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濕熱下注”?

          許多朋友在看中醫書或者某種藥物的應用時會看到“濕熱下注”這四個字,對于這四個字,許多人都不理解,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又濕熱的,又下注的,難道濕熱還分上中下注?下面,我就帶大家認識一下這個“濕熱下注”到底是什么意思。要想了解濕熱下注是什么意思,我們就先要了解人體三焦。中醫里將人體分為三焦,分別為上中下三焦,而診斷濕熱,必須辨明三焦,也就是說這個濕熱的病證它又分為上焦濕熱證、中焦濕熱證以及下焦濕熱證,而這個下焦濕熱證其實就是文中所問的濕熱下注證。而根據中醫里對這三焦的劃分,一般認為上焦是指橫膈以上的內臟,包括心和肺,它的主要功能是將食物的精氣宣散分布于全身,像自然界的霧露一樣滋潤溉養全身;中焦是指橫膈以下至臍部的內臟,包括脾、胃、肝、膽等,它的主要功能是助脾胃,主腐熟水谷,泌糟粕,蒸津液,化精微,是血液營養生化的來源;下焦是指臍以下內臟器官,包括腎、大腸、小腸膀胱以及女子胞宮等,它的作用是分別清濁,滲入膀胱,排泄廢料,其氣主下行。因此,從概念上來講“濕熱下注”,就是指濕熱病邪流注于下焦,簡單的來說就是指我們身體產生的濕熱之邪侵犯到下焦的內臟器官,如腎、大腸、小腸、膀胱、子宮、陰部、下肢等部處,從而產生的多種證候。那么,當濕熱下注的時候,人體會產生那些癥狀呢?下面我們再一一來分析一下:●①濕熱下注于腎和膀胱:名醫葉天士指出“濕熱下注,溺痛淋濁”,也就是說當濕熱于腎和膀胱的時候,就會影響到腎分別清濁,膀胱氣化功能,導致腎與膀胱氣化失常,就會出現小便不通或者不暢,不通則痛,在排尿的時候就會出現尿痛。另外濕熱蘊結腎與膀胱,還會產生淋證,包括熱淋、血淋、石淋、氣淋、膏淋、勞淋六證,也就是西醫里說的泌尿系統感染,泌尿道結核,尿路結石,前列腺炎,膀胱炎,乳糜尿等疾病,出現尿頻、尿急、尿痛、尿血、尿渾濁或者小便困難等癥狀。這些都是由于濕熱下注,滲入腎和膀胱,氣化不利所致。●②濕熱下注于大腸:名醫葉天士指出:“濕熱壅痹,致小腸火腑失其變化傳導之司,二便閉阻”。那就是說當濕熱下注于大腸時,就會影響腸道的傳導以及消化吸收功能,會出現腹痛、便秘以及里急后重等癥狀,而且腸道受濕熱蘊結,還會傷害氣血,出現膿血、下痢等,拉出來的大便腥臭溏爛,而且在排便的時候就會出現肛門灼熱、小便短赤等癥狀。而在這個時候,我們觀察到患者的舌苔,它是又黃,又厚膩的,這就是大腸濕熱的舌象。●③濕熱下注于胞宮:中醫認為,若濕熱之邪內侵胞宮,則任脈損傷,帶脈失約,發為帶下。而清代醫學家傅青主在《女科》中也指出“帶下俱是濕證”。也就是說,當濕熱侵犯到女性的子宮或者陰道時,會出現白帶增多,而且白帶的顏色色發黃較粘,有異味,患者還會伴隨著陰道瘙癢、灼熱等癥狀。④濕熱下注于下肢:當濕熱下注于下肢時,就會導致下肢出現風濕骨痛,關節紅腫疼痛,這就是平時我們說的風濕,中醫里認為是由于濕熱引起的;另外,我們的下肢皮膚還會出現濕疹、腳氣等癥狀,襠部還會出現陰囊濕疹、股癬等皮膚病,這些都可以歸結于濕熱下注于下肢所造成的。對于濕熱下注的治療,中醫里其實有許多方法,而溫病名家葉天士在治療濕熱時,首重是祛濕,然后再清熱。另外,各個名醫大家也有許多治療的名方,比如名醫朱丹溪的二妙散,簡簡單單的兩味中藥黃柏、蒼術就可以有效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各種癥狀,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健脾解郁的作用,黃柏寒涼苦燥,其性沉降,擅長清下焦濕熱,蒼術辛苦而溫,性質燥烈,既可以健脾助化濕而治本,又可以芳香苦燥除濕而治標,可以說是相得益彰。當然了,對于治療濕熱下注的方法,還有許多,這里也就不一一細說,而且每個人的癥狀也有所不用,這個治療應該在中醫大夫的辨證之下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治療效果。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還應該盡量減少攝入一些油膩、生冷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體內產生過多的濕氣,還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祛濕的食物,同時應該適當的進行體育鍛煉,這樣不僅可以有效促進體內新陳代謝,而且還有利于祛除體內濕氣,緩解濕熱產生的不良癥狀。

