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狀腺癌主要表現就是頸部前區發現腫物,腫物可大可小,一般分布在頸中央區的兩側,這也是甲狀腺癌最常見的表現。但是對于這種甲狀腺內的腫物來說,很少是自己發現的,多數是被家人或其他朋友所發現,因為這種腫物并不會產生疼痛、很難被自己發現。如果發現頸前區有這種腫物,并且可以隨著吞咽的動作上下移動,這時就要警惕甲狀腺癌的發生,需要及早就醫檢查。當甲狀腺癌腫繼續增大時,會出現明顯的頸前區兩側不對稱。甲狀腺癌在進展的過程中,會向深部侵犯氣管并且與氣管發生致密粘連,進而可以造成言語時聲音變啞,甚至造成咳血等表現。如果局部壓迫嚴重的話,還可能造成吸呼吸受限、喘氣費力等表現。此外,如果腫物進一步侵襲神經或食管周圍組織時,也可以會造成進食時的吞咽困難。當甲狀腺壓迫了重要的神經會引起相關的壓迫癥狀。如患病側的瞳孔會變得很小、眼皮也會向下垂,你還會發現患者同側的眼球會向里面凹陷,除此之外,無論是炎熱還是勞累,患者總感覺這一側面部很少出汗,這些都是甲狀腺癌增長過程中壓迫神經的表現。如果甲狀腺癌進一步傷及到了頸叢神經的話,會出現同側耳朵和肩部的疼痛。此外,甲狀腺發生轉移就可能有頸部其他部位的腫物出現。在臨床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就是病人是因為發現頸部其他地方有腫物前來就診,最終卻發現了原發病是甲狀腺癌,已經發生了轉移。也會出現顏面部發紅表現,有時候會感到心悸、甚至會出現長期拉肚子的表現。進而出現患者體重減輕,此外,由于甲狀腺癌也可以造成機體鈣元素的降低,因而發生肢體的抽搐表現。分泌出更多的甲狀腺素。由于甲狀腺素分泌的缺乏,也可能造成機體其他激素的失調,進一步增加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但是并不是吃碘越多越好,因為部分研究證實,進食過多的碘也會增加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長期接觸放射線輻射也會增加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這個結論是經過證實的。尤其是在日本被原子彈轟炸后,廣島及長崎兩地以及周圍的的居民,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高出許多。此外,其他地區核輻射也有類似的表現,在這里,我不得不提醒的是,對于年齡較小的兒童來說,需要盡量減少放射線的輻射。因為這種輻射對兒童期的甲狀腺癌有明顯的增加作用。放射線輻射會導致甲狀腺組織的基因改變,并引起甲狀腺的內分泌異常,進而導致甲狀腺癌的發生。甲狀腺的一些良性疾病也可能發生癌變,如甲狀腺腺瘤、甲狀腺炎或者結節性甲狀腺等疾病,這其中結甲發生甲狀腺癌的較多,因此也備受重視。研究證明結甲中百分之十左右的患者都會進展為甲狀腺癌,但是這其中的機制仍未完全清楚,考慮與飲食中缺碘以及機體內激素的紊亂有關。更不要忽視的是遺傳因素在甲狀腺癌發病過程中的作用,這個在臨床工作中很常見。我就接診過這樣的病人,患者是40多歲的女性,他的母親就是甲狀腺癌,這次她查出甲狀腺癌入院,此外,他還有四個姊妹,在陪護她的過程中,也想著篩查一下,最終有兩位也查出了甲狀腺癌。當然這可能是個例,但是甲狀腺癌的遺傳性不容忽視。現實生活中有一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那就是甲狀癌腺癌主要發生于女性,這是為什么呢?研究證實,女性激素是與甲狀腺癌的發生有關系的,這一點在年輕的女性患者中表現的比較明顯,尤其是女性在兒童期過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增多,進而增加了甲狀腺癌的發生率也隨之增加。手術是甲狀腺癌治療的最主要的手段,也是最有效果的手段。多數患者需進行甲狀腺的全部切除或次全切除,但是甲狀腺癌手術治療也是有指征的,首先就是患者的脖子接受過射線的輻射,或者甲狀腺癌已經侵襲到甲狀腺外組織;甲狀腺癌的腫瘤直徑超過四厘米;這些患者都是建議行甲狀腺全切或者次全切的。而對于患者脖子沒有接受過射線的輻射、沒有甲狀腺癌轉移灶,此外也沒有甲狀腺外組織侵犯情況等,都可以進行一側的甲狀腺葉切除,甲狀腺癌手術的效果很好,預后也很好。