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的問題越來越有深度了,能夠問到這樣問題的朋友,應該是對血脂各項指標以及心血管風險控制有所了解的朋友,對于心血管疾病控制的重要靶點目標——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是不是降得越低越好呢?這個值降低到多少有可能對身體形成傷害呢?我們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下這方面的話題。低密度脂蛋白膽現在的問題越來越有深度了,能夠問到這樣問題的朋友,應該是對血脂各項指標以及心血管風險控制有所了解的朋友,對于心血管疾病控制的重要靶點目標——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是不是降得越低越好呢?這個值降低到多少有可能對身體形成傷害呢?我們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下這方面的話題。低密度脂蛋白膽
現在的問題越來越有深度了,能夠問到這樣問題的朋友,應該是對血脂各項指標以及心血管風險控制有所了解的朋友,對于心血管疾病控制的重要靶點目標——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是不是降得越低越好呢?這個值降低到多少有可能對身體形成傷害呢?我們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下這方面的話題。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心血管風險控制的重要靶點
很多有心腦血管疾病問題的朋友,其發病的生理基礎,都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有很大的關系,我們耳熟能詳的一些疾病,比如心梗,腦梗,腦出血,冠心病,心衰等疾病問題,都是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的血管狹窄,堵塞等直接造成或間接造成的。
而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在這些風險因素中,對動脈硬化的最直接形成影響的,就是血液中的膽固醇在血管壁堆積,被氧化后引起血管壁內皮細胞炎性反應,最終在血管壁下方形成脂質核心,就是一個重要的風險因素,而這種脂質堆積的主要原因,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標的關系最為密切,因此,在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以及控制心血管疾病風險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都是心血管疾病風險控制的首要靶點。
如果我們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超標,當大于4.9mmol/L時,年齡同時超過45歲的話,不需要其他的風險因素評估,就屬于未來10年內心血管疾病發生率超過10%的高危風險患者了,對于這種高危風險的朋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控制到3.4以下的合格范圍內還不夠,能夠控制到2.6mmol/L以下,才能夠更好地降低心血管風險。
對于已有心血管疾病問題的朋友,比如已經發生過心梗,腦卒中,或明確診斷為冠心病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就需要更嚴格的控制標準,一般要求至少應該控制到1.8mmol/L以下,或在原有基線的基礎上,下降50%以上,需要注意的是,這兩個標準應該以更嚴格的那個為主,而不能退而求其次,只有嚴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才能夠減少發生重大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做好心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
還有一種情況是,已有心血管疾病問題,而且屬于超高危風險的情況,比如發生過2次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以上的患者,還有發生過一次重大心腦血管事件,同時合并2個以上心血管疾病風險高危因素的患者,都屬于超高危風險的情況,對于超高危風險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控制目標應當在1.8mmol/L基礎上進一步降低,通常控制的目標控制在1.4以下更為安全。
各種專家指南對于心血管疾病風險控制的血脂控制目標,通常都給出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的上限,但卻沒有對下限做出闡釋,這就很容易造成一種誤解,有些朋友認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的越低就越好,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接著往下說。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并非一無是處的“垃圾”
對于各項血脂指標來說,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正常健康范圍內時,它是為身體細胞疏松脂質營養的主要形式,并非是對身體無益的垃圾。脂質營養作為維持細胞膜的基本物質,形成體內各種激素的重要物質,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可以這么說,離開了脂質營養,人體細胞就無法維持正常的功能,人也就無法維持正常的生命。
而這樣重要的脂質營養,其輸送的方式主要是通過血液循環來完成的,而血液中的脂質是無法直接溶解在血液中的,這就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脂蛋白與脂質營養結合,而低密度脂蛋白就是與脂質結合的主要蛋白,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血液為身體輸送脂質營養的主要方式。只有當這個數值超標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才有可能會形成沉積,氧化,造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因此,嚴格控制低密度膽固醇水平,是為了盡量減少這種血脂成分對動脈硬化的影響,但如果降得太低,反而可能會影響身體的整體健康。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得太低,要注意2方面的風險
對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到多少,可能會對身體產生危害的問題,目前醫學界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數值界定,但結合不同的風險分層,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到相應的達標水平即可,沒有必要非得把這個數值控制的太低。一般說來,即使是超高危風險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也不建議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到1.0mmol/L以下,以1.4為達標目標,盡量控制到這個范圍內,但不低于1.0,是更安全的選擇。
過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2個方面的風險,一是過度用藥的風險。目前對于降血脂,最主流的藥物還是他汀類藥物,為了達到較為嚴格的血脂控制水平,往往需要更大劑量的他汀來進行強化降脂,而在這種情況下,他汀藥的用藥劑量越大,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轉氨酶升高造成肝損傷,肌肉痛肌酸激酶水平升高造成腎臟損傷,都是值得特別注意的,因此在控制血脂達標的基礎上,盡量選擇低劑量的他汀服用,是保證用藥安全的重要前提。
