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的親身經歷,最早有記憶的一次落枕。一天早晨起來,感覺脖子一側疼痛,不敢轉動脖子,外祖父看到了,讓我去找一個鄰居,按鄰居輩喊他二姥爺。一個和藹的老人,據他本人講,解放前就理發,解放后進了國營的理發店。當時,老人已經退休,但一手的好手藝,經常義務給鄰居理發。我來到老人家,老人看到
自己的親身經歷,最早有記憶的一次落枕。一天早晨起來,感覺脖子一側疼痛,不敢轉動脖子,外祖父看到了,讓我去找一個鄰居,按鄰居輩喊他二姥爺。一個和藹的老人,據他本人講,解放前就理發,解放后進了國營的理發店。當時,老人已經退休,但一手的好手藝,經常義務給鄰居理發。
我來到老人家,老人看到我的樣子就笑了,走到我的身后,用手捏著我的肩膀,問我哪里疼,我用手指著脖子說:這邊這邊。還沒說完,老人雙手將我的頭一擰,就聽“咔叭”一聲,馬上就不痛了,前后左右扭扭頭,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完全正常了。我連說謝謝二姥爺,老人慈祥的說:沒事了,去玩吧!
只有這一次,后來也落枕過,可惜老人已去世,只能自己忍著。后來,也打聽過很多人,都不知道還有誰會這種手法,不知朋友們知道否?
更多相關建議:
落枕是指人在睡覺或外傷后突然感到頸部肌肉疼痛,尤其是頭部轉動時更甚。造成落枕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睡覺時頭頸姿勢不當,枕頭過高,頸部受傷或受涼,頸椎病等等。很多人都在問,落枕了該怎么辦?有沒有一些方法可以快速緩解。下面39保健編輯就整理了幾個有用的小方法,一般人我可不告訴他哦。 1
落枕是指人在睡覺或外傷后突然感到頸部肌肉疼痛,尤其是頭部轉動時更甚。造成落枕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睡覺時頭頸姿勢不當,枕頭過高,頸部受傷或受涼,頸椎病等等。很多人都在問,落枕了該怎么辦?有沒有一些方法可以快速緩解。下面39保健編輯就整理了幾個有用的小方法,一般人我可不告訴他哦。
1. 冷敷法
如果局部疼痛、僵硬嚴重,或者有腫脹或灼熱感,就表示受傷部位充血發炎。所以,在24小時內,應該給予冷敷。可用毛巾或塑料袋包裹小冰塊敷患處,每次15—30分鐘,每天兩次,嚴重者可每小時敷1次。
2. 掰腳趾法
專家告訴你,只要將你的腳抬起來,把大腳拇趾掰開,按順時或逆時的方向慢慢地按摩旋轉,則你的落枕將獲得最大修復。如果發覺腳拇趾肌肉緊繃,那表示您的脖子扭傷了,得要上醫院看醫生。記住,左腳管左邊,右腳管右邊,經常按摩,將直接或間接疏緩頸項的肌力,有助于預防脖子的傷害。
3. 熱敷或吹風機法
等到炎癥疼痛減輕時,再考慮熱敷,以疏通經絡,活血化淤。可用熱毛巾濕敷,或用熱水袋干敷。有時間的話,可洗熱水澡,尤其在頸部患處用熱水反復沖洗,邊洗邊用手按摩頸部,效果更佳。如果懶得去弄毛巾,不妨直接用吹風機用暖風吹脖子,也可促進那根打了結的筋舒展開來。
4. 按摩“落枕穴”
中醫針灸當中,有個“落枕穴”,在手背側,第2、第3掌骨之間,指掌關節后一點的地方。該穴是治療落枕的特效經驗用穴,可以左右手交替自我按摩。要領:以大拇指揉按穴位,用力由輕到重,保持重按10—15分鐘;在按摩穴位的過程中,將頭稍向前伸,由前下方緩緩縮下去,使下頜向胸骨上窩靠近,頸部肌肉保持松馳,然后將頭輕輕緩慢地左右轉動,幅度由小逐漸加大,并將頸部逐漸伸直到正常位置。轉動時以基本不出現疼痛的最大幅度為限。
下面,小編再私人贈送大家一套簡易的脖子保健操。
①將左手或右手中、食、無名指并攏,在頸部疼痛處尋找壓痛點(多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處),由輕到重按揉5分鐘左右,可左右手交替進行
②用小魚際由肩頸部從上到下,從下到上輕快迅速擊打兩分鐘左右
③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風池穴、肩井穴1-2分鐘
④以拇指或食指點按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間,指掌關節后5分處),待有酸張感覺時再持續2-3分鐘
⑤最后進行頭頸部前屈、后仰、左右側偏及旋轉等活動,此動作應緩慢進行,切不可用力過猛,預防落枕,主要注意睡眠姿勢和枕頭不宜過高。
更多相關建議:
謝謝邀請:我以前經常脖子痛,頭不能轉,現在已經好了三年多了,連我的家人也好了。大家一定會問,你用什么辦法治好的?我是被病逼的,已經到了快要死的地步,在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情況下學習了中醫,大家不要以為中醫只有中藥一個,它還包括人體穴位按摩和艾灸,拔罐,針灸,多種為一體的,我學的是
謝謝邀請:
我以前經常脖子痛,頭不能轉,現在已經好了三年多了,連我的家人也好了。
大家一定會問,你用什么辦法治好的?
