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律:只心臟跳動的節奏和心臟跳動的發源地,簡單說我們正常的心臟應該從“竇房節”這個司令部發號司令,心臟才正常跳動,這樣的心跳叫竇性心律。心率:指每一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也就是一分鐘跳60次,心率就是60,一分鐘跳80次,心率就是80.那么心率多少次算正常呢?所以對于老年朋友,首先必須是竇性心律,60次左右為宜,不能太快,太快了不利于心臟的壽命。慢可以放寬到50次左右,甚至更慢一點,只要沒有乏力、黑曚、暈厥等等癥狀。
更多相關建議:
心臟跳動作為心律的來源,在正常情況下我們將正常人的心電圖稱為竇性心律。要觀察一個人的心率是否正常,我們首先需要看心律,只有維持在竇性心律的基礎上,才能夠達到正常心率的條件。而且有研究表明,心率比較慢的人壽命可能會越長,尤其是那些患有心絞痛以及冠心病的人來說,若是能夠將心率控制在55~60次每分鐘,那么效果是比較好的。
如果低于55,高于50,沒有不適的話,也沒有大的問題,但是如果過于低,出現頭暈眼花、甚至暈倒的情況,這就是屬于不正常現象了,要盡快就醫檢查。此外,我們的心率是根據身體活動而出現變化的,如果心率不能隨著運動而變快,或是隨著休息而變慢,要及時就醫檢查。
我是王藥師,堅持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傳播心腦血管疾病知識,為健康中國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留下一個贊吧!另外,如果您還有心率的相關問題,歡迎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更多相關建議:
老年人如果出現心律慢的毛病了,是氣血虛弱的緣故,多服補益氣血的中藥就正常了,其實,中成藥《歸脾丸》就特別管用。如果不調理的話,日子久了有可能患上心梗,腦梗或者腫瘤等。
更多相關建議:
你好,我是知心藍醫生。
先說說科學家發現的一個現象,在哺乳動物中,心率越快的物種,它的壽命相對就比較短,心率慢的物種,它的平均壽命相對比較長。比如說小老鼠和兔子它們的心率可以達到300~500次每分鐘,壽命大概1~3歲;人類的心率60~100次,壽命可以到100歲左右;海龜的最慢心率只有6~10次,壽命可以達到200年左右。那我們再來看看具體的人的心率是怎么回事。
1、不同年齡,不同心率
我們人類隨著年齡的增大,心里有逐漸減慢的趨勢。比如:
胎兒期,心率以達到140~160次/分鐘
新生兒期,心率可以達到120~140次每分鐘
幼兒期,心率100~120次每分鐘
青少年,心率80~100次每分鐘
過了青少年之后,就與成人的心率沒有明顯差別了,在60次到100次每分鐘,都算是在正常范圍以內。
2、人類心率與壽命
按照標準,成年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鐘都算是正常的。但是,根據一些關于心率與心血管疾病、壽命的研究提示,心率小于80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要低于心率高于80次的人;而且,相對來說,心率慢一些的人群,壽命相對長些。
3、60歲的人,心率多少次比較理想
近期很多朋友問我“竇性心動過緩”怎么辦?他們都是因為做了心電圖檢查發現這個問題的,提示心率低于60次/分鐘。其實,只要心率在50次以上,是不影響健康的,反而有可能是“長壽心跳”。所以,60歲的人,心率在60次/分左右就比較理想,甚至更低一點,50~60次。
4、不是越低越好
大家千萬不可以誤以為心率越低越好哈。我們心臟的功能是給全身各個器官供血的,如果太慢了會影響心排血量,這樣就會引起缺血、缺氧,所以心跳不是越慢越好。如果低于50次/分鐘,不要輕易的認為是正常的,尤其是有頭暈、乏力、黑蒙、暈厥等癥狀,需要經過醫生評估之后再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甚至需要安裝起搏器。
總之,心率與心血管疾病、壽命有一定關系。60次左右的心率是比較好的,再低一點比如50~60次也可以。
關注知心藍醫生,了解更多心臟知識。
更多相關建議:
心臟是人體的泵血器官,心臟的每一次跳動,都會向血管中泵入一定血液,血管因此而出現搏動,在醫學上,心率是評價心跳快慢的重要指標,表示1分鐘內心跳的次數,健康人的心率通常與脈搏數相等,在安靜狀態下,心跳的范圍為60~100次/分鐘,有研究顯示,安靜時心率偏快的人,各種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明顯增加,死亡率也會增加,因此,心率的變化不僅能夠反映出心臟的健康狀況,而且也反映了身體的健康狀況,檢測心率最簡便的方法就是數脈搏,將手指放在手腕掌側的脈搏上,從有搏動感時開始計時,60秒內的指下搏動的次數,就是心率。
