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怎么辦?
主要是生活方式的改變、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1.生活方式的改變 :
包括戒煙、限酒、限制膽固醇攝入、加強鍛煉、控制體重、低鹽低脂飲食等等,包括其他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包括熬夜、勞累等等。
2.藥物治療 :
(1)積極控制原發病,比如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
(2)抗血小板治療:預防性應用抗血小板藥物可降低風險,但需要綜合考慮評估相關風險決定是否應用;
(3)調脂穩定斑塊治療:諸多的臨床試驗已經證實,他汀類藥物可穩定斑塊、顯著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和病死率,所以,調脂治療是治療頸動脈斑塊的重中之重。
3.手術治療 :
當然如果頸動脈斑塊較重,已經嚴重狹窄影響到腦供血,臨床上,醫生會根據頸動脈斑塊導致血管狹窄的程度、斑塊的穩定性,結合患者的癥狀、基本情況決定是否手術及采用何種手術方式。
手術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第二、頸動脈支架植入術,兩種情況如何選擇,需要因人而異,并非一概而論,但其遠期效果基本一致
更多相關建議:
頤心堂中醫館致力于弘揚祖國的傳統中醫文化,打造有質量的生活方式。為全國的冠心病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謝謝大家。
更多相關建議:
臨床上經常檢查的動脈斑塊主要有頸動脈斑塊,下肢動脈斑塊和冠狀動脈斑塊,其中頸動脈和下肢動脈屬于比較表淺的動脈,經頸超或下肢動脈超聲即可明確,而冠狀動脈的斑塊需要做冠脈CTA或冠脈造影才能看到。動脈斑塊既是人體自然衰老的一種表現,但也可能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后果。
頸動脈斑塊是最常見的動脈斑塊,“中國卒中防治工程“的研究發現,發現中國≥40歲居民中有36.2%頸動脈粥樣硬化。頸動脈斑塊一般沒有癥狀,有一部分(20-30%)會進展為短暫腦缺血發作(TIA)、腔隙性腦梗塞及嚴重的腦卒中。發現頸動脈斑塊,一方面表明血管已經開始硬化,這是老年人自然的一種生理現象。但另一方面。如果斑塊狹窄過重,會造成腦部供血不足,對于頸動脈嚴重狹窄的患者需要行手術治療(支架介入或剝脫術),同時部分易損斑塊還有可能脫落,造成腦栓塞等并發癥。所以對于頸動脈狹窄超過50%或有癥狀的頸動脈斑塊均需降脂治療。
下肢動脈斑塊,對人體也有一定影響,如果斑塊過于狹窄,會造成下肢供血不足,表現為間歇性跛行等癥狀,特別是合并糖尿病的,甚至還會造成下肢動脈閉塞等嚴重情況。
而冠狀動脈斑塊,狹窄不厲害的提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超過50%的提示有冠心病,需終身降脂治療。冠狀動脈中的易損斑塊還有可能脫落造成繼發血栓堵塞,發生急性心梗的可能。
動脈斑塊的發生除了年齡這個無法改變的因素外,還與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肥胖及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密切相關,如果想預防或控制斑塊的進展,必須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控制血壓、血脂、血糖。
更多相關建議: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在做超聲的時候會看到報告上寫著“動脈斑塊”幾個字,常見有頸動脈斑塊、下肢動脈斑塊和冠狀動脈斑塊,對于斑塊有輕有重,有的人“談之色變”,有的人”視若無睹“,其實這兩種 極端的態度都會不利于健康,采取客觀正確的態度來應對至關重要。
什么是動脈斑塊?
我們常常把它比喻成水管用時間長了,里面生了一層厚厚的銹,血管內壁上生的“銹”就是斑塊,是指動脈硬化后形成的黃色粥樣脂質集聚物。動脈斑塊既是人體自然衰老的一種表現,斑塊進展會造成血管狹窄,斑塊脫落會形成栓子堵塞血管。
動脈斑塊的發生除了年齡這個無法改變的因素外,還與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肥胖及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密切相關。
動脈斑塊對健康有什么影響?
