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建議少吃肉,如何滿足每日蛋白質需求?

          醫生為什么建議少吃肉呢?如果你是代謝類疾病患者,醫生會建議少吃肉,因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四高”狼狽為奸,牽一發動全身,如果吃太多肉,攝入太多能量、脂肪、嘌呤,就容易引發或加重這些疾病,單純肥胖者就會增加患上“四高”的風險。如果你有胃炎、腸炎等消化道疾患,醫生往往也會建議少吃肉,避免增加消化道負擔,待病情好轉后再恢復正常飲食。所以,少吃肉是為了健康,但如果理解不對一味少吃肉導致營養缺乏等問題出現,那就違背了初衷。少吃肉,如何滿足蛋白質需求呢?

          肉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但并非蛋白質唯一來源!

          我們都知道,蛋白質六大營養素之一,對人體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簡單說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 蛋白質具有維持組織生長、更新和修復的功能;
          • 蛋白質參與體內多種重要生理功能,如:催化功能、調節功能、運輸功能、儲存功能、保護功能以及維持體液滲透壓等;
          • 蛋白質具有氧化供能作用,可轉變為糖類和脂肪。

          總之,蛋白質在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過程中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如果我們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的蛋白質不充足,就會對健康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蛋白質按照不同的分類方法可以分為多種類型,比如按分子組成可以分為單純蛋白質和結合蛋白質,按形狀可以分為纖維蛋白和球狀蛋白,按生理功能分為活性蛋白和非活性蛋白,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如何攝取蛋白質,所以了解蛋白質在營養學上的分類:

          • 完全蛋白質——所含氨基酸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不僅能維持健康,還能促進生長發育。如:乳內中的酪蛋白、乳白蛋白,蛋類中的卵白蛋白、卵磷蛋白,肉類中的白蛋白、肌蛋白,大豆中的大豆蛋白,小麥中的麥谷蛋白,玉米中的谷蛋白等。
          • 半完全蛋白質——所含必須氨基酸種類齊全,但有的數量不足或比例不適當,可以維持生命,但不能促進生長發育。如:小麥種的麥膠蛋白。
          • 不完全蛋白質——所含氨基酸種類不全,既不能維持生命,也不能促進生長發育。如:動物結締組織中的膠質蛋白,豌豆中的豆球蛋白等。

          看到這里,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該攝取哪種蛋白質了,那就是完全蛋白質,從食物來看,就是從乳、蛋、肉、大豆等食物中獲取,這也符合我們的飲食習慣,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攝取蛋白質最為常見的幾種食物來源。

          (一)動物源蛋白

          顧名思義就知道是來源于動物的食用蛋白質,主要來源于禽、畜及魚類對的肉、蛋、奶,蛋白質構成以酪蛋白為主(78%~85%),動物性蛋白所含必需蛋白質種類齊全,比例合理,因此一般比植物學蛋白質更容易消化、吸收和利用,人們經常說吃肉才有營養并不是一句空話,動物性蛋白所占比例也是衡量膳食營養質量的重要指標。

          一般我們膳食中動物性蛋白質比應達到30%以上為宜,而人體對蛋白質的需求量隨年齡變化而變化,比如1歲小孩子大約每天25g,10歲則需要50g左右,成年人每天攝入量在65g左右,一般可按0.8g每千克體重來計算。以成年人為例,要保證每天65g蛋白質,按30%的動物性蛋白比例換算則是20g,換算成食物則是:

          • ——按每百克20g蛋白質換算,為100g,也就是二兩;
          • ——按每百克13g蛋白質換算,為153g,每個雞蛋50g,則為3個雞蛋;
          • ——市面上流行的某純奶,蛋白質含量約3%,666ml,每盒250ml,則為2盒半。

          當然,我們一般會肉、蛋、奶搭配,并平均到三餐之中,比如一個蛋(6.5g)+一盒奶(7.5g)+一兩肉(10g),所含蛋白質為24g,動物源蛋白占比就達到了30%以上。有些人會說,那我所有蛋白質都從肉、蛋、奶中獲取可不可以,這樣做保證了蛋白質,卻可能導致維生素攝入不足或油脂攝入過多,所以更好的做法是保證食物的多樣性,保證營養全面,而不是顧此失彼。

