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簡單的舉一個例子:
三年前,我接診了一位40歲左右的男性患者,他是一家國企的中層干部,因為胸悶2小時就診。
當天中午,患者在同事的陪同下來到醫院,他告訴我:“我從早晨就覺得自己不舒服,兩個小時前開始覺得胸悶不適,能做一個胸部CT檢查嗎?”
胸部CT檢查自然是要做的,但是在此之前,還有一項重要的檢查,那就是心電圖!
對于所有胸悶胸痛的患者來說,最重要,最首先要做的就是心電圖檢查,這是很多血與淚的經驗教訓總結出來的道理!
更何況,這位年僅40歲的中層干部還有著高血壓病,當時他的血壓是170/100mmHg!
心電圖的結果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聽見這個結果后,患者慌了:“我根本沒有胸痛,而且身體一直都很好,怎么可能是心肌梗死呢?”
其實很多人對自己的身體都很陌生,或者對自己的健康問題根本不關心。
我回答了他一句話,他便沉默了:“有的急性心肌梗死在開始的時候就是沒有胸痛的,你已經高血壓五年之久,卻從來不用藥,現在血壓也是170/100mmHg,知道什么叫做量變引起質變嗎?”。
后來患者的家屬趕到了搶救室,發出了同樣的疑問:“他從不喝酒,也不抽煙,怎么突然會心肌梗死呢?”
有高血壓這么一條就足夠導致急性心肌梗死了!
后來這位患者被送進了導管室,做了心臟支架,出院后開始認認真真的用藥,控制血壓。
事實上,這位40歲的中層干部算是幸運的。因為在急診,遇見更多的是那些沒有搶救過來,駕鶴西去的患者!
我多次,反反復復的對患者說:“如果你現在不重視不控制血壓,或許短期之內沒有大礙,但是總有一天你會發生腦梗塞、腦出血、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等等。沒有人天生就會患這些病,都是因為長期沒有控制高血壓的結果!”。
高血壓會對全身臟器產生不良影響,比如腦、心臟、腎臟、視網膜等等。
如果被明確診斷為高血壓病,你需要做的是:1、定期正規監測血壓變化情況。2、聽從醫生的建議,正規用藥。3、改善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
至于,那些明明有高血壓,卻以各種理由拒絕用藥的患者,等待他們的只有兩個字:后悔!
最后說一句:僥幸心理害死人!
更多相關建議:
高血壓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已經被很多人所認識,由于不能根治,疾病并發癥危害大而被人們所提防,正確的疾病診治觀念尤為必要。小科普:高血壓也許不會像某些惡性腫瘤一樣,病程時間短,有明顯的癥狀表現,而且往往患者死亡幾率較高。但是高血壓沒有規律服藥也是一樣,它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有爆炸的可能。
更多相關建議:
關注健康,關注“心血管徐醫生”
更多相關建議: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如今確實有題主所說的情況存在,為什么?個人總結以下幾點供你參考。
1.就是本身的血壓不是特別高,雖然是診斷為高血壓病,他本身血壓高的不多,比如在高血壓臨界狀態或者高了一點,醫生建議他通過飲食清淡,少油少鹽,和適當運動,預防肥胖,來控制血壓。這種情況在青年中比較多,很常見的現象。
2.就是有高血壓,血壓也很高,達到吃降壓藥的標準,醫生也要求定期口服降壓藥治療,但是患者平時沒有任何不舒服,自己認為吃不吃無所謂,于是就把降壓藥放到一邊,自己不吃藥也還好,沒有別的不舒服。這種情況也是青年多見,畢竟身體好,能抗住。
3.對于高血壓是否需要吃藥與患者血壓的高低,密切相關,血壓越高,越需要吃藥控制,而如果血壓臨界,多半都是沒有吃降壓藥的。當然,建議高血壓患者,定時監測血壓,必要時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哦!
總結一下,那些不吃降壓藥的患者,要么是血壓高的不多,要么就是不遵從醫囑安排,沒有認識到高血壓的危害,建議后者要盡早開始降壓藥治療,減少高血壓的并發癥和嚴重后果。
更多相關建議:
36歲的陳先生,公司例行體檢的時候查出高血壓(165/90mmHg),醫生看他這么年輕,建議他先進行生活方式的改善,3個月后看情況再確定是否需要用藥。但是3個月后再次復查,高血壓160/90mmHg,忽略掉誤差,幾乎沒有任何變化,醫生告知需要服用降壓藥,但是陳先生拒絕了:都說是藥三分毒,我還這么年輕,天天吃藥不把身體吃壞了,再說我又沒有任何感覺,為什么一定要吃藥呢?