頸動脈斑塊是最常見的動脈斑塊,發現頸動脈斑塊,一方面表明血管已經開始硬化,這是老年人自然的一種生理現象。但另一方面。如果斑塊造成狹窄過重,會造成腦部供血不足,對于頸動脈嚴重狹窄的患者需要行手術治療(支架介入或剝脫術),同時部分斑塊不穩定而脫落形成栓子,造成腦栓塞等并發癥。所以對于頸動脈狹窄超過50%或有癥狀的頸動脈斑塊均需服用他汀類藥物穩固斑塊并在一定程度上縮小斑塊。
下肢動脈斑塊對人體也有一定影響,如果斑塊過于狹窄,會造成下肢供血不足,表現為間歇性跛行等癥狀,特別是合并糖尿病的,甚至還會造成下肢動脈閉塞等嚴重情況。
冠狀動脈斑塊,狹窄不厲害的提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超過50%的提示有冠心病,需終身降脂治療。冠狀動脈中的易損斑塊還有可能脫落造成繼發血栓堵塞,發生急性心梗的可能,也需要他汀進行治療。
如何正確對待動脈斑塊 并制定治療計劃?
當 看 到 體 檢 報 告 提 示“動脈斑塊”“動脈狹窄”時,一定要引 起重視,不能視而不見,需要到醫生那里進行詳 細的評估。
(一)首先要評估的就是存在哪些危險 因素,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肥 胖、吸煙、大量飲酒、久坐少動等。針對存在 的危險因素進行積極的治療,包括生活方式的改 善和藥物治療。因為危險因素是導致動脈病變 的罪魁禍首,嚴格的控制現存的所有危險因素, 能夠大大減慢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從而降低腦卒中、冠心病等風險。
(二)是否需要進行藥物治療或是外科 治療要征求臨床醫生的意見,醫生會根據動脈斑塊的大小、狹窄的程度以及易損程度 來決定具體的治療方案。其中堅持良好的生活 方式(如低鹽低脂飲食,合理運動,戒煙戒酒,控制體重等)、積極的控制危險因素(例如同時存在高血壓、糖尿病等,應該積極控制血壓、血糖達標)是所有治療的基石,需要持之以恒。
(三)做到定期復查。如果存在不穩定斑塊或是狹窄程度重、前后兩次動脈超聲提示動脈病變進展較快,建議密切的隨訪,每3個月左右就復查一下動脈超聲以評價疾病進展 情況和調整治療方案;如果危險因素經過規范的嚴格的控制,狹窄程度在輕中度且動脈超聲提示斑塊穩定,則可以延長至每年復查一次。
(四)需要注意是否有頭暈頭痛、胸痛胸悶、下肢疼痛等癥狀。 如果有上述癥狀或是可疑癥狀則要立即就 診并進一步檢查以了解動脈 病變情況和有無并發癥的出現。
綜上所述,當存在動脈斑塊的時候,需要 高度重視,避免過度焦慮,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制定一個治療計劃。此外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注意定期復查,出現癥狀及 時就診,充分利用體檢的結果來為我們的健康保駕續航。
純手打,如果您覺得有用,可以幫我點個贊嗎?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留言評論。我是每天分享健康知識的園醫生,期待您的關注...
更多相關建議:
說到斑塊,很多人不一定非常清楚,簡單說就是比較嚴重的血管垃圾。
當不穩定的血管斑塊破裂后,就會形成血栓,血栓就會堵塞血管,就會發生心肌梗死、腦梗死。就算斑塊不破裂,當斑塊不斷加重,到一定程度,也會影響血栓,引起各種血管缺血性疾病。
一、斑塊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出生的時候血管是富有彈性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不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很多人從小時候開始出現動脈硬化。一部分的動脈硬化進展比較快,從動脈血管內膜開始,局部有脂質聚集,纖維組織增生以及鈣化沉著,逐漸就會形成斑塊,動脈內膜的脂質聚集外觀呈黃色粥樣,所以叫動脈粥樣硬化。這個比較嚴重的動脈粥樣硬化,就可以理解為斑塊。
