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總結這種人是:
“不指責不開口;”
“不抱怨不說話!”
和這種人相處真是無所適從,左右為難,暗無天日,水深火熱,身心俱累……
這肯定是一種心理疾病,確切地講是一種人格障礙。多見于偏執性人格和強迫性人格。
偏執性人格的人遇事從不從自身找原因,而是遷怒于他人,善于“外歸因”;
而強迫性人格的人由于自身追求完美,在自我苛求的同時必然會苛求自己身邊的人,一旦苛求成功,就滿意,而苛求不成功,緊接踵而來的就是“指責”和“抱怨”!
我們說常見的心理疾病一般分為三種:
1.情緒障礙
比如抑郁癥,焦慮癥,恐懼癥等等;
2.行為障礙
比如回避行為,沖動行為,強迫行為,藥酒毒品依賴等;
3.人格障礙
比如反社會人格,自戀性人格,依賴性人格等;
其中,情緒障礙治療效果最好;
行為障礙次之;
最最難治的就是“人格障礙”!
這和其人生早期經驗,家庭背景以及本人的成長經歷關系十分密切。
遇到這種人,千萬別和他(她)講理,或試圖改變他(她),那根本是行不通的。
最好的辦法是:敬而遠之!
更多相關建議:
生活中有時候會遇到這樣的人,一件事情你做得好好的,他非要跳出來說你這里沒弄好,那里沒弄好;某件事情明明是他自己不好,他卻總說是別人的問題;有時候你并沒有招惹他,但他就是莫名其妙的指責你,挑你毛病……諸如此類,舉不勝舉。
這樣一個沒事“老找茬”的人,是有心理疾病嗎?
其實,這個需要從多個角度來看待這種言行舉止。
一、性格方面
一個人為什么總是指責別人,挑人毛病?
首先,可能是因為這個人本身性格比較強勢。
強勢的人有一個典型特點,就是凡事自己說了算,或者凡事一定要親力親為才放心。因為強勢的人普遍嚴重缺乏安全感,當別人沒有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時,他覺得不放心,內心焦慮,好像有什么不好的會發生,這個時候,他就有可能跳出來說,“你這個要這樣”、“你這樣不好”……而他這么說的時候,內心其實是害怕別人因此遠離自己的,但也害怕事情沒有朝自己的預期方向發展,他們的內心是非常害怕不可控因素的,雖然他們明知道這個世界上不可控的因素處處存在,但總是試圖將一切牢牢抓住,這樣的人內心其實是非常累的。
其次,可能是這個人內心非常自卑。
非常自卑的人潛意識里是否定自己的,但他同時也想證明自己。在這種矛盾心理沖突下,非常自卑的人往往會表現出兩個極端,要么極其自卑,要么極其自負。當他表現出極其自負的時候,就喜歡對著別人指指點點,沒事找茬、抬杠、挑毛病,哪怕這個事情和他毫不相干。但是為了表現出自己有能力、有價值,他往往容易雞蛋里挑骨頭,努力刷存在感。
最典型的異常自卑人群代表:網絡杠精。
再者,可能是這個人嫉妒心太重。
一個人如果嫉妒心太強烈會干出什么事?答案是:什么事都可能干得出來。而且當這個人被嫉妒蒙蔽的時候,往往理性占下風,不顧后果,只涂一時之快。這個時候,被嫉妒沖昏頭腦的人,就想著怎么打壓對方,怎么出心中的怨氣,不會在乎自己的言行舉止可能帶來的后果。
二、人格障礙
除卻性格方面,人格障礙患者也是有一部分喜歡指責別人的,不同的人格障礙指責別人的出發點不一樣,這一類就屬于心理疾病。
1.偏執型人格障礙
一提到“總是指責別人、挑別人毛病”,不少有點心理學常識的、對人格障礙有所耳聞的,首先想到的就是偏執型人格障礙。這類人格障礙最典型的特點就是沒事找茬,哪怕你所表達的是善意的,甚至你都沒招惹他,他也能招惹你。他指責別人往往是由于潛意識里的極度自卑和嚴重缺乏安全感。由于從小在被挑剔的環境下成長,因而他總是想證明自己很強,總是懷疑別人瞧不起自己,懷疑別人對自己不友善,甚至懷疑別人想背叛自己、陷害自己,并且對自己的懷疑深信不疑,盡管并沒有什么實際依據,俗稱“被害妄想癥”。而且,他一旦有了懷疑對象,就時不時會針對對方,總和對方抬杠,并且每次都要問題上升到道德層面或家國問題,即,每次都將問題擴大化,還到處宣揚,一副自己很冤屈的樣子,嚴重的時候可能帶來安全隱患。一旦被偏執型人格障礙惦記上,幾乎是一輩子的事情。這類人格障礙以男性居多。
2.強迫型人格障礙