          如果我們因為某些原因必須要減少肉類的攝入,且不說減少脂肪攝入是否一定有益于減肥這個今年頗具爭議的問題,像痛風和高尿酸血癥患者,確實必須通過限制肉類的攝入來避免嘌呤攝入超標。這時候,要減少肉類的食用,而適當多通過其他途徑攝入蛋白質,在動物源蛋白質獲取上,就要用蛋、奶來替代,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 食用多個蛋白+一個蛋黃:雞蛋中的蛋黃包含雞蛋中所有的脂肪和略低于一半的蛋白質,在通過雞蛋補充蛋白質時,一般一天吃一個蛋黃就可以,雞蛋白則可以適當多吃。
          • 選擇牛奶要注意其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市面上不同的奶產品,其蛋白質含量和脂肪含量不同,對于有代謝類疾病的患者,則盡量選擇脂肪含量較低的奶產品。

          (二)植物源蛋白

          同理,植物蛋白就是來源于植物的食用蛋白質,其中絕大多數為不完全蛋白質,其營養價值偏低,比如米面中的蛋白質因為缺少賴氨酸而氨基酸。如果少吃肉,要尋找新的蛋白質來源,最好的選擇則是大豆蛋白。

          大豆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與牛奶蛋白質非常接近,除了蛋氨基酸略低外,其他必須氨基酸含量都十分豐富,在營養價值上,大豆蛋白質可以與動物蛋白等同,這就是豆漿和牛奶可以相提并論的原因,而大豆蛋白制作的飲品,也被譽為“綠色牛奶”。

          此外,大豆蛋白質還有其他優點,一個是其蛋白質含量非常高,幾乎為肉、蛋中蛋白質含量的兩倍,比如肉類中的蛋白質含量可以大約看作20%,不管哪一種肉類,差值不會太大,而豆類中,黑豆或黃豆的蛋白質含量為每百克35毫克,豆腐干、豆腐皮等豆制品,每百克中蛋白質含量高達40~60g。另一個優勢就是價格,無論與肉蛋奶哪一個相比,其優勢不言而喻。

          而對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來講,用大豆蛋白替換動物蛋白還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 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血漿膽固醇含量高是導致動脈硬化、誘發心臟病的重要原因,用大豆蛋白代替動物蛋白,可減少動物脂肪的攝入,有助于降低血漿膽固醇含量。曾有研究發現,每天攝入50g大豆蛋白,高膽固醇患者的血漿膽固醇量下降了20%。
          • 減輕患者腎臟的負擔——在糖尿病患者中,約20%存在腎功能受損,攝入動物蛋白會增加腎臟負擔,導致病情加重。用大豆蛋白替代動物蛋白,既能保證蛋白質的攝入,又能降低血漿膽固醇含量,還可防止和減輕動物蛋白對腎臟的損害,對于腎病患者,也可以做這樣的選擇。

          少食肉不等于不食肉,紅肉白肉該如何選擇!

          以前有痛風患者,聽到要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就一點肉都不吃,完全吃素,結果沒過多久,痛風還是犯了。很多患者聽到醫生說少吃肉,回家后的策略就是能不吃肉就不吃肉,要知道多年的生活習慣不是一下子就能改變的,陡然改變非但達不到效果,往往幾天之后就難以堅持,反彈起來后果更嚴重。而把少吃換成不吃,如果肉類中富含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沒有從其他途徑得到補充,那就會造成營養不良,與少吃肉的初衷背道而馳。

          所以,我們不能一開始就不吃肉或者幾乎不吃肉,而是根據自己以往的習慣,逐漸減少肉類的攝入量,細水長流,才能夠徹底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另外,不要完全不吃肉,對于有疾病的患者來講,控制飲食是重要的輔助手段,但規范治療才是最重要的,對于健康人群來講,除了少吃肉還要適當多鍛煉、多喝水,讓身體新陳代謝處于好的狀態,才能有效預防代謝類疾病。

          最后,我們來講一個大家都關心的問題,那就是紅肉和白肉哪種肉更健康?