          作者寄語:很高興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關知識,我是左撇子說醫,每天用簡單的語言為你科普專業的醫學知識,碼字不易,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就幫我點個贊!如仍有疑問,可以評論區留言,歡迎大家關注、轉發,謝謝大家支持!

          更多相關建議:

          濕熱下注是中醫里術語,是對于一種病機的描述,顧名思義,濕熱下注與濕熱之邪氣有關。

          在中醫里,人體分為上中下三焦,上焦主要是心肺、中焦主要包括脾胃,而下焦主要是腎、膀胱、大小腸等。

          而濕熱下注指的是,人體由于感受外邊的濕熱之邪,或者是由于飲食不潔等原因,導致濕熱流注于下焦,停聚在下焦,再加上脾胃虛弱,水濕運化不暢,濕熱互相纏結,便出現濕熱下注的癥狀。

          濕熱下注的癥狀

          濕熱下注的主要癥狀有尿頻、尿急、小便黃赤、大便溲臭黏膩等。

          濕熱之邪,根據下注的部位不同,所對應的臨床表現也不一樣:

          • 如果濕熱下注膀胱,膀胱氣化不利,則會出現小便黃赤,淋漓不盡,小便渾濁,尿頻尿痛等癥狀;
          • 如果濕熱下注大腸,就會出現腹痛腹瀉、下利臭穢、肛門灼熱的癥狀;
          • 如果濕熱下注肝經,男性朋友會出現陰囊潮濕或破潰,私處瘙癢有異味,女性會出現外陰瘙癢,帶下顏色偏黃、質地粘稠、有腥臭味、月經提前、顏色暗紅且量多等癥狀;
          • 如果濕熱下注腎經,會出現遺精、腰腹沉重、心情躁煩、濕腳氣,以及小便黃赤、尿濁等癥狀;
          • 如果濕邪停聚于胸腹,就會出現厭食油膩、腹部脹滿、口苦口黏、厭食嘔惡等癥狀;
          • 如果濕熱下注阻滯下焦經絡,或會導致下肢出現瘡瘍腫毒、紅腫熱痛等癥狀。

          濕熱下注如何治療

          濕熱下注影響的臟腑較多,所以臨床表現也是復雜多樣,治療上需辯證論治,可在飲食調理的同時,配合中成藥、中藥湯劑、針灸進行綜合調理。

          • 治療原則:清熱利濕
          • 治療方法:綜合調理

          1、飲食調理

          飲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煎烤油炸,肥甘厚味類食物,不吃生冷寒涼的食物,注意戒煙戒酒。