第二個風險是罹患腫瘤的風險,一項來自于上海瑞金醫院的基于14萬人的相關研究發現,過度嚴格的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會增加身體罹患癌癥的風險。關于這一點,從脂質營養對身體的重要性來解釋,也是說得通的,過度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身體細胞得不到充足的營養供應,細胞產生突變性變異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
對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否降得越低越好的探討,目前不同的臨床研究結果,有不同的結論,有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我們不妨拋開各種各樣的臨床數據,從最基本的脂質營養對身體細胞的重要性來考慮,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絕對不是降得越低越好,結合自身的心血管風險分層,合理控制低密度脂蛋白在達標水平以內,就是很好的。
低密度脂蛋白張大夫曾經多次給大家科普過這個問題,通俗地講,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種最壞的血脂,可以說像“冠心病、腦梗塞”這些心腦血管疾病都是因為低密度脂蛋白這個罪魁禍首造成的。那么,我們應該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多少呢?1、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對于已經明確診斷了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低密低密度脂蛋白張大夫曾經多次給大家科普過這個問題,通俗地講,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種最壞的血脂,可以說像“冠心病、腦梗塞”這些心腦血管疾病都是因為低密度脂蛋白這個罪魁禍首造成的。那么,我們應該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多少呢?1、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對于已經明確診斷了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低密
低密度脂蛋白張大夫曾經多次給大家科普過這個問題,通俗地講,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種最壞的血脂,可以說像“冠心病、腦梗塞”這些心腦血管疾病都是因為低密度脂蛋白這個罪魁禍首造成的。那么,我們應該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多少呢?
1、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對于已經明確診斷了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左右比較合適,或者說在原有基礎上使血脂降低30%。如果口服他汀仍舊不能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下來,那就可能使用他汀聯合依折麥布。當然,這么實用還要注意定期復查肝腎功能和肌酸激酶。
2、高危人群
對于那些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比如說血脂升高同時罹患糖尿病的人群,那低密度脂蛋白也盡量要控制到1.8mmol/l左右,或者說在原有基礎上使血脂降低30%。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降低高危人群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3、非高危人群
對于那些不是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人們來說,如果血脂升高到了吃藥的地步,一般建議把低密度脂蛋白降低至2.6mmol/l以下就可以了。這可能適用于更多的普通高脂血癥人群。
以上是張大夫對于低密度脂蛋白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能比較通俗,不是太專業和學術的回答,但是希望能夠讓您讀懂。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檢查中比較重要的一個項目,醫生往往對這個項目比較關注,因為它被醫生稱為是一種“壞膽固醇”,如果它過高的話,就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之后就容易使人發生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如果低密度脂蛋白過高的話就需要將它降下來,但是低密度脂蛋白并不是越低越好,太低的話也會對身體造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檢查中比較重要的一個項目,醫生往往對這個項目比較關注,因為它被醫生稱為是一種“壞膽固醇”,如果它過高的話,就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之后就容易使人發生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如果低密度脂蛋白過高的話就需要將它降下來,但是低密度脂蛋白并不是越低越好,太低的話也會對身體造就正常范圍來說,青年人的平均低密度脂蛋白約為2.7mmol/L;中老年人的低密度脂蛋白約為3.37mmol/L;而當低密度脂蛋白大于4.14mmol/L時則為明顯增高。
另外,如果是存在一些心血管疾病或者一些危險因素(比如年齡(男≥45歲,女≥55歲);吸煙;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偏低;肥胖;早發性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等),那么這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控制水平也是不一樣的。
我們可以參考下面圖表:
從中可以看到,如果是中危患者,則需要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3.4mmol/L以下;如果是高危患者,則需要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如果是極高危患者,則需要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1.8mmol/L以下。
三、總結
總的來說,雖然說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一個“壞膽固醇”,太高的話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但是太低的話對身體也會產生一定的危害,所以也不是越低越好,最好就是根據年齡不用將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一個適當的范圍,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如果存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的話, 那么可能是由于營養不良造成的,平時要多多注意飲食的安排,多補充一些營養就可以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作者寄語:很高興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關知識,我是左撇子說醫,每天用簡單的語言為你科普專業的醫學知識,碼字不易,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就幫我點個贊!如仍有疑問,可以評論區留言,歡迎大家關注、轉發,謝謝大家支持!
