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你的女兒大概率是出現了轉躁表現,也就是說你女兒的精神疾病診斷應該不是單相抑郁,而是雙相情感障礙,之前是出現了明顯的情感低落表現, 所以住院的時候醫生診斷為了抑郁癥,但經過抗抑郁治療后,出現了明顯的轉躁,并且出現了躁狂或者輕躁狂的癥狀表現,比如你說的每天想出們完,每天想買東西,都屬于躁狂的表現。
雙相情感障礙的診斷
很多時候雙相情感障礙的診斷是困難的,容易出現錯誤的,所以雙相情感障礙也被認為是整個精神醫學中診斷難度最高,誤診率和漏診率最高的疾病。即使在精神醫學相對發達的美國,診斷一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平均也需要經過3名精神科醫生,耗時7.5年的時間。在我國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都被誤診為了單相抑郁,人格障礙,精神分裂癥等其它精神障礙。
關于你女兒的病情,相信醫生只是發現了她之前表現的情感低落表現,很可能在入院前曾經有過類似輕躁狂的表現,比如持續四天很高興,睡眠需求減少,行為增多,感覺自己有明顯高于以往的精力去做一些事情等等。這種輕躁狂表現由于更接近正常人的表現,所以更難被我們識別,甚至在精神科識別輕躁狂的表現也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
當然對于你女兒雙相情感障礙的判斷,并不是來自對以往輕躁狂的推斷,而是她住院治療后出現的每天想出門玩,每天想要買東西等表現,明顯區別于她原本抑郁癥的癥狀表現,而我們知道正常的情感一定是一個相對穩定的過程,所以這樣明顯的從低到高的波動,一定是病態的,是不健康的。而且一個最關鍵的點是經過抑郁癥治療后出現了轉躁現象,要知道一般在精神科,如果抑郁癥治療期間出現了明顯的轉躁現象,是可以直接被認為是雙相情感障礙的。
既然更改了診斷,是不是要更改治療方案?
當然是這樣的,而且單相抑郁癥的診斷和雙相情感障礙的診斷差別很大,尤其你描述的女兒的表現,很有可能是滿足抑郁癥診斷和輕躁狂診斷標準的雙相情感障礙二型。由于輕躁狂一定更容易達到,所以即使像之前那樣出現了典型的抑郁癥表現,也不應該使用抗抑郁藥物治療的。關于雙相情感障礙二型的治療,理論上不使用抗抑郁藥物,而是以心境穩定劑治療為主,比如碳酸鋰,比如丙戊酸鈉,比如拉莫三嗪。因為任何抗抑郁藥物的使用都很可能會引起轉相為輕躁狂的發生。
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慢性精神障礙疾病,但緩解期是可以完全恢復社會功能的,所以如果一名雙相障礙患者,接受規范的治療,保持情感的持續平穩,是完全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的,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患者,他們都在過著正常的生活。所以,你女兒的病情,請一定加油。
更多相關建議:
你好,我是陌路心理的心理咨詢師老盧,看到這個問題之后,翻了一下其他回答,大部分還是回答了“躁郁癥”相關的問題。不過,還是應該謹慎一些,盡管躁郁癥在躁狂發作期有瘋狂購物的表現,但是不能單純從這一個表現來進行判斷。
躁郁癥又稱“雙相情感障礙”,是一類既有抑郁發作又有躁狂發作的精神障礙,表現比較復雜,抑郁發作和躁狂發作會交替出現,但是沒有明顯的規律。
躁郁癥在躁狂發作期,一般會出現精神極度亢奮、整日興高采烈、甚至不眠不休,會出現異常的自信,認為自己無所不能,這個時候可能會出現固執的想要創業、投資等清苦。除此之外,就是問題中提到的購物,但是這種購物是無節制的、不理性的,不論是否需要,都會一股腦的買回來,還會出現透支消費的情況。
