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與養生-二十四節氣養生精華

          二十四節氣養生精華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和中國 傳統 文化 的遺產。它細致地反映了我國四季交替的氣候特征,含有時令順序、物候變化和農作物生長情況等方面的標志性意義,是監測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的實用指標。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二十四節氣養生精華,希望對你有用!

            二十四節氣 立夏 養生的 方法

            【精神起居養生】

            立夏時節,雖說天氣逐漸炎熱,溫度明顯升高,但此時早晚仍比較涼,日夜溫差仍較大,早晚要適當添衣。中醫認為,夏屬火,其性熱,通于心,主長養,暑邪當令,心主神明,是說心在五行中屬火,主管人的精神活動,火熱之邪最容易損傷心,常導致心病,如有心神不安、心悸失眠、頭昏目眩、煩躁不安等癥狀,所以夏季宜注重養心。立夏后人們易感到煩躁不安,因此立夏養生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靜,情志開懷,心情舒暢,安閑自樂。還可多做偏靜的文體活動,如繪畫、釣魚、書法、下棋、種花等。立夏后,隨著氣溫升高,人們容易出汗,汗為心之液,立夏時節要注意不可過度出汗,運動后要適當飲溫水,補充體液。立夏時節,運動不要過于劇烈,可選擇相對平和的運動,如 太極拳 、太極劍、散步、慢跑等。

            進入立夏后,晝長夜短更明顯,此時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睡眠方面也應相對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 清明 之氣,特別應注意睡好子午覺,尤其要適當午睡,以保證飽滿的精神狀態以及充足的體力。按照中醫養生的觀念,睡眠與醒寤是陰陽交替的結果。陰氣盛則入眠,陽氣旺則醒來,所以《黃帝內經》說: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子時是晚11時至凌晨1時,此時陰氣最盛,陽氣衰弱;午時是中午11時至下午1時,此時陽氣最盛,陰氣衰弱。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子時和午時都是陰陽交替之時,也是人體經氣合陰及合陽的時候,有利于養陰及養陽,在這兩個時間段熟睡對人身體有好處。尤其子時,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這個時候休息,最能養陰,睡眠效果最好,而且睡眠質量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子時也是中醫的經脈運行到肝、膽的時間,此養肝的時間應該熟睡。如果因熬夜而錯過了這個時間的睡眠,肝膽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表現為皮膚粗糙、黑斑、面色發黃等。午時合陽時間則要小寐,即使不能夠睡覺,也應入靜,使身體得以平衡過渡。睡子午覺還有幾個注意事項:天氣再熱也要在肚子上蓋點東西;不要在有穿堂風口的地方休息;睡前最好不要吃太油膩的東西,也不要吃得太飽,否則,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加重心血管病變。

            午休雖是打個盹,但也不可太隨便,不要坐著或趴在桌子上睡,否則會影響頭部血液供應,讓人醒后頭昏、眼花、乏力。午休姿勢應該是舒服地躺下,平臥或側臥,最好的是頭高腳低、向右側臥。睡覺是有很多講究的。床鋪要頭北腳南。枕頭要適宜,我國古代醫書里曾指出:高下尺寸,令側臥恰與肩平,即仰臥亦覺安舒。也就是說,枕頭的高度,以仰臥時頭與軀干保持水平為宜,即仰臥時枕高一拳,側臥時枕高一拳半。一般來說枕高以10~15厘米較為合適,具體尺寸還要因每個人的生理弧度而定。要保持臥室盡量黑暗。睡覺的姿勢盡量選擇平臥或側臥,以右側臥最好。

            【飲食養生】

            立夏時節,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相對人體臟腑來說,是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此時飲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為主,多吃蔬果、粗糧。平時可多吃魚、雞、瘦肉、豆類、芝麻、洋蔥、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楊梅、香瓜、桃、木瓜、番茄等,少吃動物內臟、肥肉等,少吃過咸的食物,如咸魚、咸菜等。另外,夏季是腸道疾病多發季節,多吃些大蒜、洋蔥、韭菜、大蔥、香蔥等殺菌蔬菜可預防疾病。