          01 / 紅肉

          紅肉實際上是一個營養學上的詞語,指的是烹飪前肉的顏色(三文魚除外)。紅肉包括豬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所有哺乳動物的肉都是紅肉。紅肉之所以呈現出紅色,是因為哺乳動物肉中含有肌紅蛋白,一種將氧傳遞到肌肉中的蛋白質。紅肉的特點是肌肉纖維粗硬、脂肪含量高,其中以豬肉為最,每百克脂肪含量高達30.3g,紅肉中的脂肪多為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比較低(牛肉僅有6.5%)。

          02 / 白肉

          廣義上指肌肉纖維細膩、脂肪含量較低,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肉類。比如禽(雞、鴨、鵝等)、魚(草魚、鯽魚、鰱魚等)、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甲殼類動物(蝦蟹等)或雙殼類動物(牡蠣等)。

          與紅肉相比,白肉中的脂肪含量較低,且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更高。以雞肉為例,其脂肪含量每百克僅10g左右,而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占比高達24.7%。

          03 / 白肉、紅肉誰更健康?

          紅肉不利于健康,最大的說法體現在結腸癌上。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每周食用5次以上紅肉的男性與每月食用紅肉不足一次者相比,結腸癌的相對危險性增加2.57倍;多食用乳品、家禽和植物學蛋白的人群,結腸癌危險性降低。美國的另一項研究發現,常吃紅肉的女性,與經常吃白肉和蔬菜的女性相比,乳腺癌的發病率也更高。著名的地中海飲食大家都知道,這一飲食習慣有助于多種慢性病的預防,而其中一大特色就是其飲食結構中的紅肉很少。

          或許白色比紅肉更健康,但這并不是絕對的,健康的飲食方式不是單純多吃或少吃某一種食物,而在于食物的搭配,在保證營養全面的基礎上,盡量減少危害。實際上,用白肉完全代替紅肉卻不現實。首先,紅肉雖然脂肪含量更高,但其中的飽和脂肪酸卻能為機體提供更多能量,對于從事體力勞動的人來講,吃紅肉比吃白肉更管“餓”。另外,紅肉比白肉更普遍,豬、牛、羊等紅肉在產量上,遠高于雞、鴨、魚等白肉,光吃白肉滿足不了大眾的需求。

          總結一下,如果必須少吃肉,那么要通過適當多攝入奶、蛋、豆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來保證每天所需量,避免蛋白質缺乏。實際上,對于健康人群來講,減少肉類的攝入,用白肉來代替紅肉,用大豆蛋白、谷物蛋白來代替動物蛋白,是具有好處的。在生活中,除了飲食之外,還需要多鍛煉、多喝水、保持良好的心態,存在疾患要規范治療,多方面入手才能讓身體更健康。

          更多相關建議:
          感謝邀請!但是如果完全不吃,肉類中含有的維生素B,特別是維生素B12就很容易缺乏,這種維生素其他食物中含量極低,只有肉類是其主要來源,缺乏維生素B12會影響代謝及神經系統健康,所以還是有必要的,特殊情況完全不能吃的話,也建議額外補充維生素B12。人體每天需要多少蛋白質:一般情況成年女性每日蛋白質的攝入量不低于55g,男性不低于65g。所以至少要保證這個建議量,考慮通過以下食物來獲取蛋白質:一、奶類:牛奶及酸奶中的蛋白質含量在2.5~3g/100g之間,每天300~500ml的奶制品,可以提供10g左右的蛋白質,同時它們富含的其他營養素如鈣、鉀、鎂等對骨骼健康及預防慢病也有一定好處,還有朋友可能會想到奶酪,奶酪的蛋白質含量確實很高,可達到25%左右,如果平時有吃奶酪的習慣或者能接受也可以適量吃些,但是奶酪的熱量較高,需要控制攝入量,以免長肥。二、豆類及其制品:它們也是蛋白質的優質來源,除了大豆、豆腐、豆漿、豆干、腐竹、豆腐絲等以外,其他豆類也可以提供豐富的蛋白質,如黑豆、紅豆、青豆、毛豆等,它們的蛋白質含量都在20%以上,也可以為補充蛋白質貢獻一份力量。三、魚蝦蛋類:常見的魚類和蝦類的蛋白質含量在16%左右,可以適量吃些,同樣不建議過量。雞蛋每天可以吃一個或鵪鶉蛋5~6個,還可以一個整雞蛋,搭配2~3個蛋清這樣吃,因其蛋黃的膽固醇含量較高,不宜過多食用,不然很容易顧此失彼。四、其他高蛋白食物:海參蛋白質含量在16%左右,燕窩在57%,也屬于高蛋白食物,不過其性價比不是很高,有條件又喜歡吃可以適量吃些。我們日常的主食和蔬菜也會為人體提供一部分蛋白質,以大米為例,其蛋白質含量為7.9%,而蔬菜的蛋白質含量在0.5~4%之間,這樣主食加上每天500g的蔬菜也可以提供不少的蛋白質。

