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苓散和人參健脾丸都是利脾胃的中成藥,那么它們可以一起服用嗎?有什么副作用嗎?
這兩種藥一起服用并不會出現配伍禁忌,因此是可以一起服用的。接下來先給大家分別介紹一下這兩種藥的功效特點。
(1)五苓散
五苓散主要是由豬苓,澤瀉,白術,茯苓,還有桂枝組成,方中澤瀉是必須要求大劑量的,才能具有利水滲濕的力度。那么這個藥具有很好的利水消腫,化氣生津滋陰的功效,有一些人早上起來會發現自己臉總是水腫,而且平時水濕腫滿,脾虛濕盛,小便不利等,那么五苓散能夠很好的溫陽利濕,消水腫。
(2)其次就是人參健脾丸
這個藥是名方,方中主要是由人參,白術,陳皮,山藥,茯苓,木香,砂仁,黃芪,當歸,酸棗仁,遠志組成,該藥藥性平和,有著健脾滲濕,止瀉,理氣消食,健脾益氣的功效,長期服用可以養脾健胃,對于常年脾虛的患者這個藥是比較適合的。
那么這兩種藥一起結合服用,具有著健脾化濕,利水消腫的功效,在祛濕的同時加強脾胃的健運,補益脾氣,不過不建議患者隨意服用,還是需要在當地中醫大夫的指導下用藥最好。
關注我!帶您正確養生,改善脾虛問題!每日介紹養脾中成藥!
更多相關建議:
應邀特作答:首先應搞清楚五苓散和人養健脾丸組方意義及功效和適應癥;不可下大包圍,隨便組合,盲目服用,有些會適得其反。用藥要精,抓住主要矛盾,各個擊破;要審證求因,治病求本,才能收到理想效果。五苓散為利水滲濕劑。是醫圣仲景《傷寒論》之名方。由豬苓、澤瀉、白術、茯苓、桂枝等組成。功能利水滲濕,溫陽化氣。特點:長于健脾助運、淡滲利水。適應以下癥狀:1、外有表證,內停水濕,證見頭痛發熱、煩渴欲飲、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舌苔白脈浮。2、水濕內停之水腫、泄瀉、小便不利,以及霍亂吐瀉等證。3、痰飲、臍下動悸、吐涎沫而頭眩,或短氣而咳者。方中重用澤瀉為主藥,直達膀胱,滲濕利水;輔以茯苓、豬苓之淡滲,增強利水蠲飲之功;佐以白術健脾以助運化水濕之力;更佐桂枝,一則外解太陽之表,一則溫化膀胱之氣。五藥合用,則水行氣化,表解脾健,而蓄水停飲之證可除。人參健脾丸由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當歸、黃芪、木香、遠志、龍眼肉、炙棗仁等組成。實際上就是人參歸脾湯的易名而已。功能益氣補血,健脾養心。適用于氣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黃、月經量少、色淡等證。可見人參健脾丸由四君子湯益氣補中,健脾養胃;當歸、黃芪益氣補血;遠志、棗仁、龍眼肉寧心安神;木香理氣消滯。特點:人參健脾丸長于健脾養胃、補血益氣、寧心安神。綜上所述,前者以健脾運化、滲濕利水為主;后者以益氣補血,健脾養心為主。前者以補兼利,后者以補益健脾為主。提問者想兩藥同服,按照中醫辯癥施治的原則不宜合用為妥。如脾虛水濕停滯,氣化失職之證,就用五苓散既可健脾又可助水氣化。五苓散以利為主,利中有補,沒有必要再兼服補脾益氣養血之藥。如果水濕已去,水濕諸癥已除,想在后期補益氣血,那將另當別論,不在此討論。明白了嗎?欲知更多相關知識,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一葉輕舟85將為你的咨詢解答,感謝閱讀和熱心贊評。未經允許,不得搬襲。
更多相關建議:
右上角關注幫忙點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食用人參健脾丸一定要對癥五苓散的使用需搭配溫水
五苓散主要是由五種中草藥組成的,多用于脾虛導致的腹瀉,腹脹或者水腫。使用多考慮腎方面的問題,如多飲多尿。
五苓散是漢代醫學大家張仲景研發的,早期五苓散是需要搭配粳米湯服用的,古代叫做白飲,并且服用后應多喝熱水。
現代人因為粳米湯不好弄,但還是需要搭配熱水服用效果最佳。
是藥三分毒,中成藥使用不當造成的后果還是非常多,并不推薦兩種藥一同使用。
喜歡的話幫忙點個關注,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