          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多吃祛濕的食物,如薏米、扁豆、冬瓜、紅小豆等。

          生活方式方面,避免長時間在潮濕環境工作,多用溫水洗臉泡腳,另外就是可以適當的進行運動鍛煉。

          2、藥物調理

          濕熱下注可以適當的口服一些清熱利濕的藥物進行調理,常用的中成藥有龍膽瀉肝丸、三黃片、清火片、茵梔黃口服液,梔子金花丸、黃連上清丸等,其中,龍膽瀉肝丸是治療濕熱下注的典型方藥。

          濕熱下注也可以適當服用中藥湯劑進行治療,比如半夏瀉心湯、葛根芩連湯、龍膽瀉肝湯等。

          針對濕熱下注的情況,也可以在中醫的指導下,根據個人身體情況,選擇對癥的中成藥,或配伍清熱利濕的中藥,如半夏黃連,黃芩,黨參,干姜,茯苓,蒼術,茵陳,澤瀉,炙甘草等等。

          • 如濕熱下注于大腸,出現大便臭穢、便秘等癥狀,可口服三黃片等;
          • 如濕熱下注于膀胱,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可口服八正片、龍膽瀉肝片等;
          • 如濕熱停滯于帶脈,可選用婦可靖、經帶寧等中成藥。

          小結:濕熱下注屬于中醫里的一種病機,濕熱之邪下注于下焦,影響臟腑各器官,引起諸多不同癥狀,針對濕熱下注的情況,需要在中醫的辯證下對癥用藥治療,主要是用清熱利濕的藥物,同時還要保持良好飲食習慣、生活習慣,才能夠調理好身體!

          更多相關建議:

          其實通過“濕熱下注”這幾個字我們就能大概明白這是什么意思了,就是說濕熱向下流注。單明白到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進一步了解什么是“濕熱”,“下注”指的是下注到哪里。

          談起“濕熱”大家并不陌生,濕熱形成的原因也很多,可以是外感濕熱而使濕熱之邪進入人體,也可以因為過食肥甘厚味,或者脾的運化失常造成濕邪內生,久而化熱,從而形成濕熱。濕熱的表現也多種多樣,比如可以有發熱、頭痛而重、身重,口苦,胸悶,尿黃等等,舌脈以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濡數為主要典型表現。

          全身各個地方都可以有濕熱的表現,但是如果主要是身體趨下的部位表現出明顯的濕熱特征,我們可以稱之為濕熱下注。比如說下焦的膀胱、腎,因為其主管泌尿生殖系統,所以濕熱下注常常表現為泌尿及生殖系統的問題,比如可以表現為泌尿系統感染,具體癥狀可以為尿頻、尿急、尿痛、甚至尿血、尿濁等,也可以表現為慢性前列腺炎、痔瘡、陰道炎等等疾病。濕熱下注可以是很多疾病的一個證型,也就是說濕熱下注可以引起,或者表現為很多的疾病形式。

          在治療方面,清利濕熱是極其重要的,同時兼顧濕熱的蘊積部位偏下,也要適當運用趨下的藥物以載藥下行。或者也可以根據具體的疾病證型而更有針對性的用藥。

          藥事網權威解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更多相關建議: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濕熱下注是中醫學的證侯概念,意思是指人體因感受自然界的濕氣或脾腎失調引起濕熱下注于膀胱,大腸,女子胞宮,以及下肢皮膚導致的一類病證。濕與熱的致病范圍較廣,例如脾胃濕熱,肝膽濕熱,濕熱下注等。濕熱的核心是以“濕邪”存在為主要病理改變,發生的內在原因是脾胃失調,運化水液功能減弱,或腎氣不足,水液代謝障礙,從而引起水液停滯于臟腑某處,就形成了濕滯問題。

          濕邪與熱結滯在一起就像是團伙作案,危害極大,濕的特點是粘膩的水液狀態,混濁不堪且很難驅散,常言道“水往低處流”,由于濕的特性是沉重穢濁趨于沉降在人體臟腑下部,如膀胱,女子胞宮,下肢大腿等部位這樣就形成了濕熱下注的表現。《內經》所講到的“傷于濕者,下先受之”。