因此,不能單純從單一表現來判斷是否是躁郁癥,只能說是疑似,具體的還需要認真、全面的進行評估。
另外,建議家長近期關注女兒動向,避免獨處,防止與人發生沖突以及非理性消費。
躁郁癥治療室一個系統、長期的過程,希望親友多些理解和陪伴,堅持科學治療,祝好。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和建議,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點贊、收藏、轉發,謝謝。
我是陌路心理的心理咨詢師老盧,普及心理學知識,領略生活中的心理學之美。
更多相關建議:
我陪愛人在北京三甲醫院治療重癥抑郁癥的時候,看到了許多患抑郁癥的人痛苦狀態。抑郁癥的種類太多了,有老年人,中年人,甚至還有十一二歲的孩子。
其中有一個孩子是高中生,她患了抑郁癥,就喜歡到街上瘋狂的購物。這個女孩子一米六左右,體重已經將近200斤了,她超級喜歡吃,每次上街她最想買的就是快餐。在醫院走廊等候一生的時候,這個孩子的母親一直在那邊嘆息流淚。而這個女孩子手里拿著薯條,可樂不停的還是在那邊吃喝。女孩的臉上看不到什么憂愁,只是目光呆滯,而母親的臉上寫著是滄桑和愁苦。
后來我在書上看到了有一類抑郁癥的人,就屬于購物狂。有的人是喜歡買大量的食品,不停的吃,吃的時候他內心就很舒服,即使被撐著了,但是是開心的。還有一類人是喜歡買衣服,他們瘋狂的到街上購買物品,然后堆在家里,他們就很開心。很多衣服都沒有撕掉標簽,只是放在家里,但是如果看到了想買的東西,沒有買這些人內心就特別狂躁。
抑郁癥的發病原因有很多種,表現也是不盡相同的,不管怎么說,都是很糟糕的一種狀態。如果我們正常人沒有患病,我們應該多理解一下抑郁癥者,多包容他們的狀態,并及時的安慰他們。
打開心扉,讓陽光照進來,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溫暖,有光。
更多相關建議:
你女兒的病屬雙向情感障礙。我就是一個例子,20年了,已近痊愈。
當初低谷期,誰也不想理,誰也不想見,等到情緒高漲期,自我感覺特別好,喜交流,喜購物,最瘋狂的時候在大街上唱歌,還產生過幻覺。
經過這么多年的自我調整,結合吃少量藥物,現在情緒在可控范圍,偶爾遇事會情緒波動,睡眠不夠,但只要吃一粒氯丙嗪就能維持正常睡眠,也不胡思亂想了。
我帶病工作到退休,疾病對我的工作有一些影響,個人技能沒有多大提升,但憑我的認真刻苦,也得到了領導的認可,獲得了一些榮譽。
只要積極樂觀,配合醫生,吃藥,保證睡眠,加上自己的意志力,完全可以正常的工作生活!
更多相關建議:
想出門玩是好事,說明差不多從陰暗面走出來了,作為家人應該給與支持和幫助呀!
一般的抑郁癥表現都是情緒低落、苦悶憂愁、度日如年呢。生活艱難,性格內向,大悲大落等都容易造成人的抑郁。若是發現及時,家人關愛,親朋勸導,也會逐漸好轉。若是不被理解,家庭整天處于狂風暴雨之中或對其冷暴力處理,抑郁發展迅速,輕生現象很容易發生。
我一個同學,本來性格就有點孤僻,心眼也小。成家后,婆婆只疼兒子孫女對她不待見。婆媳不和也是常事,關鍵是老人家教子有方呀,兒子跟媽一心,總說她怎么就不能與自己的媽搞好關系!特別是下崗后,婆婆更是指桑說槐處處針對。婆婆公公都是高級教師,條件不錯。每天,老公帶著女兒到婆婆那,吃過飯,老公上班女兒上學,再吃過晚飯,婆婆輔導孫女作業,老公和公公聊天下棋,直到夜晚。也就一百多米的距離,卻留她一個人一呆就是一天。不到幾年,再見到她骨瘦如柴,神色恍惚,叫她跟沒聽見似的也許就是聽不到。婆婆就更看不起,老公也越發地嫌棄。沒多久,就聽說抱著農藥在小區自家樓下身亡。臨死也選擇在家外,是擔心嚇到女兒還是為了給老公留下一個干凈的家呢?她的婆婆老公有沒有良心發現?這些都不得而知!
