比三甲醫院便宜只要800元,再換一家,外科醫生不在班,只有全科醫生,她打電話咨詢了外科醫生后,給我開了一盒頭孢拉定,7.5元。給我說她們這里沒有魚石脂,你到前面藥店買一支涂抹在中指頭上,過幾天不好就再來看看。回家一吃,一抹,好啦!唉,沒有讓外科醫生下手,下回碰到他們都不好意思給他打招呼了。
醫生不是神,疾病也不是簡單的算術題,一看就會,很多時候需要排查。這是今天遇到的一位病人,前列腺肥大,小便困難準備手術。手術前常規需要全面檢查,排除一些重大疾病,結果就發現了左側肺腺癌,他還沒有任何肺部癥狀。這種時候就不能先做前列腺手術了,要抓緊切除肺癌!有很多惡性疾病的早期癥狀很醫生不是神,疾病也不是簡單的算術題,一看就會,很多時候需要排查。這是今天遇到的一位病人,前列腺肥大,小便困難準備手術。手術前常規需要全面檢查,排除一些重大疾病,結果就發現了左側肺腺癌,他還沒有任何肺部癥狀。這種時候就不能先做前列腺手術了,要抓緊切除肺癌!有很多惡性疾病的早期癥狀很
醫生不是神,疾病也不是簡單的算術題,一看就會,很多時候需要排查。
這是今天遇到的一位病人,前列腺肥大,小便困難準備手術。手術前常規需要全面檢查,排除一些重大疾病,結果就發現了左側肺腺癌,他還沒有任何肺部癥狀。
這種時候就不能先做前列腺手術了,要抓緊切除肺癌!
有很多惡性疾病的早期癥狀很輕,一眼看上去有無限可能,必須通過檢查排除假象。
這是今天的另一位女病人,因為不愛吃飯,做鋇餐檢查胃部,結果透視發現肺里長滿了陰影,緊接著做胸部CT確診為肺癌晚期,廣泛轉移了……
還有一些心肌梗死早期,表現為肩膀疼、牙疼、手發麻等,如果不做檢查,很可能錯過早期的搶救機會。
醫生應不應該依賴先進儀器?
很多人搞笑醫生不會看病,只會做各種檢查,這都21世紀了,5g時代馬上要來了,善于利用各種先進的設備,才能插上科技的翅膀,大大提高診斷準確率,提升醫術!
每個行業都是如此,我們不能因為騎自行車不費油,綠色環保,就拒絕高鐵和飛機。要善于接受新事物,接受世界的進步和變化,不要做頑固的保守派。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歡迎關注!
急診來了一位中年婦女,以右下腹劇烈疼痛難忍來院,詢問病史餐后疼痛、進行性加重,有惡心嘔吐,查體右下腹壓痛,有肌緊張反跳痛。做了闌尾區彩超看見積液,這樣的病例你都覺著像急性闌尾炎吧。說來也巧,正好是一個醫生的熟人,家屬的意思是抓緊做手術,醫生也沒多想,就安排了手術,開了腹后闌尾沒什急診來了一位中年婦女,以右下腹劇烈疼痛難忍來院,詢問病史餐后疼痛、進行性加重,有惡心嘔吐,查體右下腹壓痛,有肌緊張反跳痛。做了闌尾區彩超看見積液,這樣的病例你都覺著像急性闌尾炎吧。說來也巧,正好是一個醫生的熟人,家屬的意思是抓緊做手術,醫生也沒多想,就安排了手術,開了腹后闌尾沒什
急診來了一位中年婦女,以右下腹劇烈疼痛難忍來院,詢問病史餐后疼痛、進行性加重,有惡心嘔吐,查體右下腹壓痛,有肌緊張反跳痛。做了闌尾區彩超看見積液,這樣的病例你都覺著像急性闌尾炎吧。說來也巧,正好是一個醫生的熟人,家屬的意思是抓緊做手術,醫生也沒多想,就安排了手術,開了腹后闌尾沒什么問題,再探查盆腔,卵巢蒂扭轉了,趕緊找婦科會診,向家屬交代病情及手術方案,好在家屬通情達理,不然免不了一個官司。
還有一個病例,大家可能都聽說過類似病例,兩個人來到急診,說是車禍,兩個人倒是很氣并沒有爭吵,問起過程是摩托車與電動車相撞,其中一位胳膊有摔傷,做了X線檢查并沒有骨折。問了另外一個,回答沒有什么事,大夫追問哪里都沒傷到啊,患者答道:就肚子這戳了一下,這會也不疼了。醫生檢查了一下,沒有瘀血紅腫,但是還是不放心,讓做個腹部CT檢查一下,不然后果自負。患者也就做了一個,這下可發現問題了,脾臟有挫傷,雖然不嚴重,但是也是需要臥床靜養的,趕緊辦理住院。
說來半天,只是想說,肉眼判斷總有一定的失誤,就算是影像學檢查也會有失誤,醫生怕病人有事,更怕有事發現不了。