          ★濕熱下注的形成

          • 脾胃是水液代謝的重要臟腑,飲食的水液進入脾胃后,依靠脾的散精功能將水液布散至肺,再由肺的宣發力量運送水液到全身,腎具有排泄代謝水液的能力,主要是通過腎的氣化功能來實現水液至尿液的轉化,脾胃和腎的失調導致水液停滯,不能為身體所用而反成濕濁。
          • 脾胃不調和是造成濕熱形成的常見原因,中醫理論常用表里臟腑配對,例如脾和胃,腎和膀胱均是表里臟腑,因為它們功能接近,且作用互相彌補,以脾胃為例,脾胃消化飲食,飲食來源于土地生長的五谷,所以脾胃屬土,土要在溫度和濕度適宜時萬物才可以生長,脾為五臟之一,五臟屬陰,脾為太陰濕土。胃為六腑之一,六腑屬陽,胃為陽明燥金,脾代表濕度,胃代表溫度,二者互相平衡達到脾不濕胃不燥的良好局面。
          • 清代醫學家葉天士曾說“太陰濕土,得陽則運,陽明燥土,得陰則安,以脾喜剛燥,胃喜柔潤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脾得到胃的燥熱就不會出現脾不運化水液的問題,胃得到脾的濕潤就不會發生燥熱。因飲食不節,思慮過度,過食生冷,大魚大肉,過度飲酒,損傷脾胃,導致脾不化濕而脾濕停滯,胃不得潤而反生燥熱,如此燥熱與濕寒結滯,就形成了濕熱問題。
          • 此外,腎氣不足水液停滯也可發生濕濁停滯,因腎為水臟,主代謝水液,水液停滯阻塞氣血運行,氣的運行因濕邪阻滯,氣郁化火也可出現濕熱搏結。《醫學從眾錄》中說“水,其本在腎,其末在肺,脾土太過,氣滯郁熱而生痰濕”。以上是內濕的形成原因,如果長期生活在潮濕環境也可感受外界的濕氣,濕氣內傷于脾胃,也可引起濕熱問題。

          ★濕熱下注的癥狀

          • 濕熱形成后停留在不同臟腑可引起不同的癥狀表現,內部有濕熱,外部必然有癥狀,濕熱的本質是濕邪內生,水濕邪氣重濁易侵犯人體下部,導致濕熱下注證的發生。人體下部不同的濕熱可引起不同的臨床表現。常見的有:
          • ①濕熱下注于膀胱:脾胃所生的濕熱可下注于膀胱,膀胱具有儲藏排泄尿液的功能,濕熱下注后可導致尿頻,尿急,尿痛,小便色白混濁不清等表現,濕熱熏蒸人體出現尿黃口苦,濕邪源于脾胃,可伴有頭沉,肢體困重酸痛,腹脹,口粘,便溏,大便粘膩不爽等癥狀。濕性粘膩,舌苔常為黃膩舌。
          • ②濕熱下注于大腸:大腸濕熱是脾胃濕熱下注后形成,濕熱阻塞腸道氣血,常導致腹痛腹脹,大便粘膩或者下利膿血便,臭穢難聞,或有便意反復如廁卻無大便排出,舌苔厚膩而黃是大腸濕熱的舌象特點。
          • ③濕熱下注于胞宮:濕熱形成后可循著帶脈,任脈侵犯胞宮,常導致女性出現帶下異常增多,色黃異味,整體多伴有頭身沉重,腹脹,口粘便溏,舌苔黃膩的濕熱表現,清代醫學家傅青主在他所著的《女科》中提到“帶下俱是濕證”,闡述的濕氣侵犯胞宮引起的帶下的病機。
          • ④濕熱下注于下肢關節和皮膚:《傷寒雜病論》中說“食傷脾胃,濕流關節”,濕熱下注于下肢關節,常導致關節腫脹疼痛,例如平時大魚大肉的飲食,過多飲酒,導致脾胃受損,肥甘厚味產生濕滯,下注于大腳趾引起紅腫疼痛的痛風人群,或是下肢皮膚濕疹濕瘡出現紅丘疹,瘙癢劇烈,撓抓后出血滲出黃色液體等,若整體伴有頭重身沉,肢體困重酸痛,腹脹,大便粘膩,口苦,舌苔黃膩等表現,可按照濕熱下注去論治。

