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歲發現頸動脈斑塊的人約30%,而到80歲的時候,這個比例就升到了45%左右。
所以頸動脈斑塊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什么是頸動脈斑塊?
簡單理解就是頸部,也就是脖子的大動脈,這個動脈是人體給大腦供血的主要血管,這個血管發生了狹窄。專業術語叫動脈粥樣硬化,老百姓叫血管垃圾堆積。嚴重的頸動脈斑塊,一旦發生破裂就會出現血栓形成,進而血栓堵塞腦血管發生腦梗死。
頸動脈斑塊通過超聲就能發現,也是人體能通過無創檢查,了解比較大的動脈血管。頸動脈分為外膜、中層和內膜三層,正常情況下內膜與中層厚度(IMT)相加不超過0.9mm,如果IMT>0.9mm,叫做頸動脈內膜中層增厚;IMT>1.3 mm,就叫做頸動脈斑塊。
頸動脈斑塊有什么危害?
上面我們說了,隨著年齡增加,很多人去醫院檢查頸部血管B超,都會發現頸動脈斑塊。但大多數頸動脈斑塊的人,并沒有太多癥狀及危害。頸動脈就供應了我們整個大腦半球前3/5部分的血流,而一旦出現頸動脈狹窄嚴重就會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腦部血流供應。甚至發生斑塊破裂形成血栓,血栓堵塞腦血管,引起腦梗死。
并不是發現斑塊就得吃藥,目前的常規建議:
1、狹窄超過50%的,應在醫生指導下接受他汀藥物治療;
2、狹窄沒有超過50%的,但有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病等危險因素的,同時經過血脂檢查發現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的,需要服用他汀藥物來控制;
3、狹窄程度超過70%,而且有出現腦缺血癥狀的患者,根據具體情況情況考慮手術治療,手術包括支架以及外科手術。
最關鍵的還是健康生活方式:
不管頸動脈斑塊的狹窄程度有沒有超過50%,都需要堅持長期的健康生活,才能有效的控制和延緩頸動脈斑塊的加重。甚至可以說沒有頸動脈斑塊也要健康生活,這樣才能真正起到預防的作用,對于發現頸動脈斑塊的人,更應該健康生活。
因為頸動脈斑塊的本質就是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加重的原因和我們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所以只有戒煙,戒酒,堅持低鹽低脂低糖飲食,控制體重,適當運動,規律作息,保持好的心態等等具體的健康生活方式。
除了健康生活習慣,發現三高后,一定積極正規的控制三高,因為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如果不控制,那么會加重加速動脈粥樣硬化。
除了通過健康生活方式來控制小于50%的頸動脈狹窄,也可以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服用適當的中藥,對防止頸動脈斑塊加重有一定的幫助。
總之,對于頸動脈斑塊必須是預防為主,已經發現的頸動脈斑塊,一般建議超過50%的時候才需要吃藥,以他汀藥物為主。
【心血管王醫生版權所有,翻版必究!】
更多相關建議:
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種病變,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大于45歲的人發現率更高。頸動脈斑塊是人體非正常的結構,有的時候檢查發現了頸動脈斑塊,但沒有任何的臨床癥狀。不經有人會問:那么,發現頸動脈斑塊后一定要吃藥嗎?不吃藥的話它會不會自己消失恢復如初呢?不吃藥的話會不會有生命危險?接下來我們好好聊聊頸動脈斑塊。
顧名思義,頸動脈斑塊直觀的意思就是頸動脈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頸動脈斑塊是我們常見但不熟知的病變,被稱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頸動脈斑塊是怎么形成的呢
1、頸動脈斑塊的形成是多因素長時間積累而形成的疾病,其主要血液成分的改變,其中脂質代謝異常最為主要,低密度脂蛋白在血管壁的不斷蓄積,導致血管壁向心性增厚,進而形成了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斑塊可以在各個部位的出現,出現在頸部成為頸動脈斑塊,出現在大腦中動脈成為大腦中動脈斑塊,出現在腎動脈成腎動脈斑塊以此類推,出現的部位不同,其導致的疾病的輕重和類型也不盡相同。