二、斑塊有什么危害
輕度的斑塊一般不會影響血流,更不會引起癥狀,也就不會導致各種疾病。但是隨著這些斑塊的加重,就會影響血流,慎重出現不穩定斑塊,發生破裂,形成血栓。
這些斑塊發生在頸動脈,會導致腦供血不足;發生在心臟血管,會導致冠心病;發生在外周血管,會導致四肢動脈狹窄。當不穩定斑塊破裂后會形成血栓,血栓堵塞在腦血管就是腦梗死;血栓堵塞在心血管就是心肌梗死;血栓堵在下肢,就是下肢動脈血栓。
簡單說斑塊會導致血管狹窄,引起各種血管疾病;斑塊是血栓的前身,斑塊破裂會形成血栓;而血栓又會直接導致心肌梗死、腦梗死等等致命性疾病。
三、斑塊如何發現
全身最容易檢查的大動脈就是頸動脈是否有斑塊。比較常用的辦法就是做一個頸部彩超就能發現頸部動脈是否有斑塊,及斑塊的程度,以及斑塊的性質。四肢動脈血管,相對也比較容易發現問題,同意是做血管彩超。
對于心臟血管,普通檢查時無法看到心臟血管是否有斑塊的,只能通過心臟血管CT或心血管造影才能進一步明確是否有斑塊,以及斑塊的性質。
其實我們更關心頸動脈斑塊及心血管斑塊,因為頸動脈斑塊如果加重會導致腦供血不足或腦梗死;心血管斑塊加重會導致心絞痛會心肌梗死。
四、如何控制斑塊
大家一聽到斑塊,就想著:我應該吃點什么藥,或者用支架或手術,趕緊把這個斑塊消除或減小。
其實,斑塊也分大小,斑塊性質也分穩定和不穩定。因為斑塊不同,我們對待斑塊的態度也不同。
1、斑塊理論是可以控制,甚至部分斑塊能縮小。研究顯示,在健康生活方式基礎上,配合一定的他汀藥物,絕大部分斑塊能夠穩定,不再發展,或不再快速發展;少部分的斑塊還能縮小。
2、不管是否吃藥,控制斑塊的基礎是健康生活。我們開始說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形成斑塊,導致斑塊加重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控制斑塊,比如先健康生活,遠離煙酒、控制體重、堅持運動、低鹽低油低糖飲食、減少熬夜、減少壓力等等。同時如果伴隨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一定要積極正規的控制三高。這是控制所有斑塊的基礎,也是重中之重。
3、至于斑塊要不要吃藥,那倒不一定,心血管斑塊是否吃藥,必須具體看斑塊程度,一一般會建議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來穩定斑塊,預防血栓。因為心臟把控檢查比較復雜,很多人都無法直接檢查。簡單說心血管狹窄超過50%就叫冠心病;超過75%結合癥狀可能需要支架;多支血管嚴重狹窄,可能需要心臟搭橋。
我們就拿頸動脈斑塊來舉例,因為頸動脈斑塊比價容易檢查。
1)頸動脈內中膜增厚
如果沒有出現相應的癥狀,比如有偏癱、偏身麻木、視力問題、言語問題等,就不需要吃藥,只需健康生活、控制三高即可。
如果已出現過心腦血管缺血的癥狀,就需要加服他汀類藥物,并要將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以下。
2)頸動脈斑塊形成
這些斑塊分為“不穩定斑塊”和“穩定性斑塊”,其中穩定斑塊,是指那些不太容易破裂,不容易形成血栓的斑塊。如果穩定斑塊血管狹窄<50%;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別的頸動脈沒有斑塊或狹窄;沒有腦供血癥狀。那么暫時也可以不吃藥,先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控制三高。并定期復查頸部彩超。
3)如果不是上述兩種情況,都需要藥物甚至手術治療
在控制三高和健康生活基礎上,加用阿司匹林加他汀,抗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穩定斑塊防治斑塊破裂預防血栓,把低密度脂蛋白降到1.8以下。
更嚴重的狹窄,還需頸動脈支架或頸動脈內膜切除術。
哪些頸動脈斑塊需要支架或內膜剝脫術?
