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一位兩歲半寶寶的媽媽,沒有那么多的專業知識,只有點經驗,希望對大家有點幫助。
我家寶寶從出生就脾胃不好,但是當時的我不知道也不懂,一歲兩個月斷奶后又不吃奶粉,只能靠每天吃飯,我家孩子的胃口很好,每餐都吃的挺多,但是好像消化不是太好,拉的很多,有時會有食物殘渣,晚上睡覺不踏實,體重偏低,一歲8、9個月只有十七八斤,還經常生病,17年一年發燒5、6次,后來家里老人告訴我小米油對脾胃好,所以差不多從17年十月份開始我家每天早上都喝小米粥,每次小米粥最上面那層米油都是我家寶寶的,有時候我會在粥里放點山藥大棗,喝了兩三個月就有明顯效果了,(對了前三個月我還給寶寶斷了葷腥,只吃素),堅持到現在快一年了,18年這一年我家孩子就在2月份拉過一次肚子,其他一次都沒病過,而且明顯的長肉了,我也不確定是不是小米粥的功勞,對了還有一點我堅持做的,就是除非惡劣天氣,我每天都會帶孩子出門透氣,哪怕現在零下的溫度,出門跑跑跳跳,玩玩鬧鬧,而且我家是男寶,“挖機“是他最好的朋友,所以挖土每天必做,我也不阻止,在保證人身安全的情況下,喜歡怎么玩就怎么玩,經常玩的一身土,不過回家換身衣服洗洗就完了,就分享這些,啰里啰嗦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吧
更多相關建議:
你家孩子有沒有如下征兆:挑食偏食,不怎么放屁、有時大便不及時,晚上睡覺翻來覆去,有時還趴著睡,臉色偏黃不亮堂,個子長的慢……脾胃不好的孩子多數有以上的問題。天津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原兒科李家民主任曾經說過,現在的國人家庭條件優越,給孩子的吃食也越來越豐富,尤其是老人帶孩子的,生怕孩子吃不飽,一天三餐都在填鴨式的喂養,卻不知道已經造成積食。脾胃是運化營養的臟器,天天在超負荷運轉,久而久之就脾胃越來弱。最后營養得不到消化和輸送,影響孩子成長。所以,讓孩子保持正常飲食,少食多餐,每次最好有饑餓感在吃飯,對于調節幼兒脾胃有很好的幫助。另外,涼性水果和含糖量高的食物也是傷脾胃的,吃水果要適量且應季才最好。比如,西瓜是寒涼且甜的水果,炎熱的夏季的確是個解暑的好食物,但是脾胃弱的孩子千萬不能多吃,尤其是冰鎮過的西瓜,給孩子吃了實在是百害無一利。更何況,到了冬天,還是有西瓜可以買的到,很多家長心疼孩子,給孩子最好的,大冬天西瓜多珍貴,說什么也要給孩子吃,卻不知是在慢慢折損孩子的臟器。其實,養脾胃是每個人一生點功課,不是只有孩子需要,很多大人脾胃不好就是小時候不注意造成的。當然靠醫藥調理是立竿見影的,但是藥三分毒,最好的治療就是食療和日常習慣的堅持。總之一句話,最好的調理孩子脾胃的方法就是,每頓飯不讓孩子過飽,避免吃涼,吃甜……冰淇淋,冰鎮甜品,飲料,都是少給孩子吃為好,能做到以上幾點的,長此以往脾胃也就養住了?