2、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本身是沒有毒性作用和危害的,對斑塊進行治療的原因在于斑塊的形成導致血管腔變狹窄,使得血流通過困難,血管狹窄的遠端組織缺血缺氧,進而出現一些列的臨床癥狀。斑塊不斷及蓄積增厚,可至病情不斷嚴重惡化,最終會導致缺血壞死,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腦梗、心梗和手腳壞疽等等。
3、頸動脈斑塊是一定要重視的,腦卒中的發病原因部分就是因為頸動脈斑塊的形成,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或者是斑塊不穩定,斑塊脫落導致血管堵塞,出現腦梗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腦栓塞。從而出現肢體活動障礙、意識障礙、認知障礙和言語不利等臨床癥狀。若出現上述那些癥狀,再進行挽救性治療,患者是很難恢復如初的。對頸動脈斑塊的治療是一種預防性的治療,降低斑塊的進一步形成,擴大血管管腔增加血流通過,可以大大降低腦梗死的風險。
出現頸動脈斑塊后我們就要吃藥進行治療了嗎
吃藥與不吃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是要很明確的告訴大家,發現頸動脈斑塊后,應當提起我們的注意力,提醒我們要采取應對措施了。當我們發現頸動脈斑塊,應當明確斑塊所導致的血管狹窄到什么程度。對于輕度的狹窄,而且沒有臨床癥狀,是不需要吃藥的。
此時我們應當養成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盡量控制斑塊的進一步形成。如果本身有一些基礎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癥等以及不良習慣,應當進行藥物對癥治療和戒煙。因為在頸動脈斑塊形成的眾多因素當中,剛剛提到的高血壓、糖尿病、吸煙和高脂血癥等是頸動脈斑塊形成的直接原因,它們都影響著血液的成分和血流動力學的變化。所以應該藥物治療,將基礎疾病控制在良好穩定的程度。
對于中重度的狹窄而言,有必要藥物進行治療,通過他汀類等藥物進行調脂穩定斑塊治療,可以使部分新形成的新鮮斑塊消失,從而恢復部分的正常血流。但對于那些較硬的甚至鈣化的斑塊,單純藥物治療的效果是很有限的。
在藥物治療的效果有限情況下,不得不采取其他措施進一步治療
1、也就是介入支架置入或者外科手術切除治療。兩種治療方式主要的目的是增大血管的管腔,恢復正常的血流灌注。
2、首先,介入支架治療是一種新型的手術方式,創傷小恢復快,往往也是多數患者和家屬選擇的治療方式。這種手術是通過股動脈將支架送到頸動脈斑塊狹窄處,將支架打開釋放,支架機械性的將狹窄的血管管腔給擴大。這種方式沒有對斑塊進行治療,不會使斑塊消失或縮小,而是將斑塊置于了支架與血管壁之間,然后終生需要規律的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治療。
3、外科手術治療叫做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其主要是切開狹窄的血管,將斑塊和血管的內膜一同去除,從而恢復血管的管腔。這兩種方式的主要目的是恢復狹窄血管的管腔,進而恢復血流的灌注。但是兩種治療方式的優劣性,目前醫學上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結。兩種術式都可以作為藥物不能很好控制后的一種治療策略,并且臨床效果是比較理想的。
不管是藥物治療還是介入和外科手術治療,臨床上最關注的是恢復血流,降低卒中的發生。除此之外,還應該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方式。
我對大家預防以及治療頸動脈斑塊的一些建議
⑴頸動脈斑塊不可怕,根據病情具體分體,及時采取合適的治療方式,可獲得一個較理想的結果。
⑵重視基礎疾病的治療,如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癥等,將血壓、血糖和血脂等指標控制在一個穩定的指標。控制基礎疾病,可大大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的形成和進展。并且對于肥胖的人來說,要體重控制達標。
⑶藥物不能控制的情況,采用介入或外科手術治療。
⑷清淡飲食,低鹽低脂,多食富含維生素C(如新鮮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類及其制品)的食物。適當活動,促進血液循環代謝,加強心肺功能,增強抵抗力。
⑸體檢每年至少一次,體檢可以及時發現身體當中的問題,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要勝過挽救性的治療。俗話說,防病勝過治病。
健康不是一時之念,而是終生之事。我們應該關注和學習健康的相關知識,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家庭。健康是一切的本錢,擁有健康,才能擁有美好的生活!