還有放射治療,放射用的是放射性碘131,在碘131的監控下,可以發現是否有癌腫瘤殘余,這里是利用甲狀腺會吸收這種碘131特點,通過這種輻射將甲狀腺癌細胞以及周圍的組織殺死,達到治療作用。甲狀腺癌也可以應用放療,尤其是預后較差的未分化癌,由于手術效果很差,但對放射有一定的敏感性,因此可以選擇放射治療。但是乳頭狀瘤或髓樣癌等,由于對放射治療敏感性欠佳,因此不建議進行放療。化療并不是治療甲狀腺癌癌的主要治療手段,僅僅是對于那種晚期患者或者不能治療的患者的姑息治療,而且化療的效果也不好,預后差。生存期及預后呢?首先影響甲狀腺癌生存期及預后的因素就是甲狀腺癌組織的病理類型。因為我們平時遇見的甲狀腺癌,大多數都是乳頭狀癌,這種乳頭狀癌預后很好,手術切除率較高,就算已經有淋巴結轉移,但是經過手術生存期也會很長。但是甲狀腺癌還有其他幾種病理類型,如未分化癌,這種未分化癌好發于老年男性,尤其是70歲左右的人,未分化癌侵襲性強,增長的也很快,很早的時候就會發生轉移,并且侵犯周圍組織,很少能進行手術治療,生存期很短,一般僅能活半年左右,很少有未分化癌患者能活到一年。此外患者的發病年齡以及性別也可以對甲狀腺癌的生存期及預后產生一定影響,在這里我要提醒的是,女性患者的預后及生存期一般比男性好,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性及女性的預都會變差,尤其是男性在超過40歲的時候,以及女性在超過50歲的時候發病,生存期以及預后較差。甲狀腺癌的進展程度也是影響生存期及預后的重要原因,這個很好理解,如果甲狀腺癌較小,僅局限于一側甲狀腺內,這樣的患者在經過手術治療后,幾乎都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但是如果甲狀腺癌較大,已經長出了甲狀腺,侵犯了其他器官,如氣管或食管等,這樣的患者預后肯定是較差的,生存期也會受到影響。研究證實,一般對于不超過2厘米的甲狀腺癌,術后生存期較長而且死亡率也較低,很少發生復發。但是對于多發的甲狀腺癌來說,其復發率及死亡率就會增高。最后,選擇何種治療方式也是影響甲狀腺癌患者生存期及預后的因素之一。因為在早期進行手術徹底治療后,患者的生存期及預后會很好。但是如果手術不徹底,只是將腫物進行了切除,那么很可能已經發生了轉移或者復發,這樣的話就會影響預后及生存期。此外,如果與手術相比進行單純的放化療的話,預后及生存期也會大打折扣。甲狀腺的發病率也是比較高的,但是甲狀腺的預后一般較好,生存期也很長。很多人就不把甲狀腺癌當回事,這是不對的。甲狀腺癌有許多組織類型,不同的類型預后也不同。了解甲狀腺癌發生時的表現,可以有利于早期發現甲狀腺癌,畢竟早發現、早治療的話,預后就很好。而了解引發甲狀腺癌的高危因素也很重要,這可以讓我們有針對性的進行預防。但是如果已經患了甲狀腺癌,也不要擔心,治療方式有很多,這其中手術治療是效果最好的。此外,還有很多因素可以影響甲狀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及預后,加以了解后可以對甲狀腺癌的治療有指導意義。
我是小崔醫生,會每天更新健康科普知識,希望對您有幫助,感謝您的點贊與關注,謝謝,如果有疑問可以與我交流哦。
更多相關建議:
本人半個月前剛做的甲狀腺惡性腫瘤手術,下面說一下我的親身感受。檢查出來之前, 我是沒有任何不適感覺的。2019年單位體檢我甲狀腺雙側多發結節,當時醫生只是告訴我有結節需要復查,由于甲狀腺結節目前的發病率比較高,而且我上網查了一下一般多發都是良性,單發的反而不好,就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由于平時比較忙,就一直拖到今年的清明假期才去復查,在當地醫院做的b超,醫生非常認真謹慎的給我看了好久,確定右側結節TI-RADS4b級,右側可見淋巴結,當時就基本能確定右側結節是惡性的,緊接著又去了省級醫院檢查,給出的結論是甲狀腺右側結節5級,右側淋巴四六區結門結構不清,問醫生說不排除淋巴轉移,到此算是基本搞清楚病情,甲狀腺右側惡性腫瘤,右側淋巴多處轉移,屬于大手術。經過慎重考慮,到了全國比較出名的腫瘤醫院手術,術前重拍了b超和強化ct,還是5級出現了考慮惡性字樣,右側淋巴2346區結節(考慮轉移),手術雙側甲狀腺全切,右側淋巴清掃,病理結果和預期一樣,左側良性右側惡性,右側淋巴轉移,屬于乳頭狀瘤,傷口面積比較大從左鎖骨到右耳后,到今天20天了還有腫脹,還在康復中,后續還要進行碘131治療,希望一切順利吧!
