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剖腹產為什么醫生建議39周,而不是到預產期的40周?這兩點很關鍵明明40周是胎兒最成熟的狀態,醫生也說過在40周之前,胎兒在胎里多呆一天好過在外面呆一周,為什么醫生建議孕婦在39周做剖腹產呢? 其實,這里面醫生把風險考慮進去了,提前剖跟寶寶發動了再剖,兩者的風險完全不一樣,
明明40周是胎兒最成熟的狀態,醫生也說過在40周之前,胎兒在胎里多呆一天好過在外面呆一周,為什么醫生建議孕婦在39周做剖腹產呢?
其實,這里面醫生把風險考慮進去了,提前剖跟寶寶發動了再剖,兩者的風險完全不一樣,胎兒發動后再剖無論孕婦還是醫生面臨的風險都更大。為什么這樣說呢?
發動后再剖,產婦需受兩次罪
胎兒發育完全成熟后,小腦袋瓜上的囟門會釋放出一種物質,接著孕媽的大腦接收到信號后,也會分泌此種物質,身體接收到指令后就開始發動規律而比較激烈的宮縮,然后開始長達十幾小時“開十指”。這是順產必須經歷的開宮口之痛,而本身無法順產直接施行剖腹產手術的,本來不必經歷這種劫難,卻非要等到胎兒發動后再做的話,產婦就多遭一次罪。受完12級陣痛再來一次“切膚”之后,再加上更長的產后恢復期,想必每個人都不敢也不想輕易嘗試!考慮到這一點,醫生一般不會建議到了預產期40周才剖腹產。
發動后再剖,手術風險更高
胎兒發動后,有些人開宮口比較快,如果宮口開了,小寶寶中途卡住,不上不下的,特別是骨盆狹窄的,那真的很麻煩,這個時候即使經驗老道的醫生也會犯難,而且對小寶寶跟產婦來說也是巨大的挑戰,搞不好還會危及到生命。此外,有些孕媽是先破羊水的,本來不符合順產指標,這下子破了羊水,孕婦一時不懂得怎么處理,也會對小寶寶及新媽媽不利。再退一步講,胎兒發動了再剖腹產,大多數都要緊急剖腹產,這會增加很多不必要的風險,比如床位緊缺,醫護人員不足,小寶寶面臨的風險也比計劃性的普通剖腹產要高一些。
可能有人會問,那為什么不在37周或者38周做呢,這兩周做剖腹產不是不可以,但要考慮小寶寶的成熟度的話,還是39周最合適。雖然37周胎兒已經足月,但身體機能還沒完全成熟,一個差不多成熟的蘋果跟完全成熟的蘋果甜度都不一樣,何況是寶寶呢?孕37周就剖腹產的話,寶寶出現呼吸障礙的風險會比較高,而且需要較長時間去適應宮外的生活,免疫力可能比較差。
基于以上種種原因,醫生一般建議孕媽在懷孕39周做剖腹產,而不是預產期40周。總而言之,醫生也是基于實際情況而給出的建議,看似普通的建議,其實包含著醫生對產婦與寶寶的體貼,其目的在于讓產婦少受點罪,讓小寶寶安全出生。
更多相關建議:
盡管現在孕媽媽們都不太傾向于選擇剖腹產,但是當無可奈何的時候還是必須要面對剖腹產。比如胎位不正、孩子太大、骨盆結構異常、產力不足、心態不穩等等。當被要求剖腹產的時候,孕媽媽們有些迷惑,到底多少周剖比較好呢?需要等到預產期的40周嗎?如果咨詢醫生,大部分醫生給出的建議是懷孕39周,39周胎兒已經發育完全1、懷孕39周時,胎兒的體重會更加理想:2、懷孕39周時,胎兒器官發育更完善3、懷孕39周時胎兒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更強4、懷孕39周時胎兒的免疫功能更強大總之,如果符合剖腹產的指征,可以按照39周剖做準備,不要提前太早,也不要拖到40周。提前和醫生預約,做好準備工作,對產婦和胎兒都好。
更多相關建議:
剖腹產為什么醫生建議39周,而不是到預產期的40周?孕婦小可胎位不正,胎兒是橫位,原本她想要順產,但是這種胎位是不能順產的,所以她無奈地接受了醫生的建議-剖腹產,因為想著胎兒孕周越大,胎兒發育越成熟,所以她堅持妊娠到懷孕40周,然而有一天夜里,她肚子疼痛得厲害,去醫院檢查發現胎兒
剖腹產為什么醫生建議39周,而不是到預產期的40周?
