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常會聽說身邊的人又突發了心腦血管疾病,不管是老年人還是中年人,有的很幸運,最終救過來了,甚至恢復的還不錯,而有的則很不幸,在急性的心腦血管疾病侵襲下,離開了人世,每次聽到這樣的事情,往往會唏噓不已,但面對這樣的生命無常,我們是不是就完全沒有辦法呢?當然不是的!雖然體質不同,年齡不同,個體情況不同,但做好心腦血管病的預防,永遠都是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發病風險的最重要方面,如何預防,今天主要為大家談3個方面。
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突發風險,健康的生活方式永遠是第一位
原來經常給大家講藥物,強調大家要堅持用藥,但現在卻更愿意為大家強調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這種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善和保持,越早越好!如果身體還沒有高血壓、高血脂、血糖升高等方面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慢病,就能夠積極的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對于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是最好的預防方式。
即使有了“三高”甚至“四高”(加上高尿酸)等方面心血管疾病風險慢病,對于還未發作心腦血管疾病問題的朋友,健康的生活方式仍然是輔助控制調理這些慢性代謝性疾病的重要方面。對于一起新發現的輕度的血壓血脂血糖升高問題,有些時候,不用服藥,通過改善原來的不良生活習慣,加強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很多時候,即使不服用藥物,也能夠使偏離正常的指標恢復,并持續保持很長時間。
即使是已經發作過心腦血管疾病的朋友,在預防相關疾病的二次復發方面,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仍然是不容忽視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于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健康獲益,是任何藥物都無法比擬的。
一項最近發表的研究文章顯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比,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75%,全因死亡風險降低56%,心血管疾病風險死亡率下降49%,癌癥死亡風險降低31%。可以看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于身體的健康獲益是全方位的,多方面的,如果想要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發病風險,趕緊先從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來做起吧!
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實大家都知道,只是想做到并不容易,生活中面臨的各種誘惑,各種不良的生活習慣積習也不那么容易改掉,但在這里仍然要給大家列一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健康飲食,合理膳食結構
2. 控制飲食,避免暴飲暴食,盡量規律進食
3. 控制體重,保持好體重和腰圍
4. 加強運動,避免久坐,堅持合理有效的運動鍛煉
5. 戒煙限酒,不吸煙,也盡量不吸二手煙,酒盡量少喝
6. 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戒除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
7. 盡量避免熬夜,保持良好規律作息
這些方面,你能堅持做到幾條呢?
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突發風險,要注意做好相關疾病的調理和控制
隨著年齡的增長,再加上家族遺傳等方面的原因影響,我們大多數人,都都不可避免的出現這樣那樣的一些健康問題,特別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等相關慢性疾病,都是加大心腦血管疾病發病風險的相關風險性慢病。因此,想要做好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調理和控制好這些慢性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想要調理控制好心腦血管疾病的相關慢病,首先要做到的是早發現早干預。因此,對于進入中老年的朋友來說,有條件的話,盡量的定期去做做體檢,了解自己的血壓血脂血糖以及其他方面的身體健康情況,如果出現了相關的慢病問題,也不要緊張著急,一方面可以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去積極的控制和干預相關慢病,另一方面如果生活控制無法有效控制相關指標達標的,也要遵醫囑合理用藥來控制。很多慢病需要長期的服用藥物來控制,如果確實需要服藥的情況,不要怕長期用藥,在長期用藥期間,繼續堅持健康生活,同時注意監測相關指標,確認藥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身體耐受性,控制好相關慢性疾病帶來的心腦血管健康獲益,往往是巨大的。