            【季節好發病及認識誤區】

            隨著夏季的到來,氣溫明顯升高,手足口病、急性細菌性痢疾、食物中毒和胃腸消化疾病等開始侵害人們的健康。因此,房間要經常進行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飯前便后要注意勤洗手,還要勤洗澡、勤換洗衣服,生冷食物要慎吃。西瓜性味甘、寒,有清熱解暑、利尿除煩之功。西瓜雖然味美可口,但并非人人皆宜。腎功能不全者不宜多食,以免增加腎臟負擔。脾胃虛弱、寒濕較盛的中老年人,胃腸功能發育未全的小兒,切不可貪圖一時之快,吃得太多而損傷脾胃導致腹脹腹瀉,更不要經冰箱冷藏后食用,否則會傷脾胃陽氣。

            【預防本節氣疾病飲食攻略】

            桂圓粥:桂圓25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許。桂圓同粳米共入鍋中,加適量的水,熬煮成粥,調入白糖即成。

            點評:補益心脾,養血安神。龍眼肉味甘性溫,歸心、脾經,適用于心脾兩虛證及氣血兩虛證患者。中醫認為,心主血脈與神志,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有關。脾為后天氣血生化之源,提供全身的營養。如果人們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可導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乏力等癥狀。龍眼肉甘溫滋補,入心脾兩經,功善補益心脾,而且甜美可口,不滋膩,不壅氣,實為補心健脾之佳品。

            二十四節氣養生方案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 霜降 ,冬雪雪冬小 大寒 。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

            二十四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以后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于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 立春 、 驚蟄 、清明、立夏、 芒種 、 小暑 、 立秋 、 白露 、 寒露 、 立冬 、 大雪 和 小寒 共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 雨水 、 春分 、 谷雨 、 小滿 、 夏至 、 大暑 、 處暑 、 秋分 、霜降、 小雪 、 冬至 和大寒共12個中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歷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一兩天。二十四節氣與養生有著密切的關聯。

            中華養生,源遠流長。中華養生文化有著數千年的悠久歷史。它產生于上古先民為了增強體質、抗御疾病、抵御嚴酷自然環境的需要,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融入中醫養生理論精髓、中國古典哲學智慧和祖先寶貴的生命體驗及養生 經驗 ,形成了以預防、整體、平衡、辯證為核心觀念的獨特理論體系,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和健康長壽做出了巨大貢獻。

            古老而深邃的中華養生文化歷經千年而不衰,處處洋溢著對生命的尊重和對自然的關愛。其注重營造萬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生態環境、順應天人相應的客觀規律、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與現代預防醫學追求健康,回歸自然的思想不謀而合,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仍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成為世界養生文化的一朵奇葩。

            博采眾長,薈萃精華。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肩負著發展民族產業,造福人類健康的光榮使命,繼承和弘揚中華養生文化和藥食同源文化,強調治未病,將預防作為消費者的健康大計,致力于解決廣大消費者的健康問題。

            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將中華養生文化精髓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以中華養生,薈萃精華的產品理念為指引,薈萃全世界中華養生研究的精華,薈萃原料精華、產品精華、技術精華,傾力打造天然、綠色、高科技、高附加值、安全可靠的養生保健精品,推出了一系列飽蘸中國傳統文化的國珍系列營養保健食品、香蘭閣系列化妝品和竹珍系列保潔用品。同時,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還通過新時代健康大課堂、新時代健康體驗館、國珍健康長走活動等載體,大力推廣中華養生理念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專業的健康服務。

            作為一家負責任的央企,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在以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不斷提高消費者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的同時,努力打造循環共贏的生態產業鏈,追求企業、環境、社會的和諧發展和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盡心盡力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會、造福于環境。

            天人合一,順時養生。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黃帝內經》)兩千年前,華夏祖先就已認識到人與自然的密切關系,認為人是自然界的產物,人的生命現象是自然現象的一部分,人體的機能要和自然界的變化保持一致才能維持生命的健康。