更多相關建議: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如果說起來給孩子調理脾胃,我可以給大家分享幾個好的方法,而且是在我們臨床上開展的比較多比較好的方法。
現如今,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積發熱,最后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比如說感冒咳嗽發熱,便秘等癥狀。
所以說,一旦發現孩子有以下幾點癥狀,就要及早進行調治。胃脹痛,口臭,舌苔厚膩,舌尖發紅,臉上有白斑,眼袋發青,鼻根有青筋,頭發成縷。內熱向上導致咽喉腫痛,感冒咳嗽發熱,牙痛,眼睛發紅,有耳屎,內熱下行出現便秘。
我們針對于這種情況,一般采用艾灸調理,因為脾為中央土,土壤不好,肯定會營養不良。其實好多孩子采用艾灸調理,效果非常好,一般艾灸調理部位也比較簡單,一般就是從上脘穴到肚臍上,進行艾灸。通過觸診可以發現有明顯的硬結,壓痛明顯,可以一邊用手法按摩硬結處,一邊進行艾灸調理。
特別是對于急癥,比如嘔吐,胃痙攣,腹瀉之類的,效果不錯。
一般艾灸調理,適用于三歲以上的小孩子,如果是三歲以下的孩子,由于不配合,不易操作,一般不建議進行艾灸調理。可以選擇小兒推拿調理,也是不錯的選擇。
我們在臨床上使用的艾灸調理,是我目前用的最好的辦法。大家不妨給孩子試試,如果艾灸大椎穴,肺俞穴,身柱穴,一方面還會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促進孩子生長發育,一方面可以調理脾胃,改善脾胃功能,二者相輔相成,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如果想要孩子少吃藥,不吃藥少生病,不生病,也許艾灸調理會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你可以不信,但是你可以試試,只要有效果,最終你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更多相關建議:
許尤佳: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
1、首先調節飲食。積食的原因無外乎脾虛無法消化或吃太多消化不了,孩子長期積食,脾胃受損了,要盡量少吃多餐,不能每次吃得太飽,讓脾胃得到休息。 如果孩子積食了,助消化的時候先控制飲食,素食幾天,積食明顯的話,用三星湯來助消化。千萬不要塞東西給孩子吃,孩子稍微吃多一點,就會積食而且很快入里化熱,出現“上火”。 2、不積食時可以健脾。調節飲食后,等孩子消化好的時要健脾,力度要溫和。比如這個時節吃炎夏健脾湯,里面有炒扁豆,土茯苓、陳皮、麥冬、冬瓜仁等,連續吃三天到五天,孩子的體質會有改善。
3、孩子脾胃很差了,要每天評估消化情況。長期積食,導致脾胃功能嚴重受損的孩子,尤其需要每天關注孩子的消化情況,早上花10秒鐘,根據孩子的舌苔、口氣、大便、睡眠,判斷消化情況,積食了助消化,不積食著重健脾。
4、呵護好情志非常重要。臨床上,情志對孩子生長發育的影響很大,不少家長卻忽略了,只想著給孩子吃和補,沒有顧護情緒和心理方面的問題。其實,生理上的疾病可以逐步治療,一旦孩子心理上受到損傷,這類疾病的治療往往棘手,且很難痊愈。 家長除了衣食住行方面呵護孩子的情緒,更要重視情緒引導,孩子情志受傷,肝氣郁結,也會影響五臟六腑的協調,表現出疾病。比如說,不要給孩子太大學習壓力,睡眠要得到保證;不要受到驚嚇、玩得太厲害、或是過于興奮等,慢慢從細節上引導孩子的情緒,疏肝理氣。