頸動脈管腔中度狹窄50%-69%,如果處于不穩定斑塊就需要手術。
頸動脈官腔重度狹窄≥70%在充分評估患者手術風險與可能的獲益的前提下,可考慮手術治療。
對于已經完全“堵死”的頸動脈慢性閉塞,綜合評估后可手術。
簡單說,嚴重的斑塊不但需要吃藥,還需手術;因為斑塊是全身性疾病,很難通過一處斑塊的手術,消除全身的斑塊。所以大部分需要吃藥的斑塊,都需要終生健康生活,終生吃藥預防斑塊加重。
即使有支架,有搭橋,有內膜剝脫術。但畢竟這也是沒有辦法的斑塊,不但花錢,還有風險。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從小開始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才能在我們成長過程中避免斑塊加重導致的各種血管疾病。
更多相關建議:
歡迎大家關注我,一個神經外科大夫,為你科普健康與快樂知識。
動脈斑塊的形成與人體本身的年齡息息相關。人體自然衰老會導致動脈硬化,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粥樣斑塊。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可以影響所有的大型和中型動脈,包括冠狀動脈、頸動脈和腦動脈,主動脈及其分支,以及四肢的主要動脈。
動脈斑塊除了自然身體老化的機制外,它的形成是非常復雜的。動脈斑塊的形成的初期多是由于動脈內膜受到損傷后,變得凹凸不平,血液中的代謝不掉的膽固醇及其他脂肪物質,黏附在動脈壁上,慢慢積累,形成斑塊。
動脈內膜是由一層內皮細胞組成的,幫助動脈內皮保持光滑和平滑,保證血液流動和流通的。動脈斑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內皮受損。通常是由血脂異常、高血壓、高血糖、吸煙等引起的。
這種因素通常會導致或是加速血管損傷,增加膽固醇及其他脂肪物質的形成。當膽固醇或脂質穿過內皮進入動脈壁,就會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局部會有斑塊形成。
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過程中,如果斑塊一直在緩慢地發展,就是我們所說的硬斑塊。一般硬斑塊比較安全,其斑塊已經鈣化,斑塊和血管貼合牢固,不易脫落。
它的危險性并不大,即使會造成很嚴重的狹窄,體內的代償機制也會形成很多側支循環。就好比是上山的路走不通了,想上山的話還是會有小路可以走是一樣的。動脈某一個位置狹窄堵塞了,它也可以自發的繞過堵塞的位置,而不至于造成嚴重的后果。
在動脈斑塊的形成過程中,最怕的就是易損斑塊,也就是軟斑,易發生破裂脫落,引起心腦血管疾病。局部斑塊黏附的脂質核越大,纖維帽就越薄,越容易發生破裂,這樣的不穩定斑塊很容易造成急性疾病發生,如心梗、腦梗等。
當檢查發現是不穩定性的斑塊時,不管有癥狀都應服用一些穩定斑塊的藥物加以控制。如他汀類藥物和抗血小板藥物加以治療控制。如藥物無法穩定控制斑塊時,可通過手術來解決。
歡迎大家關注我,一個神經外科大夫,為你科普健康與快樂知識。
更多相關建議:
小崔醫生堅持做大家看得懂的醫學科普,很多人都在問,頸動脈斑塊可怕嗎?今天我們聊聊頸動脈斑塊那點事兒。
頸動脈斑塊是我們特別熟悉的疾病,在大于50歲的人群中特別常見,就算沒有頸動脈斑塊的人也經常聽說頸動脈斑塊的相關事情。頸動脈斑塊在人群中特別常見,但是人們對它并沒有多深刻的了解,猶如“最熟悉的陌生人”一般。
一、頸動脈斑塊是什么呢?
1、 它的本質就是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長在了頸部,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分叉的地方最為常見。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是一種慢性形成的斑塊,隨著血液成分的變化,血液中的脂類和糖類等物質容易在動脈內膜下聚積,久而久之斑塊越來越大,呈向心性增長,致使血管的管腔變得狹窄,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頸動脈狹窄。頸動脈斑塊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可以導致血管不斷地狹窄,這是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是腦卒中常見的病因之一,應當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二、有的人有頸動脈斑塊有的人卻沒有頸動脈斑塊,這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
1、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是多種病因相互促進所致的,并非單一因素所致。其主要病因為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及吸煙等。高血壓是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也是影響最直接的原因之一。隨著血壓的升高,血管內壓力處于病理性狀態,長期高血壓使得血管不斷變性,也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的形成。