54歲的薛姨因頭暈的厲害,并且惡心、難受,到醫院檢查,確診為高血壓(170/100mmHg),醫生給她開了藥,并要求3個月之后復查。但是薛姨吃了幾天藥之后,覺得身體好多了,就自行將藥停了,主要原因是吃了不到半個月的藥,開始胃疼,還是吃了胃藥才好的。胃好之后覺得頭不暈了,胃口也好了,就不愿意再繼續服藥了,也沒有再復查。
我國成年高血壓患者的患病人數超過2.5億,但是知曉率卻不足50%(即自己有高血壓,但是從來沒有測量過,并不知道自己患高血壓),血壓控制率僅為7%-16%(不吃藥或者沒有采取任何的措施,血壓長期偏高)。
這些年接觸了很多的高血壓患者,不愿意吃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點:
1.沒有感覺不適,不需要用藥
很多患者出現了嚴重并發癥住院的時候,總是說我從來沒有感覺到不適,為什么要吃藥呢?殊不知高血壓被稱為慢性疾病,主要原因就是對身體的傷害是緩慢的,一點一點的,開始癥狀輕微的時候大部分人是感覺不到的,但是一旦感覺到,對身體的傷害就達到一定程度了,難以逆轉了,因此確診為高血壓后,不要通過感覺來判斷,一定通過血壓計來測量。
2.“是藥三分毒”,長期吃藥人就廢了
很多患者認為高血壓沒有藥物可以治愈,只要開始吃藥,生命剩下的日子就需要一直服用藥物,很多人自欺欺人的想:吃藥了就停不下來了,不吃藥就沒關系。還有一些人認為“是藥三分毒”,長期吃藥一定會傷害各組織器官。臨床試驗證明,高血壓對身體的傷害遠遠超過長期服藥對身體的傷害,并且長期服用降壓藥的人分享經驗時說:不要將其當成負擔,跟吃飯似的,每天吃一次,堅持著堅持著也就習慣了。
3.胃不舒服,吃藥胃疼
現在人有胃病的非常多,很多人跟我抱怨,一吃藥胃就不舒服,對于這一類的人,首先要將胃養好,其次最好選用長效降壓藥,如果單一藥物血壓控制不佳,可以選用復方制劑,比如纈沙坦氨氯地平、纈沙坦氫氯噻嗪等,每天服用一次,就可以更好的控制血壓,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我是王藥師,堅持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傳播疾病知識,為健康中國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留下一個贊吧!另外,如果您還有相關問題,歡迎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更多相關建議:
1、 認為暫時不需要。很多高血壓病患者,覺得自己沒有頭暈頭痛等不舒服,暫時不需要吃藥,等有癥狀了再吃也來得急。其實高血壓病是否最終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不是取決于是否有頭痛等臨床癥狀,而是取決于基礎血壓數值的高低,伴隨有吸煙、酗酒、高脂血癥、糖尿病等心血管風險因素的情況。比如一個血壓180/100mmHg的高血壓病患者,即使無頭痛等臨床癥狀,但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還是相當大,需要馬上藥物降壓治療。
2、 剛發現高血壓,暫時想先觀察一下。高血壓病原則上是都需要藥物降壓的,但如果是初次發現的高血壓病,基礎血壓不太高(160/100mmHg以下),心血管風險因素較少的患者,如果愿意,倒也可以經過三個月左右的飲食控制+鍛煉,但如果到時候血壓仍不達標,仍需啟動藥物降壓。
更多相關建議:
其實高血壓大部份都是原發性,就是說是遺傳的,但是它的發病原因是根據每個人身體健康所決定,有些人年紀輕輕就發病了,但是有些人身體健康素養非要好,這樣的人發現發病機會就遲多了,可能到六七十歲才會發現,原發性的高血壓,一般來說只要你如何在服用降壓藥,在正常情況下不要停藥,因為高血壓患者在服藥后有一定的依賴,只要一停藥就會升高,我們們那里有一個這樣的人,身體還好,只是保守,加上人老實舍不得對什么事都會斤斤計較,他有原發性高血壓,他不去正規醫院就診,長期是此,哪天發現自己心慌頭疼就找個小診所量一下血壓血,吃藥點藥了事也不去復查,說是病好了,如果哪天又與上血壓上升受不了,又找另外一個診所量一下血壓升高又開點藥吃,這樣長期反復多次,可能是身體經過長時間的適應,到了后來血壓升高到二百多度,他自己反而一點感覺都沒有了,他還對他老婆說高血壓好了。所以有些人確實太無知了,其實這種無知人把自己害死還不知道,他因為長期高血壓服藥不正常,以至后來不知盲目停藥,以至于去年春節,因為血壓升高,血管破裂二個小時死了,這其實那些無知,對高血壓認識不夠血的教訓,其實原發性高血壓,它本身就是遺傳,任何人無法抗拒的,但是它并不是那么可怕,只要是自己愛惜自己,長期使用降血壓藥,大部分是可以長壽的,這個反而是一個長壽的因素,但繼發性高血壓,確實是由病毒引發,但是這個比須重視,如果治療及時可能被治愈的可能性。繼發性高血壓是要特別注意,因為一些病因引起的,可能引發其他的疾病所以要注重治療了。