我的表姐也是抑郁癥最終發展成精神分裂癥病發時大清早穿著內褲在大街上走。她是因為老公出軌,至死不離!冷嘲熱諷拳打腳踢威逼誘惑都不能改變她對老公的深愛和崇拜!好在,有娘家人管她,開導著治療著,常陪她說話散心,已有好轉。
我娘家一個鄰居姐姐,也是抑郁癥在家開煤氣自殺的。她是幾次倒賣房子,一兩年時間白白損失一百多萬。其實,她若是能自足也可以過得去,有房有存款又退休了。可脾氣本來就暴躁的她,這之后在家更是變本加厲地鬧騰。最后,老公跟別人跑了,她的錢也被江湖醫生騙得干干凈凈,她感覺沒臉見人,一個人苦悶至極生無所戀。
我有一段時間也就是下崗以后吧!內心極度自卑郁悶!不想出門不愿會友,感覺生不逢時走投無路。但想到年幼的女兒,白發雙親,我還是咬牙堅持著。這期間,我家余先生給了我極大的關愛,還對我說他一定會努力讓我們的小日子過好!后來,有一位好心的姐姐給我找了現在的這份工作。
其實,得了抑郁癥可以自我調理,再加上家人的關心和藥物治療也會痊愈。你的女兒正需要多走出門散心,讓她開心些會好的更快!
更多相關建議:
有一種可能,你女兒根本就沒有病,是醫生誤診了。
我給你打個比方,
你是一個上班族,一開始領導給你的安排是,一天完成了一篇推文。
本來你的壓力已經夠大了,經常因為想不出寫什么好,在公司里加班,對此你的家里人已經對你頗有微詞,認為你事業心過強,忽視了家庭。
這時,領導突然通知你,
公司最近效益不好,要裁員,你若是想要保住自己的崗位,必須要接受降薪20%、工作任務翻倍的條件。
這時,你會有什么感受?
難過肯定有對不對?煩躁或多或少又一點對不對?心累想要逃避可能會有對不對?
你把這些不好的感受,對照著抑郁的癥狀看一看,是不是會覺得有很多相似之處?
然后,你想到了說,我要不要去醫院里看一下,在醫生的安排了做了幾套題目,回答了一些問題,醫生告訴你,你這個狀態,可能是陷入了抑郁,建議服藥治療。
這時,你會不會懷疑說,
你只是沒有休息好,請個假回家睡個3-5天,把心里堆積的壓力消除了,和領導家里人把話說開了,換個輕松點的工作,自然就好了?
現在,我們回到你女兒身上,你怎么就這么篤定她一定是得了抑郁癥呢?
人吃五谷雜糧,每天要處理這么多事情,還不一定每件都順心如意,心情不好這不是很正常嗎?
既然在被醫生安排住院后,發現并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反倒對外出、吃飯這些都很有興趣,
那么,為什么不嘗試先去醫院把女兒接出來,然后帶她出去放松放松,和她談談那些困擾她的問題,站在父母的角度開導一下她?
說不定,啥事兒沒有呢。
另外,說可能轉躁的,
你們知道躁是一種完全言行舉止毫無緣由,突然不受控制的狀態,與瘋子無異嗎?
一個女孩若能夠說出自己有XX情緒的原因,并在邏輯上達到邏輯自洽,憑什么說人家是精神病呢?
更多相關建議:
精神疾病患者住院,封閉或者半封閉狀態的患者,都不喜歡在醫院里待著,尤其是住院后病情好轉的人。
我的孩子第一次住院是強制送去的,送去后第二天就想出院,作為家屬,孩子得了這種病都是天塌下來一般的折磨,所以都盡可能滿足孩子需求。
其實真正的抑郁癥患者對生活需求不高,也不出去要求每天都出去買買買。我的女兒當初診斷是精神分裂癥,先期診斷是在哈爾濱,第二次診斷是在北京,北京三甲醫院的醫生診斷她的問題是雙相情感障礙,對于沒有經驗的家長來說,青春期的孩子出現精神問題,我們根本分不清到底是哪一種疾病。
實際上,像題主所說的住院一段時間后,老想出去玩又買東西這類患者,我個人經驗覺得更傾向于雙向情感障礙。因為我的孩子就是這種情況。
當時是抱著盲目樂觀心理,覺得精神病人按照他的意愿去做可能就會把病養好,實際上是思想上的錯誤認知。
無論是抑郁癥還是雙相情感障礙,都必須醫生的合理治療才能讓問題得到解決。
我們當初就是進入誤區覺得孩子隨意可能會讓病情得到改善,實際上,事后才知道,一味地縱容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病人變本加厲,盲目購物只是病情的一種表現。
更多相關建議:
區分抑郁還是躁狂在情緒障礙中有三大特征,只要是符合這些特點就可以診斷是抑郁還是躁狂?那就看臨床表現為三多還是三低?