          ★總結

          濕熱下注是濕熱侵犯人體下部臟腑部位的病證名稱,多見于慢性長期的脾腎失調的人群,調護方面,注意飲食節制,清淡飲食為主,去除濕熱以祛濕為主,濕去熱隨之化解,醫學家葉天士主張化濕利濕為主,濕邪從小便而利去,熱也隨著濕邪排出了。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備注:大家好,我是中醫朱旭陽,文中參考了中醫理論著作,結合個人經驗,圖片來源于網絡。

          #2020生機大會#

          更多相關建議:

          “濕熱下注”是一個中醫術語,指濕熱之邪侵襲人體下部,可導致多種相關疾病。

          這里要明確幾個問題:

          • 1.什么是濕熱?下部具體是指哪些部位?
          • 2.濕熱下注可見于哪些病癥?

          什么是濕熱?

          濕熱其實是濕邪和熱邪的合稱,濕邪可以兼有熱邪,也可兼有寒邪,兼有寒邪即稱寒濕。

          濕邪本身是陰邪,它有三個重要特點:

          1. 濕邪容易阻滯氣機。氣機受阻則氣血的運行就不通暢,可以出現胸悶、腹脹、小便不利等癥狀。
          2. 濕性重濁、粘滯。濕氣重的人會表現為頭得如裹,周身困重,四肢倦怠沉重,大便粘滯不爽快的癥狀。另外,濕邪致病還會使病情纏綿難愈,病程較長,這也就是濕氣不容易從人體清除的原因。
          3. 濕性趨下,容易侵犯人體下部。下部具體而言包括大腸、膀胱、前后二陰(尿道、肛門),男性睪丸,女性陰道、子宮以及下肢。

          如果濕邪同時兼有熱邪,我們稱之為濕熱,這時除了有濕邪的特點外,還有熱象,如口干、尿道灼熱疼痛、下肢關節的紅腫熱痛以及女性黃帶、男性睪丸紅腫疼痛等癥狀。

          總之,濕熱下注根據下注的部位不同,表現為不同的疾病。

          濕熱下注可見于哪些病癥?

          1. 濕熱下注大腸,表現為發熱、腹痛、腹瀉,甚至瀉下粘液膿血便,類似于痢疾一類腸道感染性疾病。
          2. 濕熱下注膀胱,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有些嚴重的還會表現為發熱、腰痛,相當于西醫的尿路感染。
          3. 濕熱下注陰道,表現為陰癢,帶下量多,色黃而臭,相當于各種陰道炎。
          4. 濕熱下注睪丸,表現為睪丸的紅腫,局部皮膚熱痛,類似于睪丸及附睪的感染性疾病。
          5. 濕熱下注下肢,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疼痛,或局部皮膚的紅腫熱痛,可見于關節炎、痛風以及下肢丹毒。

          所以,濕熱下注包括多種疾病,是人體下部濕熱疾患的總稱。由于其病機都是濕熱,都可以有舌紅,苔黃厚,脈滑數之類的表現,因此,治療的基本方法都是清熱利濕,常用的方劑有四妙散、八正散、芍藥湯、白頭翁湯等。

          更多相關建議:

          濕熱下注是指濕熱流注于下焦,所以又稱下焦濕熱。一般情況下,受累的臟腑主要有腎、膀胱、大腸等。

          濕熱蘊結大腸,會出現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膿血、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濕熱積滯腸中,氣血受阻,傳導失司,會出現腹痛和里急后重;濕熱傷害氣血,變成膿血,所以會下痢;苔膩為濕,色黃為熱。痢疾等病可見上述臨床表現。

          濕熱蘊結膀胱,會出現尿頻、尿急、尿痛或小便困難,尿渾濁或尿血,或尿出砂石。濕熱蘊結,氣化受阻,所以出現排尿機能異常;濕熱積聚可成砂石;熱傷血絡則尿血。尿路感染、前列腺炎、腎結石、尿路結石等病可見上述臨床表現。

          濕熱蘊結女性胞宮則帶下色黃,有臭味,小腹部墜脹疼痛。濕熱流注關節,可出現下肢關節腫痛,或者紅腫,或出現紅腫腳氣。

          濕熱下注通過辯證可以應用清熱利濕的藥物進行對證治療。此外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忌煙忌酒,適量運動,調整心態,不熬夜,多喝水。

          更多相關建議:

          濕熱下注是一個中醫的證型。指的是濕和熱同時存在于人體導致的一系列病理表現。

          濕邪具有重濁,粘滯,趨下,致病纏綿難愈的特點。濕熱是濕邪加熱的表現,因此濕熱致病具有典型的癥狀表現:發熱、身熱不揚,頭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尿黃而短,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濡數。

          膀胱系津液之府,濕熱蘊結于下焦,下注膀胱,濕熱阻于腎與膀胱,導致腎與膀胱氣化失常,則表現為水道、小便不利,泄時澀痛,尿赤,尿渾濁,小便頻數,淋瀝不暢(即尿頻、尿急、尿短少、尿痛等尿路刺激癥狀)。

          臨床可以酌情根據辨證用五淋散、萆解分清飲、黃連解毒湯等加減治療。

          更多相關建議:

          濕熱下注,顧名思義,就是濕熱之邪侵入人體的下面部位了。其主要癥狀以身重疲乏,小便色黃或赤,大便瀉下急迫,糞色黃褐而臭,陰囊紅腫癢痛,遺精帶下為主癥的證候。臨床表現:腹痛,腹滿納呆,瀉下急迫,勢如水注,糞色黃褐而臭,肛門灼熱,心煩口渴,陰囊紅腫癢痛,遺精帶下,小便色黃而赤,尿中帶血,舌苔黃膩,脈濡滑而數。濕熱下注常見于泄瀉,痢疾,淋癥,尿血,便血,遺精,帶下,疝氣,消渴,癃閉,痺病,濕溫等疾病中。

          更多相關建議:

          “濕熱下注”是一個中醫范疇的名詞,而中醫講究“取類比象”的思維模式,也說人體是一個小宇宙,宇宙間存在的現象在我們人體內都能找的見,二者的聯系就是其中的“象”,這個也正是“全息理論”的基礎,也是其內在的無形的聯系紐帶,所以要理解人體的“濕熱下注”,我們也可以在自然宇宙中找的見,接下來我們就在自然中找一找“濕熱下注”的現象。

          我們人類的生活進入文明時代是從學會用火開始的,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火,比如我們蒸饅頭的時候,會在鍋里倒上冷水,然后加熱燒開,這個時候再把揉好的饅頭醒好,置入籠屜上,加上鍋蓋,大火加熱,熱氣蒸騰,知道饅頭蒸熟下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鍋里的水經加熱變成水蒸氣,蒸騰后遇到鍋蓋變成水滴,這水滴會向下流注,再次進入鍋底,等起鍋拿走饅頭以后,我們除了發現饅頭蒸熟以外,還發現,這時候鍋里的水已經不再像剛加入鍋里時候的冷水,水的顏色也已經變黃,變的也比剛開始的冷水粘稠了。