5、小兒推拿輔助。對于這種體質的孩子,小兒推拿有一定效果,可以給孩子做摩腹,順逆時針各兩分鐘;捏脊、補脾經、清胃經、清大腸經。 總的來說,孩子體質調理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家長的耐心和堅持,兒童脾胃課要反復聽,一邊操作一邊調整糾正,尤其是長期脾胃受損的,更要重視慢慢調養,逐漸改善孩子的體質。
更多相關建議:
您好,調理孩子的脾胃這個事情來說,我先說說我的經驗。
我家孩子小時候也經常生病,孩子拉粑粑很硬,容易上火,還很挑食。這種情況都在兩歲半以前經常出現。今天不是消化不良,明天就是感冒咳嗽,后天就是發燒吃藥。每個月總那么折騰一回。帶著也很辛苦。孩子這樣做媽的心里很難受。所以想著是不是孩子脾胃不好,又去找醫生,家里老人還去問偏方。找醫生我去找過,偏方我是從來不相信。家里的意見就沒有一天統一過。總以為孩子真的就是體弱多病那種。讓自己沒有一點主見。那時的育兒知識可沒有現在這么廣泛傳播。
直到后來孩子過來3歲后,自己一個人獨立帶著孩子的時候,對孩子身體的了解越來越多。我也曾聽說一個朋友說她的朋友為了調養孩子的脾胃,專門去學了中藥材方面的知識。對于我這種懶人來說,我總是想最簡單的方法也能調養。
小米大家都知道。我就是每天早上給孩子喝小米粥。不放鹽不放油,出鍋可以放點點香油。也就是為了怕沒有味道才放。我大概給孩子喝了半年。慢慢的,他的胃口也開了。消化也好很多。而且盡量吃一些有助于消化的食物。比如水果,全麥面包等。但是其他的不易消化的也要吃點。合理把每一頓肉和蔬菜一定按比例來分配。我是容易消化的食物百分之七十左右。所以足夠讓孩子的脾胃消化會更省力。我說的挺簡單的。但實際上調理脾胃這塊時間可不能縮短。一定要堅持有耐心。合理的去調養。網上很多方法。自己找出科學合理的,不要走那些偏門。
現在孩子6歲了。身體很好,小時候那些積食,感冒,發燒,也不常發生。
更多相關建議:
調理脾胃,說起來容易,實際上真難。既然是調理,脾胃功能不協調是重點。胃主消化,脾主吸收。胃強脾弱,消谷善饑,光吃不長肉。脾強胃弱,一口水一口飯。胃弱脾亦弱,吃啥拉啥,臉黃饑瘦。脾胃虛弱,后天失養,先天無助。
我的經驗是,調理脾胃,第一要務是呵護脾胃,不讓功能不健的脾胃持續受到傷害。如少吃冷飲,我兒子8歲之前,家里不買冰箱。目的就是避免孩子太多受到冷凍食飲的傷害。胃火至怕寒,脾土至怕濕。一天到晚又甜又涼的食物,包括太多的生冷瓜果,都是會造成孩子脾胃中焦虛弱,這個漏洞不補助,你就是再健脾胃也是枉然。另外,盡量少吃零食,保持饑餓感有助于兒童養成良好的正餐正時飲食習慣,父母不要喂飯。惡習不改,醫藥無益。
第二要務是健補與消滯并生。外治法是可以的捏脊,摩腹,按四縫八邪,還有就是三伏貼,足三里、關元、中脘、脾俞、胃俞、肝俞都可以。內治法,可以選擇小兒健脾丸、啟脾丸、醒脾養兒顆粒、健胃消片等。藥膳有八珍糕、山藥糕、山楂餅。運動也很重要,每天適量的室內外活動,能夠幫助兒童增進消化吸收。
更多相關建議:
脾胃不好對孩子身體影響非常大,我兒子小時候脾胃就非常差,三歲了還是小小的,我們也是用了很多方法,醫生也給開過一些中藥,也就好了一點,只要稍微有點涼就不對了,后來朋友說喝小米粥可以調理脾胃,剛好他也比較喜歡喝
我一般都是晚上給煮小米南瓜粥,早上煮小米玉米粥,最近是秋冬季節最好,一周喝上四五次開始的時候,后面兩三次,食療比較慢要堅持,如果一段時間不想喝了,就停一停,平時吃飯,也不要吃的太飽,少吃一些油膩食物