何謂三低?抑郁情緒的時候,有三低,情緒低落表現為一、語言少。二、思維反應遲鈍。三、行動少。甚至有些人會出現木僵樣狀態。
如果出現這三低現象,說明是典型的抑郁狀態,需要抗抑郁治療。
何謂三多?當一個人處于輕躁狂發作時,可以表現為一、話多甚至激動,有表演欲望。二、情緒高昂,愛表現,有些人口若懸河、濤濤不絕。三、動作變快,愛花錢,愛玩,愛交際等。
如果輕躁狂不適當控制進一步發作時,情緒易激惹很容易與人發生爭執。甚至會有打人罵人的行為,行為舉止夸張乖辟,極容易危害到社會。
曾經有一位女乘客因司機開車過了站沒提醒到她,她就大發雷霆,怒罵司機,導致司機方向盤失控,造成悲劇,因此,躁狂發作時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否則,后果極嚴重,不堪設想。
你女兒因為抑郁癥住院目前出現想出去玩并想購物極有可能發生了輕躁狂表現,但也要好好觀察,她還有沒有出現其他兩種三多癥?
一般來說,單相抑郁的患者不多見,而雙相情感障礙在臨床上較常見,因為藥物本身有提高腦內神經遞質的分泌,故而易發生躁狂癥狀。
我認為抑郁癥從認知角度去調整心態,是優于單純的藥物治療,所謂心病還需心藥醫,解鈴還須系鈴人,我想就是這么個簡單的道理。
抗抑郁藥之中最好加上丙戊酸鈉、碳酸鋰、思瑞康等穩定調節情緒的藥物,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更多相關建議:
咨詢專業醫生的建議,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的預防與干預,同時營造周圍美好環境和氛圍?
更多相關建議:
這個應該屬于躁郁癥。躁郁,顧名思義,有時狂躁,有時抑郁。
每天想出門玩,每天想買東西,這種亢奮有時表現在抑郁癥突轉之前,都屬于狂躁的表現。她們抑制不住自己行為,以“每時每刻”的動來表達自己的行為。大腦皮層的興奮已經不受自己控制。
我身邊就有類似的例子。有個女娃大學之后患上抑郁癥,銷聲匿跡、悄無聲息,邊看病邊逃跑了好久,后來有所好轉時就表現為極度的亢奮。打電話不管對方有沒有工作要做、有沒有家人要陪,都能說上一個多小時;發空間說說、發朋友圈要艾特一大堆人;在別人的空間里顧左右而言他地留言,故意要引起她預知的一定會來踩空間的人的注意;安靜的時候自卑,躁狂起來卻相當自負,往往什么還沒有開始就覺得自己已經開啟了大事業......
身邊的朋友,大半夜失眠睡不著覺,不管不顧別人的作息,就給人家打電話;規劃工作的宏偉藍圖就一發不可收,必須立刻召集人馬聽她即興演講;坐不住,興奮;話多,愛顯示自己;不分時分晌地在工作群里冒泡說話;稍微得到一點肯定的信息,便更是管不住的亢奮......
就跟問答中愛外出、愛購物的興奮行為一樣,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
怎樣解決呢?藥物!
剛才我身邊的第一例是自己停了藥,第二例是藥物時斷時續。后來都是加大了藥量,才非常有效地控制住病情。
并且,要嚴格按照醫囑吃藥,早上吃一片,就萬萬不可半片!否則藥量不夠,情緒失控起來,中午臨時加藥都是不管用的。
總之,和心理醫生保持聯系,家屬要多多了解抑郁癥的種種表現(這比了解抑郁癥的成因實際多了;這樣就能判定有些行為并不是病人無理取鬧,小題大做);不逃避,不回避[比心][比心]
不必談虎色變,也不能草木皆兵。每個人都加強學習,加強了解,科學對待,才不會錯失治療良機,也會減少家庭矛盾[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