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部按摩的好處和壞處
背部按摩的好處:
1、改善睡眠,頭暈頭痛,面部膚色暗黃無光澤。
2、預防頸部淋巴結腫大,長痘。
3、預防老年癡呆,心腦疾病。
4、改善咽喉腫痛。
背部按摩的壞處
非專業人員在按摩時動作粗暴、手法不當很容易造成被按摩者軟組織損傷、關節脫位、骨折,甚至造成高位截癱等嚴重的后遺癥,導致終生的殘疾,這樣的后果臨床上已屢見不鮮。踩背是按摩中較高難的治療方法之一。
若操作者的方法和力量沒掌握好,就可能發生胸、腰椎、肋骨等關節的錯位、骨折,甚至導致生命危險。
擴展資料:
按摩捶背注意事項:
1、捶背可以行氣活血、舒筋通絡。背部脊柱兩旁共有53個穴位,這些穴位是聯絡臟腑的通路,捶打可以刺激調節臟腑功能。老年人常會出現腰酸背痛和肌肉緊張,此時如接受輕柔的捶打,不僅有利于肌肉放松,消除疲勞,還能預防慢性病及腰肌勞損的發生。
2、捶背有拍法和擊法兩種,站著、坐著都可以,可以自己捶打,也可由他人捶打,前者用虛掌拍打,后者用虛拳叩擊。捶背時沿脊柱兩側進行,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輕拍輕叩,要動作協調、節奏均勻,宜輕不宜重。捶背的速度以每分鐘60~80下為宜,每日1~2次,每次捶背時間以20分鐘為限。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按摩推拿好處多這些事項需注意
更多建議:
做背部按摩有什么好處
1、緩解疲勞
因為背部的肌肉由于一些不良的姿勢或是習慣所致,很容易使得背部肌肉處于一個“超負荷”運作狀態,于是出現酸、痛、僵硬之感實屬正常,而在對背部進行按揉的過程中,能很好的增強背部肌肉的力量,舒緩背部肌肉緊張狀態,有效消除疲勞之感,緩解背部的壓力感。
2、調節氣血
背部處隱藏了很多重要的穴位和經絡,其中在脊柱兩側的位置還是膀胱經的位置,所以當對背部進行按摩的時候,便能很好的對這些“沉睡”的穴位和經絡產生良好的刺激,于是淤滯的氣血也能得到紓解,對于調節氣血的順暢運行相當有益的。
擴展資料
通過背部推拿的方式,可以按摩到背部的穴位,這樣可以使身體對應的器官得到調整。按摩了穴位以后,身體的陽氣可以被調動起來,同時經絡也被疏通了,對氣血運行都非常有好處。同時,這樣可以使你的身體變得輕松,負擔減少。在現在這個社會,人們都有非常多的壓力,心理的負擔其實是很大的。
舒服的睡眠對一些人而言甚至是件有點奢侈的事情。所以通過背部推拿的方式,可以讓身體得到疏解,從而使身心都變得輕松了。
對于很多人來說,失眠的問題就得以改善,不再因為心里承擔了太多的事情而焦慮,到睡覺的時候,心里想的事情少了,也就容易進入睡眠了。這就是女人做背部推拿的好處。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按摩推拿好處多這些事項需注意
更多建議:
按摩后背有什么好處 按摩后背手法大全
1
按摩后背有什么好處
人的背部為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所經過之處,且人體五臟六腑的背俞穴均位于此,通過按摩刺激可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祛病益壽,治療和防治相應的臟腑病癥,也可以達到強筋健體的功效。
2
后背保健按摩的作用原理
改變有關系統功能
身體內某一系統功能失調,可導致該系統出現病變,而系統病變也可能引起系統功能異常,按摩是通過手法所產生的外力,在體表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作功,這種功可轉換成能,滲透到體內,通過對失調的系統內能進行適當調整,使其恢復正常,消除疲勞,達到積極的防治作用。
信息調整
按摩不僅僅是改變整個系統及全身的技能平衡,還能作為信息載體向人體某一系統或器官傳入信號,產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過信息傳遞系統輸入到有關臟器,對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調整,從而起到對病變臟器的調整在作用。
改善血液循環
腰背是人體軀干的重要部位,脊柱周圍有大量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并分別支配體內各臟器,按摩背部和腰部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消除疲勞,還能刺激相應部位,通過神經反射使各系統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血流量增大,從而有利于代謝產物和有毒物質的排泄和清除,減少了對神經系統的惡性刺激,使各臟器功能得以恢復。
3
后背有哪些重要保健穴位
腰陽關取:俯臥,于后正中線,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主治: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經不調,赤白帶下,遺精,陽萎,便血。
命門穴:俯臥,于后正中線,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主治:虛損腰痛,脊強反折,遺尿,尿頻,泄瀉,遺精,陽痿,早泄,赤白帶下,五勞七傷,頭暈耳鳴,癲癇,驚恐,手足逆冷。
懸樞穴:俯臥,于后正中線,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處取穴。
主治:腰脊強痛,腹脹,腹痛,完谷不化,泄瀉,痢疾。
中樞穴:俯伏或俯臥,于后正中線,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處取穴。
主治:黃疸,嘔吐,腹滿,胃痛,食欲不振,腰背痛。
大椎穴:俯伏或正坐低頭,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主治:熱病,瘧疾,咳嗽,喘逆,肩背痛,腰脊強,小兒驚風,七傷乏力,中暑,嘔吐,黃疸,風疹。
大杼穴:俯伏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主治:咳嗽,發熱,鼻塞,頭痛,喉痹,肩胛酸痛,頸項強急。
風門穴:俯伏位,在第2胸椎棘突出下,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主治:傷風咳嗽,發熱頭痛,目眩,多涕,鼻塞,胸背痛。
肺俞穴:俯伏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主治:咳嗽,氣喘,胸滿,腰脊痛,吐血,喉痹,潮熱盜汗。
膈俞穴:俯伏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至陽旁1.5寸取穴。
主治:胃脘脹病,嘔吐,呃逆,飲食不下,氣喘,咳嗽,吐血,潮熱,盜汗,背痛。
4
不同年齡人群后背按摩方法
小兒按摩
在給小兒后背進行按摩時,一般先用揉法,大多采用掌根或大魚際揉,從上而下,放松整個腰背部,然后用揉法從上至下慢慢移動,再進行捏脊療法,做按摩時手法應輕柔,時間不宜過長,切忌用力過猛,以免損傷皮膚,注意保暖以防感冒。
青少年按摩
按摩時采取俯臥位,用掌根揉法從上向下沿足太陽膀胱經,督脈按摩3-5遍;再采用揉法從上至下慢慢移動,移動速度不能過快,以達到放松腰背組織之功效;也可采用彈撥法沿脊柱兩側豎棘肌從上至下慢慢彈撥,用力要揉且滲透到深層組織;最后用揉法或空心掌擊打法放松肌肉,疏通經氣。
中老年人按摩
按摩時取俯臥位,先用刺激量較小的手法放松腰背部,沿足太陽膀胱經和督脈從上至下,手法要柔和;點按腰背部穴位,最后用掌根揉或用空心掌輕擊腰背部疏通經氣,舒筋活絡。注意給中老年人按摩背部過程中,要先了解全身各系統的病變以及腰背疼痛原因,以便確定采取按摩的手法和穴位,用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