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寶一歲左右會完成基本的大動作發育,嬰兒大動作發育順序為:抬頭→翻身→獨坐→爬行→扶站→扶走→獨站→獨走。其中爬行是大動作發育之一,是嬰兒發育的過程。寶寶爬行一般在8月左右開始,有的寶寶早一點,有的寶寶遲一點。這些都是正常的,每個寶寶有自己的發育規律。寶寶爬行有3個階段階段一:往
寶寶爬行一般在8月左右開始,有的寶寶早一點,有的寶寶遲一點。這些都是正常的,每個寶寶有自己的發育規律。
寶寶爬行有3個階段
階段一:往后退
剛開始爬行的時候,由于身體力量不夠,雙手和雙腿還不能完全支撐起整個身體,只能用雙手支撐起上半身,這時能做的動作是身體趴著慢慢往后退,不知道很多家長注意了沒有,這個過程持續時間不是很長,大概半個月左右。
階段二、匍匐前進
當寶寶手和腳的力量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大腦支配自己的雙手雙腳,慢慢往前爬,但是還不能支撐起身體,所以整個身體是貼在地板上,這時,家長要是拿著玩具逗引寶寶,寶寶會用匍匐前進的姿勢往前爬。
階段三、手膝爬行
經過匍匐前進的爬行了一段時間后,頸部、四肢、腹部以及大腦這幾個部位同時得到了鍛煉,這時的身體動作已經可以自由活動了,四肢可以支撐起整個身體,想爬到哪里就爬到哪里,并且爬行的速度加快了許多。
爬行是有助于大腦發育的,所以有人說會爬的孩子聰明,鼓勵孩子多爬。
爬行有哪些好處?
1、鍛煉身體
爬行是一種全身運動,爬行的時候,身體里的每個部位都會參與起來,小孩子活動量本來就不大,正好可以通過爬行來鍛煉一下身體,長期爬行,寶寶的體質會得到改善,身體健康。
2、促進大腦發育
寶寶爬行時眼睛會環顧四周,探索周圍情況,如果爬行中遇到障礙物,寶寶會繞過障礙物,這些行為動作都是通過寶寶的大腦來支配。
3、促進身體平衡
寶寶經歷充分的爬行后再學習走路,會發現寶寶很少跌跤,平衡能力掌握很好,因為爬行就是需要四肢協調發展,從而鍛煉身體的協調性和平衡力。
4、刺激前庭發育
前庭位于寶寶內耳中,爬行會刺激寶寶前庭發育、使寶寶的平衡能力、專注能力得到鍛煉,等到長大學習課程時,能專心聽講,思想不易開小差。
那么有的家長可能覺得我的小孩小時候就沒有讓他爬,會不會大腦發育不好,是不是就不聰明呢?這個并不是絕對的,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
現實生活中,有的家長過早的教孩子走路而忽略了爬行,爬行也是為了以后學走路打基礎,爬的好了,學起走路會更穩當一點,直接跳過爬行不建議這樣做。
所以,爬行的確是有助于大腦發育,但是沒有經歷過爬行的寶寶不代表不聰明,孩子是否聰明取決于先天的遺傳和后天的努力,而爬行只是起了一點輔助作用,最主要的還是看孩子自己,家長不必太擔心。不過,爬行是嬰兒生長的自然規律,家里有小寶寶的還是建議讓孩子學習爬行。
更多相關建議:
【一米觀點】嬰兒在爬行過程中需要大腦與四肢配合,才能保持動作的協調,能夠激發大腦發出指令,從發激發大腦潛在能力,確實有益于大腦發育。但是,寶寶的成長發育遵循一定的規律,不能過早強迫寶寶爬行,以免起到拔苗助長的作用。一、寶寶大腦發育特點在胎兒期,大腦發育就已經開始領先于其他系統。新
【一米觀點】嬰兒在爬行過程中需要大腦與四肢配合,才能保持動作的協調,能夠激發大腦發出指令,從發激發大腦潛在能力,確實有益于大腦發育。但是,寶寶的成長發育遵循一定的規律,不能過早強迫寶寶爬行,以免起到拔苗助長的作用。
一、寶寶大腦發育特點
在胎兒期,大腦發育就已經開始領先于其他系統。
新生兒的時候,大腦重量為成人大腦重量的25%左右(約390g),體積是成人的1/3,腦細胞數量已經和成人相同啦(100億~140億)。
寶寶生長時期大腦消耗氧氣很大,腦的耗氧量在基礎代謝情況下占身體總耗氧量的50%,而我們大人僅僅需要20%。
長期營養缺乏可以引起大腦生長發育落后,所以寶寶要注意科學喂養。
二、寶寶運動系統發育規律
寶寶運動系統發育可以分為粗大運動發育和精細運動發育兩大類。嬰兒在不同時期其運動都有一定的發展規律。
粗大運動就是指身體對那些大動作的控制,比如頸部肌肉、腰部肌肉的平能能力,以及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爬、跑、跳、蹲、走等動作。精細動作指手和手指的動作,比如抓握物品、圖畫、疊紙等等。