更多相關建議:
5-15%。TI-RADS分級在4級以上。病理仍然是診斷的金標準。
以上內容為大家提供一點甲狀腺結節及甲狀腺癌的基本知識,最終的鑒別需要專業醫務人員的綜合評價,必要時穿刺活檢確定。
更多相關建議:
我是2010年6月10號做的手術,術后三天病理結果出來雙側都是甲狀腺癌。
術后康復我就不多說了,重點說說手術前,也就是確診以前的反應。在甲狀腺癌確診前的2007年秋天,我開始滿臉長痘痘,看醫生,醫生只說是內分泌紊亂。直到2009年年初,豆豆才基本消退。結著就出現心慌。秋天開始夜里出汗,到了冬天,夜夜大汗淋漓,被罩都是濕的,黏黏地裹在身上。心慌氣短腿軟甚為嚴重,去單位上班爬不動樓梯,歇息幾次上到三樓后,坐在辦公室喘不過氣來,心里砰砰砰砰狂跳不止。看醫生,做心電圖,除了早博,說是沒有別的病。就吃著治療心臟病的藥。
到了2010年初,脖子總覺得憋悶,似有一只手卡著脖子一樣,勒得難受,影響呼吸。四月底,我自己看到一篇科普文章,說是甲狀腺有問題也會出現類似心臟病的癥狀。于是,我自己到醫院要求做甲狀腺彩超,這一做,就發現,甲狀腺峽部.左側葉、右側葉疙疙瘩瘩都是腺瘤和囊腫。
想想兩年多來身體出現的種種狀況,我決定到省腫瘤醫院去進一步確診。腫瘤醫院頭頸甲狀腺科的專家讓再做一次彩超,之后,就開了住院單,讓立即手術,一天都別再耽擱了。
更多相關建議:
近幾年甲狀腺癌在我國發病率不斷升高,老年和幼年是甲狀腺癌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女性,發病比較多見。甲狀腺癌這種疾病也是不容小覷的,一經發現應該及時治療。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約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包括乳頭狀癌、濾泡狀癌、未分化癌和髓樣癌四種病理類型。以惡性度較低、預后較好的乳頭狀癌最常見,除髓樣癌外,絕大部分甲狀腺癌起源于濾泡上皮細胞。發病率與地區、種族、性別有一定關系。女性發病較多,男女發病比例為1﹕(2-4)。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但以青壯年多見。絕大多數甲狀腺癌發生于一側甲狀腺腺葉,常為單個腫瘤。
人患上甲狀腺癌后會有哪些反應?