2、糖尿病和高脂血癥是血液成分的變化,糖分和低密度脂蛋白等成分不斷的在血管內膜下局部沉著聚集,進而纖維組織增生和斑塊形成。準確來說,吸煙應該歸為不良習慣,吸煙是的毒性物質進入血管內,刺激血管壁發生變化。上述原因也都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的。
三、頸動脈斑塊可怕嗎,該如何檢查與處理
1、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最主要的問題是當其使血管狹窄到一定程度,對遠端組織的供血就會減少,從而產生缺血性功能障礙及壞死等。不同部位的斑塊所致的臨床癥狀也不盡相同,例如,本文談到的頸動脈斑塊,它會使腦卒中的發病率直線升高,嚴重的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可是心臟供血減少,是心梗的罪魁禍首;腎動脈粥樣硬化型斑塊是腎梗死的主要原因,通過上述的例子很容易理解,粥樣硬化型斑塊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可以導致組織的缺血壞死。
2、回過頭來說頸動脈斑塊。當發現頸動脈斑塊時,人體不一定有臨床癥狀。輕微的斑塊對血流會產生影響,但不至于導致組織的缺血。隨著時間的進展,斑塊不斷增厚,腦組織供血逐漸減少。當勞累或突然起身等誘因,腦組織開始出現輕微缺血的臨床癥狀,如頭暈、陣發性肢體麻木無力或短暫性黑朦,上述臨床癥狀都是臨時的,恢復正常血供后,癥狀會完全恢復。當血管發展到重度狹窄。隨時都有血管閉塞的可能,當血管閉塞后,就會出現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癥狀,如肢體運動障礙、言語不利、吞咽困難及意識障礙等。所以,單純提頸動脈斑塊危險不危險,要看頸動脈斑塊發展到什么程度和血管的狹窄程度。
3、當今的醫療水平不斷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體檢對于大眾來說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通過頸動脈彩超等檢查就可以發現頸動脈斑塊的存在,而且還可以看出血管的狹窄程度和血流情況。此外,CTA和MRA及DSA都可以進一步對血管的情況進行分析,但費用就要貴很多了。一般體檢頸動脈彩超就足以發現問題了。
4、發現頸動脈斑塊也不用過于擔心,如果是輕微新鮮的斑塊,通過改善生活習慣、調理飲食和適當藥物治療一般可以使其變小或避免斑塊的進一步惡化。對于已經導致血管嚴重狹窄的斑塊來說,及時的規范治療是必要的。通過完善的術前評估,再決定是否行血管內介入治療或外科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治療。血管內介入治療是微創手術,通過導管導絲和支架將狹窄的血管給機械性的撐開,恢復正常的血流。外科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是通過開刀剖開頸動脈血管壁,將斑塊從血管壁連同血管內膜一同取出。目前的研究像是兩種治療方式不分伯仲,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適宜的治療方式。
更多相關建議:
血管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出現斑塊,但并不是所有的斑塊兒都是高危的。腦卒中的罪魁禍首在于不穩定性斑塊。頸動脈血管B超顯示斑塊呈強回聲,表面規則,形態扁平,看起來就是穩定斑塊;如果斑塊顯示為低回聲,形態不規則,血流速快,就可能是不穩定性斑塊,栓子易脫落,導致腦卒中的可能性大。
所以說,動脈斑塊比較可怕的,但只有不穩定型斑塊一旦破裂才更可怕。
更多相關建議:
點擊頁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更多健康問答輕松看~~~
更多相關建議:
你知道動脈硬化是怎么形成的嗎?動脈硬化可不可怕,先來看看它的形成過程吧.
血管中過的板塊也稱動脈硬化。
斑塊形成最核心的因素是血脂中重要的指標叫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它就像一個拿著鑿子的小偷一樣,在我們的血管壁上到處破壞,然后血管血脂中還有另一個叫高密度脂蛋白的,它被形容成血管中的警察,專門負責收拾那個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再血管壁上進行破壞的過程中,血管會產生炎癥。怎么說呢,就好像我們手不小心被劃傷,長時間不管它,不注意衛生,傷口就會紅腫發炎,你一擠還會有膿流出來。手如此,血管也如此。
血管內的炎癥產生后,血管中有一類細胞稱為巨噬細胞,它會吞噬炎癥。巨噬細胞吞噬一個炎癥細胞,十個,百個,千個,萬個……但是吞噬到一定程度,它就再沒有這個能力了,然后發生變異。巨噬細胞變異成泡沫細胞,泡沫細胞沉積形成斑塊。
斑塊就是這樣形成的。
在這個過程中,高血壓會促使炎癥的發生,所以血脂過高,要控制血壓就是這個問題。因為血壓過高會促使驗證發生,糖尿病也會促使炎癥的發生。
而人的斑塊從25歲開始形成,我們平時要注意控制血壓、血糖,在體檢時注意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這些數據,并且有效的降低血管中炎癥的發生,動脈硬化就沒什么可怕。
【作者:劉倩
國家公共二級營養師
大連營養師俱樂部編輯、微課負責人
王興國特訓班5期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