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沒有得過抑郁癥,但我遇到過精神狀態很不好的人,我不好到什么程度呢?去他家里,你就見到他坐在床上,背靠著墻不想說話,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甚至不愿意看到他媽媽進他的房間。那天我去他家,我看到他明明是因為心理和精神上有壓力,只是無處發泄而已,這時候他媽媽卻并沒有察覺自己兒子的真實需求,而是去廚房洗了一個蘋果給他,
結果這個舉動反而招致兒子更強烈的敵對情緒。當時我很不理解,覺得別人是為你好,給了你一顆蘋果,你非但不感謝,還將別人趕出來,實在不可理喻。
現在我好像明白一些了,當一個人長期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身邊沒有一個理解他的人,唯一和自己最親的母親,完全“看不見”自己的痛苦,這時候他一定很孤獨。后來我長大了,才知道他媽媽患有精神疾病,有時候也會歇斯底里,一個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母親,又怎么可能察覺自己的兒子正在遭受精神上的煎熬。
對于抑郁癥癥患者,他們不是不知道感恩和感謝,他們只是找不到一個可以完全理解自己的人,這種深深的孤獨感,對別人表面上敷衍的關心,他們一眼就能看出來。你的幫助對于他們來說更讓他們有種不被理解和接納的感覺。
尤其有些人,在不能理解抑郁癥為何物的時候,用一些:“想開點,勇敢一點。“這樣的話,只會讓他們更加感受到被排斥和不被理解。一個人感冒了,已經很不舒服了,你卻只對他說你怎么那么脆弱,這不是關心,也不是真正的理解,所以才會讓人感覺很煩。
更多相關建議:
患抑郁癥的人大部分都是心勁重,心胸比較狹隘,太善于思考、妄想了,受環境影響思想包袱重,壓力大,因此心煩意亂,怕和人交往,家人接住多,長處之中總覺得不順心,發脾氣。
更多相關建議:
謝謝您的邀請,您從這個角度提問題,我想您可能是抑郁癥患者的家人,您很想幫助患者又苦惱無法提供有效的辦法。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有一些心理疾病,是否定義成抑郁癥,這個還得進一步考證。在認識到自己有一些抑郁情緒的時候要及時自救或者尋求有效的方法。
當一個人情緒出問題的時候,如果不能及時的意識到,把情緒拉回來,時間一長,就很難去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思想了。如何控制情緒,我來說說我的經驗吧。
一旦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我會積極的尋求方法,家人的關心是很重要的,但家人畢竟不是自己大腦里的思想,指望家人能一眼看穿你的心思然后說出你認為的有效安慰的話語,是強人所難的。如果你意識到這一點,你就不會去煩身邊關心你的家人了。
要有正面的,積極的想法,在腦海里多做訓練。家人是關心你的,只是沒有說出你想要的話,他們也是愛你的,有愛和陪伴,就夠了,你要自己走出來,用愛去回應和包容身邊的一切人和事。
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指望從別人的語言里獲得救贖和安慰,是行不通的。要放下這樣的執念。
所有人都在負重前行,都在努力奮斗。你也是這里面的一份子,沒有特別。不要鉆牛角尖,不要人設自己被傷害的角色,要知道,沒有你自己默許,沒有人能傷得了你。
尋找控制情緒的有效辦法,練習它,提升自己。喚醒內心積極的一面,戰勝負面的惡魔,慢慢的走出情緒的沼澤。
更多相關建議:
作為一枚高中得過較嚴重抑郁癥的小可愛來說,這個問題實在是有發言權。
首先回答為什么面對別人的關心會煩。我當時的感覺是,別人的關心是對自己價值的不肯定或者是對自己真實狀況的完全不理解,甚至會認為:你為什么要用我不能接受的方式來可憐我。
其次,多年后我總結了一下當年抑郁的原因,這跟每個人的現實情況有很大關聯,從我的原因中也可以看出為什么不希望別人關心。先分享一下我得抑郁癥的背景,由于偏科很嚴重,中考后并不能直接進入省重點的實驗班,加上父親強烈希望我能進去,我便在中考后的假期自行準備省重點的分班考試。但此次考試屬于高中知識點的測試,并且有數門學科需要進行,所以在準備階段承受了極大壓力。并且當時時間緊任務重,為了趕學習進度,造成很多新知識學得模棱兩可,尤其是拿手科目數學的學習不順,更加重了我的心理負擔。而父親隔三差五會因為我不能直接進入實驗班而發脾氣,我曾一度一聽見父親的說話聲就嚇得發抖。事后我雖如愿考入了實驗班,但也因此出現了抑郁的情況。
