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脈CT和冠脈造影是心內(nèi)科常見且實用的檢查,用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診斷,有不少患者都聽說過或已經(jīng)做過。
但這兩種檢查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區(qū)別?哪個檢查更好?
春雨居佳醫(yī)生邀請到閔穎醫(yī)生,和大家來聊一聊“造影和冠脈CT檢查,哪個更有用?”
\n
1、冠脈CT檢查
實施方法:
您躺在CT機上,從外周血管給您推入造影劑,在3個心博到4個心博周期內(nèi),造影劑就會從外周的動脈到達冠狀動脈,形成切片式的冠脈的影像,將影像疊加起來,就形成了冠脈CT檢查結(jié)果。
試用場景:
冠脈CT在報告為陰性,判定不是冠脈狹窄的時候是金標準。
比如說,一個患者說自己可能有點缺血,心電圖上有點改變,而這種情況是冠心病的可能性比較小,但不能排除的時候,選擇做冠脈CT檢查很好。因為一旦檢查結(jié)果顯示是陰性,那就不用再做進一步的檢查。
2、造影檢查
實施方法:
造影類似于手術,通股動脈或者橈動脈,插一根導管到病人的冠脈開口處,直接在冠脈開口處,釋放造影劑。當造影劑充盈在血管中后,通過多角度的拍片,可以看到動態(tài)的供血過程,這個是冠脈造影檢查。
試用場景:
造影檢查是判定冠脈狹窄的金標準。
比如說你的心電圖和各項指標提示,你是冠心病的可能性比較大,而且狹窄程度比較高的時候,建議您做造影檢查。因為它更準確,能判斷出血管的狹窄程度。
甚至有時候,在做造影的過程中,會放一個血管內(nèi)超聲在斑塊上,去探查下斑塊的情況,如果醫(yī)生發(fā)現(xiàn)您的血管有80%,甚至85%的狹窄的時候 ,可能會直接介入手術。
更多相關建議:
2. 冠脈造影
冠脈造影,大家可能耳熟能詳,但凡就診過心血管專科的患者,可能都會被建議“如果想
確定是不是冠心病,還是做冠造”。的確,到目前為止,冠脈造影是臨床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對指導治療更是最可靠的依據(jù)。因此,相對于冠脈CT而言,其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更加精確的判斷冠脈狹窄的部位、程度,更好的幫助我們選擇恰當?shù)闹委煛?/p>
但是,冠造檢查是有創(chuàng)檢查,而且這種檢查是通過導絲穿刺進入周圍動脈(橈動脈、股動脈為多),沿血管走行將導絲抑制推送到心臟根部,打入造影劑。因此風險性相對冠脈CT更大,國內(nèi)外因為冠脈造影檢查形成主動脈夾層的比例在萬分之五左右。另外,做冠脈造影檢查因涉及住院費及耗材費,費用上也要比冠脈CT貴些。
綜上所述,冠脈造影與冠脈CT是診斷冠心病的兩種最常用且最準確的方法,但有各自的優(yōu)缺點和適應證。在選擇上,相信醫(yī)生會根據(jù)每位患者的癥狀輕重、病史的長短,以及初診復診的不同,選擇最適合患者的檢查。
更多相關建議:
冠狀動脈CTA啥東西?快速多層掃描和圖象重建技術,生成冠狀動脈圖象的一種技術,能基本了解冠脈病變部位及狹窄程度。冠狀動脈CTA有啥優(yōu)勢?1.無創(chuàng):冠狀動脈CTA是一個“無創(chuàng)、快速、準確”的冠心病檢查手段,成為許多需要了解冠脈情況患者的福音。比起介人冠狀動脈造影,心臟CT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無創(chuàng)。2.更好評估斑塊情況:當然除了無創(chuàng),與冠脈造影相比,心臟CT對于測量冠脈鈣化斑塊負荷、了解冠脈管壁及冠脈外情況、檢查先天性冠脈發(fā)育異常等也有優(yōu)勢。3.風險更小:冠脈CTA因為無創(chuàng),且無侵入性操作,所以,和冠狀動脈造影相比,其風險更小。4.費用更低:冠狀動脈CTA比冠脈造影費用要低廉很多,且安全性高,副作用相比更少。冠狀動脈CTA有啥缺點?1.圖像為靜態(tài)圖像,相比冠狀動脈造影血管情況評估更差;2.對心率和操作重建要求更高;3.受血管鈣化情況影響較大;4.因為是靜態(tài)圖像,不能評價血流情況及其流動方向。冠狀動脈造影是啥東西?冠狀動脈造影有啥優(yōu)勢?冠狀動脈造影有啥缺點?如何選擇做CT還是做造影?而最簡單的方法,其實是謹遵醫(yī)囑。因為醫(yī)生需要不同維度的了解你的情況,就需要作出不同的檢查,有時候,我們需要把冠脈CTA和造影都做了,才能更好的判斷下一步怎么辦?