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突發風險,要做好相關的預防
相關預防又分為2個方面,一是服用藥物來做好心腦血管疾病的干預和預防,實際上,對于相關慢病的服藥控制,也算是一種疾病的預防手段了,但對于有心血管疾病高危風險(還未發作過心血管疾病)和極高危風險(已經發作過心血管疾病)的朋友,往往還需要結合身體情況,做好2方面的預防工作,一是控制好血脂,對于高危風險患者的一級預防,要求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到2.6mmol/L以下,而極高危風險患者的二級預防,這個值則應該控制到1.8以下;二是進行抵抗血小板凝集的預防,對于高危風險患者的一級預防,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進行一級預防,需要經過綜合的評估和判斷,在確認身體健康獲益大于出血風險的前提下,才可以考慮服用,而對于二級預防來說,應該根據情況,選擇阿司匹林或其他的抗血小板藥物,長期服用,預防梗塞性心腦血管疾病的再次發生。
除了藥物方面的預防以外,在生活上也要注意一些心腦血管疾病發病風險誘因的規避。如果本來就是高危或極高危風險的患者,生活上多加注意,盡量避免特別劇烈的運動,特別激烈的情緒波動,洗冷水澡,過度用力排便,清晨起床過猛,避免大量過度飲酒等等方面的注意事項,都是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突發的重要方面,多多注意,也能夠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更多相關建議: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心腦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和腦梗塞,成了困擾歐美人們的一個幽靈。這其中最為嚴重的重災區是美國和芬蘭。當時的歐美世界也納悶,怎么日子過好了,疾病卻來了呢?其實,他們的昨天,正好就是我們的今天,歷史是何其相似。
上個世紀60年代的芬蘭,因為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極高,尤其是在芬蘭東部的北卡這個地區,很多人死于心腦血管疾病,人們都很恐懼。于是到了1972年,芬蘭就啟動了醫學史上著名的“北卡項目”,當時就以芬蘭的北卡地區作為試點,對人們的膽固醇、血壓、吸煙和飲食習慣進行干預。
為什么這么做呢?主要就是當時芬蘭北卡地區的人們愛吸煙,同時愛吃高膽固醇和高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比如說動物的內臟做的湯就是這種食物。其實,這種生活習慣就跟我們現在很多中國人一樣,甚至可以說一模一樣。
經過1972-1977年5年的努力,這個項目明顯看到了人們因為控制膽固醇、血壓、吸煙和飲食帶來了很大的健康收益。于是這個項目被一直延續進行,直到1997年,時隔25年,這個北卡項目見到了巨大的健康收益,當地人群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大幅度降低。于是北卡項目停止,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全面的全國性的項目在芬蘭全面鋪開和推廣。
芬蘭的這個北卡項目很成功的降低了芬蘭人的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和病死率,今天咱們說人家芬蘭的這個項目的目的,還是想提醒廣大的國人,別抽煙了,別再去飯店應酬吃飯了,吃的清淡一點,那些鹵煮、羊湯、牛雜湯等等一系列不健康飲食習慣改改吧,不然的話過一些年很多人就會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
更多相關建議:
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冠心病)、高血壓、腦卒中(缺血性、出血性腦卒中)這3大類。
三高成為心腦血管疾病的三大危險因素
高血壓主要表現為動脈血管壁的增厚、血管硬化、狹窄、閉塞,從而引起心腦血管的血流供應,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除了心壁內外冠狀動脈及其壁內分支呈廣泛動脈粥樣硬化伴有心肌梗死的病變外,還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病變,肌原纖維蛋白喪失、心肌纖維出現壞死,且糖尿病的并發癥也會對心腦血管病變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害,增加腦梗死和腦出血的發生率;高脂血癥會加速腦動脈硬化,也是腦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如何減少心腦血管的發病率?