低密度脂蛋白可以說是血漿中含膽固醇含量最多的一種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占總膽固醇的60%~70%,以LDL-C增高為主要表現的高膽固醇血癥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致病性危險因素,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被譽為最壞的膽固醇!但既然說它是最壞的膽固醇,壞人多了肯定不好,肯定是要低點好,所以低密度脂蛋白可以說是血漿中含膽固醇含量最多的一種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占總膽固醇的60%~70%,以LDL-C增高為主要表現的高膽固醇血癥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致病性危險因素,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被譽為最壞的膽固醇!但既然說它是最壞的膽固醇,壞人多了肯定不好,肯定是要低點好,所以對于我們正常人來說,低密度脂蛋白只要<3.12mmol/L就是一個比較理想范圍,而一旦體檢發現在3.15mmol/L—3.61mmol/L之間,就要進行飲食干預了,一旦超過3.64mmol/L,就要需要充分評估后,進行他汀類藥物干預。但如果你是已經明確診斷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或者是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這時候就不是簡單的要求只要不超過3.12mmol/L就可以了,這時候應該先考慮你目前低密度脂蛋白濃度的大小,通過使用他汀類藥物,甚至聯合使用多種降脂藥物將其濃度降低,以降到1.8mmol/L為主要目標,不過像臨床上也有一些患者是一直都無法降到1.8的,這時候我們醫生要求至少要降低到其當前濃度的70%左右!同時還有一點要引起大家的重視:所謂的藥物降脂在一定程度上只能降低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是不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這種好膽固醇的。因此,對于化驗單上的血脂“正常值”,只是相對健康人群的一個參考標準,不同人群的理想的血脂水平是完全不一樣。
換言之,即便血脂在正常范圍或低于這個水平值,很多人是不能停藥的,仍然需要進行他汀治療!
謝謝邀請!關注李博士和你談健康,帶給你更多更實用的健康知識!李大夫有個病人,化驗發現血脂高,李大夫建議他控制飲食,戒煙,多活動后,還開始服用他汀。可是3個月后再問他,他自己已經把他汀停了,理由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已經到正常低限了。那么,這位朋友的做法對不對呢?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謝謝邀請!關注李博士和你談健康,帶給你更多更實用的健康知識!李大夫有個病人,化驗發現血脂高,李大夫建議他控制飲食,戒煙,多活動后,還開始服用他汀。可是3個月后再問他,他自己已經把他汀停了,理由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已經到正常低限了。那么,這位朋友的做法對不對呢?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如果你覺得李博士的問答有一點點用處,請關注并點贊哦!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檢查需要重點監測的指標。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會給心血管造成不可預估的傷害,故應將其控制在合適范圍。那么,低密度脂蛋白降到什么程度才合適呢?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低密度脂蛋白又被稱為“壞膽固醇”,它升高以后,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加重血管狹窄,伴隨斑塊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檢查需要重點監測的指標。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會給心血管造成不可預估的傷害,故應將其控制在合適范圍。那么,低密度脂蛋白降到什么程度才合適呢?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低密度脂蛋白又被稱為“壞膽固醇”,它升高以后,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加重血管狹窄,伴隨斑塊3.4mmol/L以下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正常范圍,同時也是低位、中危患者的控制目標2.6mmol/L以下是高危患者的控制目標1.8mmol/L以下屬于極高危患者的控制目標綜上,不同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標不一樣。3.4mmol/L以下適合低危、中危的患者,2.6mmol/L以下適合低高危的患者,1.8mmol/L適合已經出現嚴重心血管并發癥的患者。
感謝大家的閱讀!
醫學莘期待大家的關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識!