更多相關建議:
什么是冠狀動脈?冠狀動脈CTA檢查冠狀動脈造影小影大夫,想了解更多醫(yī)學知識,請關注我。
更多相關建議:
哪些人需要做冠脈CT檢查?
哪些患者需要冠脈CT檢查?
一、有多重冠心病危險因素的人群
如中老年男性,絕經(jīng)后的女性,長期吸煙史,長期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病史,長期生活方式不健康,長期高負荷工作等等。
二、臨床癥狀或其他檢查懷疑有冠心病可能的人群
如各種原因?qū)е碌男赝础⑿貝灐⒈餁狻⒀劳础⑵弊痈小ν幌峦础⒆笊媳鄄贿m等等,及心電圖、超聲、Holter等檢查懷疑有冠心病可能的人群;
三、冠脈支架植入術后或搭橋術后的復查
以前支架植入術后復查都是需要再次做造影檢查,患者痛苦且花費多,還需要住院,依從性差,現(xiàn)在應用冠脈CT復查,簡單方便,門診就可以完成,大大的方便了患者,臨床應用非常廣泛。
冠脈CT發(fā)現(xiàn)血管狹窄怎么辦?
首先,要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冠脈CT報血管狹窄百分之多少,只是一個虛數(shù),是診斷大夫目測的結(jié)果,并不是精確的數(shù)字,不必太過糾結(jié)這個數(shù)字;
二是冠脈CT往往會高估狹窄程度,也就是說,如果你后來做了冠脈造影檢查,往往會發(fā)現(xiàn)造影診斷的狹窄程度比冠脈CT的狹窄程度要輕,這是由于不同的成像方法差異所導致的,并不是說CT的結(jié)果不準確。
冠脈CT的結(jié)果分為五類:
1、未見明確狹窄及斑塊,這說明冠脈血管沒有動脈粥樣硬化表現(xiàn),最好的結(jié)果;
2、可見粥樣硬化斑塊,狹窄<20%,這是早期粥樣硬化改變,不會導致心肌缺血改變,但提醒我們需要用藥控制動脈粥樣硬化進程;
3、管腔輕度狹窄,狹窄程度20-50%,一般也不會引起心肌缺血的各種癥狀,也不會建議冠脈造影檢查,需要規(guī)范的藥物治療;
4、管腔中度狹窄,狹窄程度50-70%,這屬于臨界病變,可能會引起心肌缺血的各種癥狀,一般建議行運動平板試驗、負荷心肌核素或心肌灌注MRI等功能學檢查,診斷是否存在心肌缺血,也可以直接進行冠脈造影檢查,明確冠脈狹窄情況,術中可以同時進行壓力導絲或血管內(nèi)超聲等更精確的檢查,往往CT發(fā)現(xiàn)中度狹窄是最難以判斷處理的;
5、重度管腔狹窄,狹窄程度≥70%,這是嚴重冠心病的標志,一般建議患者行冠脈造影檢查,也可尋找心肌缺血的證據(jù),這其中還包括冠脈完全閉塞(100%)病變,提示支架手術可能難度大。
冠脈CT還會提示斑塊性質(zhì),一般分為三種:鈣化斑塊、非鈣化斑塊與混合斑塊。
常規(guī)來說,非鈣化斑塊與混合斑塊較鈣化斑塊更加危險,更容易誘發(fā)心梗,特別是密度非常低的斑塊,具體需要專科醫(yī)師來解讀。
患者對冠脈CT最擔心的問題
1、造影劑的問題
冠脈CT必須要注射含碘的造影劑,有極少部分人會存在造影劑過敏的反應,主要包括身體發(fā)熱、皮疹、惡心嘔吐等,最嚴重會出現(xiàn)喉頭水腫、心源性休克等(發(fā)生率小于萬分之一),所以冠脈CT檢查后需要觀察一段時間再離開。
對于腎功能不全的患者,碘造影劑的應用需要慎重,要嚴格按照大夫的建議。還有一點,碘過敏試驗不能準確的預測碘過敏的發(fā)生,目前我院已常規(guī)不進行碘過敏試驗;
2、放射劑量的問題
常聽患者議論,說一次冠脈CT檢查相當于拍上千張胸片等等。隨著技術的進步,目前我院的冠脈CT放射劑量得到有效的控制,與普通的肺部CT掃描相似,而通過特殊的Flash掃描模式,可將放射劑量控制在20張胸片的范圍;
