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謝邀請,小米養胃的說法民間一直流傳可能有一定道理,小米是否有藥理作用或者特殊營養成分不是太了解,我對胃病相對熟悉,這里粗略談一下。
純粹是神經或肌肉收縮引起的胃痛,一般我們稱這類胃痛為胃收縮,胃痙攣,胃抽筋,這類屬于心理性疼痛,和情緒緊張\焦慮有關,例如考試、加班、驚嚇、月經前緊張﹐都可能會誘發疼痛,這類胃痛吃東西不僅不能緩解還會加重疼痛。
若是因細菌感染、吃壞肚子引起的急性腸胃炎,胃粘膜受到損傷。當天最好也不要吃任何東西,讓腸胃好好休息。第2天再吃一些清爽、好消化的稀飯,小米煮成粥也可以吃。但是有的小米粥膳食纖維含量高,影響消化,所以要少量食用。
對于胃潰瘍患者來說,流質的小米粥、稀飯,吃進體內會稀釋胃酸,反而容易刺激胃部分泌更多的胃酸來消化食物。所以吃小米粥,對于潰瘍患者來說,反而會加劇癥狀的惡化。
養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減輕腸胃的負擔,減少攝取刺激性食物,例如;咖啡、濃茶、烈酒、辛辣食物等容易對胃黏膜造成損傷的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心態平衡,積極運動,人體如果長時間不運動就會影響胃的供血,當它不蠕動的時候,其供血量會下降,也容易導致胃部疾病出現。
更多相關建議:
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如果胃不好,可以適當的喝一些小米粥,這樣可以養胃。有些人胃不好吃了小米粥的確有所改善,但是也有一些人胃不好吃了小米粥反而更加嚴重。那么,許多人都迷茫了,這個小米粥到底是傷胃還是養胃呢?下面,我就跟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以及教大家應該如何科學養胃。小米也叫粟米,在《中國藥典》里面記載,小米藥性甘咸,涼。功能主治和中,益腎,除熱,解毒。治脾胃虛熱,反胃嘔吐,消渴,泄瀉。而《本草綱目》里面也記載: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粟之味咸淡,氣寒下滲,腎之谷也。腎病宜食之,虛熱消渴泄痢,皆腎病也,滲利小便,所以泄腎邪也。降胃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另外,根據中醫理論,小米色黃,黃色入脾;小米味甘,甘入脾,因此小米具有益脾胃的作用。從以上對于小米功效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小米具有和中、益脾開胃的作用,對于脾胃不好的患者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且小米性涼,可以降胃火,特別適合脾胃不和、胃火虛熱的人士服用。所以,如果是對于脾胃不和或者胃火虛熱引起的胃部不適,適當的進食小米粥可以起到較好的改善作用,在這里就起到養胃的作用。另外,我們平時所說的胃不好,還可以是由于一些胃病疾病引起的胃黏膜損傷造成胃病不適。而將小米做成小米粥,不僅容易消化,不會刺激胃黏膜,而且還含有多種營養物質,還能夠為損傷的胃粘膜提供營養,有有利于胃黏膜的修復。特別是小米粥粘稠狀態,可以覆蓋損傷的胃黏膜,避免胃酸分泌過多,進一步刺激受損的胃黏膜。因此,對于那些胃黏膜損傷造成的胃病疾病,比如胃酸分泌過多、急慢性胃炎、胃潰瘍等,適當的進食多些小米粥,對于胃病疾病的改善以及恢復具有一定的幫助。這是因為胃不好,不僅僅只有脾胃不和或者胃火虛熱引起的胃部不適、胃黏膜損傷的胃部疾病,還有脾胃虛寒引起的胃部不適。而小米的藥性是涼,也有一些醫書記載是微寒,它對胃火虛熱有很好的作用,但是對于本身就存在脾胃虛寒的人來說,這個時候進食小米粥的話,反而加重脾胃虛寒的癥狀,進而更加傷胃。另外,還有一些人用小米粥來養胃的時候,可能會使用陳小米,而這些陳小米的藥性比新鮮小米更加寒涼,醫書記載陳粟米藥性苦,寒。所以,如果是進食了陳小米,那么對本身脾胃虛寒的人就更不利,就更加傷胃了。對于胃火虛熱引起的胃部不適或者脾胃不和引起的胃部疾病可以適當的進食小米粥來改善癥狀,但是對于本身脾胃虛寒的人是不適宜進食小米粥來養胃,這樣只會更加傷胃。不過如果是脾胃虛寒的人想進食小米粥,可以先將小米炒熟之后再制作小米粥,這樣小米經過炒制之后,寒涼的藥性就會減少,那么即使是脾胃虛寒的人進食了,也不會太傷脾胃,另外,在制作小米粥的時候,還可以適當的加入一些桂圓、紅棗來調和小米的寒性,這樣進食之后才不會對胃造成傷害。最后,還可以在煮小米粥的時候加入一些淮山藥,因為淮山藥本身就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這樣兩種搭配使用,對脾胃更有好處。
作者寄語:很高興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關知識,我是左撇子說醫,每天用簡單的語言為你科普專業的醫學知識,碼字不易,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就幫我點個贊!如仍有疑問,可以評論區留言,歡迎大家關注、轉發,謝謝大家支持!