            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黃帝內經》)四時節氣的不同變化,使萬物形成了生、長、化、收、藏的自然規律。人體的臟腑功能、氣血運行也與四時節氣的變化息息相關。一年四季共二十四個節氣,每個節氣的養生法則各有不同。中華養生 薈萃精華新時代二十四節氣養生方案綜合了歷代養生經典和養生名家的理論,破解順應節氣養生的奧秘,根據二十四節氣規律以及各節氣對人體的不同影響,推出相應的飲食調理、起居養生、精神調攝、運動健身等綜合養生方案,幫助大家調整自身以順四時、適寒暑,充分利用二十四節氣變化的有利因素,抵抗自然變化中的不利因素,扶正祛邪,最終達到防病強身、延年益壽的目的。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分四季,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具體的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每個氣,都要如何去做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二十四節氣養生法,希望對你有用!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

             立春

            2月4日

            春季的開始。此時陽氣初生,養生要順應陽氣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于一個生字。精神方面,戒暴怒,忌憂郁,應心胸開闊,保持心境愉悅。

            立春時節正是肝氣升發的時候,飲食宜減咸酸,增辛辣味,可選擇芹菜、豆豉、蔥、香菜、花生、雞、豬肉、魚、牛肉等進行配方選膳,還可選擇一些藥膳進行食補,如芹菜煲大棗、花生仁拌芹菜、枸杞子飲、芹菜首烏瘦肉粥、八寶飯。

            推薦穴位:百會,升舉陽氣。以艾條施灸10分鐘。

             雨水

            2月19日

            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此時寒濕之邪最易困著脾臟,故雨水前后應當著重養護脾臟。飲食調養應側重于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濕。適當春捂,同時應采取積極的精神調攝養生鍛煉法,保持情緒穩定。

            飲食調養上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蛇x擇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薺菜、春筍、山藥等。也可結合藥膳調養,如金橘山藥小米粥、玫瑰花糕、砂仁鯽魚湯。

            推薦穴位:陰陵泉,健脾化濕。以艾條施灸10分鐘。

             驚蟄

            3月5日

            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飲食調養以春夏養陽為原則,可適當多吃能升發陽氣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薺菜等。此時正值仲春,肝氣正旺,易傷脾,要少吃酸,多吃大棗、山藥等甜食以養脾,也可選擇食療方,如山藥玉米粉粥、山藥扁豆飯、菠菜豬肝湯。

            推薦穴位:陽陵泉,疏肝利膽。以艾條施灸10分鐘。

             春分

            3月20日

            這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保健養生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

            飲食要戒酸增辛,補腎補肝。同時,進入春分時節后雨水較多,易生濕,飲食方面同時也要注意健脾祛濕,可多吃姜、蔥、蕎、淮山、枸杞、土豆、雞肉、鯽魚等,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理,如山藥扁豆鯉魚湯、茯苓粥、太子參大棗陳皮茶、豬肚白術湯、佛手茯苓瘦肉粥。

            推薦穴位:太沖,疏肝理氣。以艾條施灸10分鐘。

             清明

            4月4日

            含有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從中醫來說,吐納調息法對人體陽氣有益。

            此時腎氣漸弱,心氣漸起,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辛,補精益氣,少吃發物,如芋頭、鵝等,可以多食枸杞葉、山藥、西紅柿、土豆、莧菜等食物。同時,也可以結合食療藥膳進行調理,如:太子參大棗陳皮茶、枸杞瘦肉湯、菊花枸杞粥、扁豆粟米飯。

            推薦穴位:三陰交,疏肝健脾。以艾條施灸10分鐘。

             谷雨

            4月20日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時陽氣漸長,陰氣漸消,要早睡早起,不要過度出汗,以調養臟氣。中午氣溫較高,早晚氣溫較低,早晚時要適當加穿衣服。

            谷雨時節,肝臟氣伏,心氣逐漸旺盛,脾氣也處于旺盛時期,正是身體補益的大好時機,但不能像冬天一樣進補,應食用一些益肝補腎的食物,以順應陰陽的變化,為安然度過盛夏打下基礎。常用藥膳有:海帶銀耳羹、玉米須大棗黑豆粥、山藥內金鱔魚湯。