更多相關建議:
體檢發現頸動脈斑塊問題,真的不必太過驚慌。
頸動脈有斑塊就一定要吃藥嗎?真的不一定。
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到了中老年階段,身體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頸動脈斑塊就是中老年人經常出現的一個問題,文獻報道,40歲以上的人群中,發現頸動脈斑塊的比例是45%,而70歲以上的比例則達到了84%。頸動脈是人體腦部供血的主要供血血管,頸動脈出現硬化、斑塊等問題,可能會影響腦部供血,還會增大腦卒中風險,因此,出現頸動脈斑塊問題時,應該積極的予以重視。
雖然都叫頸動脈斑塊,但情況卻各有不同:有的斑塊較小,基本不影響供血,而有的斑塊則較大,堵塞頸動脈血管程度嚴重,甚至影響腦供血且腦卒中風險大;有的斑塊穩定性好,很多年也不會發生進行性的改變或增大;有的則穩定性差,容易破裂引起血栓風險。因此,如果是體檢發現了頸動脈斑塊,在弄明白斑塊引起身體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情況之前,千萬不要過分擔心,畢竟多數情況下,還是輕度穩定的斑塊居多,而如果真的有引起嚴重狹窄或者需要服藥控制的情況,那么該用藥時,也不要猶豫。
很多時候,頸動脈斑塊情況并不嚴重,但是醫生還是讓服藥,這是為什么呢?我們考慮服用藥物,不單單是考慮一個方面的問題,如果你有高血壓的問題,還有輕度的頸動脈斑塊問題,生活調理又無法有效的把血壓控制到130/80內的安全水平,那么醫生讓你服用降壓藥,就不一定是因為頸動脈斑塊,另外,糖尿病,慢性腎病,高血脂等其他慢病的問題,需要服藥控制的情況,遵醫囑合理用藥,也并不一定是因為頸動脈出現了斑塊,當然,控制好這些慢病,對于穩定頸動脈斑塊,減少卒中風險,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應該做到的。
那么發現頸動脈斑塊應該如何調理和治療呢?一般來說,保守治療階段,還是要強調兩個方面,一是生活調理,二是合理用藥,對于某些特殊情況或者需要手術的情況,也可以進行手術干預治療。今天重點來給大家說一下頸動脈斑塊保守治療方面的相關知識。
很多朋友重視用藥,但卻忽視生活調理,其實這是舍本逐末的方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減少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根本和基礎。有頸動脈斑塊的朋友,特別是輕度的頸動脈斑塊,不影響腦部供血,且沒有三高等其他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影響的情況下,完全可不用服用藥物,通過健康飲食,適度運動,戒煙酒,控制體重,保持平和樂觀心態等方面的生活方式調節來控制頸動脈斑塊的穩定性,如果能夠堅持這樣健康生活方式生活,不但對于頸動脈斑塊的控制有很好的效果,對于三高的預防和輔助改善,也都是很重要的。
除了注意生活調理以外,在某些情況下,有頸動脈斑塊問題的朋友還是需要用藥的,頸動脈斑塊用藥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穩定和控制斑塊,減少血栓風險,因此,頸動脈斑塊的用藥,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
1. 控制血脂,穩定斑塊,通常需要根據情況服用降脂藥,如各種他汀;
2. 抗血小板聚集,減少血栓風險,通常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
3. 控制血壓,減緩血管硬化進程,通常需要服用降壓藥。
降壓藥不用多說,有高血壓問題,如果生活調理無法有效控制血壓平穩達標,就應該考慮服用降壓藥物來控制好血壓,一般對于65歲以下的高血壓患者,想要減少腦卒中風險,血壓達標值應該控制在130/80以下,65歲以上老年人可適當放寬,控制好血壓,對減少腦卒中風險,非常重要。
下面再來說下降脂藥和抗血小板藥的選擇原則——
什么情況下需要服用他汀藥呢?