          整個過程觀察到的循環現象就是濕熱熏蒸和濕熱下注的過程。當然我們炒菜,燉菜的過程也是濕熱熏蒸和濕熱下注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鍋蓋上的水珠,用抹布擦拭可以發現抹布變得發黃,這是濕熱熏蒸,鍋底的水就是濕熱下注的結果,用抹布洗鍋也會發現抹布擦拭變得油膩發黃;還有就是傳統酒的釀造過程里面也涉及到濕熱熏蒸和濕熱下注的現象。

          對于人體也一樣,體內有濕熱的情況下,也會表現濕熱熏蒸和濕熱下注。人體有三焦,上焦,中焦和下焦,發生在上焦的濕熱現象叫濕熱熏蒸,在人體的外表來看,發生在頭面部,上半身的黃疸,就是濕熱熏蒸的表現,比如鞏膜發黃,胸背部及脖子還有面部的黃疸也是濕熱熏蒸的表現;

          對于下焦發生的濕熱就屬于濕熱下注,可以表現在下肢的皮膚黃疸,腳趾甲顏色發黃,這些事外在的表現,還有比如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的積液,關節積液抽出來外觀為黃色就屬于濕熱下注,因為是液體,液體有往低處流的特點,而關節間隙就是那低處就是那洼地;

          還有就是老百姓所說的腳氣,以及腳氣引發的感染–丹毒也都是體內有濕熱,濕熱下注,然后在密封性好,不透氣的鞋子里,這樣一個外在的環境里,表現出來的結果,也正是內因(因)和外因(緣)疊加導致的病(果)。

          男性還可以表現為陰囊潮濕,睪丸有腫脹和疼痛的感覺,女性表現為白帶色黃,有異味,伴有外陰瘙癢;表現在小便短赤,尿色偏黃,排尿后有疼痛的感覺;表現在大便,大便不成形,黏滯,便后不爽,便后肛門有灼熱的感覺。

          對于體內有濕熱,自然辯證施治效果好,祛濕燥濕利濕都可以,外加去熱,苦寒類藥比較好,苦能燥濕,寒勝熱;如果有這方面的表現,可以到當地找中醫大夫面對面辨證施治更準確。

          更多相關建議:

          濕熱下注是什么意思?

          濕熱下注是指濕熱之邪流注、蘊結于下焦臟腑所致的病癥,是中醫的一種證型。

          濕熱下注多因外感或內生濕熱之邪,循經流注于下焦,導致下焦濕熱證。治療主要是清熱利濕。濕熱下注根據濕熱的位置不同分為膀胱濕熱證,腸道濕熱證及肝膽濕熱證。

          腸道濕熱證的臨床表現有大便黏膩不爽,難以沖干凈,小便渾濁灼熱感,口干、口苦,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膀胱濕熱證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小便短赤,頻數,淋漓澀痛,小腹部脹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肝經濕熱下注如果是男性則導致陰囊潮濕、瘙癢、濕疹,在女性則導致胞宮濕熱證,表現為帶下色黃、量多,味道臭穢,陰部瘙癢,腰酸,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本內容由山西省中醫院 綜合內科 副主任醫師 王建萍審核

          點這里,查看醫生回答詳情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噜噜| 国产精品 羞羞答答在线|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精品人成电影网|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 | 精品国产热久久久福利| 狼人无码精华AV午夜精品| 中日韩无砖码一线二线|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 精品日产卡一卡二卡三入口| 国产福利视精品永久免费| 亚洲精品成人图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青草| 99久久精品国产片久人|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久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 www.精品在线| 亚洲电影日韩精品| 亚洲国产午夜中文字幕精品黄网站| 精品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这里只有精品视频在线| 四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夜色视频一区二区| 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8| 9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久9re热这里精品首页| 十八18禁国产精品www| 狼色精品人妻在线视频| 精品永久久福利一区二区|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999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奇米 | 国产精品青草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