這個問題提得好,的確在現實世界里,有很多情況下的確有可能有這種情況的發生,那么如何正確面對這種情況呢?張大夫今天就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個問題。首先說,很多醫生一看病人就知道什么病,這也是大概率事件,不能說百分百的有把握。現代醫學對于疾病的診斷大多數情況下需要一些證據,也就是我們時常需這個問題提得好,的確在現實世界里,有很多情況下的確有可能有這種情況的發生,那么如何正確面對這種情況呢?張大夫今天就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個問題。首先說,很多醫生一看病人就知道什么病,這也是大概率事件,不能說百分百的有把握。現代醫學對于疾病的診斷大多數情況下需要一些證據,也就是我們時常需
這個問題提得好,的確在現實世界里,有很多情況下的確有可能有這種情況的發生,那么如何正確面對這種情況呢?張大夫今天就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說,很多醫生一看病人就知道什么病,這也是大概率事件,不能說百分百的有把握。現代醫學對于疾病的診斷大多數情況下需要一些證據,也就是我們時常需要一些檢查項目來支持我們對于疾病的明確診斷。比如說對于感染性疾病來說,有時候是細菌感染,有時候就是病毒感染,這時候即使是醫生可以非常有把握地認定患者是感染,可是感染的病因也需要化驗個血來看看是細菌還是病毒,這就是醫生要進一步做檢查的必要性。其實,其他的很多疾病也是這個道理,這也是檢查的重要意義。
其次,即使是醫生大概率事件推斷患者是某種疾病,這時候還需要做一些檢查,除了明確診斷,還有一些情況下需要進一步復查的需要。比如說很多時候我們到醫院看病,醫生之所以開很多檢查,很多時候是需要復查看看患者的病情變化,這時候即使是患者表面上看著是好轉了,也需要檢查來明確一下,這就是對于疾病轉歸監測的需要。比如說對于高脂血癥這種疾病來說,除了一開始檢查是明確診斷,后期的檢查多數是對于血脂變化的一種監測,看看給予治療之后是不是治療效果好了,還是沒有明顯改善,以便于有針對性的給予進一步治療。
再次,對于很多患者來說,醫生為其檢查,也是為了發現現有治療方案的不良反應,或者說老百姓所說的副作用。比如說正在吃他汀類降脂藥的很多患者,他們就需要定期查肝功能和肌酸激酶,以此來看一看是否有服用他汀的副作用出現。這時候的檢查就是為了監測副作用,也是有一定的作用。
總之,對于做檢查這個問題來說,很多時候的確是醫療過程中所必須的,絕大多數醫生也都是合理的開檢查項目,只要是在國家認可的正規醫院,其實大家還是可以放心的。希望張大夫今天的文章能夠幫到大家。
更多健康知識,大家可以點擊下面專欄獲取:張大夫的血脂課程
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月月初,有一次我值夜班的時候來了個上腹痛的病人,病人一來到就跟我說:醫生快幫我開點藥,我胃痛又犯了,這次不懂為什么痛得比以前還厲害了!我看了一眼病人,感覺確實痛得挺厲害的,臉色都有點蒼白了、還滿頭大汗,由于患者一直強調自己以前有“胃病”病史,我初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月月初,有一次我值夜班的時候來了個上腹痛的病人,病人一來到就跟我說:醫生快幫我開點藥,我胃痛又犯了,這次不懂為什么痛得比以前還厲害了!我看了一眼病人,感覺確實痛得挺厲害的,臉色都有點蒼白了、還滿頭大汗,由于患者一直強調自己以前有“胃病”病史,我初