對于頸動脈狹窄程度超過50%,一般都會推薦服用他汀類藥物或其他降脂藥來控制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到1.8mmol/L以下算達標。
而如果頸動脈狹窄程度未超過50%,則需要綜合評估患者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簡單舉幾個例子——
- 已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服用他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到1.8mmol/L以下;
- 無心腦血管疾病,但有糖尿病并辦高血壓的情況,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到1.8mmol/L以下;
- 頸動脈斑塊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腎病的情況,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到2.6mmol/L以下;
- 頸動脈斑塊合并高血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過3.4,應該服用他汀類或其他降脂藥,將血脂水平控制達標。
什么情況下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
一般對于頸動脈狹窄超過50%的情況,一般都建議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首選阿司匹林),預防和減少梗塞性腦卒中風險;
若頸動脈斑塊為引起管腔狹窄或狹窄程度未超過50%的情況,一般應該根據是否有高血壓、肥胖、糖尿病、早發現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煙、年齡等多個因素來綜合評估風險,判斷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來進行一級預防。
對于服用阿司匹林進行一級預防的問題,目前學術界還有著較大的爭議,總體說來,應該在全面權衡疾病控制和服藥出血風險的前提下,確認服藥帶來的健康獲益,大于服藥可能引起的出血風險,才考慮服用阿司匹林作為一級預防。
更多相關建議:
我就有頸動脈斑塊,也覺得很害怕,也吃過降血脂的藥!但降脂藥的藥對身體傷害的也不小,我就停藥了!現在我是不太吃炒菜!一般都是燉菜,不放油!嗯,減減體重,你吃飯一定要注意,不要太咸!多吃水果!嗯,我現在是吃兩頓飯,八點到九點,下午是兩點到三點,一般晚上就不吃飯了!早起來運動一個小時,下午四點到五點運動一個小時,多喝水,現在我的體重降了20斤,現在我的頸動脈斑塊沒有長,頸動脈斑塊,如果小的話,可以不吃藥!要是覺得迷魂了丨,應該到正規醫院去看,要是頸動脈斑塊小的話,還是不吃藥!多鍛煉身體,多喝水,減體重,這是我的方法,請大家參考!
更多相關建議:
體檢發現頸動脈斑塊不一定需要吃藥,多數只需要改善生活方式定期隨訪;有的則需要手術治療;還有一部分的確是需要吃藥的。
頸動脈斑塊多是通過超聲發現。人體的頸動脈分為外膜、中層和內膜三層,正常情況下內膜與中層厚度(IMT)相加不超過0.9mm,如果IMT>0.9mm,叫做頸動脈內膜中層增厚;IMT>1.3 mm,就叫做頸動脈斑塊。頸動脈斑塊發現的意義首先是表明血管已經開始硬化了,但這也是人體自然衰老的一種表現,中國有三分之一成人存在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就像老了皮膚會出現松弛一樣,只是告訴你血管也老了,也不必過于緊張。其次,一部分高危的頸動脈斑塊(20-30%)會發生腦卒中,這部分人群的頸動脈斑塊是需要積極處理的。最后少數頸動脈斑塊造成頸動脈狹窄的,可能還需要手術治療。
所以發現頸動脈斑塊有多種處理方式,只有一部分需要藥物治療(最核心的藥物是他汀類降脂藥),下列情況的頸動脈斑塊患者屬于需要藥物治療的范疇:合并近期發生腦組中、冠心病、高脂血癥、頸動脈狹窄超過50%或者斑塊為易損斑塊者。
而大多數頸動脈斑塊的患者狹窄程度并不厲害(<50%),是不需要藥物治療的,只需要注意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控制體重,戒煙限酒,定期隨訪頸超即可,不必過于擔心。
更多相關建議:
以前必須吃藥,現在不一定吃藥!為什么以前頸動脈出現斑塊就需要吃藥?(本文由羅民教授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系我進行刪除。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私聊聯系,共同探討。關注本文作者,獲取更多醫學知識,歡迎點贊、評論、轉載,共同進步)
更多相關建議:
不是所有發現的頸動脈斑塊都需要服藥。如果覺得本文有用,歡迎關注及點贊!
更多相關建議:
這是一個特別好的問題,因為現在大家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人都會做體檢,結果一體檢發現頸動脈還有斑塊。這么一來,就有很多人會拿著體檢報告,到醫院咨詢醫生,就想問問有頸動脈斑塊,是不是需要吃藥。那么,是不是頸動脈有斑塊就一定需要吃藥呢?
