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解毒器官,承擔著人類絕大多數的解毒任務。在戒毒的同時,也承擔著抗病的責任。那么如何保護腸道健康呢?食療糙米:腸疏通“管道工”糙米中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能促進血液循環,源源不斷地為腸道輸送能量,可促進腸道有益菌增殖,預防便秘和腸癌。將糙米與海米一同放在
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解毒器官,承擔著人類絕大多數的解毒任務。在戒毒的同時,也承擔著抗病的責任。那么如何保護腸道健康呢?
食療
糙米:腸疏通“管道工”
糙米中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能促進血液循環,源源不斷地為腸道輸送能量,可促進腸道有益菌增殖,預防便秘和腸癌。將糙米與海米一同放在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同煮成粥,撒上鹽和胡椒粉即可。
黑木耳:腸清潔“鐘點工”
黑木耳有“素中之葷”之美譽,世界上被稱之為“中餐中的黑色瑰寶”。黑木耳所含的植物膠質,可在短時間內吸附殘留于腸道的“毒素”,并將其排出體外,起到“洗滌”腸道的作用。黑木耳涼拌吃最營養,只需依照個人口味加入調料攪拌均勻即可。
酸奶:促進腸道消化
酸奶是一種半流體的發酵乳制品,因其含有乳酸成分而帶有柔和酸味,它可幫助人體更好地消化吸收奶中的營養成分。
乳酸菌可以維護腸道菌群生態平衡,形成生物屏障,抑制有害菌對腸道的入侵。乳酸菌還會產生大量的短鏈脂肪酸促進腸道蠕動,從而防止便秘。酸奶中所含的多種酶,還可以促進消化吸收。
兩餐之間喝杯酸奶,可使腸內菌群平衡,促進腸道消化分解。
遠離不良習慣
第一、暴飲暴食,不規律。
現在人們一般不會太克制自己的飯量,飲食也不太規律了,吃太多會增加腸道“工作時間”,腸道會有不適感,也容易導致肥胖。飲食過量會擾亂腸胃道正常的消化吸收節奏,致使胰腺這個“消化酶工廠”在短時間內分泌大量消化液,引起胃腸不適,甚至是急性胃擴張、急性胰腺炎,嚴重可能引起胰腺癌。
第二、吃飯太快,三分鐘搞定。
吃得太快,食物沒有嚼爛,很容易造成胃潰瘍、胃炎等胃腸道疾病,甚至還會在胃里“長石頭”。
建議正餐吃飯時間至少20分鐘,每口飯盡可能嚼爛再咽。
第三、膳食纖維攝入不足。
膳食纖維可以增進腸道蠕動和吸水膨脹,防止便秘,也會縮短有害物質在腸道的停留時間。數據顯示,中國居民膳食纖維攝取水平呈下降趨勢,每人每天膳食纖維攝取量不足11克,遠遠低于推薦量25克。而腸癌發生率與膳食纖維攝取量有關。
第四、濫用藥物。
頭痛腦熱、感冒后吃止疼藥、消炎藥等,比如布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等,都會直接或間接的損傷胃黏膜。也會殺死腸道中的好菌,打破腸道菌群平衡。
第五、缺乏鍛煉。
長期缺乏鍛煉會引起食欲減退、胃動力不足,易誘發胃腸道疾病,甚至癌癥。
運動可以興奮下丘腦外側的飲食中暑反射性刺激和提高消化能力,增加食欲。運動過程中,人的腹式呼吸會加強,可改善腹腔臟器的血液循環,同時也能增加腸胃道的蠕動,調節消化系統。
第六、精神緊張、壓力大。
腸胃道是最大的“情緒器官”。壓力過大時,消化功能也會出現“情緒化”反應。人在精神緊張、憤怒等不良情緒下,會食欲不振,上腹部隱痛、燒心、反酸等,消化功能也會隨之減退。
第七、抽煙、酗酒。
香煙中的尼古丁會傷害胃腸粘膜,易引發潰瘍病。同時抽煙的人,潰瘍愈合時間也會長。