早期的甲狀腺癌患者一般不會有任何癥狀,通常是經體檢發現。隨著腫瘤的逐漸增大或出現淋巴結轉移,可能在頸部觸及無痛性包塊。如果腫瘤侵犯神經,可能有聲音嘶啞、飲水嗆咳,如侵犯氣管可有憋氣、咳嗽,侵犯食管可能有吞咽不適等癥狀。通常分化型甲狀腺癌多見,發展緩慢,病人可發現頸部有逐漸增大的無痛性腫塊,被自己或體檢無意中發現,或在B超等檢查時發現。在病變晚期,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聲音嘶啞、發音困難、吞咽困難和呼吸困難。甲狀腺癌早期癥狀有:
1、注意甲狀腺腫大的形狀。甲狀腺腫大的形狀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呈蝴蝶形,多見于地方性甲狀腺腫、甲狀腺炎及部分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病人;另一類是在甲狀腺的某個部位出現一個圓形腫塊,多見于甲狀腺囊腫、甲狀腺腺瘤,也包括甲狀腺癌。
2、注意腫塊的大小。腫塊若呈彌漫性腫大或多發性結節性腫大,多為地方性甲狀腺腫大,伴良性腫瘤或囊腫的單個結節直徑多在2厘米左右;直徑超過2厘米時,應疑為甲狀腺癌。
3、注意腫塊的光滑度和軟硬度。用拇指及食指仔細觸摸腫塊表面。表面光滑一致者,多為地方性甲狀腺腫大,表面不很光滑者,有甲狀腺炎的可能性大,呈單個結節腫大,但表面光滑、均勻者可能為腺瘤,單個結節腫大,表現不光滑,呈實體感者,應疑為癌腫。
4、注意腫塊的生長速度。地方性甲狀腺腫大呈緩慢增大,病程可達數年乃至數十年之久,良性腫瘤及囊腫病程可為數月至數年,甲狀腺癌的腫塊增長明顯,速度較快,可在十幾天或一、二個月內明顯大。
5、注意腫塊周圍是否可觸及淋巴結。若在甲狀腺周圍頸部能觸摸到質地較硬的淋巴結,則應高度懷疑是甲狀腺癌伴有局部淋巴結轉移。
甲狀腺癌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一、內在因素 甲狀腺癌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有一定關系。特別是甲狀腺髓樣癌,約10%有明顯的家族史,推測這類癌的發生可能與染色體遺傳因素有關。
二、外在因素
1、放射性損傷:用X線照射實驗鼠的甲狀腺能促使動物發生甲狀腺癌實驗證明,能使甲狀腺細胞的代謝發生變化細胞核變形甲狀腺素的合成大為減少,可見放射線一方面引起甲狀腺細胞的異常分裂導致癌變;另一方面使甲狀腺破壞而不能產生內分泌素,由此引起的促甲狀腺激素(TSH)大量分泌也能促發甲狀腺細胞癌變。 在臨床上很多事實說明甲狀腺的發生與放射線的作用有關,特別令人注意的是在嬰幼期曾因胸腺腫大或淋巴腺樣增殖而接受上縱隔或頸部放射治療的兒童,特別容易發生甲狀腺癌,這是因為兒童和少年的細胞增殖旺盛,放射線是種附加刺激,易促發其腫瘤的形成,成人按受頸部放射治療后發生甲狀腺癌的機會則不多見。
2、碘和TSH攝碘過量或缺碘:碘和TSH攝碘過量或缺碘均可使甲狀腺的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相反高碘飲食也易誘發甲狀腺癌,冰島和日本是攝碘量最高的國家,其甲狀腺癌的發現率較其他國家高。這可能與TSH刺激甲狀腺增生的因素有關,實驗證明長期的TSH刺激能促使甲狀腺增生形成結節和癌變。
3、其他甲狀腺病變:臨床上有甲狀腺癌,甲狀腺炎,結節性甲狀腺腫或某些毒性甲狀腺腫發生癌變的報道,但這些甲狀腺病變與甲狀腺癌的關系尚難肯定。如甲狀腺癌由腺瘤轉變而成則絕大多數應為濾泡型,而實際上甲狀腺癌半數以上為服頭狀癌推測甲狀腺腺瘤癌變的發生率也是很小的。
甲狀腺癌怎么治療呢?
對于甲狀腺癌患者來說,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是比較重要的。近幾年,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治療甲狀腺癌的方法也是比較多的,但是總得來說主要包括手術、放化療等。很多患者都會問,治療方法這么多,哪一種治療方案才是最佳治療方案呢,其實甲狀腺癌的最佳治療方案是哪一種,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決定的。如臨床分期、所表現的癥狀、年齡、體質等,適合自身的才是最佳的治療方案。
手術是甲狀腺癌患者最常見的治療方法,而且多為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尤其是那些未出現擴散、轉移的早期患者。手術治療能夠通過對病灶的切除快速、有效的控制病情惡化,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但是大家都知道手術創傷性大,易復發,因此在手術之后一定要及時鞏固治療,提高治愈率,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放化療也是甲狀腺癌治療常見的治療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改善癥狀,但是大家都知道,手術、放化療等治療方法都是以殺死癌細胞為目的,但目前的治療水平上無法徹底清除機體內癌細胞,易復發。
甲狀腺癌患者平日需要注意什么呢?
