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目前為止,對于控制高血脂,特別是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來說,他汀類藥物始終還是作重要的基礎藥物之一。他汀類藥物除了能夠抑制肝臟的膽固醇合成,有效降低血脂,減少高血脂引起的健康風險以外,在穩定動脈硬化斑塊,減少動脈血管炎性反應方面,他汀類藥物也是用于心血管疾病預防的重要藥物。
然而有利就有弊,他汀類藥物在有效降血脂的同時,其用藥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風險,也值得了解和注意,雖然目前常用的他汀類藥物七八類之多,但所有的他汀類藥物由于其類的藥物結構和作用機理,其不良反應發生風險雖然不盡相同,但也多有一定的共性,特別是在造成肝功能異常,肌肉痛等方面,幾乎所有的他汀類藥物都值得注意。
到目前為止,他汀類藥物為何可能會引起肌肉痛以及肌毒性損傷的作用機理還并不完全明確,但有相關研究指出,他汀類藥物之所以引起肌肉痛,肌酸激酶升高等方面的問題,與服用他汀類藥物后,這類藥物除了能夠抑制膽固醇相關合成酶活性,降低膽固醇的合成代謝以外,還可能會形成肌肉細胞線粒體的損傷,這種現象與他汀類藥物的降血脂作用機理有關,在動物實驗中也得到了證明,但還不能證明其與他汀引起肌肉痛的不良反應有明確的因果關系。除了這個可能原因外,他汀類藥物引起肌肉痛的問題,還可能與某些他汀類藥物會影響肌細胞細胞漿內的鈣離子平衡狀態有關系。
如何避免他汀類藥物可能帶來的肌肉痛不良反應風險呢?
首先應該明確的一點是,并不是服用他汀類藥物就一定會引起肌肉痛的問題。這種情況的發生也是有一定發生幾率的,他汀類藥物發生肌肉痛的幾率與服用他汀的降脂強度,他汀藥物的種類都有密切的關系。但如果一旦發生肌肉痛的問題,應該注意及時的去檢查肌酸激酶水平,如果肌酸激酶水平升高至正常范圍高限的5倍,就應該注意停藥了。有的朋友出現了肌肉痛的問題,沒有與正在服用的他汀類藥物聯系起來,覺得休息幾天就好了,或者明知道出現了肌肉痛是他汀引起的,卻沒有當回事沒有及時的檢查,到最后拖出了肌酸激酶越來越高,甚至引起醬油尿,腎損傷等橫紋肌溶解癥的問題,就得不償失了。
出現肌肉痛,肌酸激酶升高,通常及時停藥肌酸激酶都會逐漸恢復正常,這樣就可以避免他汀類藥物的肌肉損傷問題。但高血脂得不到控制,同樣也有較大的健康風險,那么停藥之后怎么辦呢?減量用藥,換服其他類型的他汀,降低藥物劑量和強度,都是增加身體耐受性的重要方面,但及時減量用藥或調整用藥方案,還需要多注意檢查血脂,確認降血脂的效果,同時如果出現肌肉痛的問題,仍然要及時的檢查肌酸激酶水平,確保用藥的安全性。對于降低用藥劑量可以有效減少肌肉痛不良反應的朋友,如果血脂控制光靠低劑量的他汀不達標,則可以考慮低劑量他汀加其他降血脂藥,如依折麥布等,加強降血脂效果,以控制血脂水平達標,減少心腦血管的風險。要注意的是他汀類藥物和貝特類藥物聯合應用,會加大肌肉痛出現肌肉痛損傷的風險,對于已有肌肉痛問題的朋友,更要注意。
除了注意及時檢查相關指標,盡量降低肌肉痛風險以外。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的朋友,還可以考慮服用補充輔酶Q10的方式來輔助性的減少他汀引起的肌肉痛的不良反應風險。這是因為,他汀藥物之所以會引起肌細胞的毒性反應,與他汀類藥物影響輔酶Q10的合成有關,而輔酶Q10的缺乏,就是他汀類藥物引起肌肉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這種補充方法尚未得到臨床詢證醫學的證明,但如果是不差錢的朋友,也可以考慮試一試。
更多相關建議:
他汀藥引起的肌損害應怎么處理?