更多相關建議:
很多人都聽說過“喝小米粥有利于養胃”。但對于不同的人,喝小米粥的效果并不相同。有人覺得喝小米粥特別舒服,解決了胃酸多的問題;但也有人一喝小米粥就會因胃酸過多而難受;有的人感覺小米粥好消化;也有些人說小米粥不易消化,會脹在胃里。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喝小米粥到底能不能養胃呢?
小米粥有什么營養價值?
小米是北方人很喜歡的一種食物,它可以用來做小米粥、米飯、做湯等等。小米粥的口味清淡,功效強大,營養價值很高。小米粥的營養價值有哪些?小米含有多種維生素、氨基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質9.7克、脂肪3.5克,都不低于稻、麥。由于小米通常無須精制,因此保存了較多的營養素和礦物質,其中維生素B1含量是大米的幾倍,礦物質的含量也高于大米。一般糧食中不含有的胡蘿卜素,小米每100克含量達0.12毫克。此外,小米含鐵量突出,其磷含量也很高,是大米的2到3倍;它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為大米的4. 8 倍;小米含鉀高含鈉低,含量比為66:1,膳食纖維是大米的4倍,但其蛋白質中賴氨酸含量很低,所以應與大豆和肉類等氨基酸含量較高的食物同食;小米的淀粉含量高約70%,是一種能量食物。小米熬制成粥之后不僅保留了它本身的營養成分,也更利于吸收,營養又美味。
胃不好喝小米粥,小米粥到底是傷胃還是養胃?
小米不需經過精制,其營養素種類及含量均高于大米。小米又名粟米,有健脾和胃的作用,能補腎氣、清虛熱、利小便、治煩渴,是治療脾胃虛弱、體虛、精血受損、產后虛損、食欲不振的營養康復良品。
小米適合脾胃虛熱、反胃嘔吐、腹瀉及產后、病后體虛者食用。小米粥尤其適合產婦和年老體虛者食用,能起到健脾開胃的作用。對于老弱病人和產婦來說,小米粥可以說是最理想不過的滋補品。尤其是小米熬粥時上面浮的一層細膩的黏稠物,俗稱為“米油”,營養豐富,滋補力最強。小米粥對于部分胃不好的人,確實是有好處的,如淺表性胃炎的病人,可食用小米粥養胃氣,修復胃壁。值得注意的是食用小米,尤其是長期食用小米,最好適當配入一點大米,以彌補其營養不足的缺陷。胃酸分泌過多病人食用小米,在煮粥時,適量放入堿,可中和并對抗胃酸,萎縮性胃炎則不能放入堿。胃熱明顯的病人,可食用陳小米;胃熱不明顯的病人,建議食用新鮮小米;胃寒病人食用小米, 需要搭配一些偏熱性的食物,如桂圓、枸杞等。總而言之,食用時需要注意營養平衡的問題。
事實上,“養胃”本身沒有準確的定義。每個人胃腸情況不一樣,體質也各有不同。比如,有的人胃酸多,有的人胃酸少,有些人患胃潰瘍,有些人患萎縮性胃炎,有些人只是胃動力不足。情況不一樣,適合的食物肯定有差異,對一種食物的反應各不相同。若說每個胃病患者都要吃同樣的“養胃食物”,那就不科學了。
對于個人來說,傾聽自己身體的反應,比聽別人的傳說更有意義。覺得喝小米粥舒服,不妨經常喝;覺得不舒服,就少喝或不喝。此外,小米的品種、小米粥的煮法有所區別,其“養胃”效果也相差很大。品種軟糯口感的小米適合胃酸少的人有些小米比較粗散,有的比較黏糯,甚至還有黏性小米,也稱黏小米。東北的黏米飯、黏豆包等小吃,就是用黏小米做的。對胃酸偏少的人來說,選擇口感軟糯的小米為好。對胃酸多的人來說,不要選擇黏小米。目前市場上有黑小米、綠小米、黃小米和白小米等不同顏色的非黏性品種,其中白小米最好消化。碾磨未經精磨的小米利于恢復腸胃功能。如果僅僅把小米去殼,沒有反復碾磨去掉外層部分,營養價值會比較高。因為較少的加工能保留小米種子中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營養物質有利于胃腸功能的恢復。不過,碾磨較少的小米質地會硬一點,需要煮更長時間,充分煮軟,才適合消化不良的人。而碾磨得比較緊的小米則吸水特別快,煮十幾分鐘,甚至煮沸燜十幾分鐘后,再煮沸幾分鐘就軟爛了。