3、心率的問題
以前的冠脈CT要求患者不能有心律失常,心室率要求在60以下,現(xiàn)在隨著技術進步,對心率的要求越來越少,我院通過對靜脈艾司洛爾的應用,以及Flash掃描模式的開發(fā),即使是快速房顫的患者,都能夠進行清晰的冠脈成像。
冠脈CT目前雖不推薦作為查體必備,但對于懷疑有冠心病的人群,是非常適合的,無創(chuàng)準確,相對經(jīng)濟。冠脈CT的意義不僅在診斷方面,對我們手術醫(yī)師,冠脈CT能提供更多的解剖學信息,對疑難冠脈病變、血管變異、先天性心臟病等等治療,都有著重要的指導價值。
本文編自網(wǎng)絡,不代表三甲醫(yī)院網(wǎng)觀點,如有侵犯您的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更多健康資訊請關注“就醫(yī)搜”公眾號。
更多相關建議:
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是20世紀80年代出現(xiàn)的一項新的醫(yī)學影像學檢查技術,是計算機與常規(guī)X線血管造影相結(jié)合的一種新的檢查方法。
伴隨著介入放射學的發(fā)展,DSA設備和性能也在不斷改進,動脈DSA方法,特別是選擇性和超選擇性動脈DSA,可以廣泛的應用于全身各個部位血管造影劑全身各部位經(jīng)血管性的介入治療。
目前在冠狀動脈的檢查中,常用的方法為冠脈CTA及DSA。二者在臨床應用中各有利弊。其中冠脈CTA檢查在各大醫(yī)院被廣泛應用,此檢查有很多優(yōu)點:1.創(chuàng)傷小,只需建立一個靜脈通道;2.檢查時間快,一般從開始準備到結(jié)束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3.輻射劑量小,隨著科技的發(fā)展,CT機的硬件發(fā)展較快,目前在冠脈CTA檢查的機型中比較典型的是西門子的第二代雙源,其具有的FLASH技術,能夠在1s內(nèi)掃描完一個心臟,輻射劑量極低。
缺點:1,對心率要求較高,如果患者心率不齊或者過速,將無法完成圖像采集;2,對呼吸有一定要求,患者需要進行屏氣,如果屏氣不佳,將導致圖像出現(xiàn)斷層等現(xiàn)象;3,造影劑劑量較大,腎功能不佳者屬于嚴格禁忌。
對于DSA,其對冠狀動脈的檢查,是目前冠狀動脈病情評價的唯一金標準。其優(yōu)點為:1.對患者心率要求不高;2.無需患者屏氣;3.造影劑相對較少;4.能夠?qū)崟r觀察冠脈狹窄程度或者血流狀況;5,在評價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后,可以進行相關的治療,如安裝支架等。
缺點:1.輻射劑量大,由于檢查時間相對較長,需要實時觀察血管情況,患者與醫(yī)生同處一室,對二者而言,輻射劑量較大;2.創(chuàng)傷性大,冠脈的DSA檢查,發(fā)展的初級階段是通過股動脈進行穿刺,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較大,不容易恢復,長時間的按壓穿刺部位,容易導致此處皮膚損害等,目前比較常用的通過橈動脈穿刺,穿刺部位無神經(jīng)損傷,能夠減小穿刺點的并發(fā)癥,減少患者術后觀察時間,進而降低檢查費用,還能夠使患者下肢無損傷,進而活動舒適;3.檢查準備時間長,并且費用相對較高。