來到高中后,面對徒增的學習壓力、老師的有色眼鏡、其個別同學的冷嘲熱諷等等,我抑郁就更嚴重了。最嚴重的時候是一次全國競賽得獎之后,這很諷刺,當時拖著覺得人生無望的身軀、憑借還算扎實的數學功底拿到國獎后,換來的是老師一句“你是憑運氣考的吧”,之后就徹底對“生”失去了信心。
我整個高一都處在抑郁的陰霾下,精神極度亢奮但又很疲憊,每天只能淺睡兩三個小時,導致我很長一段時間會莫名其妙地干嘔,而且由于精神的崩潰確實有過很糟糕的念頭。我勉強能意識到出現抑郁的原因,但由于精力已經完全被抽干了,自己沒有了改變現狀和付出行動的能力,所以很渴望有誰能像救世主一樣走進我的內心,真正站在我的角度給我一絲指引。可大家的關心特別浮于表面,因為別人不知道我為何出現此時的狀況。聽多了“加油”、“會好起來的”、“要堅強”以后,漸漸地就完全封閉了自己,“沒有任何人能幫我”的想法深深地扎根。
最后給個面對抑郁患者的小心得:抑郁是因為不同的情況產生的,抑郁的人需要得到的是一種認可和支持,如果你無法徹底了解抑郁患者的背景條件,最好的方式就是順著他說的話給予一定的肯定,而盡量不要帶有自身的建議,因為你的建議如果沒有基于對方抑郁的根本原因,只會適得其反。
更多相關建議:
很多抑郁癥患者都會覺得家人的關心煩,因為家人的關心并沒有關心到抑郁癥病人的點子上,或者他們更根本就無法理解抑郁病人的痛苦,所以這些關心不僅沒有辦法使病人變好,更有可能成為一種負擔。
我們可以想想我們自己,當發現旁邊的人很低落,不愛與人交往,抑郁情緒深陷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會告訴他,“不要想太多啦,出去走走,多交交朋友”…
但是我們恰恰忘記所謂的“多出去走走”,交朋友正是抑郁癥病人所無法做到的。他們要做得到就不會抑郁了。因為抑郁癥的癥狀本身就是精力低下,社交回避,所以我們這些好心的建議在他們看來,根本就是無力而蒼白的。
同時,當我們面對抑郁癥的家人時往往會小心翼翼,害怕說一句話就惹他們不高興,或者引起更大的負面效果,比方說自傷自殘,殊不知其實抑郁癥患者他們只是覺得生活毫無意思,一切都沒有意義,很多直接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家人做錯了什么,更多是發生在他們內心的一種無意義感,無價值感,所以家人的這種小心翼翼,從本質上來講更會讓他們覺得不自在,覺得自己無法讓家人開心,加重自罪觀念。
同時他們回避社交,不愿與家人去聊天,家人卻認為這個時候應該多去跟他們交流,這也會讓抑郁癥患者覺得很煩,那所以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首先,就是全面的去了解認識抑郁癥,去知道它到底是什么?
其次,了解抑郁癥患者希望我們如何陪伴,而不是按照我們認為“對他好”的方式,有的時候錯誤的幫助是會起到相反的效果的。
最后,有的時候并不需要什么作為,簡簡單單陪在的患者身邊,跟他們一起度過現狀本身就可能是最有效的方式。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帶給你一些幫助。
我是@國家心理治療師黃孜孜
一個資深心理咨詢師與家庭教育指導師,希望將我所學以及咨詢中所接觸到的心理學知識分享給大家,幫助大家更好地生活。有問題也可以給我留言,歡迎大家點贊,關注,留言。
更多相關建議:
郁郁癥的患者,他的心中永遠是悲觀和低落的情緒。在他的眼里,陽光是灰暗的。世界是黑暗的。身邊的朋友,也讓他甚至是很煩的感覺。這都是很正常的,這都是悲觀的情緒郁悶的狀態帶來的,所以說在抑郁者的面前我們盡量不要去跟他說一些他不喜歡的話,他不喜歡聽的事。
對于抑郁癥的患者,我們千萬不要把它當作是一個心理有病的人,我們也不要把他當做一個可憐的人來可憐我們還要以前對她什么樣,現在也對她什么樣。但是盡量要多一點耐心的去對待他,跟他交流。讓他把心里的障礙徹底的清理好。然后再慢慢的去開啟的心靈已經關閉的那扇門。
更多相關建議:
抑郁的人情緒低落,神經系統緊繃。對外界的事物包括聲音都特別的敏感,患者內心抵觸的人,說話的聲音也會刺激到他,令其焦慮躁狂。
抑郁的人都會有情緒源,很多人的情緒源就是家庭或者是父母。所謂的情緒源,是會引起患者情緒變化的人或者場景。因為這些人或者是場景給他留下了太多的傷害記憶。所以,當見到父母或家人,聽到她們的聲音,他的情緒就會低落煩躁不安。