          這樣算來,想滿足身體所需還是比較容易的,特殊情況也可以考慮額外補充蛋白粉,但是個人建議以飲食為主,不足再酌情考慮。


          謝謝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更多相關建議:

          如果醫生建議少吃肉,我們也是有必要謹遵醫囑。

          通常所說的肉,一般都是指豬牛羊雞鴨鵝家畜家禽類,這也是我們日常飲食中獲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實際上除了肉,還有很多食物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今天小邢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方面的內容。

          大家好,我是醫學博士小邢,歡迎大家關注我,每天分享有趣的健康小知識。

          小邢為大家梳理了離我們生活比較接近的六類富含蛋白質食物,供大家參考。

          一、豆類及豆制品

          大豆的蛋白質高達35%-40%,并且大豆中的氨基酸模式較好,屬于優質蛋白。

          一些大豆制品的蛋白質含量也比較高,比如豆腐干的蛋白含量約20%。

          二、魚類及各種海產品

          魚類的蛋白質含量因品種、季節不同而有所差異,約在15%-25%左右。魚類蛋白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必須氨基酸,尤其富含賴氨酸和亮氨酸,屬于優質蛋白質。

          除了魚類,其他的海產品比如蝦、蟹的蛋白質含量也較高,在17%左右。

          三、雞蛋

          蛋類的蛋白質含量也很高,以雞蛋為例,一般在10%以上。雞蛋中的氨基酸模式與人體接近,是蛋白質生物學價值最高的食物,被稱為優質蛋白。而且蛋黃的蛋白質含量高于蛋清,所以大家吃雞蛋一定不要棄蛋黃哦。

          四、乳及乳制品

          乳包括牛乳、羊乳、馬乳等。牛乳則更為大眾所接受,牛奶的蛋白質也屬于優質蛋白,含量一般在2.7%-3.31%,主要有酪蛋白、乳清蛋白和球蛋白,乳蛋白的消化率為87%-88%,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五、堅果類食物

          堅果的蛋白質一般為12%-25%,平日適量吃一點堅果不僅可以補充蛋白質,還可以補充多不飽和脂肪酸。

          六、某些蔬菜

          比如口蘑、香菇等一些菌類,雖然是植物性食物,但其蛋白質含量也很豐富,一般在13%-20%左右。

          如果您覺得小邢講的不錯,給個支持,點贊、收藏、轉發哦,小邢在此謝謝啦~

          更多相關建議:

          在人體組織細胞中,除去水分后,蛋白質約占細胞內物質的80%,人體若是缺乏蛋白質,會出現各種健康問題。日常中,我們可以吃一些含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來補充,比如肉類,就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在不能多吃肉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吃什么食物來補充蛋白?