更多相關建議:
目前來說,診斷原發性高血壓的患者需要終生口服降壓藥,但為啥有人就不吃藥,具體的原因如下:
首先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必須吃藥,不吃藥帶來的后果非常多和嚴重,比如腦出血等,這種一旦發生,就算生命保住了,生活質量也會徹底下降。
其次,有些人不吃藥,是因為很多高血壓患者對血壓高這個狀態耐受了,以至于感覺不到癥狀,所以就不服藥。
最后,高血壓終生服藥,對于一些人來說也有經濟負擔,所以為了省錢就不服藥。
總之,不服藥就是在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遲早有一天會倒下的。
更多相關建議:
你好,非常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高血壓患者不愿意服藥的原因我認為我以下幾點。
1.對高血壓這個病認識不足!很多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認識不足,覺得這個高血壓沒什么大問題,不用服藥,慢慢就好了!他們并沒有意識到高血壓是一種終生性疾病,是很難完全治療的,主要通過控制血壓,預防復發為主,是需要長期吃藥,來維持血壓的穩定的!
2.害怕藥物的依賴性!高血壓患者一旦服用了降血壓的藥物以后,就需要長期的堅持服用藥物,來維持血壓的穩定!長期而來,就對藥物有了高度的依賴性!
3.害怕長期的藥物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有一句話說,是藥三分毒,吃藥多多少少都會對身體造成不同程度損害!長期下來,會對身體造成更大的損傷!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事情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更多相關建議:
愛服不服呀,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所以這個是無法做到統一的,就像眾口難調一樣的。高血壓作為一個疾病的一個癥狀,他的病因是不一樣的,所以用的藥物也是不一樣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患者的年紀。心態,條件。認知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就會有方方面面的不同的認知和決定。所以醫生也只是做自己份內的事,就是做檢查做診斷,然后進行藥物治療,之后會作一些必要的叮囑。
所以在所有病歷和一些交流的咨詢中都需要說一些條款一樣的叮囑語,現在叫語術,話術,就是交待,要怎么怎么樣,按時吃藥,定時定量的吃藥,注意生活飲食起居的方方面面。注意一些飲食運動的禁忌,按時檢查復查。測量好血壓,早睡早起不要勞作過度,總之就是會交待一些對患者有利的事,但是患者聽不聽是患者的事了。
就是盡到了義務,盡到了職責。而作為患者什么樣的人都有,從身心正常的到身心不正常的,從認知上正常的到認知上就有問題的,性格上健全的到不健全的,各樣的人都有加上醫學本身發展就有局限性,所以信與不信,聽與不聽都需要一種協調,一種磨合。所以高血壓患者的出發點不一樣原因不一樣,決定往往會一樣就是不吃藥。對于家庭來說,對于社會來說,對于個人來說,都是各自承受著相應結果的。各行各業都在不斷地努力發展。公墓在銷售,儐儀館在排隊,醫生在熱火朝天的治療。家人與患者身心在承受在經歷。所以愛服不服在有決斷力時想怎么決策都可以,同時也承受這個決斷帶來的后果。而且各種選擇后往往最終是同樣的結果。所以確實是無可厚非的。特別作一個時期一個狀態時患者的決定。作為當事人他有權決定,作為親人家人要支持他的決定,因為真不確定是對錯的。因為個體有差異狀態有差異,條件有差異,不可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