我是被病逼的,已經到了快要死的地步,在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情況下學習了中醫,大家不要以為中醫只有中藥一個,它還包括人體穴位按摩和艾灸,拔罐,針灸,多種為一體的,我學的是穴位按摩加艾灸。
脖子失枕,它的穴位是大椎穴,可以按摩,但力度一定要掌握好,左揉十下,右揉十下,一般按摩三十下,這是保健按摩,還可以在按摩后艾灸十分鐘,效果更好。
這個穴位是通向大腦的,神經多,用艾灸來治療是效果最好的,它的作用是對四肢管控,是人體最重要的穴位,如果它有病了,會引起頭暈,頭痛,手腳麻木,大家一定不要小瞧落枕,一定要治療喲。
我自己通過學習,還自創了一些手法,讓家人們對我非常滿意,因為他們需要我的幫助,只要哪里不舒服,我都去幫他們,我的知識來源于很多地方,有從北京養生堂的專家和教授那里學習的,還有從網上下載脈脈艾灸學習的,還有去理發店理發,人家給我做的,我自己體會中理解的,還有從網上看意大利的按摩師學習的,集各家所長,最后綜合在一起,成為我的手法了。
人生需要不斷的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一定要虛心學習,并且是偷學,沒有經師,也算是我自己的一段奇聞吧。
更多相關建議:
生活當中,我們有時候會發現自己一覺醒來出現了落枕的情況。脖子既酸又痛,十分難受。落枕或稱“失枕”,是一種常見病,好發于青壯年,以冬春季多見。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無任何癥狀,晨起后卻感到項背部明顯酸痛,頸部活動受限。這說明病起于睡眠后,與睡枕及睡眠姿勢有密切關系。 落枕最主點擊頁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松看~~~
更多相關建議:
按推雙腳外側的昆侖穴、跗陽穴和手背上落枕,各按5-10分鐘。落枕穴在圖二中指和二指間的縫隙處,即圖二外勞宮穴前面。)
按推雙腳外側的昆侖穴、跗陽穴和手背上落枕,各按5-10分鐘。落枕穴在圖二中指和二指間的縫隙處,即圖二外勞宮穴前面。)
更多相關建議:
落枕,俗稱漏肩風。是肩頸部受風寒引起的肩頸部肌肉僵硬,活動受限。抬低頭或左右搖頸都劇痛的風寒病。遇到落枕,也不用怕。速找一條干毛巾到火爐邊烘熱敷肩頸部。或直接找一個電熱吹風筒熱吹肩井部20~30分鐘。疼痛將立減。而舒服。活動也自如多了。接下來,要么去醫院看醫生或在家自救。自救自治
落枕,俗稱漏肩風。是肩頸部受風寒引起的肩頸部肌肉僵硬,活動受限。抬低頭或左右搖頸都劇痛的風寒病。遇到落枕,也不用怕。速找一條干毛巾到火爐邊烘熱敷肩頸部。或直接找一個電熱吹風筒熱吹肩井部20~30分鐘。疼痛將立減。而舒服。活動也自如多了。接下來,要么去醫院看醫生或在家自救。自救自治方法如下:
1,向肩頸部邊吹熱風,邊揉按肩部的肩井穴(兩肩最高中點,左右各一穴),大椎穴(頸椎胸椎交接處),頸部風池穴(后頸兩大筋外凹陷處),風府穴(后頸窩凹陷處)。[此法最快最有效。]
2,艾炙或按摩上述肩頸各穴及手掌列缺穴(拇食二指張開,雙手相叉,雙食指下落手腕尺部凹陷處)和后溪穴(小指根部,橫掌紋起點處)每穴1~5分鐘,早中晚各一次,1~3天就好了。找穴如下圖。
更多相關建議:
答:引起落枕的原因一般是外感風寒導致肌肉痙攣致頸部活動受限,一般多為單側。一、中醫有一個特效穴位叫落枕穴在手背部,左右各一個穴位共二穴。定位是:第二第三掌指關節背側向后0.5寸,位置見下圖。方式可采用針灸或者指間刺激穴位,力度應強,刺激量大,與此同時配合頸部緩慢的轉動,時間約5分
答:引起落枕的原因一般是外感風寒導致肌肉痙攣致頸部活動受限,一般多為單側。
一、中醫有一個特效穴位叫落枕穴在手背部,左右各一個穴位共二穴。定位是:第二第三掌指關節背側向后0.5寸,位置見下圖。方式可采用針灸或者指間刺激穴位,力度應強,刺激量大,與此同時配合頸部緩慢的轉動,時間約5分鐘左右。
二、引起落枕的肌肉一般有胸鎖乳突肌,斜方肌,肩甲提肌肉等,下面說一下胸鎖乳突肌,一般該肌肉引起的落枕會導致一側轉頭困難,因為疼痛而活動受限。處理時用拇指和其余四指輕輕拿捏該肌肉,幅度小、動作輕以防止力度太大引起不必要的疼痛。其他肌肉可以使用熱毛巾熱敷,以皮膚出現潮紅為度。
三、有一些落枕是因為頸椎關節錯位而導致的,通過檢查和觸診判斷出錯位的脊椎,通過手法矯正復位即可立即解除疼痛。
四、如果落枕經過治療無效則應該佩戴頸托,盡量減少頸部活動度,避免二次損傷。
五、如果長期的反復落枕則應該考慮頸椎病,建議去醫院拍片檢查后,根據具體的情況采取治療措施。
更多相關建議:
“落枕”最主要的病因是肌肉扭傷,比如因睡眠時枕頭不合適,使頭頸處于過伸或過屈狀態,再如長時間坐長途車時一直迎風斜視風景等。另外,外受風寒,使頸背部氣血凝滯都容易導致“落枕”。而頸肩項背部肌肉多而復雜,縱行如肩胛提肌、頭夾肌、頭半棘肌等,斜行如岡上肌、岡下肌、大小圓肌、大小菱形肌、
“落枕”最主要的病因是肌肉扭傷,比如因睡眠時枕頭不合適,使頭頸處于過伸或過屈狀態,再如長時間坐長途車時一直迎風斜視風景等。另外,外受風寒,使頸背部氣血凝滯都容易導致“落枕”。
而頸肩項背部肌肉多而復雜,縱行如肩胛提肌、頭夾肌、頭半棘肌等,斜行如岡上肌、岡下肌、大小圓肌、大小菱形肌、胸鎖乳突肌、前中后斜角肌、斜方肌等,因此落枕有個特點,就是不同肌肉的損傷,影響功能活動不同,痛點不同,所以許多有多次落枕經歷的患者,都描述,每次與每次痛的位置不大一樣。
于是,在《內經》有“頭可不左右顧,取之手太陽,頭不可前后俯仰,取之足太陽”的記載。提示不同位置的落枕,選穴應該不同。
那么,有沒有通用的穴位可以選擇呢?