強迫型人格障礙會有一些強迫癥的特征,比如說強迫思維或強迫行為,并且他們明明知道自己不應該這么做,但控制不住。這類人本身并沒有什么惡意,只是潛意識里各種極度的焦慮,使得自己下意識地作出一些自己也無法接受的言行。不過,并不是每個強迫型人格障礙都會總是指責別人、挑別人毛病,而是一些潛意識里極度追求完美的強迫型人格障礙,他潛意識里知道“人無完人”,但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維,總是忍不住要去挑毛病,想把事情或人變完美,其實,他自己內心也是很痛苦的。
3.表演型人格障礙
表演型人格障礙一般情況下不會指責別人、挑別人毛病,除非是為了引起注意。他性格極具戲劇性,一會兒晴天,一會兒陰天,脾氣變化只在一瞬間。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表演型人格障礙只是為了表演而表演,沒有什么道德底線,但同時,他的心胸往往也不是那么寬廣,善妒,尤其是當他覺得你搶了他的風頭,奪走了他的被關注,這時,他就可能針對你各種指責或挑毛病。這類人格障礙以女性居多。
4.邊緣型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障礙并不是什么時候都是指責別人、挑別人毛病的,當他表現出這些言行的時候,往往是因為他想獲得對方的關注、關懷或陪伴。由于從小經常被一會冷一會熱的對待,邊緣型人格障礙在親密關系上是十分焦慮而混亂的,焦慮的是不知道對方會怎么對待自己,混亂的是不知道自己怎么對待別人。所以,他往往只對自己親密的朋友、情侶或親人會有這種言行,看上去仿佛要將對方推開,而當他這么表現的時候,其實是在尋求幫助。這類人格障礙以女性居多。
5.自戀型人格障礙
自戀型人格障礙表現為超乎異常的自戀,時不時自我表現,各種自我夸耀,總是覺得自己天賦異稟,能力超常,夸大自己的財富、地位、能力和外表等等,典型人物:特朗普。自戀型人格障礙有一個典型的特點,就是喜歡通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尤其是當他覺得對方可能妨礙自己的影響力。也就是說,他骨子里異常自卑,嫉妒心很重,只要他潛意識里覺得你在某方面比他優秀,他就會想辦法挑毛病,各種打壓,努力顯示自己的價值和能力,以防止被人奪走關注度。這類人格障礙以男性居多。
三、社會角色
另外一些常見的總是指責別人、挑別人毛病的則是和這個人的社會角色有關。
比如說我們的父輩們。因為曲解了“謙受益、滿招損”,并深信不疑,因而對子女很少夸獎或鼓勵,有的甚至幾乎沒有,只是各種挑。而這種挑的背后,是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切。他們不覺得自己這么做有什么問題,覺得這是為了子女好,為了讓子女不驕傲自滿。但,并不是每個子女都能理解這種做法,更多的是造成子女們的自卑,甚至各種心理扭曲。當然,也不是說不能批評,而是該表揚的時候表揚,該批評的時候批評。
和這個角色有著相同言行和心態的,還有一些領導和教師。也是抱著各種期望,認為自己“指責、挑毛病”可以鞭撻下屬、學生,促進他們更加奮發向上。但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理解教師或領導的苦心,有的反而會覺得他們是故意找茬或看不起自己,所以因材施教是很重要的。
簡單的說,無論是父輩、教師還是領導,都是由于一些認知誤區,導致有這類不合適的言行,并無惡意。
所以,一個人總是指責別人、挑別人毛病,可能是性格問題,可能是心理問題,可能是社會角色等因素的影響,不一定就是心理疾病(限于篇幅,這里沒有深入詳細的分析,只是寫了個大概)。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還有其他疑問,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共同探討。
這里是心理咨詢師里外雅堂,碼字不易,如果您對我的回答表示贊同,請點個贊;如果我的回答對您和您的朋友有幫助,請轉發給他們。
更多相關建議:
我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但老師,漢惠心理工作室負責人。