孕婦小可胎位不正,胎兒是橫位,原本她想要順產,但是這種胎位是不能順產的,所以她無奈地接受了醫生的建議-剖腹產,因為想著胎兒孕周越大,胎兒發育越成熟,所以她堅持妊娠到懷孕40周,然而有一天夜里,她肚子疼痛得厲害,去醫院檢查發現胎兒自行發動了,但是她不符合順產的條件,只能臨時剖腹產,結果她遭受了順產和剖腹產兩種罪。
懷孕39周和40周,對孕婦和胎兒來說,有什么不同?
從胎兒發育的成熟度來說,懷孕40周的胎兒,器官發育,特別是肺部的發育會更成熟,胎兒的大腦也會進一步發育,胎兒的體重增長比較少,一周也就100-300克左右,胎兒在子宮內的發育會比子宮外的發育更快,所以孕40周的胎兒比孕39周的胎兒發育更完善。
如果孕婦的子宮有破裂的風險,這樣孕39周剖腹產比孕40周安全。
然而,對于孕婦來說,懷孕40周剖腹產意味著更大的風險,孕婦會提前出現宮縮疼痛,胎兒可能會進入到孕婦的產道,造成滯產,胎兒難產,容易導致胎兒出現急性缺氧,這樣醫生再做剖腹產來挽救胎兒的生命,會比較困難。二次分娩,對于胎兒和孕婦來說,風險更大,孕婦和胎兒都是一種折磨。
如果孕婦選擇剖腹產,那么孕39-40周進行剖腹產,胎兒發育都成熟了,差別并不會很大,孕婦不需要為了胎兒發育而冒風險妊娠到40周,如果醫生建議39周,那么孕婦配合醫生就行。
更多相關建議:
咱們知道預產期是40周,順產的話一般到40周會分娩,為什么假如是剖腹產,有人挑選39周前后,而不選在臨產前的孕40周呢?許多孕媽媽都咨詢過這個問題“哪一周剖腹產最好”,得到的答案一般是39周左右最好,這不是空穴來風,是有科學依據的。為什么不會挑選孕40周呢咱們都知道預產期是40周
咱們知道預產期是40周,順產的話一般到40周會分娩,為什么假如是剖腹產,有人挑選39周前后,而不選在臨產前的孕40周呢?