1、精神養生:心理的暗示作用是很強大,每一個病人都被要求每天有個好心情,這樣對病情康復有很好的作用,養生同樣注重精神狀態的保健,所以,要戰勝甲狀腺病,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避免不良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
2、體質養生:甲狀腺疾病患者要適當進行身體的調理,增強自身的體質狀況,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避免高強度的工作,勞累緊張、熬夜等,因為規律的生活習慣等對甲狀腺疾病的康復很有必要。最主要的就是科學的進行體育鍛煉,是最好的治病方法。
3、飲食養生:甲狀腺發生病變很多是由于患者不注意合理、科學的搭配日常飲食,造成了營養失衡。甲亢患者要忌食含碘食物,像海產品中以海帶和紫菜含碘最多,平時甲亢患者應該避免食用。 辛辣、煙酒等刺激性食品,可導致甲亢患者機體代謝更加旺盛,心跳加快出汗更多,要少吃或不吃。甲魚、烏龜有補腎滋陰散結作用,特別適合甲亢患者食用。甲亢合并白細胞減少的患者可食用補血生血的阿膠、龍眼肉,平時還可以用沙參、玉竹、麥冬等滋陰之品煲湯,用菊花、玫瑰花、蓮子心清熱之品泡茶飲。梨子“生者可清六腑之火,熟者可滋五臟之陰”;柑橘富含維生素C和鉀,對甲亢患者預防低鉀引起的周期性麻痹有利。甲減患者不宜吃生冷油膩和咸的食品,飲食宜清淡。可選擇些溫補的中藥煲湯食用,如當歸生姜羊肉湯、黃芪、西洋參、枸杞、桑葚等。苡米、赤小豆有健脾利水消腫的作用,對甲減患者很有好處。甲狀患者中藥治療常用人參、熟地、首烏等補益藥,不宜同時進食蘿卜。微量元素硒對抑制甲狀腺腫瘤,調節患者的 免疫功能,降低抗甲狀腺抗體有- -定幫助。富含硒的食物如大豆、西紅柿、蘆筍、芝麻、蘑菇等,可多食用。
結語:甲狀腺癌目前雖說不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但其發病率卻是逐年升高,目前是各種惡性腫瘤發病率增長最快的疾病,根據相關統計,每年增長率達到了6%。目前處于女性惡性腫瘤的第5位。甲狀腺癌患者治療方案的選擇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來決定,不能盲目選擇,除了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外,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平和的心態,積極面對病魔,有助于患者更快的康復。
更多相關建議:
這個我可以說說~剛做完甲癌手術一年多點。這個病對于普通人來說,第一次聽到帶癌的字眼,真的嚇瘋了,真的經歷過就感到還挺慶幸。
我是夏天的時候,感覺脖子下面時不時的有點疼,以為是運動出汗太多把皮膚沁了,尋思著抹點護膚品就好了。可是到了冬天還是時不時的會疼,就是那種針刺的痛感,就覺得不太對。
去醫院做個B超一看,結節低回聲,4級,因為不到1cm,大夫說可以觀察看看,實在不放心就做個穿刺。我想著這玩意觀察也天天惦記,還不如看個結果安心呢,就約了穿刺。
我等著穿刺的時候還挺樂觀的,跟我老公說說笑笑,可是有個剛穿刺完的姑娘突然暈倒,我就嚇壞了,搞的我感官放大,穿刺的時候感覺特別疼,而且頭暈,歇了半個小時才好點。
看到結果我就哭了,甲狀腺乳頭狀癌,覺得自己要安排后事了,后來大夫講啊講啊,我就明白了,朋友家人各種安慰,我就果斷手術了。
大夫說手術挺順利,但我麻醉醒的慢,早上第一臺,等到中午12點才推出來。術后確實會有手麻的現象,大夫說正常,要吃一個月鈣片,等甲狀旁腺功能恢復就好了,吃的就是粉紅瓶的鈣爾奇。也沒啥好忌口的,紫菜和海帶盡量少吃,含碘高。
現在一年了,天天早上吃優甲樂,正常工作,盡量減少熬夜。術后最大的不舒服就是,感覺情緒不太受控制,容易激動,容易生氣,一旦哭起來,就停不下來,能哭半天,真的是整整半天,要很努力才能控制住。還有就是心跳頻率快,這個應該是吃優甲樂的副作用,畢竟要把tsh的值控制的很低,沒什么好辦法,只能慢慢適應。
對了,還有刀口,脖子上的疤我已經盡力抹藥了,什么美皮護,疤克都用了,但還是很明顯,這個很苦惱,不知道病友們有沒有好辦法。