總是指責別人挑別人的毛病是一種性格特點,不是心理疾病。
總是愛指責和挑剔別人的人,內在對自己也是指責和挑剔的。我們在外面呈現出來的所有的關系,室內在等我們自己的關系的向外的呈現。總是愛指責和挑剔別人的人,在他的成長經歷中一定一個指責和挑剔他的人,他一直被這樣對待。當他長大了,那個指責和挑剔她的人已經不跟他在一起了。但是他把那個指責和挑剔他的人,內化在自己的內在。這就是為什么有的人經常會自責。就是自己指責自己,這就是內化了的那個指責和挑剔自己的人。以前那個指責和挑剔自己的人已經離開了,現在是我們自己在指責和挑剔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總是對我們自己某些部分不滿意,或者不允許。你認為那個你不滿意的部分是別人的,所以你總是在指責挑剔別人。
比如一個人很勤快。他看到懶人就特別的容易指責和挑剔。其實那個懶是他自己內在的一個部分。但是他不允許自己有這個部分。所以他把這個部分投射到別人身上。不允許別人有這個部分。
再比如有一個人特別愛干凈。他不能看到不講衛生的人。當她看到不講衛生的人,他就指責和挑剔對方不講衛生。實際上是這個人不允許自己不講衛生。所以他也接受不了別人不講衛生。
所以指責挑剔就是把不允許不接納自己的這個部分投射到了別人身上。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大家可以和我有不同的觀點。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觀點不同的人。
更多相關建議:
喜歡挑剔他人的人,其實是對自己的不滿意。是通過找出放大別人的缺點,然后給出負面的評價,通過這樣來逃避面對自己,和避免陷入到對自己各種不滿意的不良情緒。是對自己不滿的一種向外投射,只不過,倒霉的是另一個不幸的人。
愛挑剔的人大概分為三類:
一是完美主義者,他們對自己要求相當高,但人非完人,即使是他們自己也總有無法完美的地方,總處于不容易滿意的狀態。看到別人做的不好,或他們認為不好,就會激活他們內心對自身不完美的焦慮。于是出于心理本身的自我保護,會把這股焦慮投射出去,那么當下再看到和體驗到的就是別人不完美,而非是自己了。挑剔他人,其實是他們對自己的一種督促和不滿,各種工作狂就是這類的典型。
第二種是自卑的人,他們骨子里是對自己不滿意的,挫敗情緒彌漫在他們內心,于是他們會轉移這種挫敗感,通過挑剔他人,對別人報復,他們自己內心才會平衡一些。
第三種是知道自己不行,但也不允許別人比他好,于是挑剔就是發泄他們內心嫉妒的一個借口和渠道。這種是最陰暗的。
更多相關建議:
感謝邀請!總是指責別人,挑別人的毛病可以看得出心理是處于不健康的狀態,是有一定的性格缺陷的。大致如下:
1、總是愛指責別人,挑別人毛病的人跟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有很大的影響。相信他的原生家庭父母從小就是這樣對他的,耳染目睹,自己也以這一套行為方式對待別人。
2、總是指責別人、挑別人的毛病的人自己是個完美主義者。不僅對自己要求嚴格,也對身邊的事要求完美。具體表現為:極端挑剔自己,并連帶挑剔自己身邊的愛人、親人。
3、愛指責別人、挑剔別人的人帶有自戀成分。這類人在成長中因為缺少關注和贊美,于是學會了自我保護,經常會自己夸自己。同時帶有很強的疾妒心,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看到他人比自己好,就不停地去以言語進行打擊,目的就是為吸引注意。在自戀狂眼里,身邊的人都要,“為我服務”,是“我的附屬品”,“我”可以隨心所欲地改造別人。
更多相關建議:
總是指責別人,挑別人的毛病,大多不是心理疾病,是思維習慣,性格使然。
總是愛指責別人,挑別人毛病的人,有這么幾種可能性。
第一,是因為他自己經常被指責,被挑剔。潛移默化當中也學會了這樣與人互動交流。尤其是原生家庭當中的父母,比較強勢,愛挑剔。他本人不自覺,也就成了父母這樣的人。
第二,自身確實有一定的優勢,比別人強。所以總是看不上別人。
