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得抑郁癥的人各種各樣,但是,我還是認為,內心的強大與否還是和抑郁癥有很重要的關聯。當然,這里的強大不是貌似強大,而是真正的強大。為什么這么說呢?理由如下:如果一個人內心脆弱,那么,他的抗壓能力可能就會比較低,甚至有可能會出現在普通人那里很一般的壓力到他那里都會被放大,都可能會
雖然得抑郁癥的人各種各樣,但是,我還是認為,內心的強大與否還是和抑郁癥有很重要的關聯。當然,這里的強大不是貌似強大,而是真正的強大。
為什么這么說呢?理由如下:
如果一個人內心脆弱,那么,他的抗壓能力可能就會比較低,甚至有可能會出現在普通人那里很一般的壓力到他那里都會被放大,都可能會讓他難以承受,成為不可承受之重。
如果這種情況出現了,抑郁癥就有空子可鉆了,是不是?!
如果一個人內心脆弱,情緒往往也會經常的很低落,很消極。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和開解,他很可能會固化這樣的情緒狀態,情緒低落可能就會變成他情緒的標記,而情緒低落是抑郁癥的重要的一個癥狀。
如果一個人內心脆弱,他往往就會回避各種有可能會帶來傷害的社交活動。長此以往,他的溝通交流的能力就可能會下降,甚至會退化。這樣的結果可能會讓他更加的回避社交活動。由此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這種情況往往會造成他的興趣減退,行為動機缺乏。而這兩點也是抑郁癥的重要的癥狀。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內心脆弱的人,可能會因為朋友的一句批評不認可而憂傷難過一個月,從最初的放棄和這個朋友的交往,逐漸發展為放棄和大多數朋友進行交往,甚至都會發展為放棄和這個朋友共同的興趣愛好,慢慢的再進一步,甚至會放棄自己所有的興趣愛好,最終可能形成情緒低落,興趣喪失,動機缺乏這樣的狀態。而這樣的狀態,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干預和處理,非常可能發展成為抑郁癥。
所以,如果經常感覺自己內心比較脆弱的朋友,從維護自己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講,建議還是稍微注意一下,把自己逐漸培養成一個內心越來越強大的一個人。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是什么看法呢?歡迎留下你們的寶貴意見,大家一起進行交流,謝謝!
答者:暖心理咨詢師安嶺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更多相關建議:
首先謝邀!抑郁癥的發病,涉及多方面因素,主要由四個方面引起:1、氣質性因素這類人因為看待事物一般秉持較為悲觀的態度,或者低自尊的狀態難以應對較大壓力,容易誘發抑郁癥。2、外界環境因素從小生長的環境壓力過大,或者遭遇暴力,被忽略,被虐待等惡劣狀態,容易導致抑郁傾向的人格特質,或者遇
首先謝邀!
抑郁癥的發病,涉及多方面因素,主要由四個方面引起:
1、氣質性因素
這類人因為看待事物一般秉持較為悲觀的態度,或者低自尊的狀態難以應對較大壓力,容易誘發抑郁癥。
2、外界環境因素
從小生長的環境壓力過大,或者遭遇暴力,被忽略,被虐待等惡劣狀態,容易導致抑郁傾向的人格特質,或者遇到對于個體來說屬于災難性的生活事件,也會導致個體抑郁癥的病發。
3、遺傳因素
抑郁癥患者的近親家屬中具有同等病因,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
4、生物化學因素
因大腦中化學物質的不平衡,導致抑郁發作,這類化學物質主要有兩種,即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這類患者必須服用藥物來控制抑郁癥狀。
真正因為內心脆弱的因素,導致個體得了抑郁癥,這只是其中一種因素,因此,不能把所有抑郁癥都歸結為內心不夠強大。大眾對于抑郁癥患者要正確看待,多加理解和支持,這對抑郁癥患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社會性支持,抑郁癥患者也要及早介入治療,才能更好的控制病情。
我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
更多相關建議:
座位一名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我從專業的角度來回答您的問題。患有抑郁癥的人可能內心比較脆弱,但并不是絕對的。抑郁癥的發病機制有很多種。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生物化學方面抑郁障礙患者存在神經遞質水平或神經遞質相關神經通路的功能甚至結構的異常。此假說認為,抑郁障礙患者的神經遞質功能和內座位一名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我從專業的角度來回答您的問題。患有抑郁癥的人可能內心比較脆弱,但并不是絕對的。抑郁癥的發病機制有很多種。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生物化學方面抑郁障礙患者存在神經遞質水平或神經遞質相關神經通路的功能甚至結構的異常。此假說認為,抑郁障礙患者的神經遞質功能和內穩態功能出現失調節,而藥物治療的藥理學作用在于恢復這些系統的正常調節。神經內分泌許多研究發現,抑郁障礙患者有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素軸、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下丘腦-垂體-生長素軸的功能異常。神經免疫學遺傳學研究抑郁障礙的家系調查結果比較一致,有40%-70%的抑郁癥患者有遺傳傾向。抑郁障礙患者的家屬,特別是一級家屬罹患抑郁障礙的概率高出一般人群2-4倍,并且抑郁障礙家系遺傳具有發病年齡逐代減小和疾病嚴重程度逐代增加的特點。心理社會因素較為易感的人呀較輕的環境因素影響下便可能發病,而不易感的人在極重大的環境因素影響下仍可能不發病。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更多相關建議:
不一定。抑郁癥被業界稱為“心靈的感冒”,既然是感冒,每個人都可能遇上。從個性上來講,除了內心脆弱的人,像內向孤僻、追求完美的人也容易罹患抑郁癥。內向孤僻的人朋友少,跟家人朋友的溝通交流不多,工作、學習、生活中有了不愉快的情緒沒有地方傾訴一直憋在心里;追求完美的人常常給自己和他人提
不一定。抑郁癥被業界稱為“心靈的感冒”,既然是感冒,每個人都可能遇上。從個性上來講,除了內心脆弱的人,像內向孤僻、追求完美的人也容易罹患抑郁癥。內向孤僻的人朋友少,跟家人朋友的溝通交流不多,工作、學習、生活中有了不愉快的情緒沒有地方傾訴一直憋在心里;追求完美的人常常給自己和他人提出過高的要求,沒有達到要求就對自己否定、懷疑,對他人失望、不滿等等都可能導致負性情緒的集結;內心脆弱的人比較敏感多慮,外界的一點壓力或者他人一個眼神,都可能給他們帶來重創導致情緒不穩定。別人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讓他們擔驚受怕又慣于進行惡意解讀,內心時常充斥不安全感和壓力感。這樣的一些個性特點很容易招致負性情緒淤積難以疏解,時間長了就可能引發抑郁癥等心理疾病。
內心強大的人也難免會遇到婚姻情感不順利、工作學習失意、親友亡故等大大小小的事情,“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如果不能正視自己的負性情緒,不能及時通過有效渠道加以排解,時間長了也不免“中招”。
抑郁癥像感冒一樣可能光顧所有人,需要引起每個人的重視,積極做好抑郁癥的預防工作。平時多跟家人朋友聚會聊天、傾訴溝通;堅持每天運動;多安排一些像游山玩水之類的戶外活動等等都是不錯的辦法。如果有了抑郁癥也不用怕,抑郁癥是能夠治愈的,得了抑郁癥需要及時聯系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來專業解決。
更多相關建議:
從我老公患抑郁癥的經歷來看,得抑郁癥的人患病前內心不一定特別脆弱。有可能是一個突發事件,刺激得抑郁癥的。老公患抑郁癥之前是一個很樂觀,很大度,有責任感的男人。但得了抑郁癥的人,內心一定是脆弱的。如果患了抑郁癥,他的思想就容易出現偏差,頭腦跟著自己的思想跑。內心變得特別脆弱。抑郁癥
從我老公患抑郁癥的經歷來看,得抑郁癥的人患病前內心不一定特別脆弱。有可能是一個突發事件,刺激得抑郁癥的。老公患抑郁癥之前是一個很樂觀,很大度,有責任感的男人。但得了抑郁癥的人,內心一定是脆弱的。
如果患了抑郁癥,他的思想就容易出現偏差,頭腦跟著自己的思想跑。內心變得特別脆弱。
抑郁癥者往往容易放大自我的認知和感受。當然更容易放大自己的痛苦。但這不是他故意的行為,而是思想不能直接受個人控制。
同樣聽到別人對我們自己不友好話語,我們正常的人往往能很快平復自己的狀態,覺得不應該生活在別人的眼睛里和嘴里,不會過多的在意別人的神情和言語。但抑郁癥者就會反復琢磨他為什么對我不友好,難道他壞人嗎?他這樣對我,是我做錯了什么嗎?