還有個問題,最近同事告訴我,吃優甲樂要跟牛奶和豆漿間隔四個小時以上,不然影響藥效,我表示很震驚,那我早餐怎么辦……
更多相關建議:
我是一名甲狀腺癌患者,我做完手術已經11年了,到現在為止沒有大毛病,就是人沒精神,稍微今天累一點,瑣碎的事多一點,就覺得特別累,晚上要是睡不好覺第二天一天都暈暈乎乎的,必須的睡一覺起來才有精神,我最早檢查出來病也是挺偶然的,就是覺得人愿意發火,沒精神頭,脖子稍微有一點粗,這種狀態持續好幾年,在我們當地醫院檢查就說是甲狀腺結節,后來我姐說我你去省里醫院檢查檢查吧,我還說怕花錢也沒事不去,然后我老公聽我姐說了就連夜帶著我做火車去檢查的,結果一查癌,后來我怕誤診我又去了哈爾濱腫瘤醫院和醫大一院,結果他們沒看出來 ,但是我說是醫大二院田教授給做的超聲,然后他們那兩個醫生就說那你就抓緊手術吧,田教授看的錯不了,后來我做了手術,一做病理就是惡性的。
更多相關建議:
2017年12月,我陪母親去醫院,順便做了一個B超,結果顯示甲狀腺右葉有一個低回聲結節,大小約0.32*0.35*0.25厘米,邊緣模糊,縱徑大,內回聲不均勻,有明顯血流信號。當時縣醫院的醫生說應該是不好,建議我去省醫院做個穿刺。
第二天老公陪我去省醫院做了檢查,B超被確診為4B。當時醫生問我是直接手術還是再做穿刺然后確定,我選擇了做穿刺。結果穿刺結果出來顯示有少量可疑細胞,然后我選擇了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進一步檢查。做完檢查后醫生讓觀察,三個月后復查。
2018年3月,我去復查。結果B超結果顯示,右葉又出現了一個大約0.3*0.3厘米的低回聲結節,邊界不清。另外甲狀腺左葉有一個良性結節。醫生說因為有兩個病灶,要考慮手術,但是也還可以觀察。然后我就選擇了手術并當時進行了預約。
5月,我做了手術。手術過程中醫生與我家人溝通,說如果半切,復發的概率比較大,為避免復發,選擇了全切。手術三天后就出院了,每天兩片優甲樂 。第一年術后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九個月、十二個月,按時進行復查,查血,做B超,都很正常,也沒有什么不適的感覺。現在手術已經三年多了,每天堅持吃藥,補鈣,適度鍛煉,努力保持好心情,感覺生活依然很美好!
更多相關建議: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也是一名甲狀腺癌患者。我是2020.3體檢發現的甲狀腺結節,結節性質不怎么好,問了好幾家醫院都建議做手術,所以在四月份的時候我就去醫院做了手術。
做了手術去病理才知道是惡性的所以全切了甲狀腺,雖然只有一側是惡性的,醫生還是給我全切兩側,說預防復發,就這樣從體檢單做手術我都是很突然的,從未想過自己會得癌癥,并且自己也不過才三十多一點,最初是痛苦的,慢慢也會接受了現實。
在沒查出來甲狀腺癌的時候,平時根本沒什么不舒服,唯一就是這幾年心情不好經常抑郁不開心,夜晚經常失眠,這是我最酷的最大的感受吧!睡不著睡眠不足,不知道其他的病友是啥感覺,我做了甲狀腺手術以后,問題反而更多了,最大的問題就是缺鈣,目前做手術快一年了還是很缺鈣還有脖子留了大塊疤…
不管怎么樣,既然這樣了就好好面對現實,好好愛自己,按時吃藥按時復查,爭取開心過好每一天!
更多相關建議:
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約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按腫瘤的病理類型可分為:1、乳頭狀腺癌,2、濾泡狀腺癌,3、未分化癌,4、髓樣癌。
常見的臨床表現為:腺體內出現當個、固定、表面凹凸不平、質硬的腫塊是各型甲狀腺癌的共同表現。隨著腫物逐漸增大,腫塊隨吞咽上下移動度減少。晚期常壓迫氣管、食管或喉返神經而出血呼吸困難,吞咽困難和聲音嘶啞;壓迫頸交感神經節引起Horner綜合癥(表現為患側上眼瞼下垂、眼球內餡、瞳孔縮小、同側頭面部潮紅無汗);頸叢淺支受侵時可有耳、枕、肩等部位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