注: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若侵及版權,請聯系刪除。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大家都知道針對心腦血管疾病,不管是一級預防還是二級預防,一個核心的治療就是嚴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那是不是低密度脂蛋白降的越低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一些研究發現,如果過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就有可能造成人體的其它傷害。近期來自上海瑞金醫院王衛慶等教授的一項關于中國心臟代謝疾病與癌大家都知道針對心腦血管疾病,不管是一級預防還是二級預防,一個核心的治療就是嚴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那是不是低密度脂蛋白降的越低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一些研究發現,如果過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就有可能造成人體的其它傷害。近期來自上海瑞金醫院王衛慶等教授的一項關于中國心臟代謝疾病與癌
大家都知道針對心腦血管疾病,不管是一級預防還是二級預防,一個核心的治療就是嚴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那是不是低密度脂蛋白降的越低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一些研究發現,如果過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就有可能造成人體的其它傷害。
近期來自上海瑞金醫院王衛慶等教授的一項關于中國心臟代謝疾病與癌癥隊列研究(4C)研究發現,LDL-C水平與癌癥的發生呈負相關,考慮了降脂藥也是同樣結果。該研究結果顯示,與LDL-C≥3.37 mmol/L相比,當LDL-C<1.8 mmol/L時增加48%的癌癥發生風險;當LDL-C控制在1.8~2.6 mmol/L水平時增加21%的癌癥風險;當LDL-C在2.6~3.37 mmol/L水平時未明顯增加癌癥風險。總體,LDL-C<2.6 mmol/L增加20%的癌癥發生風險。
特別是血糖控制較差的糖尿病患者(HbA1c≥7.0%),LDL-C過度降低會增加結直腸癌、肝癌和食道癌等的風險。研究者認為,膽固醇與免疫細胞功能調節相關,參與調節抗腫瘤活性以及激活免疫信號。如果過度降低LDL-C水平,就會導致膽固醇的這些調節功能異常,癌癥的發生概率增加。
那么到底低密度脂蛋白該降到多少才合適呢?這就需要兼顧心血管獲益和癌癥風險增加的平衡,首先應評估心血管風險。
如果確實心血管問題比較大的極高危患者,比如急性心梗、冠脈支架術后、反復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等,低密度脂蛋白最好還是要降到1.8mmol/L以下比較合適;對于其它的高血壓、糖尿病等一般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到2.6mmol/L左右即可;如果是中低危的其它患者,降至正常范圍以內就行了。整體來說,屬于非極高危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3.37mmol/L的范圍可能比較合適,既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又避免了血脂降低后造成癌癥增加的風險。
我是小眼睛醫生專注于心腦血管疾病致力于公眾健康熱愛于健身的心內科醫生你也許有這樣一個誤區。其實,低密度脂蛋白對于人體血管是具有損傷作用,而且相比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對于人體的損傷是最大的。在臨床工作中,我們往往會建議病人以控制低密度脂蛋白為主。相比來說,高密度脂蛋白對于人體的我是小眼睛醫生專注于心腦血管疾病致力于公眾健康熱愛于健身的心內科醫生你也許有這樣一個誤區。其實,低密度脂蛋白對于人體血管是具有損傷作用,而且相比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對于人體的損傷是最大的。在臨床工作中,我們往往會建議病人以控制低密度脂蛋白為主。相比來說,高密度脂蛋白對于人體的專注于心腦血管疾病致力于公眾健康熱愛于健身的心內科醫生其實,低密度脂蛋白對于人體血管是具有損傷作用,而且相比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對于人體的損傷是最大的。在臨床工作中,我們往往會建議病人以控制低密度脂蛋白為主。低密度脂蛋白在什么程度就達標了呢。或者,將低密度脂蛋白能夠控制計數在30%以下。如果你是高血壓或者糖尿病患者,你的低密度脂蛋白控制不需要那么嚴格。你控制到2.6mmol/L以下的時候,我們認為就是可以接受的。最后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最關鍵的是服用他汀類藥物,注意飲食清淡。
我是小眼睛醫生
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點贊我
覺得我的回答欠佳,可以回復告訴我
覺得我的回答有道理,可以關注我