腎損害病史可能是發生肌病的一個危險因素,這類患者需密切監測藥物的不良反應。
藥物相互作用可導致他汀血藥濃度上升,需要注意。為了避免藥物相互作用,可選擇藥物相互作用較少的普伐他汀或匹伐他汀。
如果患者有肌肉觸痛、壓痛或疼痛,肌酸激酶(CK) 不升高或中度升高(3~10×ULN),應進行隨訪、每周檢測 CK 水平,直至排除了藥物作用或癥狀惡化(應及時停藥)。
如果連續檢測 CK 呈進行性升高,應慎重考慮減少他汀劑量或暫時停藥。然后決定是否或何時再開始他汀類藥物治療。一旦患者發生橫紋肌溶解,應停止他汀類藥物治療。
對肌病易感或停用后再次接受他汀治療的患者,盡量選用誘發肌病可能性相對較小的他汀如普伐他汀。
他汀類藥物與輔酶Q10聯用可降低發生肌病的風險。
服用他汀類藥物出現不良反應,可以考慮換為其他藥物,也可用1/4-1/2量的他汀聯合依折麥布治療。
更多相關建議:
他汀是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常用藥,具有降血脂、穩定動脈斑塊的作用,長期使用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但他汀也可引起肝功能異常、肌肉損害、新發糖尿病等不良反應。那么,他汀引起的肌肉損害該如何處理呢?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他汀引起的肌肉損害發生率約5%,一般出現在用藥后四周,可能出現肌肉疼痛、無力、壓痛等癥狀,部分患者會出現肌酸激酶升高。因此,建議服用他汀的患者在用藥四周復查肌酸激酶:伴隨肌肉損害的癥狀,肌酸激酶不升高或輕度升高,可繼續服用他汀,但應加強對肌酸激酶的監測頻率;如果監測過程中肌酸激酶無持續升高,無需調整方案,如果監測過程中肌酸激酶持續升高,且肌肉損害的癥狀持續無緩解時,為了減輕肌肉損害、避免嚴重并發癥的發生,應減少他汀用量,必要時應停藥觀察;如果肌酸激酶升高幅度達到十倍正常上限,需高度警惕橫紋肌溶解,該不良反應雖然發生率不高,但卻相當危險,可能引起高鉀血癥、急性腎衰竭等急癥,需要住院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心腦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由于他汀可使心腦血管顯著獲益,部分患者使用他汀即使出現了肌肉損害,為了預防心血管疾病,依然需要考慮重新啟動他汀治療。此時該怎么辦呢?可換用另一種他汀,或選擇對肌肉損害較輕的他汀,或使用中等強度他汀,或選擇隔日服長效他汀如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等。
綜上,使用他汀出現肌肉損害時應據癥狀的嚴重程度、肌酸激酶升高的水平決定如何調整治療方案。停藥后需重新啟動他汀治療的患者,可更換他汀種類、選擇對肌肉損害輕的他汀、減少他汀劑量、隔日服藥等辦法增加耐受性。
感謝大家的閱讀!
若有不妥,敬請斧正!歡迎評論區咨詢與交流!
注: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更多相關建議:
他汀藥物引起的肌損害應該怎么處理?1.什么是橫紋肌溶解癥?2.不就是肌肉溶解了嗎?對人體能有什么危害?3.他汀類引起肌肉損害應該怎么辦?最后小結:他汀類藥物引起的肌肉損害需要注意是否有橫紋肌溶解癥,當出現了肌肉酸痛、乏力的癥狀,應該立刻去醫院就診。以上是我對該問題的解答,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贊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更多相關建議:
雖然這種不良反應少見,卻直接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對患者的依從性也有一定影響。停用他汀類藥物是緩解他汀相關肌肉損傷的關鍵措施。可以首先服用小劑量他汀類藥物,觀察是否出現肌肉癥狀,再決定是否繼續服用,這是安全有效的辦法。常見的易患因素包括:高齡(年齡>80歲)、女性、低體重指數、圍手術期、既往有甲狀腺或肌酸激酶升高病史或家族史,或同時合并急性感染、肝腎功能障礙、糖尿病、艾滋病或服用有相互作用的藥物。不能因為該藥具有某些副作用就否認其臨床價值,更不應過分夸大其不良反應。關注健康,關注心血管徐醫生
更多相關建議:
血脂異常為脂質代謝障礙的的表現,通常是指血漿中膽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缺血性腦卒中、周圍動脈疾病等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對于血脂異常的非ASCVD患者采用一級預防,目標就是為了降低發生ASCVD的終生總體風險。已經患上ASCVD的患者采用二甲預防,目標就是為了預防新發ASCVD事件或者為了減少ASCVD事件的復發。