所謂養人的“米油”,其實是未經精磨的小米煮出來的上層湯,其中富含維生素B1、維生素B2、鉀等營養成分,也含有少量脂肪和糊精類物質。南方地區的自來水偏酸性,煮出來的小米粥不容易軟爛,而且香氣不足。北方地區以弱堿性水為主,煮出來的小米粥口感要好得多。有些人煮小米粥時喜歡放點堿,這樣會損失B族維生素,十分可惜;但對于患胃病的人來說,小米粥煮爛一些比較容易消化,特別是胃酸多的人,喝它會感覺舒服一些。胃腸健康和蛋白質、B族維生素、多種礦物質的供應密切相關。營養不良時,胃腸健康難以修復。小米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高于精白大米,從這個角度來說,喝小米粥有利于胃腸健康。但是,小米中的植物蛋白質生物價低于大米。
小米粥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由于小米性稍偏涼,氣滯者和體質偏虛寒、小便清長者不宜過多食用。說到氣滯,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生氣以后,覺得胸悶難舒。這是因為情志不暢會導致一時“氣滯”。如果是因疾病而導致的氣滯體質,可能會長期胸悶喜嘆息,情緒波動時易腹痛腹瀉,噯氣,女性乳房脹痛,甚至咽部如有異物梗阻,這類人是不適合吃小米粥的。虛寒體質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怕冷,一到冬季就裹得跟粽子似的,手腳冰涼,背部發冷,如大便稀薄都是這類人的主要特征,如果你有上述這些癥狀,也不合適吃小米粥,當然,如果要.吃小米粥,記得加上一兩片生姜。
結語: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而且大多數人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是很容易導致胃部出現問題的,胃病一般是需要慢慢調養的,大家都知道養胃最好是通過食療的方法來養胃,經常喝小米粥的話,養胃效果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喝小米粥。
更多相關建議:
現在快節奏的生活,大部分人精神壓力緊張,胃腸道的小毛病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旦不舒服有的就去藥店買止痛藥吃,還是會不舒服反復發作,然后就會出現“多吃某種食物,對胃好”類似的言論。我們要知道的是,所有的食物對于疾病是不能達到治療的效果,只能在治療過程中起輔助的作用
為什么會有小米治療胃炎的說法?
所謂小米養胃這一說法流傳至今,可能與過去人們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系,過去所吃的糧食加工粗糙,膳食纖維含量都很高,如玉米100g含膳食纖維約14g,而小米100克含量為4g,玉米和小米都屬于高纖維食物,胃炎患者不能吃粗糧,會增加胃部負擔,加重病情,而小米屬于粗糧的一種。相較而言,小米對胃的負擔小于玉米,由此會讓人們感覺小米養胃。
胃炎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急性和慢性炎癥。
急性胃炎是由于吃的食物過冷、過熱、過于粗糙對胃粘膜造成損傷引起的炎癥。急性胃炎的發病較急,一般癥狀為上腹部飽脹、隱痛、食欲減退同時惡心嘔吐。
慢性胃炎在臨床上十分常見,發病率較高,是各種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癥或萎縮性胃炎,胃鏡檢查中80~90%的患者都屬于慢性胃炎,隨著年齡增長,萎縮性病變的發病率會增加。慢性胃炎分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同一個胃可以同時存在兩種病變。慢性胃炎常常是由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在萎縮性胃炎患者里,70%以上的人胃內存在幽門螺旋桿菌。
得了胃炎,怎么治療?