喝少量的酒是有利于健康的。但酗酒,酒精會損傷肝臟,直接損傷黏膜,易導致黏膜潰瘍、炎癥,甚至出血等。
第八、食物不凈。
幽門螺桿菌是引起胃潰瘍的重要元兇。很多事物不干凈,相互傳染,也容易引起急性胃炎、腸炎等病。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后,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更多相關建議:
說到吃,繞不開的一個人體器官是腸道。作為人體吸收營養的主要場所,腸道肩負著70%的免疫功能和絕大部分的排毒功能,作用可謂非常大。若想保護好腸道,不妨從以下三方面著手。1.飲食上,宜饑擇食,見飽即止肚子餓就吃,吃到八分飽就停下來。不要節食,也不要過分飲食。另外,吃東西一定要選擇健康
說到吃,繞不開的一個人體器官是腸道。作為人體吸收營養的主要場所,腸道肩負著70%的免疫功能和絕大部分的排毒功能,作用可謂非常大。
若想保護好腸道,不妨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飲食上,宜饑擇食,見飽即止
肚子餓就吃,吃到八分飽就停下來。不要節食,也不要過分飲食。
另外,吃東西一定要選擇健康、干凈的食物。即便是在家自己做飯,對買回來的蔬菜,也要用水沖洗一下,將殘留其上的農藥清洗干凈。
2.排便上:有便就拉,不要憋著
很多人的便秘,其實都是忍出來的。
長期忍便,會導致排便反射逐漸減弱,慢慢地也就會感覺不到便意,形成便秘的惡性循環。
所以,有便就要排,不要忍。形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這是養護腸道非常重要的一環。
但若是沒有便意,也不要強行要求自己去排便。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不同,不用刻意去學別人一天排一次或兩次。沒便意,強行排便,還可能造成痔瘡。
另外,排便的時間,控制在3~5分鐘為宜。
3.情志上: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經常會看到有些人,一到重要場合,就會出現腸道不適的情況。
這主要是因為壓力、緊張所導致的胃腸道血供減少,進而引發的腸道功能紊亂。
平時多注意放松身心,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即可。比方說,豎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一個愛好等。
最后,無論哪方面,都不必過分追求一定要做到哪個程度,順其自然就是最佳的保護腸道的方法。
你平時腸道好不好?都有些什么問題?留言說說21
想要了解更多健康方面的資訊,歡迎關注[家庭醫生雜志]
更多相關建議:
選擇權威科普,享受健康生活,歡迎關注醫學博士團隊!平日里,我們對心、肝、肺、胃的健康關注比較多,時時關注著它們的好壞,一有點不舒服,就趕緊去醫院瞧瞧,但我們總是忽視腸道,它是保衛我們身體的“幕后英雄”。腸道每天不停地消化、吸收食物,以提供足夠的養分,堪稱身體“最勞累的器官”。接下
選擇權威科普,享受健康生活,歡迎關注醫學博士團隊!
平日里,我們對心、肝、肺、胃的健康關注比較多,時時關注著它們的好壞,一有點不舒服,就趕緊去醫院瞧瞧,但我們總是忽視腸道,它是保衛我們身體的“幕后英雄”。腸道每天不停地消化、吸收食物,以提供足夠的養分,堪稱身體“最勞累的器官”。
接下來,給大家說說“腸壽”。腸道都有哪些功能呢?