最好加強運動,每天堅持戶外活動,加強腸胃蠕動對調理脾胃起到很好的幫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不要給孩子吃生冷的東西,如果脾胃好的孩子吃了沒有什么事,但是脾胃虛弱的人就問題比較嚴重了,只要能控制一年不吃生冷的食物,有其夏天
你會發現孩子在秋冬季,身體各方面都有很好的改善,只要稍微的注意,就很少出現積食現象了,在調理一個秋冬,基本都沒有什么脾胃的煩惱了
更多相關建議:
更多相關建議:
我自己也是全職寶媽過來的。我兒子4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我自己單獨一手照顧,直到現在上幼兒園了。個人發現寶寶脾胃舒服不舒服從大便上就很能看出來。正餐正常吃,葷素搭配,兩餐之間吃些水果,白天曬曬太陽適當運動出點汗,一般這樣寶寶的肚子都妥妥的,大便都是軟硬適度很成型的。相反的,正餐不好好吃,吃多了零食特別是上火的東西,再吃些水果之類生冷的東西,就容易濕熱,大便就又粘又爛不成型,而且臭得嗆人。如果吃了不好消化東西,寶寶消化不良就放屁很多,也很臭。這些時候都可以讓寶寶多喝溫開水,或者煮點綠豆小米粥。少吃多餐,適當讓寶寶的肚子休息休息。濕熱和消化不良比較嚴重的時候我會泡點午時茶給他喝喝。這也是在醫生建議下服用的,還是不錯的。在養娃的路上可真是要時刻小心注意,娃好,一家子好!希望寶媽們都能相互學習,大家都越來越好。我是寶媽Sugarball
更多相關建議:
介紹幾個我臨床中常會建議給家長的一些方法,多屬于食療。
小孩脾胃不好,臨床中我常見的,多有以下幾個癥狀。1.易感冒;2.上火;3.口臭;4.拉肚子;5.便秘;6.肚子痛;7.吃飯差;8.瘦小、不長個。
但我經常不去看是什么癥狀,而是主要看原因。
原因,大致以三點為主:
一、脾胃虛弱。
二、有火。
三、食積。
當然這三個也會夾雜,比如說脾虛有食積,脾虛有火,食積有火等等。
方法:
1.脾胃虛為主,癥狀多易感冒,愛出汗,容易拉肚子,吃飯差,不長個的,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打成粉,或者是買中成藥,適量,和面加少許白糖或鹽,蒸饅頭或者搟面條,長期吃。有食積的,常在方子中加生山楂、雞內金(建議買中成藥,中藥飲片的雞內金比較臟)等消食化積藥物;有上火的情況,加麥冬、沙參、荷葉這類的養陰清熱的藥物。別的癥狀都不明顯,就是愛出汗,也有的是肺氣虛的,也可以用玉屏散,用法相同。
2.火為主,癥狀多是愛上火,如口苦口臭、大便干燥、感冒易犯嗓子、咳嗽。方法為防金銀花露,用金銀花、桑葉、烏梅、生山楂、炒麥芽、大白梨、川貝、冰糖,熬水晾涼,平時當水喝,但是也不能喝太多。飲食上喝大米粥,熬濃,這個很主要,一定要時間久一點、濃一點,要有熬出粥油的感覺。這個方法也是需要堅持的,也可以長久吃。
很多家長,尤其是見到大便干燥,就覺得喝水不夠,要多喝水、吃水果、蔬菜這些。有一些短期有效,長期還是不能解決,因為不完全缺的是水、或者是蔬菜水果的這種水,有的是缺米面這類的“油水”。
3.食積為主。癥狀多是肚子痛,大便有的干有的也拉肚子、不欲食,煩躁易怒等。癥狀重的,先服用中成藥消積類的藥物。食積好了一些之后,還是易有火的,我常建議喝“健兒清解液”,斷斷續續的喝。食療基本以脾胃虛弱的方法為主,只是補的藥稍微量少一些,消積的加重一些,可以參看第一個。也可以揉肚子,揉五分鐘左右,也可以加雞蛋清,也可以不加。
效果:
這些就是我常用的方法,有的效果非常不錯;也有一些不能好,要靠中藥調理的;也有一些,家長堅持不了而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