            推薦穴位:中脘,健脾和胃。以艾條施灸10分鐘。

            夏滿芒夏暑相連

             立夏

            5月5日

            夏季的開始。立夏之后,天氣逐漸轉熱,養生重在養心。

            立夏時節肝氣漸弱,心氣漸強,飲食應增酸減苦,并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為主。平時可多吃魚、雞肉、瘦肉、豆類、玉米、山楂、芥菜、莧菜、冬瓜、蘆筍、枇杷、楊梅、香瓜、桃、木瓜、西紅柿等,少吃動物內臟、肥肉,少吃過咸的食物如咸魚、咸菜等。還可食用藥膳,如鴨肉冬瓜湯、黃鱔飯、山藥棗豆糕、山楂麥芽飲。

            推薦穴位:神門,養心安神。以艾條施灸10分鐘。

             小滿

            5月20日

            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此時風火相煸,人們易感到煩躁不安,要注意調適心情。

            進入小滿后,氣溫不斷升高,要注意避免過量進食生冷食物,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清利濕熱、養陰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黃花菜、水芹、荸薺、黑木耳、胡蘿卜、西瓜、鯽魚、草魚、鴨肉等,忌吃甘肥滋膩、生濕助濕的食物,也可配合藥膳調理,如:太子參荷葉粥、陳皮鴨肉湯、茅根飲、荸薺瘦肉湯

            推薦穴位:內關,清心瀉火。以艾條施灸10分鐘。

             芒種

            6月5日

            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情志方面,保持輕松愉快的狀態,不要惱怒憂郁,機體才能輕松自如。

            芒種時節天氣炎熱,汗出較多,容易耗氣傷津,飲食宜減酸增苦,可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具有祛暑生津、益氣健脾的飲食,如:苦瓜、節瓜、水瓜、黃瓜、綠豆、冬瓜、莧菜、枸杞葉、西紅柿、木耳、西瓜等。也可結合清補藥膳:茅根竹蔗飲、苡仁淡菜蝦仁煲冬瓜、茯苓扁豆苡米粥、泥鰍湯。

            推薦穴位:勞宮,清心泄熱。按揉穴位10分鐘。

             夏至

            6月21日

            夏天的極致。養生保健要順應夏季陽盛于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年老體弱者應早睡早起。夏至時節,大多數人會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頭痛頭暈的癥狀,應及時補充水分。

            夏至在農歷五月,屬火,此時肝氣弱,心氣正旺,金氣受傷,飲食宜減酸增苦,可多飲綠豆湯,多食新鮮蔬菜、瓜果等,如芥菜、莧菜、西紅柿、節瓜、冬瓜、絲瓜、水瓜、荔枝、桂圓、西瓜等。但要注意冷食、冰凍瓜果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山Y合以下藥膳調理:荸薺竹蔗茅根飲、茄子燒荸薺,冬瓜三豆湯、白術茯苓鯽魚湯。

            推薦穴位:印堂,開竅醒神。以艾條施灸10分鐘。

             小暑

            7月7日

            小暑是炎熱的開始,亦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春夏養陽,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

            小暑正值長夏,在飲食方面要增咸減甘,以滋腎臟。此時是脾胃較弱的時候,勿恣意進食生冷,也要少吃油膩、味重之品。注意食熱食、軟食,以減輕腸胃負擔??啥喑渣S皮、龍眼、蜜桃、西瓜、冬瓜、絲瓜等,也可結合藥膳調養,如海帶綠豆粥、生姜泥鰍燉豆腐、綠豆鮮藕燉瘦肉。

            推薦穴位:曲池,調腸通腑。按揉穴位10分鐘。

             大暑

            7月22日

            一年中最熱的時節。要做好防暑保健,避免在高溫下長時間工作,并多補充水分。

            大暑節氣,脾臟旺而腎氣微,飲食宜減肥濃之物。中醫認為切須飲食溫軟,不令太飽。大暑天氣酷熱,出汗多,脾胃活動相對較差,人會感覺比較累和食欲不振,而淮山有補脾健胃,益氣補腎作用。大暑時適當食用姜、蔥、蒜、醋,既能殺菌防病,又能健脾開胃,還可多食綠豆、百合、黃瓜、西瓜、番茄、赤小豆、薏米。