第三,自身有一定的優勢,但是不夠自信。通過挑剔指責他人來獲得心理上的優越感。
第四,自身并沒有什么優勢,但是通過挑剔別人,指責別人,就顯得自己比別人強,進而獲得心理上的種滿足感優越感。
第五,害怕別人超過自己。通過指責挑剔他人,打擊別人的積極性。否定他人的做法。實際是害怕自己被超越。
第六,特別不喜歡自己,不能接納自己。所以投射為對他人的挑剔指責。
第七,嫉妒別人在某方面有優勢。就通過指責挑剔他人的其他方面來拉低否定這個人的優勢。
第八,自己內心裝了太多的委屈,不甘,憤怒等負面情緒。也容易挑剔,指責他人。
第九,性格偏執,敏感多疑的人就總是挑剔指責他人。
第十,大多數的情感障礙,精神障礙都有這樣的性格基礎。
更多相關建議:
我是大學本科是學心理學的。
關于心理疾病,是有相對嚴格的定義的。比如其中一個原則就是,這個事兒得引起主體的不舒服。影響其正常生活的開展。
如您所說的,如果一個人總是指責別人,挑別人的毛病,于是引起周圍的人對其不滿,而這種不滿反過去會給他帶來痛苦,那它這就可以說是一種心理困惑,嚴重的就是心理疾病了。
從更專業的角度來看,一般來講,一個人老是指責別人,往往是其本身缺乏安全感的一個表象。有的人缺乏安全感的原因是害怕自己做得不好,于是,他在潛意識里,會首先指責別人,當指責別人時,他的內心潛意識里是在這樣對自己說:你看,是他這不好那不對,可不是我這不好那不對,如此,從而獲得他本人內心的安全感。
對于這類人,平時,也不必那么去跟他較真,其實,這類人,你只要平時跟他相處時,多關心他,他指責你時,你多笑笑,包容他。當他發現你是這樣對他時,便對你這個人有了信任,今后對你的指責會逐漸減少的。
你先試試我的這個建議,我的建議是有普通針對性,但具體到個人時,有時也會有偏差,如有更多需要,可以關注我,或者在下面評論提問。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更多相關建議:
路見不平人人踩。
道推越辯越明
自己站得正還怕人家橫挑鼻子豎挑眼
心虛膽怯者才怕指責
理虧者怕挑剔。只要自己沒毛病 就不怕別人挑
天天考慮別人有無病 其實自己病了即神經衰弱癥
更多相關建議:
這種人骨子里是自卑。他在指責別人,挑剔別人的過程中逞能。現在有人批評余秋雨品德差,試問,一個品德差的人怎能寫出那么優美的散文?有本事你也寫出美文來,讓咱也開開眼。這種人完全是用自負的形式掩蓋自卑!別理它?
更多相關建議:
在人與人相處中,尤其是家庭及其密切關聯的人相處中,總是習慣性指責別人,挑三揀四找事制造不愉快,哪怕做得再好也能被他扭曲的挑出毛病來,自個的不足缺點卻視而不見又不容人說,這是一種病!是成長背景里的疾病。人身上的刺越多內心越自卑,越缺乏對事物的安全感。人的心胸越狹窄越自私,越虛榮越會強迫表現自己。人自身的毛病越多越不敢正視自個,越想用指責別人掩蓋自己缺陷。人內里越空洞越愛虛張聲勢,越會欺壓別人。見不得身邊人強過自己,可自個又把控不了,也不會駕馭,只能用野蠻無理方式欲蓋彌彰。這是一種病,的的確確是種心理上的疾病。有病就得治啊,內病外治需要心理醫生的疏導。但這個疾病與頭疼感冒不一樣,打針吃藥沒有用,藥吃多了還容易精神失常。自個若不能反觀自個打開狹隘,只會竹籃子打水繼續瞎折騰。成長環境氛圍深深影響著人的狀態,而且越是潛移默化的越會深入到骨子里的。心理障礙頑于疑難雜癥,不太好治,亦會對他人造成心理壓抑和傷害。所以人們都不愿意接觸這種人,因為總會讓事情變得很糟糕、很不愉快、大煞風景。當然了,也不是沒有辦法,例如:夫妻一方本來做得很好,卻在日常生活里被對方百般挑剔,常態里反復溝通無果,無法溝通,依舊是江山易改秉性性難移。那么有可能改變這一情形方法只有兩個:一則散,免受其亂。二則反其道行之,占據指責的位置一段時間,甚至是一個時期。針鋒相對并壓倒性的指責其所作所為,反復重演其所作所為。豎起一面鏡子折射出其丑陋的德行,令其無可爭辯且無法逃避,感同身受的好好體會一下!以期自個能夠反觀自省,給予其自我修正和改變的啟迪,進而破繭成蝶而皆大歡喜。倘若其不能改變則是其已無可救藥了,這時解脫自個是最明智之舉。讓其陰霾散去,那灰蒙蒙的天空自然會晴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