一級預防是指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ASCVD的危險因素,要定期檢測血脂,對于20歲以上的成人要每5年檢測1次,40歲以上的男性和絕經后女性每年檢測1次。
他汀類藥物是首選的一級和二級預防以及治療的藥物,尤其是有LDL-C升高及混合性血脂異常的患者,對于只用他汀類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者混合性血脂異常的患者,可以與其他調脂藥物聯合應用。他汀類可與依折麥布、貝特類、煙酸類、膽酸螯合劑、魚油制劑等藥物合用。
他汀類的藥物副作用主要表現為肌損害,正常劑量出現肌損害的可能性較小。如果出現肌損害,要注意是否有合用藥物導致的原因,如吉非羅齊、煙酸、環孢素、抗真菌藥物、紅霉素、克拉霉素、維拉帕米、胺碘酮、飲用大量西柚汁、酗酒等均會增加發生肌病的危險,尤其是老年患者。與抗肝炎病毒藥物合用時,應選擇不經CYP4503A4代謝的普伐他汀、匹伐他汀等藥物。
要仔細評估他汀相關性肌病的危險因素,包括高齡(超過80歲),尤其是女性患者、體型瘦小、體弱、他汀類藥物劑量過大、慢性腎功能不全、低血容量、圍手術期等等。肌肉無力可能增加老年患者跌倒的風險,應仔細評估用藥的利弊。
血脂達標后仍需要長期應用,要注意簡化用藥的次數和數量,來改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
不推薦大劑量、高強度他汀類藥物治療,多數老年人使用小劑量的他汀類即可使血脂達標,應用藥物前及用藥期間要定期檢測肝酶、肌酶,若AST/ALT升高超過正常上限3倍或者肌酶升高超過正常上限5倍,需要暫停此種他汀類藥物的使用。
綜上,當發現服用他汀類藥物有肌損害時,要排除是否有合用增加肌損害的藥物,是否有用量過大的情況,是否合并有肌損害的疾病如慢性腎功能不全、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積極處理上述可能。若肌酶損傷明顯,要停用該種他汀類藥物,可換用其他他汀類藥物或者中成藥血脂康使用。肌酶一般在停用半月后可恢復正常,不需特殊處理。
服用他汀類藥物,如果應用大量西柚汁就可能出現肌酶升高,應該注意。
關注孫醫生,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更多相關建議:
??????????????????????本文由全科掃地僧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不足之處,敬請指正,文章僅供參考,不作為醫療建議。
更多相關建議:
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討。關注作者,每日持續性更新健康知識。
更多相關建議:
他汀藥引起的肌損害在我們臨床上是不常見的,但是也有少數病例。如果懷疑肌損害,可以這樣處理:
1、注意肌肉癥狀(如疼痛、乏力等),他汀治療中任何時間出現肌肉癥狀或CK升高,應努力排出其他原因,如:體力活動增加、創傷、癲癇發作、甲狀腺功能低下。
2、對于疾病易感的高危患者(如老年人,他汀與增加肌肉毒性藥物聯用),應進行基線CK測定,但對于其他患者并非常規需要。
3、由于具有臨床重要性的CK顯著性升高罕見,并且通常與體力活動或者其他原因有關。因此,他汀治療過程中,對于無癥狀患者不必測定CK。
4、接受他汀治療患者應被告知有關肌肉癥狀危險性,特別是計劃進行劇烈而持久耐力訓練時尤應注意。
5、對于出現肌肉癥狀患者,應測定CK,以利于判定肌損害的危險以及便于決定是否繼續他汀治療或者改變劑量。
6、對于那些出現不可耐受肌肉癥狀,伴或不伴CK升高患者,排除其他病因后,應停止他汀治療,一旦癥狀消失,可重新使用原有或者不同的他汀以及同一劑量或較低劑量。
7、對于那些肌肉癥狀可以耐受或無癥狀患者,同時CK<10×ULN時,可繼續他汀治療(以原劑量或減量),肌肉癥狀可以作為停藥或延續治療的臨床指導。
8、發生橫紋肌溶解患者(CK>10000IU/L或CK高于10倍正常值以上,伴血清肌酐升高或需要靜脈水化治療),應停止他汀治療。必要時住院進行靜脈內水化治療。一旦恢復,應重新仔細考慮他汀治療的風險-獲益情況。
請關注“健康守護神阿波羅”,轉發為科普健康知識出份力吧!
更多相關建議:
一、如何識別是否發生肌損害?二、肌損害的處理: 總之,他汀類藥物相關肌肉不良事件并不少見,當由于藥物之間相互作用使他汀類藥物血藥濃度升高時可以優選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并且使用之前要進行肌酸激酶的監測。普伐他汀或是氟伐他汀似乎比其他他汀類藥物的肌肉毒性略小些,可以優先選用,或是采用隔日給藥的方案來應對那些他汀類藥物不耐受出現肌肉不良事件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