            推薦穴位:天樞,可調腸通腑。以艾條施灸10分鐘。

            秋處露秋寒 霜降

             立秋

            8月7日

            秋季的開始。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天氣也是陽氣退避,陰氣主事的時候,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

            夜晚別貪涼,尤其入睡后要預防受涼。晨起可做吐納練習或鳴天鼓等保健運動,不宜做運動量大、出汗多的運動,以保全陽氣。

            立秋時肝心少氣,肺臟獨旺,此時飲食宜増咸減辛,以養脾胃。少吃姜、蔥、辣椒,可多吃胡蘿卜、芥菜、番茄、蓮藕、豆角、玉米、梨、龍眼、菠蘿、哈密瓜等黃綠色果蔬。

            推薦穴位:列缺,養肺益氣。按揉穴位10分鐘。

             處暑

            8月23日

            炎熱的結束。此時三伏天雖已近尾聲,但白天仍較炎熱,頗有秋老虎,毒如虎的感覺。人體的陽氣開始內收,很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俗稱秋乏,適當午睡利于化解秋乏。

            這個時期,氣候逐漸干燥,身體里肺經當值,飲食上多吃咸味食物,如荸薺、沙葛、粉葛等,少吃辛味食物如姜、蔥、蒜、韭菜、八角、茴香等。多吃銀耳、百合、蓮子、蜂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等清潤食物,以防秋燥。日常起居要注意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睡眠。

            推薦穴位:足三里,健脾和胃。以艾條施灸10分鐘。

             白露

            9月7日

            白露是一個表征天氣轉涼的節氣。注意早晚不要受涼,所謂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正是這個道理。

            白露時節,肺氣清肅,此時要保持情緒穩定,寧神定志。運動量及運動強度可比夏天適當增加,以少量出汗但不疲倦為度,這樣有助氣血調順。

            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辛潤食物,如梨、百合、甘蔗、芋頭、沙葛、蘿卜、銀耳、蜜棗等。入秋后,胃腸氣血仍未充,不宜進食太飽,以免腸胃積滯,變生胃腸疾病。

            推薦穴位:神闕,潤腸通腑。以艾條施灸10分鐘。

             秋分

            9月22日

            這天晝夜等長,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養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雖會秋雨綿綿,但秋燥越來越明顯。

            秋分過后,逐漸步入深秋,注意保暖,但不可一下子添加過多衣被,所謂的秋凍,就是讓體溫調節中樞能得到適當鍛煉,以適應隨之而來的冬季。

            為防秋燥,多喝水,多吃酸味甘潤、降肺氣的果蔬,如蘿卜、藕、荸薺、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芝麻、蜂蜜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

            推薦穴位:合谷,益肺瀉熱。按揉穴位10分鐘,以局部酸脹為度。

             寒露

            10月8日

            已是深秋,空氣已結露水,大自然肅殺之氣明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寒露也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于內之時,飲食也要適當補益肝腎,順養元氣,以順應自然界 收藏 之氣。多吃芝麻、糯米、蜂蜜、乳制品、雞、鴨、牛肉、魚蝦、泥鰍、大棗、山藥等食物。

            秋高氣爽正是登高秋游的好時候,極目遠眺,使人心曠神怡,所有憂郁、惆悵等不良情緒頓時消散。

            推薦穴位:迎香,通竅理氣。穴位按揉10分鐘,以局部酸脹為度。

            霜降

            10月23日

            秋季的最后一節氣,天氣漸冷。在廣州,秋燥越來越明顯,此時養生要注意防秋燥,要早臥早起,讓身體各個臟腑得到充分的調整。

            秋季體表的氣血向體內運行,皮膚紋理開放,易感受外邪致病,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關節部位的保暖。民間有冬補不如補霜降的說法,秋令屬金,脾胃為后天之本,此時宜平補,尤其應健脾養胃。宜多吃健脾養陰潤燥的食物,如玉蜀黍、蘿卜、秋梨、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牛肉、雞肉、泥鰍等。也可配合藥膳進行調養,如冰糖燉雪梨、銀耳枸杞百合湯。