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月月初,有一次我值夜班的時候來了個上腹痛的病人,病人一來到就跟我說:醫生快幫我開點藥,我胃痛又犯了,這次不懂為什么痛得比以前還厲害了!我看了一眼病人,感覺確實痛得挺厲害的,臉色都有點蒼白了、還滿頭大汗,由于患者一直強調自己以前有“胃病”病史,我初步判斷有可能是胃十二指腸潰瘍發作了,但是我還是不放心,患者要是還不能不排除是心梗、動脈夾層等危重癥的可能。于是我首先要求患者先急查一個心電圖,排除是否為心梗發作。病人一聽到要做檢查就沖我發火了:我自己知道自己的病情,我現在痛得那么厲害,你先給我止痛了再說,想要檢查宰我錢等我不痛了隨便你檢!聽到這話我心里那個氣啊,自己一心為病人著想,卻反被病人不理解!我雖然生氣,但我還是耐心地跟病人解釋,病人最后也同意先做心電圖檢查。最后結果出來你們猜是什么?——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
醫生不是神,如果沒有輔助檢查的認證,并不能保證100%判斷正確!很多情況下醫生通過問診和查體,確實對疾病有了初步的判斷,但為了認證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這時候就得通過儀器檢查的協助了。畢竟西醫有別于中醫,理論體系也有所差異,中醫或許把把脈、看看舌苔就能夠診斷了,西醫則需要有實實在在的依據、實打實的檢查結論,所以做不到像中醫這么“瀟灑”。
醫生有時候確實看一眼就能知道是什么病,但為了制定更好的治療方案,往往需要判斷身體的情況、病變的嚴重程度、病變的范圍、周圍有沒有侵犯等等各種影響治療方案的因素,這些是肉眼無法判斷的,這時候就需要借助儀器的檢查了。
我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給大家傳播健康知識的全科醫生,如果覺得有用,可以轉發給身邊需要的朋友哦!
1.對醫院來講,創收。2.對醫生來講,避責。3.對百姓來講,花錢。總之三方都是對立面,誰也信不過誰。1.對醫院來講,創收。2.對醫生來講,避責。3.對百姓來講,花錢。總之三方都是對立面,誰也信不過誰。
1.對醫院來講,創收。
2.對醫生來講,避責。
3.對百姓來講,花錢。
總之三方都是對立面,誰也信不過誰。
看一下知道是什么病,這只是最基礎的經驗判斷,或者是最常見的問題,但這里存在一個很大的風險,會犯經驗教條主義,造成誤判,這個時候就有可能死人的,所以一個負責任的醫生,絕對不能只憑經驗判斷。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此次的新冠肺炎,最開始的時候,如果憑經驗,看到病人發燒發熱,咳嗽等,醫生就有看一下知道是什么病,這只是最基礎的經驗判斷,或者是最常見的問題,但這里存在一個很大的風險,會犯經驗教條主義,造成誤判,這個時候就有可能死人的,所以一個負責任的醫生,絕對不能只憑經驗判斷。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此次的新冠肺炎,最開始的時候,如果憑經驗,看到病人發燒發熱,咳嗽等,醫生就有
看一下知道是什么病,這只是最基礎的經驗判斷,或者是最常見的問題,但這里存在一個很大的風險,會犯經驗教條主義,造成誤判,這個時候就有可能死人的,所以一個負責任的醫生,絕對不能只憑經驗判斷。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此次的新冠肺炎,最開始的時候,如果憑經驗,看到病人發燒發熱,咳嗽等,醫生就有可能認為是流感。如果不對病人做進一步檢查,就會導致病人越來越嚴重。
現代醫學之所以要做檢查,就是想減少醫生的誤判,力爭做到對癥治療。人體盡管很復雜,還有器官我們沒有完全掌握,但在一代又一代探索的基礎,了解大部分,通過詳細的檢查,知道病源在哪里。