許多孕媽媽都咨詢過這個問題“哪一周剖腹產最好”,得到的答案一般是39周左右最好,這不是空穴來風,是有科學依據的。
為什么不會挑選孕40周呢
咱們都知道預產期是40周,可是胎兒可不一定是40周就會出生。胎兒到37周便是足月,隨時都會有出生的可能性。
有一個搭檔,在37周突然呈現破水,趕忙去了醫院,醫師說羊水流出太多,不能再保胎了,趕忙生吧,于是孩子在37周就生下來了。
我生二寶時,想比及快40周再生,自以為沒有什么問題,也沒在意。可是到38周+3天,二寶忽然發起,趕忙去了醫院,那時現已開了一指,及時進行了剖腹產。
假如總是方案40周再去剖腹產,可能會呈現一些被動的狀況。
1、狀況估計不足
假如方案40周出生,可能會特別大意,以為時刻還早,保護措施不到位,一旦呈現一些突發問題,有些不知所措。就像我那個搭檔,便是由于估計不足,晚上還干了些家務活,不小心累到了。
2、沒有及時定病房
假如想定比較好的病房,比如單人間之類的,需要提早預約。假如方案40周再生,就會把預約的時刻推遲,假如提早發起,再去定床位就來不及了。所以要早做計劃,不要弄得措手不及。
3、要忍耐宮縮疼痛
《懷孕圣典》中說,大約55%的孕媽媽會出在孕40周前分娩,比例是相當大的。假如到40周再去剖腹產,許多狀況下就會發作宮縮。之所以要剖腹產,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由于怕宮縮疼,所以,這就違背了挑選剖腹產的初衷,是許多產婦不能接受的。
為什么要挑選39周前后
每次去問醫師,什么時分剖腹產,有的醫師說37周足月就能夠,有的醫師說發起了再去,有的醫師說39周,最遍及的說法是39周,為啥是39周呢,首要是由于這一項研討:
《美國婦產科雜志》發表的文章稱“出生于39周到41周之間的新生兒才屬于真實意義上的足月兒”。他們研討發現,在39周之前出生的新生兒,在呼吸、聽力和未來學習才能上的發育程度都稍微落后一些。
39周今后,胎兒的脂肪層仍然會變厚,脂肪層越厚,出生后體溫調理才能越強。胎兒的體重還會每天增加14克,只要在肚子里就會增加體重,出生后會更好照顧。胎兒還會持續從媽媽的血液和羊水中汲取抗體,增強免疫力,對立各種疾病,出生后不容易生病。
所以,從理論剖析和實際調查結果來安,都以為胎兒到39周生是最好的。
可是不論怎么說,假如呈現突發狀況,不論有沒有到39周,都要及時去醫院剖腹產,不要太糾結時刻的問題。
更多相關建議:
順產是最自然的分娩方式,但卻不能說是最好的分娩方式,因為有些情況是不適合順產的。但是在沒有順產條件的前提下,孕媽媽還可以選擇剖腹產,這樣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護孕婦和胎兒。但是一般剖腹產的話都會選擇在39周,感覺醫生們就好像約好了一樣。為什么剖腹產時醫生建議在39周進行,而不等到預產
順產是最自然的分娩方式,但卻不能說是最好的分娩方式,因為有些情況是不適合順產的。但是在沒有順產條件的前提下,孕媽媽還可以選擇剖腹產,這樣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護孕婦和胎兒。但是一般剖腹產的話都會選擇在39周,感覺醫生們就好像約好了一樣。
為什么剖腹產時醫生建議在39周進行,而不等到預產期的40周?
確實,胎兒的妊娠時間是40周,都說瓜熟蒂落,相信任誰都會認為等到預產期40周的時候胎兒會更成熟,這時候才剖腹產會對胎兒更有利呢。更何況,還有一些寶寶經常不會留級,但41周還未必會出生,如果39周就剖腹產了,會不會太早了一些?
