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來說,通過手術切除直腸腫瘤后,將剩余腸管接起來,這個接口就稱之為吻合口,如果吻合口愈合不良會出現一系列并發癥或異常,可以說直腸癌吻合口改變。
當然,直腸癌吻合口改變也可能是出現腫瘤復發,比較少見,表現為吻合口出血、梗阻癥狀,早期癥狀不明顯,可通過腸鏡、病理活檢、CT、PET-CT等綜合診斷,一經確診要及時治療。
直腸癌吻合口常見的并發癥有?
直腸癌一般以手術切除為主,但因患者體質、手術操作、病情發展等因素可能會導致直腸癌術后出現吻合口并發癥,主要包括:
1、吻合口漏
吻合口漏是中低位直腸癌術后最常見的嚴重并發癥,最常發生在術后一周左右,其發病因素暫不明確,可能與吻合口位置較低(距肛緣<6cm)、吻合口張力過大、吻合口血供不足、術前準備不足(患者體質及營養狀態不佳)、手術時間過長、引流管放置不當等有關。
直腸癌術后吻合口漏典型癥狀,一般包括突然劇痛、高熱、心率呼吸過快、腹膜炎體征、引流管糞樣物、白細胞增高等。
因新輔助放療及預防性造口的應用,也有部分患者會出現非典型臨床癥狀,如麻痹性或炎性腸梗阻、腹瀉、低熱、心率呼吸增快、腸道膿性或惡臭性分泌物等,可能會延遲診斷,可通過CT、腸道造影、直腸指檢或內鏡檢查來明確診斷。
一般來說,可通過預防性造口、經肛置入吻合口引流管來預防及治療直腸癌術后吻合口漏的發生。
2、吻合口狹窄
吻合口狹窄同樣是直腸癌術后的嚴重并發癥,發病因素尚未完全明確,大多是吻合口一期愈合失敗后的肉芽組織出現廣泛增生和纖維化瘢痕導致。
高危因素包括吻合口漏、吻合口缺血、吻合口位置過低、吻合器過緊或釘合不全、盆腔感染、新輔助放化療導致吻合口周圍炎癥使其纖維化、近端腸造口、糖尿病等。
直腸癌吻合口狹窄,患者會出現腹絞痛、腹脹、便秘、排便不盡、腸梗阻等癥狀,一般可通過肛門指診、腸鏡、鋇劑灌腸、直腸核磁共振等來明確吻合口狹窄性質、程度及長度,但要先排除是否為直腸癌局部復發,以免影響預后。
根據吻合口狹窄程度及長度,一般可采用球囊擴張、支架置入、經肛門內鏡手術等來解決。
3、吻合口出血
吻合口出血是直腸癌術后早期并發癥,最常發生在術后48小時內,吻合口出血病因暫不明確,可能與吻合口位置較低、術中操作不當、血管閉合不佳、吻合口張力過大(破裂或脫釘)、吻合器選擇不當、腸道炎癥等有關。
直腸癌術后吻合口出血,患者會出現便中反復帶血或有血凝塊、里急后重等,若懷疑吻合口出血,可通過電子結腸鏡檢查明確。
如果出血量較少或遲發性出血,可保守治療(壓迫止血或導尿管灌注止血),也可在電子結腸鏡下電凝或止血夾止血;如果吻合口位置較低急性出血,可選擇麻醉后經肛門縫扎止血;如果吻合口位置較高大量出血,需進行腹腔鏡或開腹手術止血。
注:直腸癌術后吻合口并發癥有時會合并出現,比較影響患者預后,但做好術前準備,由經驗豐富的醫生操刀,能最大程度避免并發癥。
了解更多“結直腸癌”“腫瘤”相關問題,點擊關注【腫瘤專家姜爭】。
更多相關建議:
這個描述可能很多直腸癌術后復查腸鏡時會看到的描述。這個敘述不是很規范,但很常用,實際上沒有特殊意義,就是指直腸癌術后在直腸部位看到有吻合口,不代表復發問題,一般不用擔心。
如果懷疑有復發,會有進一步描述,比如吻合口處潰瘍,增生或者腫物,或者吻合口增厚狹窄等,此時內鏡醫生會給取活檢,明確是炎癥還是腫瘤復發導致。
如果就是報告時單獨提出吻合口改變,就沒有特殊含義不用擔心。
直腸癌術后一般術后滿一年會復查腸鏡,重點了解全結直腸有無新生腫瘤,包括新發的息肉腺瘤,另外重點了解吻合口情況,比如有無狹窄,有無潰瘍或者腫瘤復發等問題。
如果直腸癌手術前發現結腸還有息肉,建議術后3-6個月復查腸鏡,內鏡下切除息肉。
如果術后2年復查腸鏡都正常,那么后期可以延長3-5年復查一次腸鏡。
更多相關建議:
直腸癌手術一般會切除病灶和一段腸管,然后把兩段端的腸管吻合縫合,稱之為吻合口,一般是影像學或者腸鏡檢查后多這樣描述,這就需要臨床大夫具體看影像片子和腸鏡具體圖片和描述。一種是可能正常的術后改變,如吻合口增厚,狹窄等,多次復查沒有改變,這種情況不需要特別的關注。另一種情況是多次復查吻合口增厚明顯,或者出現腫塊,伴腸鏡看到出血、潰瘍等,臨床上出現腸梗阻、便血、活動性出血等,這種可能是復發了,需要局部取活檢明確情況,進一步完善全身檢查,看肝肺骨頭等有沒有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