1.藥物治療
首先要檢查是否有感染幽門螺桿菌,如果有,醫生會推薦四聯療法進行對癥治。排除幽門螺桿菌感染,應從抑制胃酸分泌(采用質子泵抑制劑,如常用的奧美拉唑)和修復胃黏膜(如膠體泌劑)著手。
如果有胃脹反應可以適當服用促進腸胃蠕動的藥物,如有胃酸分泌過多的反應可以用抑酸及中和胃酸的藥物。
2.生活方式干預
飲食因素在胃炎的發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是防治胃炎的關鍵。三餐飲食要規律,吃飯速度不要太快,細嚼慢咽,盡量不要暴飲暴食,要少量多餐。
胃炎患者飲食應遵循零刺激、少纖維、易消化、少脹氣等進一步損傷或加重胃炎的致病因素;推薦胃炎患者適當食用猴頭菇,已有證據證明猴頭菇可以修復胃黏膜;考慮長期胃炎患者有癌變可能,攝入香菇多糖可以調節免疫、抑制胃癌的發生和發展;無論是防御還是修復,胃部都需要充分的血流供應,如果長期處于壓力、緊張等應激狀態,胃部血流減少,對胃病恢復不利,因此胃炎患者還要放松心情、減輕壓力才行哦!
3.膳食補充劑
谷胺酰胺:修復胃黏膜;谷維素:調節神經、舒緩壓力使得胃部血流增加,有助于胃部的防御及修復。
4. 由于胃病患者胃黏膜分泌內因子能力下降,內因子是促進維生素B12吸收的重要因素,長期以來就會造成維生素B12缺乏而導致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因此建議胃病患者補充維生素B12補充劑;長期使用質子泵抑制劑的胃炎患者,由于抑制了胃酸分泌,而有些礦物質如鈣、鐵等的吸收依賴于胃酸,尤其是鐵,因此胃炎患者如果伴隨鐵缺乏就得增加鐵的攝入,尤其是不依賴胃酸就能吸收的血紅素鐵,如動物肝臟、血制品等,適當補充鐵劑,前提是有出現血紅蛋白降低等貧血指標,可補充多糖鐵。
總之,胃病是治好的而不是養好的,所謂的養胃食物只不過是減輕了胃的負擔而已。
參考文獻:
中國醫藥指南 2008 年 5 月第 6 卷 第 5 期 Guide of China Medicine,May 2008,Vo6,No.5
更多相關建議:
小米作為五谷之首,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養生佳品。胃不好喝小米粥,這也是很多人的共識,很多人喝了小米粥胃里的確會很舒服,而有的人喝了胃里會反酸,那么小米粥到底是養胃還是傷胃?
《本草綱目》記載,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中醫認為,黃色入脾,甘味入脾,小米色黃味甘,日常生活中,老人、小孩、產婦都有喝小粥來健脾養胃,也許正是這個原因。
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胃部狀況也各異。有人體質偏寒,而有人體質偏熱;有人胃酸過多,而有人胃酸分泌不足。因此,同樣的食物不一定適合所有人,養胃食物也不能一刀切。
小米屬于粗糧,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其含量高出精白大米好幾倍。由于顆粒小,不經煮,因此,小米在眾多的粗糧里算是比較好消化的一種。胃不好,說明胃腸道功能出了問題,而它的修復也離不開各種營養素的支撐,小米粥經過熬煮,米粒變得軟爛好消化,而且米油里含有的蛋白質、維生素B1、維生素B2、礦物質等對于腸胃修復都有好處。從這一點來說,喝小米粥養胃有一定的道理。
但小米的種類分好幾種,有軟糯的,有粗散的。熬制小米粥的方法也不同,有的加堿,有的不加堿。一般來說,如果胃酸分泌多的宜喝粗散的小米粥,胃酸分泌少,比如萎縮性胃炎的人的宜喝軟糯的。如果胃酸多,熬小米粥可以加點堿,起到中和胃酸的作用,但加堿會破壞B族維生素,要想著從其他食物來獲得。如果胃酸少,喝小米粥的時候就不要加堿了。
小米雖然維生素、礦物質豐富,但蛋白質的質量并不高,其中賴氨酸嚴重不足,因此,胃不好的人光喝小米粥也養不了胃,還需要配合魚、肉、蛋、奶、豆來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為腸胃的修復提供足夠的營養素。
另外,按照中醫的說法,小米微寒,而且陳小米的寒性要大于新小米,因此,體質偏寒的人可能會喝了不舒服。想喝的話也可以加點桂圓、枸杞來調和下寒性。
總而言之,喝了小米粥是養胃還是傷胃,要根據自己的身體反應來判斷。如果不清楚自己是什么體質,也不知道自己的胃酸是多是少,那么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喝完小米粥舒服就喝,喝完不舒服就少喝或不喝。另外,養胃不能通過指望某一種食物來實現,最重要的還是要營養均衡,保證食物多樣,只有營養素攝入充足,腸胃吸收營養正常運行。
更多相關建議:
大家好,我是一名中醫外科醫生,小米粥可是好東西,它是我們建議患者吃的最多的食物,因為術前術后我們都建議患者吃點米粥,一是為了方便清潔腸道,二是為了減輕胃腸負擔,促進患者傷口的愈合。我們都知道“粥養胃”,并且早在古代就有“粥療”這一說,為何現在又有人說粥傷胃呢?下面聽聽林醫生的看法:
喝小米粥為什么能夠養胃呢?