?其實醫生這樣建議肯定是有原因的:
1.孕39周胎兒已經足月
雖然說整個妊娠期間一共是40周,但其實在胎兒滿37周以后就算足月了,自然而然,39周的胎兒已經足月,雖然還沒有到預產期,但這個時候剖腹產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2.孕39周時胎兒已經有在宮外存活的能力
- 39周的胎兒雙頂徑約9.21mm
- 腹圍約31.34
- 股骨長平均值為7.34mm左右
- 胎兒身長50cm左右,
- 體重也有3200g左右了。
這時候的胎兒雖然腦部還在繼續發育,但是,肺部已經發育成熟,而且小胎兒很聰明,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從胎盤中攝取大量的抗體,這些抗體在寶寶出生之后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即使還沒有到預產期,但我們已經是一個足月的小胎兒了,這個時候出生胎兒也已經完全具備在宮外存活的能力。
3.在孕39周剖腹產可以避免產婦遭兩重罪
上面已經說了,胎兒滿37周以后就已經足月,完全具備在宮外生存的能力,況且,就算沒有剖腹產,有些胎兒也會在38周左右就出生。
如果非要等到預產期40周的時候再剖腹產,有些孕媽媽可能已經發動了,這個時候再實施剖腹產,那么產婦就要受兩重罪,相當于順轉剖。而且這樣做,也根本就體現不出剖腹產的優勢。
如果,遇上產婦急產,可能還沒來得及做好準備胎兒就出生,但如果是難產就不好了。
畢竟,選擇剖腹產的要么就是怕疼,要么就是確實沒有順產條件,這么一來,怕疼的產婦也就白疼了。
最關鍵的是,如果產婦沒有順產的條件,比如說胎兒太大,孕婦本身有心臟病或者其他并發癥不適合順產,那么后果真的是不堪設想。
所以為了產婦,也為了胎兒,醫生當然會建議一個最合適的時間去做剖腹產手術,我們要做的就是絕對相信醫生。
剖腹產后產婦應該注意什么?
1.排氣后才能進食
剖腹產的產婦在做手術的時候是打了麻藥的,這時候腸胃也處于麻醉的狀態,在麻藥沒過之前,如果吃東西進去就有可能會導致腸梗塞。所以一定要等麻藥過了,腸胃功能恢復了才能吃東西,判斷腸胃功能恢復的標準就是排氣,也就是說,產后在排氣之前不能吃東西。
不過產婦請放心,再沒有排氣之前是不會感覺到肚子餓的,所以不用擔心肚子餓這個問題。
2.盡快開奶
剖腹產的媽媽也需要盡快開奶,這樣奶水才會下來的越快越多。但由于傷口比較大,所以不方便,產婦可以等到方便一點再給寶寶開奶。
當然了,這時候需要家屬的協助,家屬需要把寶寶放到產婦的胸前,讓寶寶自助吃奶。
等到產婦的體力恢復了,可以自行起床的時候就可以自己抱著寶寶喂奶了。
3.在適當的時間動起來
產后媽媽不能太偷懶,手術后的六個小時應該平躺去枕,但是在六個小時之后,為了防止腸粘連,產婦需要經常翻身,在24個小時之內就要自主排尿,下床活動了。
手術后的24個小時是最疼的,也是產婦最虛弱的時候,所以身邊最好不要離開人,這樣在翻身,下床,上廁所的時候都有個幫手,避免意外的發生。
回到家以后也不能整天躺在床上,每天都要記得下床活動哦。
4.護理好傷口
剖腹產的傷口相對于順產來說要大得多,所以護理起來應該更細心。不過剖腹產產婦一般會在醫院住5--7天,這段時間的傷口護理都是醫護人員幫忙處理。
回到家里之后就要自己護理了,在拆了線或者撕開膠布之后,產婦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用消毒藥水去消毒傷口。
并且,千萬不要讓傷口濕水,避免傷口發炎。
溫馨小提示:
產后一般醫生都會來按肚子,這是為了刺激子宮收縮,幫助排惡露的,很痛,真的很痛,打算剖腹產的媽媽們最好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 產后新媽媽還要注意多休息
- 注意個人的清潔衛生,可以洗澡,但最好等到體力恢復之后
- 穿上長衣長褲保護好自己,避免著涼
- 注意飲食,應該以清淡易消化有營養為目標,還要預防便秘
- 產后不要用力,防止子宮垂脫,也能預防傷口“被”裂開。
總的來說,醫生這樣建議肯定有醫生的道理,我們自己不是醫生,聽醫生的話就好。但是產后恢復是自己的,所以一定要注意該注意的問題,免得落下月子病。
更多相關建議:
很多孕媽到后期會一直糾結選擇剖腹產還是順產,什么時間行剖腹產手術比較好。其實不管是39周剖腹產還是40周剖腹產都是可以的,這兩個時間段均是行剖腹產手術的最佳時間,對胎兒都不會有太大影響。寶媽們都知道,懷孕滿37周胎兒就足月了,一般情況下,足月的胎兒就可以順利出生。滿37周的胎兒器39周剖腹產還是40周剖腹產都是可以的,這兩個時間段均是行剖腹產手術的最佳時間,對胎兒都不會有太大影響。39周或足月生產的新生兒相比,38周剖腹產的嬰兒,患上呼吸道系統等新生兒疾病的風險會升高一倍,而37周剖腹產的嬰兒患病的風險更是提高到了4倍。因此,一般來說,醫院都會建議孕婦要滿39周后才行剖腹產手術。為什么醫生會建議39周剖腹產,而不是40周呢?胎兒的各項發育都已經成熟,而且遇到陣痛、破水等需要緊急剖腹的機會比較少,孕婦也不需要經歷宮縮、陣痛與手術痛的雙重折磨,更有利于產婦身體恢復。提前一周剖腹產,醫院準備也比較充分,能更容易預約手術時間和床位安排。關注@洛洛育兒,我是喜歡寫作的全職二胎媽媽,分享育兒經驗,科學育兒,讓你輕松帶娃。歡迎大家轉發關注,謝謝閱讀!
更多相關建議:
提起剖腹產,很多人都會覺得太早了剖不好,有句話不是說胎兒在媽媽肚子里一天勝過在外面七天,在媽媽肚子里,胎寶寶可以通過胎盤和臍帶吸收到更多的營養,再者,胎寶寶多待在媽媽肚子里一天,就能從母體的胎盤接受更多的免疫球蛋白,所以,這也是足月寶寶免疫力比早產兒強的原因。但為什么對于剖腹產的
提起剖腹產,很多人都會覺得太早了剖不好,有句話不是說胎兒在媽媽肚子里一天勝過在外面七天,在媽媽肚子里,胎寶寶可以通過胎盤和臍帶吸收到更多的營養,再者,胎寶寶多待在媽媽肚子里一天,就能從母體的胎盤接受更多的免疫球蛋白,所以,這也是足月寶寶免疫力比早產兒強的原因。但為什么對于剖腹產的媽媽,醫生都會建議在39周剖,而不是40周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真相到底是什么樣的吧!
(圖片來自網絡)
剖腹產為什么醫生建議39周,而不是到預產期的40周?
眾所周知,我們的胎寶寶在滿37周以后就屬于足月寶寶了,按理說是可以進行剖腹產的,但胎兒的肺部是最晚成熟的器官,有研究表明39周以前就剖腹產出生的胎寶寶,出生以后發生呼吸道感染和并發癥的幾率會更高一些,所以在39周周后再行剖腹產,也是為了胎寶寶出生以后的健康考慮,這樣胎兒可以發育的更成熟。
(圖片來自網絡)
那么,為什么不晚一點,在孕40周也就是預產期到了再給產婦做剖腹產呢?一般來說有以下這兩點原因:
1、40周后孕媽媽自身的不確定因素增加。凡事都有一個過猶不及的道理,剖腹產也是一樣,太早了,胎兒發育不成熟,出生以后容易患各種新生兒并發癥;太晚到了40周,孕媽媽的羊水量會減少,胎盤趨于老化,影響胎兒正常的供氧,胎兒缺氧和羊水糞染率都會升高,這個時候即使孕媽媽發現了決定去做剖腹產,對于胎寶寶來說危險系數會升高,手術難度也相應增加。
(圖片來自網絡)