心跳的快慢主要受溫度、體位、體型、情緒和藥物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一般溫度升高 1℃,心率可增加12~18次,在突然改變體位時,如由臥位變為站位,心率可出現一過性增快,體型肥胖的人,心率比一般人稍快,情緒緊張、焦慮或在運動狀態下,心率會加快,氨茶堿、左甲狀腺素鈉、撲爾敏等藥物也可以引起心率加快,還有一些生理因素也可引起心率加快,如新生兒的心率較成人快,成年人女性較男性心率快等,因此,即使心率加快,只要在正常范圍內,都是正常的,不必過于擔心。
很多人認為心率越慢越健康,因為運動員、飛行員、健身教練的心率通常較慢,這些職業的人群都是人們心目中健康的代表,其實不盡然,這些人群心率慢,是因為經過長年的訓練,心臟肌肉變得非常強健,能被拉伸得更長,能夠把更多的血液提供給心臟,并且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更強,不需要像普通人一樣保持高頻搏動,這些人群的心率一般都低于60次/分種,甚至有些人可低于45次/分種,正常人要想達到這樣的心率,只有在睡眠時能夠實現,還有一些降心率的藥物,如美托洛爾、地高辛等,能引起這樣的心動過緩。
這樣看來,影響心率的因素很多,除上述因素外,還有一些疾病也可導致心動過速或心動過緩,如甲亢、竇性心動過速等可引起心動過速,心肌炎、腦出血、甲減等可引起心動過緩,經過恰當的治療,心率便可恢復正常。健康的老年人,心率在60~100次/分鐘的范圍內,都是正常的,如果老年人有冠心病、心絞痛、心力衰竭等心臟病,需要服用美托洛爾、比索洛爾等降心率的藥物,將心率控制在55~60次/分鐘,這樣可減少心臟做功,保護心功能,延緩病情進展。心率是人體重要的生命體征之一,經常監測心率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老年人如果發現莫名的心率過快或過慢,甚至出現軟弱、無力、眩暈、暈倒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更多相關建議:
人一生中,心臟的跳動總數是有限的,約為25億次。心跳慢的人,自然活得久。體力勞動者或平時經常進行體育鍛煉者的心率會偏慢,大概為50~60次/分。運動員的心率也偏慢,有的甚至會低于50次/分。
人到了60歲,心臟跳動多快最理想?
心律是指心臟跳動的節奏和心臟跳動的發源地,心跳被稱為竇性心律。心率則是指正常人在安靜狀態下每一分鐘的心跳次數,其實也叫安靜心率,大概一般會為60~100次/分,當然也可因年齡、性別或者其他生理因素的影響從而產生個體差異。人到了60歲,以55-70為宜!
一般情況來說,年齡越小,心率就會越快,而對于老年人來說,他們的心跳要比年輕人慢,而女性的心率則比同齡男性要快,其實這些都是比較正常的生理現象。
缺乏運動、肥胖、吸煙、高鹽飲食、肥胖、酗酒都會導致心跳加快。戒煙、加強體育鍛煉、低鹽飲食、保持適度體重可以通過降低心率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如何保持最佳心率?
規律運動
定期鍛煉,運動強度適宜,會使心功能得到鍛煉。研究發現,堅持至少3個月以上的運動,就能使心率下降4-5次/分鐘。
科學的運動頻率是每周3-5次,如健走、游泳、太極拳等。
一般而言,運動時的心率比靜息心率快20次左右比較合適。
保持適當體重
肥胖會使心臟負擔加重,肥胖者要通過健身運動,調節飲食來保持適宜的體重。
體質指數(BMI)是評定肥胖程度的重要方法。在我國,通常認為BMI≥24為超重,BMI≥28為肥胖。
肥胖也是誘發心率失常的原因之一,保持健康體重對于維持健康有重要作用。
改善睡眠
很多老年人存在睡眠質量不好的情況,保持一個重組的睡眠和睡眠質量對于心臟的健康尤為重要,睡眠時間以自己感到睡飽為準,推薦老年人的睡眠水減為6小時。
保持心情平和
平常不要經常激動或者生氣,保持一個舒緩平和的心情不會使血壓驟然升高,也不會使心臟跳動加速,有助于保持心臟的健康。
我是黃志艷大夫,致力于用樸實無華的文字解釋復雜難懂的疾病知識,幫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體。您的點贊就是我最大的動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心率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給他們吧!
更多相關建議:
一板50-65歲之間的心率在60-70之間就比較理想,成人心率60-100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