            推薦穴位:膻中,理氣化痰。穴位按揉10分鐘,以局部酸脹為度。

            冬雪雪冬小 大寒

             立冬

            11月7日

            冬季的開始。養生原則要順應冬季陽氣潛藏的規律,不要擾動陽氣,以養藏為根本。起居要做到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以利于陽氣潛藏,陰精積蓄。

            運動要以靜態運動為主,可選擇八段錦、十六段錦、 太極拳 等,不宜激烈運動。冬季飲食調養,宜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要溫補,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重在養腎。雞、鴨、魚類、芝麻、核桃、花生、黑木耳等都不錯,同時配以甘潤生津的水果,如梨、冬棗、柑橘等。

            推薦穴位:涌泉,滋陰益腎。以艾條施灸10分鐘。

             小雪

            11月22日

            在北方開始降雪。由于陽氣上升、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所以萬物失去生機,此時宜靜養,早睡晚起,以利于陽氣的閉藏。不宜劇烈運動,避免擾動陽氣。多曬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經通脈的作用。

            此時飲食應陰陽并重,宜吃溫潤益腎的食物,宜減辛苦,以養腎氣??啥喑匝蛉狻⑴H?、雞肉、腰果、枸杞、茨實、山藥、板栗、白果、核桃、黑木耳、黑芝麻、黑豆、桑葚、黃精等。

            推薦穴位:太溪,滋陰溫陽。以艾條施灸10分鐘。

             大雪

            12月7日

            北方已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了,南方也寒風蕭蕭,頗為寒冷。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頭部、腹部和腳部的保暖。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素體虛弱的人群更要抓住這個進補的大好時機。飲食宜増苦味,忌咸,補理肺胃。可多吃羊肉、牛肉、雞肉、鵪鶉、黃芪、黨參、熟地、黃精、枸杞子、花生、山藥、板栗等。另外,因大雪時節降水較少,天氣干燥,易傷津液,宜多吃新鮮蔬果,如橘子、蘋果、冬棗等以生津潤燥。

            推薦穴位:氣海,培補元氣。以艾條施灸10分鐘。

             冬至

            12月21日

            冬天的極致,數九的開始,進補的佳時。此時人體陽氣初生,火力方微,保護初生的陽氣是養生的要點。

            少運動或不運動。冬至前后要睡好子午覺,就是每天子時(晚23時至凌晨1)和午時(中午11時至13時)按時入睡,有助于一天中,甚至一年中陰陽之氣的更替。飲食性味宜減咸而増苦,補理脾胃??蛇x用牛肉、羊肉、狗肉等,多吃核桃、芋頭、枸杞、海參、羊腎、杜仲等補益肝腎之品。

            推薦穴位:關元,滋補腎元。以艾條施灸10分鐘。

             小寒

            1月6日

            氣候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小寒過后,將進入三九天。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性凝滯,寒性收引,天氣寒冷,關節痛、頸椎病、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病,故要注意保暖。

            小寒的養生要點是養腎防寒,要補血、補氣、補陰、補陽。此時飲食調理應食補、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常用補藥有人參、黃芪、阿膠、枸杞、大棗等。日??啥喑匝蛉?、牛肉、芝麻、核桃、山藥、栗子、杏仁、松子、葡萄干等。

            推薦穴位:腎俞,養腎收藏。以艾條施灸10分鐘。

            大寒

            1月20日

            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是萬物蟄藏的時令。應早睡晚起,護好陽氣。注意防風御寒,不過度操勞,使神志內藏。大寒的養生,要著眼于藏。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大寒時節可進行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此外,建議睡前泡腳。寒從腳起,冷從腿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睡前用熱水泡泡腳,能暢通血脈、改善睡眠質量。

            飲食忌生冷食物,宜熱食,防止損害脾胃陽氣。陽虛者可多吃羊肉、雞肉;陰虛者可多吃鴨肉、藕、木耳等。

          二十四節氣養生 二十四節氣如何養生

          1、冬至三侯。一候蚯蚓結: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二候麇角解: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三候水泉動: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