減少高危因素是最好的辦法,三高、煙酒、高鹽高糖高脂飲食、不運動、精神緊張、肥胖、代謝綜合征、遺傳都是高危因素,我們要做的是盡量減少誘因,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保持飲食健康、戒煙限酒、適量運動、保持心態平衡,減重。還是一句話“管住嘴、邁開腿”,定時體檢。
總結:不良的飲食生活方式是最原始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誘因,幾乎沒有人生來就有原發性的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大多是因為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引起,所以一定要管住嘴,減少肥肉、油脂的攝入,清淡飲食,能在家動手的別在外面吃,能蒸煮燉的少煎炸炒。你想,心腦血管疾病說白了就是血管堵塞、硬化、出血,一個辦法是減少堵塞的可能,就是預防性治療,另外一個辦法就是堵塞后溶掉栓子,解除狹窄,即對癥處理,但哪個簡單?哪個困難?我想大家都知道,病理因素一旦形成,再想去除總是困難的,還不如提前做好預防性治療。
我是堅持健康科普的小鋆醫生,碼字不易,如果能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點個贊吧,謝謝!
更多相關建議:
近些年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而且越來越年輕化,這和我們物質生活的提高和工作環境及壓力有關。長期攝入高脂肪、高鹽分食物以及吸煙、缺乏鍛煉、工作壓力過大、熬夜等均會導致身體出現嚴重問題。尤其是人體的血管會出現斑塊、脆性增加。一旦超過其能承受范圍,就會出現腦出血、腦梗死、心肌梗死等。
要想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生活方式和高危因素的控制很重要。如果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高尿酸、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一定要重視自己的身體,嚴格戒煙、戒酒、低脂低鹽飲食,按照醫生的建議,將血壓、血脂、血糖控制在目標值,同時加強體育鍛煉,避免熬夜、久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
如果不幸患上心腦血管疾病,一定要有充足的信心,和醫生站在一條線,齊心協力共戰病魔。
更多相關建議:
更多相關建議:
1,戒煙。
很多吸煙者不相信吸煙對其有害。每日吸煙少于5支者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等風險仍然增加。
2,控制血壓。
高血壓是CVD(包括腦卒中所致并發癥和死亡、CHD、心力衰竭和猝死)一項充分確定的危險因素!
3,增加運動。
運動對于生存情況的改善與其他有益的生活方式(比如戒煙、控制高血壓及避免肥胖)等效,并且其改善的益處與這些方式的益處可相加。
4,減輕體重 。
在世界范圍內,肥胖正成為過早死亡的首要可避免的原因。
5,控制血脂異常。
高血脂帶來血管問題
6,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嚴格的血糖控制可以減少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并發癥。嚴格的血糖控制也可減少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并發癥風險。
7,健康飲食。
攝入含較多蔬菜和水果飲食(例如地中海飲食)的個體CVD風險降低。這些明顯的獲益可能得益于蔬菜和水果中的特定化合物,或者是得益于進食較多蔬菜和水果的人進食的肉和飽和脂肪往往較少這一事實
更多相關建議:
心腦血管疾病是生活方式病,長期生活方式不健康造成的,吃的太油太咸,不運動,熬夜,抽煙酗酒,等容易得上慢性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打破了血液健康運行的平衡,日積月累,對心腦腎等重要臟器造成了損害。
所以慢病防控提倡三減三健,就是減油,減鹽,減糖,健康體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就是清淡飲食,合理運動,保持健康體重,口腔疾病早診早治的意思。
日行一萬步,吃動兩平衡,健康一輩子。這是慢病防控的口號。
更多相關建議:
1. 高血壓2. 血脂異常3. 不良生活習慣
不良生活習慣包括吸煙、酗酒、飲食行為不良及長期作息不規律等。煙草在燃燒時會產生4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一氧化碳和尼古丁會提高心血管發病的幾率。在飲酒方面,大量的飲酒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幾率。當前沒有明確的證據顯示少量飲酒會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但酗酒對心血管的危害是不容置疑的。
缺乏體育活動同樣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體力活動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對心血管起到作用:①降價血液,增加電穩定性、心肌等機械性以及代謝功能;②增加腦血流量,改善全省微循環;③降低身體脂肪比,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并降低血甘油三醋;④增加骨骼的血流量并提供啊胰島素的敏感性;⑤降低血纖維蛋白。
在飲食方面,根據人體的基因結構,對飲食的數量、成分、種類、結構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在健康飲食的基礎上才能具有健康的身體條件。
精神壓力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嚴重的精神壓力會引起心理應激,根據現有研究成果,心理應激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因素,會造成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誘發高血壓、心律紊亂及血小板的反應性增高,而以上癥狀都是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長期的負面情緒還會造成冠狀動脈的收縮、粥樣斑塊破裂,引起心血管急性事件。
此外,糖尿病也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具有多種并發癥,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幾率。
心腦血管疾病很可怕,能要人命,身邊很多人得了,怎樣才能不得這些病?