這里,介紹兩個穴位。一個是遠端取穴,一個是局部取穴。
1、肘髎:
肩胛項背部肌肉多層縱橫排列,錯綜復雜,如同一堆繩子纏繞在一起,我們要找找繩子頭兒,找到抖一抖,使之放松。這個繩子頭兒就是肘髎穴。
位置在屈肘時,曲池穴外上方 l寸(上臂內收時,從腋窩形成的縫紋到肘橫紋的距離,定為9寸,按此比例尋找),當肱骨邊緣處。落枕時,用力點住此穴,向肱骨邊上用力按,出現明顯酸痛感后,慢慢活動肩頸,疼痛逐漸減輕,活動度逐漸增大。此針可針可點,但關鍵都在刺激量要大,這是運動針法的特點,針刺時出現局部麻電感更佳。
2、肩井:
所謂井,縱橫交錯為井,此穴為足少陽經穴,正處于肩背項多層多條肌肉交錯點上,提捏肩部肌肉,三才針法淺刺其天部肌筋膜表面,調整針尖方向,行震顫催氣針法,誘導肩部多塊肌肉自主抽動,可以快速釋放痙攣肌肉導致的張力,改善功能活動,對落枕多可“秒殺”。此方法由針灸醫生操作,臨床中有上肩井、下肩井、內肩井、外肩井等不同入針點。
更多相關建議:
有些人早上睡覺醒來,發現脖子痛,轉頭不行了或者不能抬頭低頭,去醫院看說是睡落枕了。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病。落枕是指因急性頸部關節功能紊亂或肌肉緊張、僵硬痙攣引起的,以疼痛、轉動受限等為主要表現等為主要表現的常見病,屬于頸部急性軟組織扭傷或頸椎小關節功能紊亂。那落枕到底是怎樣造
有些人早上睡覺醒來,發現脖子痛,轉頭不行了或者不能抬頭低頭,去醫院看說是睡落枕了。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病。落枕是指因急性頸部關節功能紊亂或肌肉緊張、僵硬痙攣引起的,以疼痛、轉動受限等為主要表現等為主要表現的常見病,屬于頸部急性軟組織扭傷或頸椎小關節功能紊亂。那落枕到底是怎樣造成的?1.體質虛弱、勞累過度、睡眠時頭頸姿勢不當。2.枕頭墊得過高、軟硬不當或高低不平。3.頸部外傷。4.頸部受風著涼。5.頸椎病可引起反復“落枕”。6.頸部活動不當或在頸部肌肉疲勞、頸椎應激性差的情況下轉動頭部,造成頸椎小關節嵌頓。上述原因使頸部肌肉處于持續緊張狀態,受損肌肉的起止點或肌腹部分纖維撕裂,受損組織滲血、腫脹,分泌物產生化學作用并刺激相應的神經末梢產生局部疼痛,肌肉出現保護性痙攣。落枕后,我們會有什么癥狀呢?1.突發疼痛多為睡覺前無任何癥狀,醒后覺頸部疼痛,多為晨起頸部一側或兩側酸脹疼痛,有時可引起頭部脹痛;或頭部轉動突然失靈,強迫向一側偏歪。2.頸部強直患側肌肉痙攣、僵硬,向健側偏斜。3.活動受限受損肌肉痙攣,頸部活動受限;關節滑膜嵌頓而關節交鎖,滑膜水腫而疼痛,甚至關節滑膜水腫刺激竇椎神經而引起局部放射痛。那落枕需要怎樣治療呢?落枕本身有自愈的趨向,只要及時采取治療措施,癥狀可以很快消失。1.頸椎活動受限屬于關節嵌頓型越快就醫越好,在嵌頓未引起關節滑膜損傷水腫前進行有效的手法復位可以馬上緩解;當出現水腫之后,即使進行了手法整復,也要有水腫吸收過程,此時最好同時使用脫水療法或加大消炎鎮痛藥物的使用。2.單純肌肉疼痛屬于肌肉型痙攣期,往往出現一按就很痛的情況,因此在進行推拿手法治療前最好先以溫熱類治療或先行針刺治療解除部分痙攣。及時治療可縮短病程,雖然有些患者不經治療也可自愈,但部分病人會加速椎間盤退變而發展為神經根型頸椎病。落枕癥狀反復發作或長時間不愈應考慮頸型頸椎病的可能。老年人頸椎關節退變而出現急性頸痛,原則上應診斷為頸椎病急性發作。
更多相關建議:
幾乎所有人都有過落枕的經歷,或是在一個昏昏沉沉的伏案午覺后,或是在側頭看完一集精彩的網劇后,回過神來時便莫名地發覺自己一邊的脖子似乎變得僵硬疼痛了起來,即使正視著前方也總能感受到一側肩頸肌肉的牽拉不適,就算用上揉肩、按摩、點穴等十八般武藝,緊張的肌肉有時還是難以放松,不舒服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