大家都知道低密度脂蛋白(LDL-C)是一種“壞膽固醇”,我們要把它降低一點,但到底多低對人體最有益同時又是安全的呢?尤其是對神經認知功能方面是否有影響?LDL-C有其生理作用,從哲學角度來看,LDL-C水平“越低越好”偏極端化。臨床研究不斷提出更低的LDL-C目標值,降LDL-C大家都知道低密度脂蛋白(LDL-C)是一種“壞膽固醇”,我們要把它降低一點,但到底多低對人體最有益同時又是安全的呢?尤其是對神經認知功能方面是否有影響?LDL-C有其生理作用,從哲學角度來看,LDL-C水平“越低越好”偏極端化。臨床研究不斷提出更低的LDL-C目標值,降LDL-CLDL-C有其生理作用,從哲學角度來看,LDL-C水平“越低越好”偏極端化。FOURIER研究中部分患者LDL-C降至0.26mmol/L,心血管事件進一步下降,且安全性良好,并未觀察到我們所擔心的認知功能障礙等不良反應。但臨床研究一般僅有3-5年,因此安全性有待更長時間觀察。一些PCSK9基因突變患者,其LDL-C水平約為0.39mmol/L,自2006年報道至今,這些人依然能夠正常生活、工作、生育,其他系統也無明顯副作用。LDL-C低至0.03mmol/L的祖先存活至75歲,提示極低水平LDL-C并未危及患者生命,無明顯副作用。以上這些基因突變導致LDL-C極低的情況能很好地回答極低LDL-C水平的安全性問題。我國葛均波院士提出:“要將LDL-C降到新生兒水平是最理想的狀態。”據國外研究顯示,新生兒的LDL-C水平約為0.78mmom/L,此時動脈粥樣硬化過程還沒開始。兒童及青少年時期LDL-C水平(2.06~3.23mmol/L)看似正常,其實已經開始損害血管,動脈粥樣硬化開始發展。關注健康,關注“心血管徐醫生”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檢查的重要指標,體檢單上的低密度脂蛋白通常代表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的膽固醇。LDL-C升高會造成動脈粥樣斑塊,進而會堵塞動脈,引起腦梗、心梗等心血管事件。低密度脂蛋白降到什么程度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呢?近20年的研究數據表明,低密度脂蛋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檢查的重要指標,體檢單上的低密度脂蛋白通常代表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的膽固醇。LDL-C升高會造成動脈粥樣斑塊,進而會堵塞動脈,引起腦梗、心梗等心血管事件。低密度脂蛋白降到什么程度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呢?近20年的研究數據表明,低密度脂蛋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檢查的重要指標,體檢單上的低密度脂蛋白通常代表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的膽固醇。LDL-C升高會造成動脈粥樣斑塊,進而會堵塞動脈,引起腦梗、心梗等心血管事件。
低密度脂蛋白降到什么程度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呢?
近20年的研究數據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主要元兇,較低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比較低。
對于沒有高血壓、高血糖、冠心病等危險因素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的正常值應該小于3.37mmoI/L,即130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130-160mg/dl為邊緣性增高,大于等于160mg/dl,為明顯增高。
總的來說,低密度脂蛋白要低一點好,至于要低到多少為最好,還要根據不同人群的降脂目標。
1、極高危人群:對于已經明確診斷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患者,危險分層為極高危的患者,比如常見的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絞痛、冠脈搭橋術后、冠脈支架術后的患者應該將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以下。
2、高危人群:對于符合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應當將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mmol/l以下。
3、中低危人群:對于一些沒有高血壓或者高血壓合并較少危險因素的患者,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分層為中低危,應該將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3.4mmol/l以下。
低密度脂蛋白是不是降得越低越好呢?實際上,這個低只能是相對的低,而不是絕對的低。由于人體的代謝需要,低密度脂蛋白不可能降低到零。如果你的血脂遠低于達標值,其實也沒有太大風險,這也說明你對服用血脂調節藥物比較敏感或者用藥劑量偏大,可以通過合理調整用藥方案來減少長期服藥風險。
低密度脂蛋白是如何一步步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
由于長期血壓過高,血糖過高等因素會導致動脈內膜細胞受損,通透性增加,給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沉積提供了良好條件。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沉積到內膜下時,單核細胞會聚集到此處,吞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最終形成泡沫細胞,日積月累就會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血管管腔也會變得越來越窄。
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原因很多,包括基因缺陷、肥胖、缺乏運動以及飲食不當等原因,還與日常的生活方式有很大關系,包括高膽固醇飲食、反式脂肪酸以及飽和脂肪酸的大量攝入密切相關。
所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通過生活方式干預,比如加強運動、少熬夜、少坐、低脂飲食、不吃動物內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不熬夜、戒煙限酒等方式改善。如果改變生活方式仍然不能使降脂達標,需要口服他汀類降脂藥,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