在上述心血管疾病的治病因素中,幾種治病因素并不是單一的,而是相互聯系的,如缺乏引動會造成身體肥胖,身體肥胖會導致血脂異常及血壓升高,增加心血管病的患病幾率。
所以在對心血管疾病進行預防時,首先應加強體育鍛煉。據研究,中等量的體力活動對心血管的保護作用最強,大群肌肉的有氧鍛煉效果最好;其次應平衡飲食,根據中國營養學會提出的中國成人平衡膳食基本成分與結構,我國成年人應每日攝人谷類300~500克;蔬菜類400~500克;水果100~200克;動物性食物125一200克;奶類100克;豆類50克;油脂類25克以下;最后,應戒煙、適量飲酒,并放松身心。
更多相關建議:
(1)合理飲食:
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如多食粗雜糧、綠葉蔬菜以及新鮮水果,可有效降低人體內血清膽固醇含量。很多研究發現,減少飽和脂肪酸以及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合理的飲食習慣對保護心腦血管健康,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以及阻止病程進展具有積極意義。
中老年人每天應多食芹菜、香菇、洋蔥、木耳、大蒜等,可預防心血管疾病。葉酸以及維生素B12可降低腦血管疾病患者血漿半胱氨酸含量,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可能性。因此,補充定量的維生素,對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具有積極作用。
此外,適量攝入魚油,調節血脂功能,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出現。
(2)適當運動:
有規律的、適度的身體鍛煉可以幫助中老年人緩解身體機能的下降,提高身體素質,增強免疫力,從而達到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效果。
對于中老年群體來說,應該進行適度的有氧鍛煉,如在早晨或者傍晚的時候到公園、河邊等空氣較為清新的地方走走,根據自身的身體情況來定量,身體素質較為好的可以進行快走等,對于老年群體來說,進行緩慢的散步即可,但是要合理的控制時間,一般來說身體健康正常的中老年群體可以進行半小時左右的散步或者緩慢的跑步為宜。
除了散步以外,還可以進行如太極拳等有氧運動,太極拳能幫助中老年人調理身體的柔韌性、關節的韌性等,還能促進血液的循環,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3)保持良好心態:
學會心理調節,保持情緒的穩定,樂觀開朗,對復雜的社會環境保持一定的適應能力有利于控制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4)定期體檢:
對于老年患者而言,定期接受體檢檢查很重要。在中老年群體中,建議肥胖以及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定期接受體檢檢查,了解自身血壓值變化。此外在宣傳指導中,適當加大宣傳力度,特別是四十五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需要及時體檢。
總之,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沒有捷徑,靠保健品更是不靠譜,只有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制定運動計劃,堅持鍛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等,才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更多相關建議:
怎樣不得就是未病先防。
第一控制好慢性病,比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斑塊等,規范治療,數值要達標。
第二戒煙限酒。
第三體重達標,體重指數控制在18.5-23.9之間。即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第四要適量運動,每天至少有氧運動30分鐘,或者快步走6000步。根據自身情況適當加強。
第五良好睡眠。
第六心理平衡。尤其是要指出不是指讓你整天笑嘻嘻,那是不可能的,有不良情緒如憤怒抑郁時,想辦法調節,不要長時間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