2、避免孕媽媽受兩重罪。有很多孕媽媽都是在預產期前就突然發動了的,如果能夠順產還好,如果孕媽媽或胎兒本身有不適宜順產的情況,那就等于是發動以后再去剖腹產,類似于順轉剖了,這樣雖然也是可以的,但對于孕媽媽來說等于受了順產的痛苦之后又要加上剖腹產的痛苦,本來確定好的手術也會因為這個變得匆匆忙忙,怎么看都不是很劃算。
總之,39周是胎兒發育成熟的臨界值,早了晚了都不好。孕媽媽在等待剖腹產期間也需要定期產檢,每天定時數胎動,如果有見紅、規律宮縮、破水等臨產征兆或者胎動減少等異常情況,不管距離約定好的剖腹產日期還有幾天,還是需要提前去醫院的。
更多相關建議:
自然分娩是40周,為什么有的剖腹產選在39周前后呢 拋開具體的醫學理論不說,我說一個我同學生二胎遇到的情況。她在懷孕后期的時候就檢查出胎兒臀位,醫生說必須剖腹產才行。實際上她是不想剖腹產的,因為頭胎順產,她是希望這一個也順產的。 但是畢竟胎位不正,自己努力了下也沒有糾正過來,也就她在懷孕后期的時候就檢查出胎兒臀位,醫生說必須剖腹產才行。她去醫院里約的剖腹產時間是39周,但是誰也沒有料到,她在38+5的時候,半夜里突然發動了,羊水破了,趕緊去了醫院,連剖腹產手術都來不及做,很快就生下來了。 生孩子的第2天她和我說她生了,我完全不相信,就以為她在和我開玩笑。而且從聲音聽得出她的裝精神狀態很好。說了兩三遍我才相信,問她究竟怎么生下來的,自己也說不明白,反正孩子就是出來了,還很順利。這件事情反過來想一想,其實挺后怕的,萬一生產不順利呢?畢竟她那種情況來不及剖腹產 。幸好,順利。也就是說,胎兒在37周足月之后,隨時都有可能發動,而能夠堅持到預產期那一天才生的并不多,大部分人都是在預產期之前生的。像我同學這個樣子,定了39周都提前發動了,如果選擇40周的時候去剖,更沒有什么意義了。 通常胎兒在39周的時候,已經發育的很好了。所以一般選在三十九周前后剖腹產。
更多相關建議:
自然分娩是40周,為什么剖腹產有人選擇在39周前后,而不選擇臨產前的孕40周呢?所謂自然分娩就是指順產,自然分娩的預產期雖然是40周,但是胎兒什么時候發動分娩,不是以孕媽的意志為轉移的。也就是說,產婦也控制不了寶寶什么時候出生。正常足月兒在懷孕38~42周之間分娩,這都屬于正常分剖腹產為什么通常選擇在孕39周,而不是選擇在40周呢?總結一下:
自然分娩的日期是無法人為控制的。雖然十月懷胎的預產期40周,但是真正在40周分娩的胎兒只有5%左右。根據臨床統計:男孩出生的平均孕周為38周+2,女孩出生的平均孕周是38周+5,只要胎兒在38~41+6周之間分娩都屬于“足月產兒”。
而剖腹產的分娩日期是可以控制的,39周胎兒比38周胎兒發育更成熟,而到了40周的胎兒則增加了預后不良的風險。所以綜合這些因素來看在懷孕39周剖腹產,那么寶寶的安全系數更高一些。當然了,如果胎兒在宮內明顯呈窘迫狀態時,那么剖腹產就會提前。
我是“爸爸不講理”,如有疑問請留言,謝謝閱讀。
更多相關建議:
《中國婦幼健康事業發展報告》(2019年)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剖腹產率為36.7%,說明在我國采用剖腹產分婦的產婦比例較高,其中就有許多不具備剖腹產指征由產婦自主選擇剖腹產的產婦。針對這類產婦而言,她們通常會糾結于選擇何時進行剖腹產分娩。針對這個問題,我在育兒群里做了一剖腹產為什么醫生建議39周,而不是到預產期的40周?如果選擇剖腹產的產婦,還是提前至孕39周最佳,此時胎兒發育完全,出現臨產征兆的概率要低于孕40周,能夠避免讓自己受兩道罪。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點贊@育兒有故事,我們與您在育兒路上一起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