1、腸道具有很強的消化功能:腸道會分泌一種叫做酶的東西,把進入腸道里的食物分解成可以被人體吸收的物質。
2、腸道是最大的“加油站”:腸道是消化器官中最長的管道,這條彎彎的管道,包括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盲腸、結腸和直腸。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要通過腸壁絨毛進行吸收,然后通過血液運送到肝臟,在哪里進行加工。據統計,一個人一生腸道平均要處理65噸的食物和飲料,這么多的食物都要經過腸道處理,約99%的營養物質都是由腸道吸收。
3、腸道是最大的“排污廠”: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人體80%以上的毒素由腸道排出體外。日常飲食中,大多數營養物質都在小腸被吸收,而難于消化吸收的食物殘渣進入大腸,最終形成糞便下移至直腸排出,如果不及時排出的話,結腸里面就會產生很多有害的物質,造成結腸的擴張。人人往往會出現肚子脹、肚子疼。
4、腸道是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人體60%-70%的免疫細胞都集中在腸道,包括巨噬細胞、T細胞、B細胞等。腸道黏膜的上皮連接的很緊密,有很多的微絨毛,所以外面的細菌病毒不容易進來。抵抗外來菌與毒素的入侵,腸道絕對是身體免疫的主戰場。
5、腸道又是人體的第二大腦:整個消化道里有幾千萬個神經元細胞,這些神經元細胞組成了腸道的神經系統,我們又叫它第二大腦。它除了有以上的消化、吸收、排毒、免疫的功能外,它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那就是接受信息。它能夠接受腸神經系統的信息,同時把這個信息傳到大腦,形成了大腦、腸神經系統和腸道的互動。
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微生態環境,它的運作與人體的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接下來,給大家講講如何保護腸道健康。
1、避免便秘: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比如橙子、香蕉、蘋果、西紅柿等,膳食纖維有較強的吸水性,可以使糞便更易成型,促進胃腸的蠕動。每天多喝水,可以保證大腸中的水分充足,所謂“有水方能行舟”,當大腸濕潤時,大便排除時會相對容易很多。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避免便秘。
2、適當的體育鍛煉:堅持適當的鍛煉,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免疫力,并且運動,有助于腸道蠕動,加速排便。久坐不運動容易出現腹脹、便秘、痔瘡、肥胖等癥狀。
3、保持膳食平衡:飲食規律,一日三餐,粗細搭配,注意保持膳食結構的平衡,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芋頭、番茄、馬鈴薯等。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排便,還能抑制腸道內有害細菌的活動,有利于保持腸道內微環境的穩定。
多喝酸奶,酸奶中的乳酸菌能夠使腸道的微生態更加健康,飯后喝最好,因為飯后喝酸奶對腸道的刺激比較小,而且更促進消化、吸收,促進分泌和排泄。
4、保持好心情: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保持好心情。煩躁、焦慮的心情也會帶給腸道一定的壓力,損傷腸道,使胃酸分泌過多,腸道蠕動減慢,從而使人消化不良。
歡迎關注天壇醫院、阜外醫院、兒研所、北大口腔醫院醫學博士團隊!
祝您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更多相關建議:
雖然現在很多人關注自身健康,卻更多地將精力放在心、腦、肝等器官上,對養護腸道極為忽視。現代醫學實證研究已經表明:人體衰老與腸道內毒素的產生與積聚直接相關。通俗來說:要長壽,先“腸壽”。為什么腸道對我們人體健康,乃至長壽如此重要首先明確一個概念,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大腦”。腸道是人體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大腦”。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 人體99%的營養吸收,以及80%的毒素排出,負責人體大部分的排毒工作。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 人體70%的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T細胞、NK細胞、B細胞;有七成以上的免疫球蛋白A,由腸道制造,而且用來保護腸道。 腸免疫屏障對抵御細菌、毒素有著重要的作用。腸道控制人類的幸福感受 五羥色胺、多巴胺以及諸多讓人情緒愉快的激素,95%是在腸道合成。甚至,人類幸福感的體驗也依賴于從腸道這個第二“大腦”向上傳至大腦的信息。胃痛、胃脹、反酸、燒心、腹痛、腹脹、腹瀉甚至便秘、大便帶血等癥狀。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癌、食道癌以及結腸炎、結腸息肉、結腸癌等,其中炎癥或息肉等都是良性病變,治療的效果很好,而胃癌、食道癌及結腸癌則是惡性腫瘤,只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效果才好。
這就要求我們至少每年檢測腸道一次,全面掌握腸道變化情況。
更多相關建議: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微生態環境,腸道運作是否正常,與人體的健康有著密切關系。腸道是人體的排毒器官,在加強保護腸道之前,首先要知道自已的腸道是否健康,下面先自測腸道的健康。一,腸道是垃圾廢物的代謝通道。要知道腸道是否健康,不必求醫問診,自已在家就可以簡單地檢視一下。1,首先看每天的排大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微生態環境,腸道運作是否正常,與人體的健康有著密切關系。腸道是人體的排毒器官,在加強保護腸道之前,首先要知道自已的腸道是否健康,下面先自測腸道的健康。
一,腸道是垃圾廢物的代謝通道。要知道腸道是否健康,不必求醫問診,自已在家就可以簡單地檢視一下。1,首先看每天的排大便次數,一般人每天要排1~2次便,如果是兩天多才一次大便,那就是便秘,如果4~5天都設排便,那就出大問題了。2,根椐大便的量和形狀來推斷腸道健康。現代社會中,男士每天的排量為300克,女士則為200克。形狀如盤蛇,大便的硬度和形狀由它所含的水分比率決定,健康狀況排出的大便是香蕉狀,含水分70~80%,過硬過稀都不好。便后用香巾紙一張為最好。3,大便的色澤和氣味是自測的兩個指標。從色澤看,健康的大便是黃褐色的(吃了過多黑色食物除外)。因為黃褐色的大便說明人體的消化系統運作正常。從氣味上說,健康的便是沒有明顯的氣味,而是微微發酸。如果是惡臭味,那就說明蛋白質被腸道內細菌分解所形成的吲哚糞臭素有害物質增多,就需要關注腸道健康了。4,看大便排出后是否浮在水面上,健康的便是浮在水面上的,之后慢慢沉入中。二,腸道宿便是百病之源。以上所述,糞便的成分除了70~80%的水分外,還含有食奶殘渣,腸道細菌,各種氮物質,以及未被吸收的脂肪,消化道黏膜脫落物和分泌物等,其中氨氣,吲哚,糞臭素,硫化氫,膽固醇,尿膽素,嘌嶺基等都是對人體有害的化學成分。如果腸道運轉不正常,不能每天正常排便,這些有害成分便會對人體進行二次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宿便毒素就會對人體進行傷害。有便秘的人要引起重視。三,腸道的保養方法。1,管住嘴,謹防毒從口入。萬事有起源,養生排毒也是如此,只要我們謹慎把好\"入口\"與\"出口″,健康吃喝,科學排毒,自然就會\"無毒一身輕″。\"民以食為天\",食物是人類存活于世上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現在,為了吃得健康,吃得營養,人們不能不關注食材。為此,歸納出四項理想飲食指標: ①,均衡攝食各種食物,不可偏食,細嚼慢咽;②,多食高纖維食物,可促進腸道蠕動,預防與治療便秘;③,根椐自已體質情況多飲水,有助于消化吸收,促使營養運送與代謝;④,五果為助。水果富含維生素,糖和有機酸等,飯前一小時或飯后一小時吃水果有助消化,同時也能平衡飲食的輔助食物,五果指棗,李,杏,栗,桃,和當季的水果等。并以當季蔬菜為充。2,及時排泄,疏通經絡。由于每個人的體質差異很大,所以排泄的時間也有區別,視個人體質而定。因此,不必為每天排便而憂心忡忡,只要身體沒有感到不適,就是正常的。3,摩腹養生法。先搓熱雙手,然后雙手相重疊,置于腹部,用掌心繞臍沿順時針方向由小到大轉摩36周次,再逆時針方向由大到小繞臍轉摩36周次。此種方法能增加腸胃蠕動,理氣消滯,增強消化功能和防治腸胃疾病。4,運動健身。不愛運動的人往往容易發生消化功能紊亂,特別是由于腸蠕動無力而引起便秘。運動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消化液分泌。總之,注意好腸道的保健,只有腸道健康年輕,延緩腸道衰老,人才能更年輕健康,長壽。