通俗易懂的講,如果體檢發現頸動脈斑塊造成的狹窄50%以上,大部分患者需要口服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療。而對于比較嚴重的狹窄,除了吃藥,甚至需要需要到血管外科或者神經內科進行進一步手術治療。
而作為我們普通大眾最為常見的頸動脈斑塊是沒有造成嚴重狹窄的頸動脈斑塊,比如說一般都是狹窄程度小于50%的斑塊。那么,這些患者到底需不需要吃藥呢?一般說來,頸動脈超聲可以通過灰階圖像講頸動脈斑塊分為高回聲斑塊、等回聲斑塊、低回聲斑塊以及大家不常見的異質回聲斑塊。
一般說來,低回聲斑塊又被稱之為“軟斑塊”,相對說來富含脂質,相對不穩定,一般都需要口服他汀類藥物。而高回聲斑塊一般被稱之為“硬斑塊”,相對穩定,是否吃他汀類藥物,要看合并多少危險因素和其他疾病病情程度。而只憑一個硬斑塊就吃他汀治療也是不嚴謹的做法。而等回聲斑塊,有時候還被稱之為“混合回聲”斑塊,可以認為是“混合斑塊”,也就是軟硬相見的斑塊,這種情況下結合患者的危險分層也可以考慮口服他汀類藥物。大家可以仔細看下面三張圖片。
今天的這篇科普文章,完全是更加通俗易懂,希望大家讀了之后有收獲。但是,現實生活中遇到類似健康問題,一定要看專業醫生,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用藥。
更多相關建議:
頸動脈有斑塊就一定要吃藥?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頸動脈一旦出現了斑塊會影響到大腦血流量的供應,還會造成供血不足,血流量減慢,從而誘發腦梗。因此要重視這種情況的發生,而且平時要注意戒煙,尤其是絕經后的女性保持好心情,有效的遠離高血壓,遠離肥胖,當心出現在自己的身上,但是有了斑塊之后一定要吃藥嗎?今天我們著重來看看。
很多的人在有了這樣的情況之后,不知道到底該不該吃藥。并不是說有了斑塊就需要長時間的吃藥,其實動脈狹窄不超過50%,引起嚴重后果的幾率不大。但是超過50%危險因素就會明顯的增加,必須要注意合理的進行控制,有效進行用藥,尤其是存在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肥胖現象,多種危險因素并存,會導致更多的影響。
如果檢查頸動脈出現了斑塊,千萬不要忽視,避免影響到大血管。很有可能形成嚴重的血栓,造成大腦部位缺氧,導致頭暈頭痛,對于生命的危害也是很大的,所以應該進行治療。可以嘗試使用藥物,但是沒有特效藥物,應該到醫院先進行檢查穩定病情。在服用藥物之后,再根據情況鞏固和穩定,避免斑塊脫落。脫了之后會影響到血液的流動,從而造成大腦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的危害。
可以利用藥物控制,尤其是存在三高情況,就應該用藥進行控制了。避免進一步影響到血管健康,可以利用藥物方法,有效清理血管中的毒素與垃圾,避免斑塊形成,只有血液流通順暢,才能避免更多的傷害。因此要了解一些避免的方法。
控制鹽的攝入
很多人平時喜歡吃咸的食物,雖然能夠增加飯菜的可口度,但是攝入的過多會導致血管受到傷害,因此要多吃一些燕麥玉米能夠促進毒素和垃圾的排除。
定時的檢查
尤其是三高人群要遠離煙酒,平時也要注意檢查,尤其是頸部動脈每年至少要檢查一次。如果發現了瘀堵和斑塊情況,必須要有效的進行控制。
保證營養
不良的習慣也會引起頸部斑塊的出現,要避免熬夜,不要長時間的坐著,同時要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能夠有效的清除血管中的有害物。
身體的所有動漫都是相通的,一旦頸部動脈有了斑塊,必要時必須要用藥。也有很多患者會詢問,到底還有沒有其他的方式,如果過于嚴重,大家可以利用手術的方式。但是局限性卻很大,患者必須沒有嚴重的心臟病和肺病,才可以通過手術的方式調節。
更多相關建議:
感謝閱讀,祝大家身體健康。本文由全科掃地僧原創寫作于今日頭條&悟空問答。版權?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