抑郁癥者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首先是自責和負罪,心理比較嚴重,然后就是無限量的放大問題的后果。最后自己走不出這樣的一個漩渦,苦悶絕望就容易出現輕生的想法。
抑郁癥者的各種特殊想法不是杞人憂天,也不是胡思亂想。而是自己的精神,不受個人控制,內心也就變得特別脆弱了。
如果我們的家里有抑郁癥的病人,我們應該多一份呵護,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因為愛,所以愛。
更多相關建議:
人的內心脆弱與強大是相對而言的,并不是一個標準計量單位,所以這種說法只是一個泛指,落到具體的抑郁病癥人身上,就更不具代表性了。僅我本人就遇到過很多反差案例,對此,我也進行過大量的案例分析與探究,其結論就是:最初的生存環境決定人的性格潛質屬性,潛質屬性決定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決定思維
人的內心脆弱與強大是相對而言的,并不是一個標準計量單位,所以這種說法只是一個泛指,落到具體的抑郁病癥人身上,就更不具代表性了。
僅我本人就遇到過很多反差案例,對此,我也進行過大量的案例分析與探究,其結論就是:最初的生存環境決定人的性格潛質屬性,潛質屬性決定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決定思維負荷,思維符合的大小沒有問題,問題就出在思維負荷的正確與否上。也就是說思維的“方式、方法及方向與點位”上一旦出了問題,抑郁病癥就有可能乘虛而入,順勢將木馬病毒植入到人的情緒中,并隨著情緒的波動進入到意識、潛意識,接下來就開始蠶食神經系統組織,形成軀體化等。
至于為什么覺得“患抑郁癥的人都心理脆弱”,那是因為人一旦患上抑郁病癥,他的明顯的表現就是不敢面對現實,凡事皆以逃避為第一反應,此時的內心的確是脆弱不堪。但這里的邏輯關系是:因為思維出問題了,所以思維負荷也就出了問題,思維層面開始出現潰堤崩坍跡象,人的精神支柱也就不復存在了,所以給人的錯覺就是“心理脆弱是抑郁癥的誘因”,實際還是思維習慣出問題了,思維習慣是在后天的原始生態環境下逐步形成的,其中一部分是由性格表現出來的,心理的一部分又是由性格表露出來的。
所以,內心脆弱的容易患抑郁癥,這只是其中一個誘因元素而已,不能作為主要依據來推論,因為心理強大的人在某件事上,或某個思維點位上一旦到了思維邏輯錯誤,并且反復糾結走不出誤區,抑郁病癥會隨時而來。
更多相關建議:
得抑郁癥不一定都是脆弱,但是如果統計一下的話,脆弱的人容易得抑郁癥。生本能心理學認為抑郁是一個人遇到重大的現實和心理困境所導致的,困境又和錯誤的認知和做法有關系。所以無論堅強還是脆弱,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是否遇到重大困境以及錯誤的認識和做法。但是,堅強的人,最重大的困境面前,克
得抑郁癥不一定都是脆弱,但是如果統計一下的話,脆弱的人容易得抑郁癥。
生本能心理學認為抑郁是一個人遇到重大的現實和心理困境所導致的,困境又和錯誤的認知和做法有關系。
所以無論堅強還是脆弱,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是否遇到重大困境以及錯誤的認識和做法。
但是,堅強的人,最重大的困境面前,克服困境的意志也更強。相對來看,脆弱的人在困境面前,更容易灰心失望,產生情緒不良低落和悲觀思想。
所以在考察抑郁的時候,除了社會因素,生理因素外,心理個性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性格脆弱的人,更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注意和鍛煉。
更多相關建議:
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和家族系統排列師,我從家排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得抑郁癥的人并不一定是內心脆弱的人,相反ta往往是整個家庭系統當中最有愛、最想要幫助別人的人。在家族系統排列的理論當中,身患抑郁癥的人,往往是承擔了整個系統或者家族系統當中他人的痛苦。或者他們在追隨那些受苦的人。舉
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和家族系統排列師,我從家排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得抑郁癥的人并不一定是內心脆弱的人,相反ta往往是整個家庭系統當中最有愛、最想要幫助別人的人。
在家族系統排列的理論當中,身患抑郁癥的人,往往是承擔了整個系統或者家族系統當中他人的痛苦。或者他們在追隨那些受苦的人。
舉例來講,比如一個孩子的父母關系非常不好,父親總是打母親。母親有苦難言,幾次想過自殺,但是又割舍不下孩子。孩子身患了抑郁癥,不愿意上學。
從家族系統的角度,孩子的抑郁癥是怎么得的呢?是他們的心里在說:“爸爸媽媽,你們的痛苦我來替你們承擔。”通過不上學這個行為,他成功地陪在媽媽身邊,確保媽媽不會再去自殺。
所以能說這個孩子心理脆弱嗎?不能。只能說,許多抑郁癥的孩子們,從小就沒有真正做“孩子”,而是承擔了許多不該他們去承擔的東西。
一旦他們找到自己正確的位置,能夠明白,自己不需要替父母承擔,父母有他們自己的選擇,抑郁癥狀就會好轉。
更多相關建議:
謝謝邀請,我的回答是:得抑郁癥的人不一定就是內心脆弱的人。現今的醫學研究結果顯示,抑郁癥主要是生物、基因(遺傳)、情緒與環境等因素交互影響的結果。1、抑郁癥的成因:生物、情緒等生物因素包括腦部化學物質的改變、體內荷爾蒙分泌的波動或不同的基因形態。情緒與環境因素包括充滿壓力的生活情我的回答是:得抑郁癥的人不一定就是內心脆弱的人。現今的醫學研究結果顯示,抑郁癥主要是生物、基因(遺傳)、情緒與環境等因素交互影響的結果。例如:缺乏父母的愛、年幼時雙親過世或遭遇突發的天災等。某些人格特質較易罹患抑郁癥,例如:完美主義或者具有強迫性格的人,他們常對自己很嚴苛,凡事均要求百分之百完滿。有些人對生命常保持負面想法,或者過度依賴他人,這些人相較快活樂觀的人更容易有抑郁癥。內向退縮、不喜歡接觸人群的人,也屬于抑郁癥的高危險群。這類人性格比較缺乏彈性、人際關系不佳,也缺乏外在資源協助。無論男性或女性,離婚、分居或沒有親密生活伴侶的人比較容易罹患抑郁癥。其原因可能是單身者的人際關系不佳,且缺乏情感及社會支持系統,容易患病。小結一下,易患抑郁癥的高危人群有:老年人、女性、生活壓力大、缺乏人際互動及神經質個性的人。郭家心理姐,幫你解開心理的結,做最真實的自己!一個一邊不吃藥對抗躁郁癥,一邊靠心理學自救實現人生逆襲的心理咨詢師。如果喜歡我的文筆,不妨點贊、關注,留言指正......
更多相關建議:
我父親就是抑郁癥病人,68歲癥狀突現,期間有一次自殺行為,開始治療到現在已經四年多了,用最好的藥,最好的精神病醫生,效果不是很好,他得病之后我分析了一下:抑郁癥的人,內心太脆弱,什么都認為自己就是對的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以為全世界都是和他在對抗,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走不出來……兒女雙
我父親就是抑郁癥病人,68歲癥狀突現,期間有一次自殺行為,開始治療到現在已經四年多了,用最好的藥,最好的精神病醫生,效果不是很好,他得病之后我分析了一下:抑郁癥的人,內心太脆弱,什么都認為自己就是對的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以為全世界都是和他在對抗,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走不出來……兒女雙全,各自過的還不錯,父母都有退休工資,都想不出他為什么會抑郁,現在看來,這病恐怕要相伴到死的那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