更多相關建議:
2008年夏天,我幾乎看了北京奧運會全部的比賽項目。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現在想起來還激動不已的,要屬打破多項世界紀錄,勇奪8枚金牌的美國游泳名將——菲爾普斯。我一直以為是他的身體天賦和持之以恒的鍛煉讓他取得了成功。腿短身長,手大腳大的身體比例和一個具有15000ml活量的巨肺,讓菲我一直以為是他的身體天賦和持之以恒的鍛煉讓他取得了成功。腿短身長,手大腳大的身體比例和一個具有15000ml活量的巨肺,讓菲爾普斯在泳池里如虎添翼。再加上每天早上5點起床,一天訓練兩次,每周訓練6~7天,每周至少游8萬米的訓練。8枚金牌確實是實至名歸。這本書顛覆了我對那段歷史的認知。第一方面,腸漏癥的定義和危害。腸漏癥指的是腸道有益菌群被破壞,使腸壁的滲透性變大,毒素、微生物和未消化的食物顆粒滲入血液,引起慢性炎癥、過敏、肥胖、自身免疫疾病、甲狀腺功能減退、慢性疲勞、糖尿病、關節炎,甚至癌癥等多種疾病。第二方面,造成腸漏癥的五大因素。現代食物、過度清潔、環境毒素、壓力過大、濫用藥物是造成腸漏癥的五大原因。這些因素幾乎涵蓋了我們生活的每個方面,使得每個人都身處危險之中。據統計,高達80%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腸漏癥。第三方面,腸漏癥的五種類型和治療方案。根據起因不同,阿克斯博士將腸漏癥分為五類:念珠菌型腸漏癥、壓力型腸漏癥、免疫型腸漏癥、胃病型腸漏癥、毒素型腸漏癥,并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堪稱對癥下藥。第四方面,如何自制不損傷腸道的家庭清潔劑和個人護理用品,并分別為五種腸漏癥提供了簡單易得、便于操作的健康食譜。任何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吃土: 強健腸道、提升免疫的整體健康革命》這本書顛覆了人們“除菌有利于健康”的傳統觀念。比如說,腸道里有益菌和有害菌也是需要平衡的,85%比15%是黃金比例。口服抗生素(比如常見的布洛芬、環丙沙星等)的濫用直接導致了這一比例的失調。因為抗生素不會甄別哪些細菌是好的,哪些細菌是壞的,而將腸道內的所有細菌統統殺死。若想再建立85%比15%的黃金比例會難上加難,很多重要的有益菌株,可能永遠都不會回來了。為了解決以上問題,作者阿克斯博士提出了“臟一點兒更健康”的理念。總結治療腸漏癥的幾個辦法,其主旨思想就是“弄臟自己”。比如食用含益生菌的食物,喝本地的純蜂蜜,養一只寵物,或者直接“吃土”——補充土壤源微生物。五種腸漏癥的起因不同,相對應的治療方案也不同。書中提供了步驟簡單、花費很少、又容易操作的五種解決方案。針對不同的類型的腸漏癥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案,對癥下藥。比如,菲爾普斯的隊友瑞安?羅切特,只是戒掉了快餐食品,在倫敦奧運會上就取得了兩金兩銀一銅的好成績。他在賽后采訪中直言不諱,就是飲食習慣的改變讓他在2008北京奧運會后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現如今,對運動員腸道的研究已經成為美國游泳隊一項重要的關注點。要長壽先壽腸,要不斷學習最新的腸道知識,利用新知識自我檢驗,才能有一個健康的腸道和身體。“湛廬文化”出版的新書《知識大遷移》中提出了“元無知”的概念,即對于一些新的知識,我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若想避免這種窘態,必須要尋找一個可以一直追索下去的知識線頭,再利用互聯網上的知識工具,抓住這個線頭一步步的解決問題。腸漏癥就是這樣一種隱形的流行病,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這種病”。而《吃土》這本書就是解決腸漏癥的那個知識線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