當然,民間也有一些看一眼的“神醫”,這個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反正他們治病講隨緣,出事也只能代表病人沒福氣。此類“神醫”,我們是不敢攀比的,畢竟人命關天的事。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從一個病例分析開始,可能更能闡述相關分析。最近,我在專家門診時接診一個五十歲女患者,主要癥狀是:失眠、多汗、心煩不安、心情低落。在其他診醫院斷為:抑郁狀態。也有醫院診斷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慕名而來求治,希望好好調整用藥。詳細詢問病史和癥狀,查驗了以前她做過的檢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從一個病例分析開始,可能更能闡述相關分析。最近,我在專家門診時接診一個五十歲女患者,主要癥狀是:失眠、多汗、心煩不安、心情低落。在其他診醫院斷為:抑郁狀態。也有醫院診斷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慕名而來求治,希望好好調整用藥。詳細詢問病史和癥狀,查驗了以前她做過的檢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從一個病例分析開始,可能更能闡述相關分析。
最近,我在專家門診時接診一個五十歲女患者,主要癥狀是:失眠、多汗、心煩不安、心情低落。在其他診醫院斷為:抑郁狀態。也有醫院診斷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慕名而來求治,希望好好調整用藥。
詳細詢問病史和癥狀,查驗了以前她做過的檢查(為了給她省錢),該做的檢查幾乎都做了,除了頭顱CT,憑經驗直覺到這個患者不是真正的精神心理疾病,因為她的癥狀中有些極其細微的地方與普通的抑郁癥狀有些不易覺察的區別。
我建議她做個頭顱CT,她有些遲疑,因為她的初衷是希望我好好為她調整用藥,跟隨的家屬很果斷地說“可以,可以”。
我跟家屬說,同時也是為了打消患者的顧慮,“做個頭顱CT有好處,就算是為了讓自己放心也該做一個了”。
不一會兒,頭顱CT結果出來了:占位性病變。更直白的表達就是“腦瘤晚期”。
如果她在第一次看精神科的時候做了頭顱CT的話,有可能還有活下去的機會。
我坐診看病的原則是“安全,有效,經濟,最少的副作用”。
我希望醫院和醫生同行們也遵從這個原則。
真正做到“醫者父母心”,是醫生的福氣,是患者的福氣,也是社會的福氣。
生活在一個有福氣的社會里該有多好啊!
醫生一看就知道什么病了,為什么還要叫病人做檢查?沒有哪個醫生是一眼看就知道什么病的,醫生不是神仙,沒有這么強大的算命功能。如今醫學的發展,無論診斷什么疾病,都要有依據,要有證據支持才可以下診斷,這叫循證醫學。沒人那個醫生看著病就瞎猜就下診斷了。當然醫生在看患者第一眼,加上詢問一些醫生一看就知道什么病了,為什么還要叫病人做檢查?沒有哪個醫生是一眼看就知道什么病的,醫生不是神仙,沒有這么強大的算命功能。如今醫學的發展,無論診斷什么疾病,都要有依據,要有證據支持才可以下診斷,這叫循證醫學。沒人那個醫生看著病就瞎猜就下診斷了。當然醫生在看患者第一眼,加上詢問一些
醫生一看就知道什么病了,為什么還要叫病人做檢查?沒有哪個醫生是一眼看就知道什么病的,醫生不是神仙,沒有這么強大的算命功能。
如今醫學的發展,無論診斷什么疾病,都要有依據,要有證據支持才可以下診斷,這叫循證醫學。沒人那個醫生看著病就瞎猜就下診斷了。當然醫生在看患者第一眼,加上詢問一些病史,會有自己的思路,也可能會有自己的初步診斷。但是也都只是初步診斷,沒有證據。怎么辦呢?只能通過做檢查,來尋找支持診斷或者排除其他診斷的證據。隨著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疾病被醫務人員所認識,以前覺得有同樣的癥狀,可以診斷這個疾病的,認識提高了,發現其實不是這個疾病。需要有其他的檢查才能把兩個疾病分開來。
醫生并不是什么疾病都需要做檢查,醫生在給患者看病的過程中,需要有豐富的經驗,也需要有良好的診斷思維,才能確定要不要檢查,要做哪些檢查去支持自己的診斷。
