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氣血的中成藥主要有哪些
補氣血除了可以從飲食上下手以外,還可以吃一些中成藥來輔助調(diào)理,那么補氣血中成藥有哪些呢?下面由我為大家介紹補氣血的中成藥,希望能幫到你。
補氣血的中成藥
1、參杞?jīng)_劑
具有補氣益血,健脾胃,養(yǎng)肝腎等功效。主治脾胃氣虛,肝腎陰虛,頭暈目眩等癥,有促進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2、復方蜂乳
有補氣養(yǎng)血,滋陰潤肺,補肝腎,強筋骨功效。適用于體質(zhì)虛弱,內(nèi)臟功能減退,病后體虛,食欲不振等癥。
3、麥味地黃丸
功能滋陰益氣。主治肺腎兩虛,陰虛發(fā)熱,口燥咽干,咳嗽氣喘等癥。
4、補中益氣丸
能補益中氣,升陽舉陷,調(diào)補脾胃。主治中氣不足,脾胃虛弱,食少神疲,惡寒自汗,內(nèi)臟下垂。
5、左歸丸
具有滋陰養(yǎng)血,補肝腎作用。主治肝腎精血虛損,體弱消瘦,腰膝無力等癥。
補氣血吃什么食物好
1、紅棗
紅棗是眾所周知的補氣養(yǎng)血圣品。它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醣類、有機酸、維生素A、維生素C、礦物質(zhì)鈣等多種氨基酸和營養(yǎng)成份,而且物美價廉,既可以熬粥煲湯,還可以直接食用。
2、烏雞
在古代,烏雞曾經(jīng)被做成藥品專供皇后或是妃子們調(diào)經(jīng)、潤膚、抗衰老用,具有很好的補血養(yǎng)陰功效,煲湯是不錯的選擇。
3、當歸
當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他具有很好的補氣血的作用,如果和黃芪搭配之后效果更好。
4、南瓜
被清代名醫(yī)陳修園贊譽為補血之妙品的南瓜,富含植物性蛋白質(zhì),胡蘿卜素,維生素,必需氨基酸,鈣,鋅,鐵,鈷,磷等等,其中,鈷是構(gòu)成維生素B12的的重要成分之一,可以幫助血液中的紅血球正常運作;鋅則會直接影響成熟紅血球的功能;鐵質(zhì)則是制造血紅蛋白的基本微量元素食之,全都是補血的優(yōu)良營養(yǎng)素。
5、黑芝麻
中醫(yī)認為,芝麻入肝、腎、肺、脾經(jīng),有補血明目、生精通乳、益肝養(yǎng)發(fā)的功效。食用芝麻,可以促進腎生血、肝藏血和脾統(tǒng)血的功能。
6、魚膠
魚膠也有補氣血、養(yǎng)容顏的絕佳效果,對于氣血不足、神疲體倦、肌膚不澤、面部皺紋者都有幫助。
氣血不足的調(diào)理方法
1、飲食調(diào)養(yǎng)
重點在于養(yǎng)氣補血和促進身體排毒,補血方面,可以多吃富含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微量元素(鐵、銅等)、葉酸和維生素B12的營養(yǎng)食物,如紅棗、桑椹子、桂元、枸杞子、黑木耳、核桃、山楂、豬血、黃鱔、海參、烏雞、雞蛋、黑芝麻、蝦仁、紅糖等。而在排毒方面,可以多喝水多吃粗糧和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
2、中藥調(diào)養(yǎng)
可以服用一些藥食同源的、有補血效果的中藥,如當歸、桂元、紅花、桑椹子、桃仁、黨參、黃精、何首烏、枸杞子、山藥等,也可以用桑椹子、桂元、枸杞子等組方為椹元茶做茶泡飲效果更佳。
3、運動調(diào)養(yǎng)
充足的運動能夠讓我們的身體更加活躍,并促進體內(nèi)的新陳代謝,同時也能讓體魄更強壯。最重要的是要養(yǎng)成運動的習慣,體魄不甚強壯體能不好的人士可以選擇瑜伽、太極拳、慢跑等舒緩的運動。
4、日常調(diào)養(yǎng)
盡量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另外煙酒對人體損害較大,氣血不足的人士尤其注意要盡可能戒煙酒。
猜你喜歡:
1. 女人補氣血的最全方法總結(jié)
2. 最好的補氣血的偏方
3. 補氣生血的中藥
4. 氣虛吃什么中藥
5. 補氣補血吃什么藥好
更多建議:
氣血虛的人看過來!這13種補氣養(yǎng)血的中成藥,家庭常備不吃虧
1、生脈飲
生脈飲由紅參、麥冬、五味子組成。具有益氣,養(yǎng)陰生津的功效。用于氣陰兩虧,心悸氣短,自汗等癥。
2、六君子丸
六君子丸 由黨參、白術(shù)(麩炒)、茯苓、炙甘草、半夏(制)、陳皮。是由四君子丸加味而成具有補脾益氣,燥濕化痰的功效,用于脾胃虛弱,食量不多,氣虛痰多,腹脹便溏。
3、玉屏風顆粒(散)
玉屏風顆粒由黃芪、防風、白術(shù)(炒)組成。具有益氣,固表,止汗的功效。用于表虛不固,自汗惡風,面色白,或體虛易感風邪者。
4、四君子丸
四君子丸由黨參、白術(shù)(麩炒)、茯苓、炙甘草組成。方中只黨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四味,此方治療脾胃氣虛證的基礎(chǔ)方,后世眾多益氣健脾方劑多從此方衍化而來。用于脾胃氣虛,胃納不佳,食少便溏。
5、參苓白術(shù)丸(散)
參苓白術(shù)丸 由人參、茯苓、白術(shù)、山藥、白扁豆、蓮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組成。健脾、益氣。用于體倦乏力,食少便溏。