          2、冬至養生。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即下一個循環開始了,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為“大吉之日”。陽氣初生時,需小心保護,精心調養,使其逐漸壯大,只有人體內的陽氣充足,才會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3、多著衣避寒邪。冬至陰寒之氣隆盛,成為“進九”之始。在冬至養生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我國大部分地區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所以冬至養生首先要做好防寒工作,特別是中老年人,應注意保暖,提高警惕。冬至養生講究“去寒就溫”、“無泄皮膚”,平日要小心保護自己,注意頭部、腳部和頸部的保暖,避寒風,避冷水,避生冷飲食。正所謂“寒從足下生”,中醫認為,寒邪屬陰,下半身屬陰,所以冬天腿腳的保暖尤為重要。對于血寒的人,可以每天堅持用熱水泡腳。泡腳的時候,最好選用高一點的塑料桶或木桶。一是可以將整個小腿的下半段都泡到。是水量比普通的盆大些,也不容易涼。根據各人喜好,還可以加入幾片姜或些許鹽,也有助于驅寒和治療腳部皮膚等疾病。

          4、早臥晚起護心陽。冬至后,天氣寒冷、陽氣伏藏,如果身體某方面的功能比較弱,冬至前后的反應就會比平時明顯,人體心陽最弱,最容易出現問題。這個時候不舒服的地方往往表示那里的陽氣不足。有的人腰痛,有的人拉肚子,有的人膝蓋冷,這些都是陽虛的信號。有的人冬至前后感覺比平時難以入睡,特別是到夜半時分,很可能是心陽不足,心臟功能變弱的信號。順應這一節氣變化,此時養生當注重于“藏”,早睡晚起,勿過度操勞;避免急躁發怒,以免擾動閉藏在內的陽氣,補養腎臟十分重要,發現身體異常要及時就醫。同時,冬至“養心”也很重要,應避免過于抑郁,思慮,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5、飲食應溫補適宜。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藥補不如食補”。冬季也是進補的好時機。而飲食調養則是最主要的調養方式之一。在飲食上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食用糯米、狗肉、大棗、桂圓、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吃飯的時候宜少緩,少量多餐,以保證所需營養又不傷脾胃。應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多;糖類、脂肪、鹽少。食宜溫熱熟飲,多吃堅果類食物,可御寒、補腎健腦、強心健體。另外還需要注意,冬至日不可吃太過辛辣刺激的食品,過食辛辣只可生陽動火,導致內熱積聚,郁熱上沖。過食羊肉、狗肉等肥甘厚味,易導致飲食不化,聚濕生痰。

          6、運動要動中求靜。運動方面,由于大雪節氣萬物潛藏,運動養生同樣要順應自然規律,不宜做過于劇烈的活動,而應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進行適當的御寒鍛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運動量不宜過大,切忌過于運動出汗,要在動中求靜,以達到安身靜體、氣定神閑的境界,八段錦、太極拳等平和的運動都是很好的選擇。

          7、防止疾病復發。防流感:流感病毒擁有較強的傳染力,直接吸入空氣中的病毒,或經手將病毒帶入呼吸道都會引發流感。防心腦血管疾?。河行哪X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感冒,人多的地方要少去,減少被傳染的概率。定期復診:高血壓患者不可根據一兩次自測的血壓結果,隨便換藥或改變用藥劑量,應定期復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降壓藥物的調整。隨身攜帶急救藥物。有慢性病的老人外出時要隨身攜帶急救藥物,當出現呼吸困難、肢體麻木等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或撥打120,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99在线视频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日韩高清一级毛片| 制服丝袜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吃奶摸下AA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久久| 热久久美女精品天天吊色|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在线影院| 91精品国产综合久| 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 久九九久福利精品视频视频|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7777久久久国产精品消防器材 |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 日韩在线视频播放免费视频完整版|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AV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久久人人爽人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在线观看| 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不卡|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一二三区|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 久久国产美女免费观看精品|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app|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中文字幕精品1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3D日动漫| 国产亚洲精品2021自在线|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 国产精品99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本大道国产|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 久久精品视频91| 国产精品无圣光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