表現為同樣癥狀的疾病有很多,比如大家都是咳嗽去就診,兩個人都是單純感冒咳咳嗽。并不是,一個可能是肺炎,另一個可能是肺癌。如果不做檢查,只是簡單的給點止咳藥,那么就耽誤事了。你說,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咳嗽,為什么還要做檢查呢?道理不言而喻。
有朋友又要說了,以前沒有檢查的時候,為什么醫生也能看病?以前沒有檢查,醫生是可以看病,但是誤診率也很高呀。很多到最后都診斷不明確,拖到最后也就沒得治療,最后也不知道怎么走的。
目前醫學的不斷發展,先進設備的應用,醫生的診斷水平也不斷提高。只有準確的診斷,才能更精準的治療,誰都不想誤診,誰都不想延誤治療。所以,多一份理解,也是多一份信任。
醫生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病了但是怎么保證他看的就一定正確呢?所以要靠檢查來證明他的判斷。醫療行為是一種特殊的行為,他不是商業行為,醫療行為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通俗地說,患者來醫院最大的訴求是看好病,假如醫生一眼看對了還好,如果十個患者里有一個人看錯了,用錯了藥,那么這一個患者能醫生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病了但是怎么保證他看的就一定正確呢?所以要靠檢查來證明他的判斷。醫療行為是一種特殊的行為,他不是商業行為,醫療行為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通俗地說,患者來醫院最大的訴求是看好病,假如醫生一眼看對了還好,如果十個患者里有一個人看錯了,用錯了藥,那么這一個患者能
醫生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病了但是怎么保證他看的就一定正確呢?所以要靠檢查來證明他的判斷。
醫療行為是一種特殊的行為,他不是商業行為,醫療行為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通俗地說,患者來醫院最大的訴求是看好病,假如醫生一眼看對了還好,如果十個患者里有一個人看錯了,用錯了藥,那么這一個患者能答應嗎?
作為沒有醫學知識的普通人,往往對疾病的認識很片面,很多疾病因為沒有得過,甚至都沒有聽說過,所以不能理解醫生的做法。其實很多疾病其實隱藏的很深,并不像表面表現的那樣簡單。
我舉個例子。前幾年我遇到過一個頭暈的老年患者,這個患者既往有腦供血不足的病史經常頭暈,本次就診的癥狀和之前差不多,因此家屬希望能夠直接在急診輸液緩解癥狀。其實我的判斷和家屬差不多,從他的病史描述和癥狀來看確實像中樞性眩暈,腦供血不足,而且他除了頭暈也沒有別的癥狀。但是作為一個急診醫生,我還是讓他查一下顱腦CT排除一下是否有顱內出血,家屬也同意了,很快交了費。馬上就要去CT室之前我忽然發現這個患者頭上一直在出汗,有點不對勁,出于謹慎我讓護士先給他做了一個心電圖,結果這一做不要緊,驚出了我一身的冷汗,患者心電圖II III AVF導聯墓碑樣改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CT不能查了,直接進搶救室按照心梗流程搶救,患者后來放了支架所有癥狀都緩解了,這讓我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假如不是我在急診干了很多年有這個意識讓他做了這份心電圖,假如我讓他去CT室查了CT或者連CT都不查直接輸液治療,那么患者一旦在這個過程中出現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猝死那么對于我們醫患雙方會一個什么樣的后果估計不用我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