6、香砂六君丸
香砂六君丸 在六君子丸組方基礎(chǔ)上加上木香、砂仁。有益氣健脾,燥濕化痰,和胃止嘔的作用。用于脾虛氣滯,消化不良,噯氣食少,脘腹脹滿,大便溏泄。
7、十全大補丸(酒)
十全大補丸由黨參、炒白術(shù)、茯苓、炙甘草、當歸、川芎、酒白芍、熟地黃、炙黃芪、肉桂組成。具有溫補氣血的功效。用于氣血兩虛,面色蒼白,氣短心悸,頭暈自汗,體倦乏力,四肢不溫,月經(jīng)量多。
8、人參健脾丸: 由人參、白術(shù)、茯苓、山藥、陳皮、木香、砂仁、炙黃芪、當歸、酸棗仁、遠志。健脾益氣,和胃止瀉,兼有安神功效。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飲食不化、脘悶嘈雜、惡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
9、參芪五味子片
參芪五味子片由南五味子、黨參、黃芪、炒酸棗仁組成。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用于氣血不足、心脾兩虛所致的失眠、多夢、健忘、乏力、心悸、氣短、自汗。
10、補中益氣丸
補中益氣丸 由黃芪、黨參、炙甘草、白術(shù)、當歸、升麻、柴胡、陳皮、生姜、大棗組成。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便溏久瀉、肛門下墜等癥。
11、 歸脾丸
歸脾丸 由黨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黃芪(蜜炙)、當歸、木香、遠志、龍眼肉、酸棗仁組成。有益氣健脾,養(yǎng)血安神的功效,用于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體倦,面色萎黃以及脾不統(tǒng)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帶下諸癥。
12、 黃芪顆粒
黃芪顆粒由黃芪一味中藥組成。具有補氣固表的功效。用于氣短心悸、自汗。黃芪有補氣固表,利尿消腫,托毒生肌的功效。現(xiàn)臨床多應用于體虛水腫,慢性腎炎,久瀉,脫肛,子宮脫垂,氣虛所致口瘡、皮膚創(chuàng)面久不愈合等癥。
13. 八珍丸
八珍丸由黨參、茯苓、白術(shù)(炒)、熟地黃、白芍、當歸、川芎、甘草組成。具有補氣益血的功效。用于氣血兩虛,面色萎黃,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經(jīng)過多。
關(guān)注@執(zhí)業(yè)中藥師唐多多 關(guān)注更多關(guān)于補氣養(yǎng)血的 健康 資訊
歡迎收藏,轉(zhuǎn)發(fā),評論
提示:上述內(nèi)容僅供參考
更多建議:
補氣血的中成藥,都有哪些?
中成藥,顧名思義,就是指以中藥為原材料,遵循中醫(yī)藥學的理論制作而成的藥物,在臨床上,除了可以治療疾病以外,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疾病的發(fā)生,那么補氣血的中成藥有哪些呢?下面就來介紹四款補氣血的中成藥。
第一款,八珍顆粒。由白術(shù)、白芍、川芎、黨參和當歸等制作而成,具有補血益氣的功效,可用于治療氣血兩虛,改善面色萎黃、四肢乏力等癥狀。但是在服用八珍顆粒的過程中,需要及時去復診,以免用藥過多,導致內(nèi)火過旺。
第二款,十全大補丸。由炒白術(shù)、黨參、茯苓、當歸、炙甘草等制作而成,具有溫補氣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療氣血兩虧,改善面色蒼白、頭暈自汗和氣短心悸等癥狀。雖然名為十全大補丸,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虛癥都可以補,本品不適用于陰虛患者。
第三款,人參歸脾丸。由人參、白術(shù)(麩炒)、炙黃芪、茯苓、當歸等制作而成,具有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的功效,可用于治療氣血不足,改善面色萎黃、食少體倦等癥狀。人參歸脾丸的補益效果固然好,但是更容易出現(xiàn)上火等癥狀。
第四款,益氣養(yǎng)血口服液。由麥冬、黨參、地黃、當歸、人參等制作而成,具有益氣養(yǎng)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療氣血不足,改善面色不華、氣短心悸和體虛乏力等癥狀。但是需要注意,感冒發(fā)燒者不宜使用益氣養(yǎng)血口服液。
氣血不足不僅會使人精神不振,還會導致早衰,因此氣血不足的患者應該及時調(diào)理身體,除了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相關(guān)藥物以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和作息習慣,多食用紅棗、桂圓等可補氣血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