          1、豆類中含有大量的大豆蛋白,比如大豆、黑豆、黃豆、扁豆,可以把豆類加入到日常食譜里,也可以做成豆漿,早餐時間喝一杯豆漿,可以達到補充蛋白質的目的。

          2、奶類食物含有大量的鈣質及蛋白質,比如牛奶、酸奶、奶酪等,其實,說到補充蛋白質,大多數人第一時間都會想到牛奶,牛奶中確實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過,酸奶的口味也是頗受歡迎的,而且它的蛋白質含量也是不低的。

          3、蛋類中含有優質蛋白質,蛋由蛋清和蛋黃組成,蛋白質主要存在于蛋白中,而且幾乎能被人體完全吸收利用,日常中,通過食用蛋類食物來補充蛋白質,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4、魚類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富含多種營養物質,其中就包括了蛋白質,而且魚類所含的蛋白質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另外,魚類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是健腦的重要物質,多吃魚是有益處的。

          5、適量補充蛋白粉,也是能夠補充蛋白質的,比如富含優質蛋白的湯臣倍健蛋白粉,它采用的是營養雙蛋白配方,均衡提供8種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可以額外為人體補充優質蛋白質,堅持食用還能提高自身免疫力。

          更多相關建議:

          醫生建議少吃肉,但絕對不會建議你完全不吃肉,肉類能提供很多人體所需求量較高的營養成分,完全不吃肉其實也并不等于真的對病情有好處或者對健康有利。肉類富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膽固醇、脂肪、脂溶性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12)、血紅素鐵、鋅、鈣等成分,適當吃肉可以滿足不少人體所需。膳食指南推薦,每日的肉類攝入在45~70g為宜,大概是一個掌心的大小,對于三高、高尿酸血癥比較嚴重的患者來說,醫生會推薦少吃肉,可攝入45~50g,多選擇精瘦肉,或者可用脂肪、膽固醇含量更低一些的禽肉、魚蝦肉來代替。如果完全不吃肉的話,最容易導致血紅素鐵攝入量不足,易貧血,也可導致維生素B12攝入量缺乏,影響代謝,嚴重還會造成惡性貧血。

          每人每天對蛋白質的需求量各有不同,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體重、運動量來計算,我們需要先根據每日所需總熱量來計算出蛋白質應該提供的熱量,能量的分布一般滿足:碳水化合物55~60%,脂肪攝入量20~30%,蛋白質12~15%。舉例一個普通成年輕體力勞動的女性每日需要的熱量約1800大卡,其中蛋白質提供的熱量約216大卡,1g蛋白質所提供的熱量約4大卡,那么她每日攝入的蛋白質就應當約54g。肉類中100g豬肉提供蛋白質約13.2g,牛肉、雞胸肉約19g,普通鯽魚、草魚約17g,可見我們即使吃掉100g肉類,也不足以滿足一天的蛋白質所需,所以,肉類可提供一部分優質蛋白,但絕對不是全天所需的蛋白質。

          其他的蛋白質從哪里來呢?其實有很多食物,例如大豆類的優質植物蛋白、蛋奶中的優質蛋白。雞蛋和牛奶也是蛋白質的豐富來源之一,每日推薦攝入300g~500g奶/奶制品,1~2枚雞蛋,100g牛奶能提供約3g蛋白質,1枚雞蛋能提供約10g蛋白質。蛋奶提供的蛋白質可以達到每日蛋白質攝入量的30%左右,肉類提供的蛋白質可占30%~40%左右,剩余的30~40%我們還可以從谷物類、堅果等食物中的粗蛋白、大豆類提供的植物蛋白、海產品例如魚蝦蟹等食物提供的蛋白質中獲取。

          總之,肉類提供的蛋白質雖然的確不少,而且它們屬于優質蛋白,但并不是所有蛋白質都是通過吃肉獲得了,如果僅靠吃肉提供蛋白質,必定肉類就會攝入過量。少吃肉類也并不是完全不吃肉,為了補充血紅素鐵、維生素B12等成分,盡量選擇紅瘦肉、禽肉,避免吃太多五花肉、肥肉。對于“四高”患者來說,最后還應當注意肉類的烹飪方式,多用蒸、煮、燉、燜,少油炸、燒烤、煎炸、紅燒,這樣有助減少油脂、糖分攝入量,是更有利健康的吃法。

          更多相關建議:

          人是由蛋白質構成的

          首先你要清楚對于蛋白質的需求是身體 每一天都需要的最低要達到80g蛋白質。這是基本滿足身體細胞的量,

          那么一般獲取蛋白質的食物方法有 雞蛋、動物的肉類 比如雞鴨 魚肉 牛羊肉 等等,再就是植物蛋白 比如大豆 豌豆 黃豆。

          為什么醫生建議你少吃肉,現在大多數醫生把脂肪多和吃肉聯系在一起了,所以才會告訴你少吃肉,再就是肉,雞肉 豬肉 牛肉 相比魚肉難以消化,

          當一個身體出現狀況的人,對于難以消化的食物對身體來說就是一種負擔,所有有些人在吃豬肉就會出現惡心或者難受,這個難受就是不容易消化身體拒絕的一種的反應。

          所以常有人建議吃魚肉,因為沒有見到有人吃魚不消化的。

          那么如何滿足每日蛋白質的需求,一種是從食物中獲取 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如果你有條件還可以 直接攝取優質的蛋白質粉。這樣就很方便,

          那么什么是優質的蛋白質粉呢?

          從大豆分離蛋白為主要原料,PDCAAS(蛋白質消化率校正氨基酸記分)為1,是基本上能被人體完全吸收和利用。吃下去能夠被吸收利用才是好的。

          當攝取了蛋白質如果缺乏維生素B族那么遲的食物是無法被吸收利用的,級別是吃了優質的蛋白質粉他的利用率一樣很低。同時還有其他的營養素礦物質。

          營養的核心是均衡,做到均衡全面才是最好的。

          更多相關建議:

          如果不是運動達人、健身人士、體力勞動者,一般人群每天蛋白質的需求量,按照體重計算即可。

          每公斤/1-1.5g蛋白質就好。舉例說明,如果你的體重是60公斤,那么你每天需要的蛋白質就是60-90g。

          醫生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建議你少吃肉。但不是不吃肉,或者是更具體的建議應該是少吃紅肉。

          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每天的蛋白質的來源,應該從蛋類、魚類、牛奶、禽肉、大豆、堅果以及少量紅肉中攝取。

          每天3個雞蛋,可以補充13g蛋白質。

          每天100g魚肉,根據品種不同,可以補充15-20g蛋白質。

          每天30g堅果,比如杏仁,可以補充約8g蛋白質。

          每天300g奶制品,可以補充約10g蛋白質。

          每天50g瘦牛肉,可以補充約10g蛋白質。

          每天吃豆類制品,可以補充豆腐150g,約10-15g蛋白質,干豆皮蛋白質含量更高。

          每天100g雞胸肉,可以補充約24g蛋白質。

          以上,都吃的話,至少可以補充90-100g,顯然已經超標,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口感,或者連續多日更換食物種類,來補充蛋白質。

          另外,建議盡可能把蛋白質平均分給3餐,這樣還有利于控制血糖的穩定。

          關注原食點,了解不一樣的血糖小知識!

          免責聲明:本賬號發表的內容僅是用于信息的分享、學習。文章內容不能直接作為任何健康干預的依據。

          更多相關建議:

          不知題主是何緣由,導致醫生如此建議。常見情況下,有“痛風”、“肥胖”、“心腦血管疾病”人士,需要控制肉食,特別是肥肉、動物內臟等食用量。

          一般成年人,每日可以食用80-150克禽畜魚肉類,它們可以提供約12-22克蛋白質。

          此外,一個中等個頭的雞蛋60克,可提供8克蛋白質;300克牛奶,約9克蛋白質;大豆及堅果類30克,可提供7-10克蛋白質。

          這樣,從肉、禽、蛋、奶、魚、大豆、堅果類食物中,總計可以提供約35-40克優質蛋白質。

          此外,每日食用300-500克谷類食物,可成為25-35克左右(不完全)蛋白質的來源——說這些蛋白質不太好,因為它們主要缺乏“賴氨酸”,而豆類中富含賴氨酸。只要將主食和豆類配合著一起吃,就是“優質蛋白質”食物組合!