一、中醫典籍及中醫理論:
1.粥療能調脾胃:小米味甘、咸、性微涼、具有健脾和胃、除熱解毒之功效。
在古代,用粳米、糯米或者把粳米、糯米加上其他食物或中藥煮成半流質,經常食用可以調養身體、防治疾病。這種傳統飲食方法,即為“粥養”或稱“粥療”。由此得知,小米具有益脾胃的作用,所以脾胃虛弱之人服用米粥后有調理作用。
二、現代藥理觀念:
1.粥屬于流質食物,不需要經過大量咀嚼與胃部蠕動即可快速進入小腸,分解為葡萄糖 并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大大降低了胃腸的負擔。一般胃炎患者胃酸分泌不足,喝粥能促進胃酸分泌,有助于食物消化,還能提升血糖,從這個角度講,喝粥確實“養胃”。
2.較其他面食營養相對較多:小米中的蛋白質含量為9.27%,比大米、玉米都高;含脂肪為3.15%,比大米、面粉高得多(0.86)。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A。特別是人體不能合成又不能缺少的色氨酸、蛋氨酸的含量很高。每100克小米中含色氨酸194毫克、蛋氨酸297毫克,比大豆少得多。但比大米、玉米、面粉、高粱都高。
小米粥那么好,為什么又有人說它傷胃?
1.加重某些疾病
其實傷胃的原因也恰恰是它的優點導致,雖然粥類食物容易消化,但是有些人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反而會分泌過量的胃酸,又因為粥是流質食物,這兩個原因可能會加重反流。
而且還有胃酸分泌過多的消化性潰瘍患者,則也應當減少喝粥的頻率, 以免刺激胃酸過多分泌,加重病情。因此,喝粥養胃一說并不適用于所有人。
2.可攝取的營養不夠
上面林醫生雖然說了小米營養相對于大米、玉米、面粉、高粱都高,但是如果只是喝單獨的小米粥,肯定無法滿足日常所需的,久而久之反而還會造成營養不良,影響脾胃功能。
前些日子,張文宏醫生“早上不許吃粥”的視頻,就強烈抨擊了我們長期早餐喝粥吃饅頭的習慣。如果說一定要喝粥,就要對其進行改進,比如雜糧粥、肉粥、蔬菜粥、等和其他肉質、蔬菜熬制的粥,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蛋白質和維生素的不足,根據健康需要,也可以加入其他的食材進行營養搭配食用,既美味還健康。
既然粥不是最好的養胃食物,那么我們如何健康養胃呢?
1.重視胃病的病因
每次談到“養胃護胃” 這個話題,人們都愛問“我該吃什么?”“我不能吃什么?”但對于引起自己胃腸道不適的病因,似乎并沒有那么重視。在我看來,真想養胃,必須追本溯源。如果確實有胃腸道疾病,那就應當先治胃病,再談養胃。
我國人群中,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相當高,有資料顯示感染率高達60%以 上。如果真的已經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卻沒有及時發現,或者進行有效的治療,只一味想依靠吃某些食物來養胃,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如果您存在長期的胃腸道不適,建議您首先去正規醫院的消化科進行診斷, 確診后遵醫囑服藥或做其他治療。在此基礎上,將食療成一種輔助手段,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補充多種維生素
胃腸道的健康需要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各類營養素的支持。然而,事實上并沒有哪個食物是完美的,只有相互配合、取長補短, 才能給人體提供充分、豐富的營養。
3.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不要一邊想著吃啥養胃,一邊暴飲暴食 ; 一邊吃著小米粥養胃,一邊無法舍棄重油重鹽的腌制食 品、油炸食品;一邊琢磨買什么養胃保健品,一邊觥籌交錯、煙酒不斷。嘗試著改掉一些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或許比研究吃什么養胃的收獲更大!