我們重點看一下嬰兒爬這個大動作的發展規律。
嬰兒一般在2個月時,趴著的時候能交替踢腿;
3~4個月時,趴著時可以用手撐起上身數分鐘;
7~8個月時,趴著可用兩只手支撐胸部和腹部,也可以后退或在原地轉動身體;
8~9個月時,可以用雙上肢向前爬;
12個月時,就能手腳并用隨意爬行了;
15個月后,就可以爬樓梯啦。
但是每個寶寶遺傳、營養等情況都是不同的,所以存在個體也很正常,要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和反應做判斷評估。
三、爬行對大腦發育的促進作用
嬰兒爬行時,需要大腦與四肢同時使用,為了保持動作的平衡,需要大腦對身體不同的部位發出運動指令。
這種爬行的練習,能夠能激發大腦的潛在能力,喚醒大腦 90% 左右的休眠細胞,促使寶寶逐漸自如的控制自己的四肢活動姿勢,有利于寶寶運動功能的發育發展。
所以說,學習爬的動作有助于大腦的發育,并且能夠通過使寶寶提早接觸周圍環境,比如手拿不到的東西,寶寶會通過爬行去拿到,而促進寶寶其他神經系統的發育,提高寶寶的運動能力與智力水平。
四、爬行不是越早越好,什么時間訓練寶寶爬行最合適
因為寶寶的骨骼、肌肉等發育都不成熟,如果過早的強行對寶寶進行爬行訓練,會影響寶寶整體的生長發育過程,甚至造成機體的損傷,那就得不償失了。
那什么時候開始訓練寶寶爬行最合適呢?
根據寶寶運動系統的發育特點,應該從3~4個月,寶寶能用手撐起上身時開始訓練爬行,這樣寶寶7~9個月時,可以用雙上肢向前爬啦。
寶寶的生長發育是一個十分有趣、也需要科學對待的過程,媽媽們要多了解寶寶生長發育的特點,既不要錯過寶寶各系統器官發育的最佳時期,也不要拔苗助長哦。
一米育兒帶你了解專業育兒知識,歡迎關注與交流。
(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更多相關建議:
你好,我是一個有13年帶娃經驗的寶媽,在我帶娃的十幾年了,除了自身積累之外,我也經常通過網絡、咨詢醫生等途徑了解到更多關于育兒的知識,你這個問題我有一定了解,在這里和你分享。老話說爬行俗話說:“三趴六坐九爬欄”,意思就是大多數小孩子在出生后三個月就能趴著抬起頭,在六個月能自己坐著你好,我是一個有13年帶娃經驗的寶媽,在我帶娃的十幾年了,除了自身積累之外,我也經常通過網絡、咨詢醫生等途徑了解到更多關于育兒的知識,你這個問題我有一定了解,在這里和你分享。俗話說:“三趴六坐九爬欄”,意思就是大多數小孩子在出生后三個月就能趴著抬起頭,在六個月能自己坐著做各種動作不容易跌倒,九個月就能熟練爬行,甚至爬上障礙物了。自古以來,人類小孩子基本都經歷趴、坐、爬這些階段。這是上天賜予我們生長的規律,通過這些簡單而重復的動作,小孩子們能熟練掌握四肢、軀體等部位和大腦之間的協調,讓一個人的動作變得靈活、有效。視覺范圍的變化也是有小到大,由近到遠的。視覺的階梯式樣的變化,通過眼睛對大腦帶來循序漸進的刺激,小孩子的思維、空間能力也逐漸提高,這符合人的發育規律。假如是由坐到直接走,中間一下子提高太快,那就有基礎不扎實的可能。第二:小孩子的爬行動作由抬頭、支撐上身、翻身、打滾、匍行等中間環節,最終學會真正的爬行,中間需要經歷很多次的練習才能熟練;而一次次重復的練習正是對大腦調動與激發,最終讓大腦適應這個軀體,做到全身協調。經過大量反復的爬行訓練后,小腦的平衡感覺與肢體反應聯系起來,最終讓爬行趨于穩定、準確。沒有經過爬行的小孩子,雖然在走路跑動的動作訓練也能達到這個目的,但是畢竟是少了一個階段,可能導致有所缺陷。爬行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預防感覺統合失調的最佳手段。頸部肌肉、雙手的支撐有益于胸部肌肉及臂力的發育,腿部的發力也有助于腰背部肌肉及腿部肌肉的發育,這說明了爬行過程中練就的健康肌肉為寶寶的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不爬行的寶寶未必存在問題只要觀察沒有異常,家長們也是可以放心的。完全是存在的事實。
總結
由此看來,爬行是人生重要的經歷,經歷爬行的寶寶擁有更加完整的發育階段,對其以后的大腦和肢體生長發育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不足之處請指正。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