抑郁癥患者,都比較固執。他對家人的認知比較偏面。因為在過去的生活里,留下對父母或家人刻板的印象。會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父母不懂他;跟他們說不清楚,他們是虛偽的。
堅持在這種錯誤的認知里,心里的防御體系就特別嚴謹。當父母和家人好意的關心他時,一開口,就會特別抵觸反感,是心理上的禁區。而父母不懂會嘮叨,患者的感覺就像在耳邊打炸雷,讓患者特別的崩潰,出現躁狂或加重抑郁的情緒。久而久之,會更加的厭惡周圍的親人。
所以抑郁癥患者的父母家人要想走進患者的心里,首先自己要自審、調整、轉變。要有耐性,循序漸進的去懂得、理解他,慢慢的靠近…
更多相關建議:
其實也不能這么說,抑郁癥患者實際上還是非常需要家人的理解和關愛的,只是可能你遇到的剛好是處于精神激越狀態的抑郁癥患者,或者家人所謂的關心本身存在一些誤解或是令抑郁癥患者無法接受的東西。
先來說一說抑郁癥家人的關心
我相信,每一個抑郁癥患者的家屬對于患者的關心都是出于善意或者說是好心,但是這種好心實際上并不能一定給患者帶來很好的幫助。在我們身邊確實有很多抑郁癥家人的所謂“關心”給抑郁癥患者反而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比如之前我收治的一名高三的同學,學習成績最初一直在全年級前十名,但從高二開始因為罹患抑郁癥,家人也沒有重視,所以學習能力和學習動力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學習成績也出現明顯下滑,嚴重的抑郁情緒和成績的下滑造成小女孩明顯的消極悲觀甚至絕望情緒,還曾出現過自殘的極端行為。終于在發病一年后才在家人的陪同下到醫院治療,她對我說,最受不了的就是父親的“大道理”,總是讓她堅強起來,挺住堅持學習,不能因為抑郁影響高考。想法很好,但抑郁癥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果可以依靠人為控制改善,那還能叫抑郁癥嗎?還能被稱為世界第二大疾病嗎?
一次在住院期間,小女孩心煩意亂的在完手機,他父親就說“有這時間多背幾個單詞多好”,女孩突然崩潰了,痛哭流涕,高喊“我做不到!”。是呀,讓一名已經無法堅持上學的抑郁癥患者抓緊時間多背幾個單詞,可能嗎?女孩原本就是學霸,如果不是抑郁癥帶來的消極影響,會故意厭學而不學習嗎?
有些時候,我們自認為善意的要求,對于抑郁癥患者,本身就是無法承受的負擔。
再來說一說抑郁癥患者的精神激越
可能有些人覺得抑郁癥不應該是蔫聲蔫語,少語少動嗎?為什么反倒是愛發脾氣,別人說話就煩,就激動?實際上這是抑郁癥很常見的一種精神激越狀態, 一般多出現在中重度抑郁癥患者身上。
所以你說的抑郁癥患者既滿足愛發脾氣的表現,又有明顯的情感低落表現,消極悲觀,興趣喪失,那么很可能他的抑郁癥狀已經達到了中度抑郁發作以上的程度,必須盡快進行藥物治療。
再多說一句,抑郁癥患者最典型的三無表現是無助,無望,無價值,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經常會聽到自己親人說一些自己無法接受,或者根本做不到的要求,很有可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對于抑郁癥患者,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吧,他們也想好起來,但這可不是人定勝天的事情。
更多相關建議:
很多時候我們關心方式并不是抑郁癥患者需要的。他們不需要說,天氣真好,你看一定會好起來的,就是你想太多了,咱們出去玩玩吧…這些關心都是讓他們會變得更糟。真正的關心是陪伴,不帶評價和建議,如果他愿意就是陪著。鼓勵他做點很簡單的事,泡個澡,樓下溜達下…如果他鼓起勇氣想要去看醫生,就陪他去。對他的沮喪,懶惰,嗜睡,負面,敏感…給予寬容,知道那是因為發作。
有一本書叫《我有一只叫抑郁癥的黑狗》非常形象通俗地講述了抑郁癥的表現及有意義的陪伴和康復方法。可以讀讀看。
更多相關建議:
本人非專業人士 ,這里只是個人愚見。家人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親密不可分割的關系。抑郁癥的形成是日積月累,長期生活壓力,人際交往不順,生活環境發生了大變故.....一系列問題形成的。正常生活中,相見好,相處難。抑郁癥患者情緒太不穩定,又要面對關心和擔心的家人 。難免會覺得自己身邊的親人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