          這樣,再加上蔬菜、水果、菌類、藻類、零食中微量的蛋白質,滿足中國普通成年男女每日55-65克蛋白質的需求,完全沒有問題。

          優質蛋白質,不僅僅存在于動物“肉”當中,奶、蛋、豆類中,仍然有非常好的蛋白質,再配上蔬果、堅果等食材,少吃肉基本不影響健康水果。不過,在目前國人“健康素養”需要全面提升的前提下,不鼓勵民眾“素食”。

          100克奶類、60克(一個)蛋類、15克大豆,總計可提供16克左右的蛋白質,完全可以替換掉至少100克禽畜魚肉類,每日攝入禽畜魚肉不超過1兩(50克)。

          這樣,既能滿足身體需要,又不至于損傷身體機能,何樂而不為呢!

          更多相關建議:

          作為營養師,我也來回答一下這個關于補充蛋白質的問題。如果醫生建議少吃肉,那么我們如何滿足每日的蛋白質需求呢?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蛋白質的食物來源有哪一些,就可以一目了然了。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物質的基礎,理論上來講所有的食物都有蛋白質,但是從人體營養需求角度而言,應該選擇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來進行補充會比較好。那么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來源主要是魚,蛋,奶,豆,瘦肉這五大類食物。因此如果拋開肉類不說,我們還是有很多其他選擇的。

          蛋類食物的蛋白質

          蛋是卵生動物衍生二代的細胞,其中包含了豐富的營養物質,我們日常吃的蛋類主要是雞蛋,鴨蛋,鵪鶉蛋,鵝蛋,而蛋類可以說是全營養物質,而蛋類的蛋白都是由優質蛋白質組成的,富含人體需要的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模式也于人體接近,而且利用率非常高。而蛋黃當中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脂類等物質。如果是成年人每天補充1-2個雞蛋的分量可以滿足我們的身體需要。如果身體的膽固醇偏高的話可以注意減少蛋黃的攝入即可。

          豆類食物的蛋白質

          這里所說的豆類主要是大豆及其制品,我們日常吃的黑豆,黃豆以及豆干,豆腐,腐竹,豆筋素肉等都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如果是一個純吃素的人那么豆類及其制品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大豆蛋白也是日常吃的蛋白粉的主要成分。大豆的蛋白質含量很高,是豬肉的2倍,是雞蛋的2.5倍,而且大豆蛋白質量好,它的氨基酸模式與動物蛋白接近,也接近人體的需要,且容易消化吸收。特別是制作成豆制品后吸收率也得到了提高。因此大豆及其制品是代替肉類的非常重要的蛋白質來源。

          奶類食物的蛋白質

          奶類是哺乳動物用于哺育下一代的食物,其包含了全面的營養。而人體所需要的很多營養素都是奶類當中都是有的。這里說的奶類主要是奶類及其制品,比如說牛奶,羊奶,駱駝奶,以及相應的奶粉等制品。奶是非常重要的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來源,以純牛奶為例子每天補充大概300毫升為佳。

          魚類的蛋白質

          水產魚類是非常好的優質蛋白質來源。醫生給你說的肉類少吃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如果是血脂膽固醇的一些問題的話,魚類是可以選擇的,魚的蛋白質優質,脂肪低,然后膽固醇含量也不高。如果選擇用清蒸,煮湯的話也是非常好的補充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此外魚類當中的魚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對于心腦血管問題有幫助者改善。

          禽畜肉類的問題

          因為沒有說清楚為什么不能吃肉類,但是也要說一下。禽畜肉類,主要是我們日常所說的雞肉,鴨肉,鵝肉,豬肉,牛肉,羊肉等,這些肉類補充蛋白質會出現一個問題,相對來說這些肉類主要是可能動物脂肪,膽固醇會出現偏高的問題,所以如果有血脂偏高,膽固醇偏高,血壓偏高,血管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應該少吃這些紅肉。

          綜上所述,如果需要補充蛋白質避開禽畜肉類的話,完全可以通過多選擇蛋類,奶類,豆類及其制品,魚類作為蛋白質的補充。而其他的食物比如一些菌類,粗雜糧,雜豆等很多食物也是含有蛋白質的,但是并不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也可以多樣化選擇。最后要說明的是食物選擇一定要根據身體的具體情況來進行選擇,這樣才能有意義。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這里,希望我的分享對您有幫助,大家也可以下