總結:原來粥養胃也只是一個有前提的,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所有我們不要只想著考藥物治療、食物治療,健康的生活方式比什么都重要,俗話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我們只要有了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疾病也不會找到我們。
關注林醫生,讓我成為您的專屬小太陽!
再點個贊唄
更多相關建議:
胃不好喝小米粥?喝小米粥對胃真的好嗎?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時常喝一些小米粥是有益于養胃的,但這也僅限于合適的人群,因為胃寒的患者是不適宜食用的。
如果長期把喝小米粥當做主食,這樣不僅不利于養胃,反而更傷胃。因為長期喝粥,不僅會使牙齒很少活動,還很可能會加速咀嚼器官的退化,尤其是中老年人;還有一點就是,咀嚼食物的過程其實也是消化過程,這樣會促使唾液的分泌,唾液中所含的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此外,唾液還有中和胃酸、修復胃黏膜的作用,長期喝粥自然也就不利于胃黏膜的保護。
更多相關建議:
小米粥到底是傷胃還是養胃?從中醫的角度看,很多講究,望聞問切,八綱辨證等,西醫就更要命,要各種儀器檢查各器官,看能否適應這物質。所以談醫色變。
老百姓圖實際,連老外都沒那么多講究,說中國人上醫院成癮,其實很多病不需要上醫院麻煩醫生,自已就可搞掂。
常識是良醫,有不懂的問問父母,最可靠,父母不會害子女,豐富的生活經歷留給他們眾多“驗方\",一用就靈,藥到病除。連流行歌曲都不忘媽媽熬的小米粥。
香港是世界長壽之首的城市,其中十米粥中就有小米,有的還長期早餐喝小米粥,胃覺寒時,微炒后再煲,這點也要注意。
自已就是最好的醫生,這是老話。錢多了,老話也過時不好使了。錢越多,病就越難治,為什么?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不便說破。做人還是要長點悟性。
更多相關建議:
根據我的經驗,小米粥是養胃的但也同樣傷胃。人人都說小米粥養胃,其實小米粥是一把雙刃劍,就看你會不會喝了。
小米粥如果熬的比較稀的話,確實會有養胃的功效。也就是要熬成米湯,而不是那種稠的粥。但如果要把小米粥熬得特別的稠,恰恰相反會變成傷胃的食品。
我自己喝小米粥多年了,我發現小米粥熬的特別稠的時候,每次喝了肚子都會感覺到痛。如果連續喝幾天,胃反而會感覺特別不舒服。但如果小米粥熬的比較稀的話,喝進胃里后反而會覺得很舒服。長此以往就成了一種養胃的好食品。
由此證明,什么東西都是有兩面的。再好的東西也不能吃的太多,喝的太多。如果一次性喝的太多,反而會傷了身體得不償失。如果恰到好處,就會變成一味很好的養生粥。
更多相關建議:
我的胃不好是因為生氣落下的毛病,以前我吃燉牛肉一小碗六七塊消化都沒障礙,我家女兒剛剛上初中的時候,我在單位正在午飯接到了老師打來的電話,說女兒上體育課不小心把另一個同學弄傷頭,讓我馬上來學校帶著同學去醫院,也不知道傷的輕重,從那次以后我就愛胸口憋氣,胃脹。
小米一般我就買山西產地的,熬粥前先用少量水泡兩個小時,然后在倒熱水大約水溫七十℃左右,按下熬粥鍵,一般要等四十分鐘,我再把一個雞蛋臥進粥里,熬出來黃燦燦的,早晨盛出一碗加一勺紅糖,趁熱吃下補血又養胃,一天都元氣滿滿,特別是冬天我幾乎每天都要喝養身月子粥,有時候我也會加一下山藥在粥里。藥食同源,我覺得著十多年來小米粥對我胃的還是蠻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