對于冠狀動脈的檢查,僅僅出于診斷目的,臨床上CTA已成為首選的檢查,陰性預測值極高,對臨床可疑冠心病的患者,都首選CTA。
更多相關建議:
在每天的臨床工作中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到底冠脈CTA和冠脈造影有什么區(qū)別?哪一個更好呢?今天我就這個問題與大家交流一下。首先列舉兩個活生生的病例來說明問題吧。
1、患者劉女士,中年女性,間斷出現(xiàn)胸悶、胸部刺痛感1年。患者1年來間斷出現(xiàn)胸悶以及胸部刺痛感,每次胸悶持續(xù)時間長,最長的時候1-2天,胸部刺痛感1-2秒鐘即可緩解。來門診就醫(yī)能夠很明顯感受到患者對于病情的焦慮。追問病史患者無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冠心病危險因素,也沒有長期口服避孕藥等病史,未停經(jīng)。這個患者十分焦慮,生怕自己是冠心病。我建議患者行holter、運動平板心電圖、心臟彩超結(jié)果都是大致正常,但是這些檢查正常仍然不能打消她的顧慮,最后我建議她行冠脈CTA檢查,最后結(jié)果提示她是正常冠脈,沒有冠心病。
2、患者李先生,中年男性,間斷胸痛半年就診。患者近半年來每當生氣著急時出現(xiàn)胸痛不適,發(fā)作時候伴有出汗及后背緊縮感,上訴癥狀經(jīng)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2-3分鐘可以自行緩解。患者有高脂血癥、高血壓,最近診斷的糖尿病,同時患者有25年吸煙史,長期應酬飲酒。患者就診后表示要求做“冠脈CTA”,我建議患者不要再考慮冠脈CTA,可以直接行冠脈造影檢查,并向患者及家屬解釋病情,建議他們做好植入支架治療的心理準備。
大家看,以上這兩個病人,我給予的建議是不一樣的。從這兩個患者身上我們就能簡單說明冠脈CTA和冠脈造影的作用不一樣。這兩個檢查之間不存在誰好誰壞的問題,而是不同情況下使用不同檢查手段的問題。對于冠心病危險因素少,癥狀不典型的患者如果有必要可以考慮行冠脈CTA檢查,起到第一步篩查的作用,同時傷害小,費用低;而對于患者病情基本已經(jīng)明確存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患者還是應該首選冠脈造影,因為你即使第一步先用了CTA后面也可能接著做冠脈造影術,實際上患者的CTA檢查是一種浪費和傷害。并且對于這類患者來說冠脈造影術之后很可能還要有進一步的治療措施,比如說支架植入術。
最后跟大家說:這兩種檢查各有各的優(yōu)勢和不足,患者需要哪種檢查還需要到專業(yè)醫(yī)院就診決定。
更多相關建議:
兩個都是檢查冠脈的比較好的方法,只是不同的檢查手段,不同的檢查作用,適用的范圍不一樣。
首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CT和造影的概念,CT利用掃描成像的原理將狹窄的冠脈呈現(xiàn)出來,而造影則需要插導管注入造影劑,進而進行顯影。
其中,冠狀造影的具有創(chuàng)傷性,整個過程持續(xù)的時間長,而且花費相對較高,被認為是檢查冠心病的金標準,能夠不同角度的顯示血管的病變情況,而且檢查過程中對外界的條件要求較低,能夠全面的檢查血管的變化情況;但是這有創(chuàng)操作,一方面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另外花費高,對血管壁的檢查不是很清晰。