          聲明: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相關建議:

          我有一個朋友從來不吃豬肉牛肉等,但他的身體很好,臉色紅潤。其實不吃瘦肉類,也是能補充蛋白質的。下面這幾種,就富含優質蛋白。如果實在是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吃肉的話,下面這幾種可以多吃(這里說得少吃肉,一般理解為少吃豬瘦肉等)

          1、豆制品

          有很多人從來不吃肉,雞蛋之類的都很少吃,他們就是靠豆制品來補充蛋白質的。豆制品屬于植物蛋白,一般會缺少1~2種必須氨基酸,容易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

          而且動物蛋白在人體內的消化吸收率是高于植物蛋白的,動物蛋白質消化率一般在0.9以上,而植物蛋白一般通常在0.4~0.7。

          但植物蛋白也有自己的優點,雞蛋白可以。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降低總膽固醇的含量。一般大豆,腐竹,豆腐等豆類制品是富含優質蛋白的,可以適量吃。

          紅豆,黑豆,青豆等蛋白質含量都在20%以上,接近牛瘦肉和雞胸肉。

          2、奶類

          奶類蛋白質中主要是酪蛋白,乳清蛋白等完全蛋白質組成。其中所含的氨基酸。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適合人體構成組織蛋白。

          所以奶類不但能維持成人健康,還能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奶類中蛋白質容易消化,吸收消化率高達98%。生物價高達84,高于禽類和魚類蛋白質。所以奶是人類食物中蛋白質極好的來源。

          3、魚蝦海鮮

          蝦中富含各種高蛋白,也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總量占到總體的16~%20左右,脂肪含量不到0.2%。

          跟植物蛋白一樣,具有降低血液總膽固醇,清潔血液的作用。同時蝦肉里面的鋅、碘、硒的微量元素也要高于其他食品。

          生蠔中所富含的蛋白質具有多種優良氨基酸,這些氨基酸有解毒作用,可以去除體內有毒物質,其中的氨基乙磺酸又具有降低血膽固醇濃度的作用。

          這里要特別提一句蝦中所富含的鋅元素,可以促進男性性激素的合成,有效提高基礎代謝率,增加肌肉。對減肥增肌都特別有幫助。

          4、水果

          牛油果,無花果,桃子,枸杞,蘋果,黑莓,李子,椰子,西瓜,檸檬,梨,哈密瓜,香蕉,櫻桃等水果中也富含水果種類中比較多的蛋白質。

          其中牛油果、無花果,桃子蛋白質含量是水果里面比較高的。但如果你要補充蛋白質的話,盡量還是從上面那三種食物中去補充。水果中一般來說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會比蛋白質高很多。

          5、正常人每天應該補充多少蛋白質?

          前面說了我們能從哪些食物中補充蛋白質,現在說一下正常人每天應該補充多少蛋白質。

          其實很簡單,中國營養學會有標準。一般來說每人每天每公斤補充最少1克蛋白質。

          打個比喻,一個60公斤的人。每天要補充的蛋白質就是60克。相當于300克左右的雞胸肉或者牛瘦肉又或者豆類。

          如果換成海產品,那就差不多要400克了。

          總結一下:根據營養多樣化原則,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個60公斤的肉,不吃瘦肉類。完全可以吃100克雞胸肉,100克豆類,200克左右的魚蝦海鮮。這樣營養比較均衡。

          精品福利视频第一|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嫩草影院| 日韩三级中文字幕| 大伊香蕉在线精品视频人碰人| 99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免费|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国语麻豆|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 | 无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片|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少久久| 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久久| 日韩午夜高清福利片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韩在线电影| 日韩少妇无码喷潮系列一二三|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国产馆精品推荐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麻豆日日躁夜夜躁|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小说| 六月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69堂| 精品国内在视频线2019|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色欲 |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2021|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陈冠希| 久久伊人精品热在75| 久久99热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午夜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 91精品国产一区| 2021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久精品国产免大香伊|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