而CT屬于無創(chuàng)操作,操作相對簡單、相對快捷,具有自身獨到的優(yōu)勢。比如,能夠較好的、較清晰的檢查出血管壁的情況,另外CT檢查風險小,相對來說,花費也不是很多,適用的人群等多。但相對而言,CT檢查結(jié)果多為靜態(tài)形式,所以無法實現(xiàn)實時動態(tài)評估。
一般而言,到底是做CT還是造影,醫(yī)院醫(yī)生會根據(jù)病人情況決定的。醫(yī)生依據(jù)的主要標志是如果懷疑是冠心病,可以用CT粗略的判斷一下到底是不是冠脈有問題。如果CT檢查后發(fā)現(xiàn),冠脈堵塞的比較嚴重,需要手術時,會做造影,以準確判斷堵塞的具體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根本不用擔心,醫(yī)生會根據(jù)病人的情況,包括適應癥和禁忌癥等,幫你選擇最好的檢查方法的。
指導專家:李淑琴,副主任醫(yī)師,河北省永年區(qū)婦幼保健院內(nèi)科主任。
主持省級科技成果一項,參與市級科技成果一項。在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多篇,國家級期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參與編寫醫(yī)學著作一部。
擅長疾病 : 內(nèi)科常見病診斷及治療,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腦梗塞,腦出血,糖尿病,甲亢,甲減,面神經(jīng)炎,慢性支氣管炎等。
覺得本文有用,歡迎點贊或推薦給朋友,并關注【醫(yī)聯(lián)媒體】。
更多相關建議:
冠脈CTA的適應癥:懷疑冠心病,且無法百分百排除,而又沒有直接證據(jù)證明冠脈狹窄的可能性很大,于是我們建議做一個冠脈CTA先看看。有幾種結(jié)果:1、冠脈完全正常,排除冠心病;2、冠脈輕度狹窄,考慮冠狀動脈粥樣硬化;3、冠脈重度狹窄,那么還得建議做造影進一步診斷,及或治療;4、冠脈臨界狹窄,還需要進一步冠脈造影。也就是說冠脈CTA做完對于臨界病變或重度狹窄還必須造影。冠脈造影適應癥:急性心肌梗死,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新出現(xiàn)了完左,不明確的心臟擴大,不明確的心衰,勞力惡化性心絞痛,冠脈CTA不能明確診斷的病變,冠脈CTA提示重度狹窄的,陳舊性心肌梗死。造影相對于冠脈CTA,優(yōu)點在于:準確性高,如發(fā)現(xiàn)問題同時可以解決問題,不用走彎路。缺點:有創(chuàng)檢查,可能會出現(xiàn)出血、血腫、血管痙攣、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夾層、血管損傷等等風險。(醫(yī)生也不是神仙,也會判斷失誤,有時候做完造影血管正常的大有人在,請大家理解,話說回來,不做造影又怎么知道血管沒事呢?有人說那為啥不做冠脈CTA,那如果做完冠脈CTA還得做造影,你是不是又會說,浪費錢走彎路……謝謝您的理解!)
更多相關建議:
點擊頁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醫(y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yī)師提問
關注“家庭醫(yī)生在線”,更多健康問答輕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