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生活方式干預:高血脂是一種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其發生與人們長期不當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建議,對于單純血脂升高,而沒有高血壓、高血糖、高齡、早發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相伴者,首先應通過調整生活方式來達到降脂目標,若干預無效后再行用藥治療。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預手段包括:首先飲食是關鍵,要求飲食一定要控制膽固醇攝入,避免食用豬腦、豬肝、豬心、雞肝、雞心、蟹黃、魚籽等高膽固醇食物,同時要少吃肥肉、油炸食物、動物脂肪、動物油脂等高脂肪食物以及高糖、高鹽食物等,多食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粗糧,吃飯七八分飽為宜,切忌暴飲暴食、飲食過飽;戒煙戒酒;加強鍛煉,堅持以慢跑、快走、游泳、爬山等有氧運動為主,每天運動30min為宜;控制體重,保持健康體重;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平和心態,避免焦慮、緊張,學會釋放壓力,防止長期壓力過大等。2、藥物治療:對于血脂嚴重升高者,或是經評估所伴有的危險因素較多,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較高者,或是生活方式干預無效者,都需要及時在醫生指導下,開始用藥治療。目前,針對高膽固醇血癥的治療藥物主要是他汀類藥物,如瑞旨瑞舒伐他汀鈣片等,另外還有依折麥布等,具體用藥應遵醫囑。對于高甘油三酯血癥的患者,常用藥物為貝特類、煙酸類藥物等。高血脂患者應該明確自身所伴有的風險,根據自身病情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積極的治療。
我是王藥師,堅持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傳播心腦血管疾病知識,為健康中國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留下一個贊吧!另外,如果您還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的相關問題,歡迎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更多相關建議:
對待三高都是一場持久戰,沒有速戰速決的,所以不管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有效保健調整。
對待三高,一旦出現,那就是一輩子的事情,當然不一定要一輩子吃藥,但是必須長期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是控制三高的基礎。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的一項,也是我們體內最壞的血脂,我們可以看下圖
低密度脂蛋白就像一個垃圾車,源源不斷的把血管垃圾倒入血管內;而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高密度脂蛋白,源源不斷的把血管垃圾送出血管,形成鮮明對比。所以我們說低密度脂蛋白是壞血脂,高密度脂蛋白是好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長期升高后,就會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加重血管內的斑塊,久而久之就會持續血管狹窄;在一定刺激下,這些斑塊就可能破裂形成血栓,進而發生心肌梗死或腦梗死等等血栓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有三個標準:
有心血管疾病問題的朋友,主要看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一般要求控制到1.8mmol/L以下最佳,越低越好;沒有心血管疾病,但經過風險評估屬于高危風險的朋友,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標是2.6mmol/L以下;中低危風險的情況,則應該以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在3.4mmol/L的標準限度即可。
如果發現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健康生活:
首先要保證飲食健康,低油是基礎,同時低鹽低糖,減少肥肉、動物內臟、油炸食品等等,少一點紅肉,多粗糧雜糧蔬菜水果,肉類以魚肉去皮雞肉為主,把握這一飲食原則,才能有效的控制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同時必須戒酒,堅持運動,運動側重于有氧運動,心率控制在170-年齡這個標準。
但如果沒有任何危險因素,只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那么我們一般建議低密度脂蛋白高于4.9的時候,開始服用降脂藥,以他汀為主。
必須指出一點: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原因和飲食只有25%的聯系,75%的原因是自身遺傳基因導致的,也就是說一部分人即使不吃任何油膩,即使體重也沒超標,低密度脂蛋白也可能會升高。
所以不能通過外表來判斷低密度脂蛋白高不高,只能考化驗血脂四項;這部分遺傳導致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通過健康生活,很難實現血脂正常。
如果通過健康生活方式,低密度脂蛋白仍未達標,那就血壓配合他汀藥物來控制低密度脂蛋白;對于已經有明確的心腦血管疾病的,比如有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臟支架搭橋、頸動脈嚴重斑塊、腦梗死等等情況,不管低密度脂蛋白高不高都需要長期服用他汀;而這些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要降到1.8以下,而且越低越好!
總之,控制血脂,不是一撮而就,控制血脂是個長期的事情,尤其是長期的健康生活方式要伴隨我們一生。
【心血管王醫生版權】
更多相關建議: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正常值<3.12mmol/<。如果升高并氧化就會被血液中巨噬細胞吞噬,形成泡沫細胞,進入血管內膜,開始堵塞血管。當冠狀動脈一支主干堵塞超過50%以上,就會出現心絞痛,就叫冠心病。如果大部份堵塞或完全堵塞,就會出現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國內外大量研究指出這種病理變化從5歲開始。 20~30歲快速發展。所以,預防冠心病要從5歲開始。
冠心病一級預防最好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至1.8mmol/L或以下,冠心病二級預防,最好降至2.6mmol/L以下。詳細情況請參考今日頭條中“國華說說健康”里“預防冠心病要從5歲開始”專欄,里面根據大量科學資料,詳細描述了這種病理變化,冠心病原始預防、一級預防及二級預防還附有圖解及病理圖譜,相信一定對你有幫助。
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己≥3.12mmol/L,可服血脂康、茶族軟膠囊,有效而無副作用。當然瑞舒伐他汀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效果很好,但要注意對肝臟及肌肉副作用,從小劑量開始服用并定期查肝功能及肌鈣蛋白。
更多相關建議:
首先:飲食調整,盡量少吃高膽固醇的食物,例如:白肉,多吃紅肉,蔬菜;
其次,加強鍛煉,平均每周鍛煉能達到150min,每周運動3到5次;
最后:指標明顯升高的,合并多種并發癥的,可以開始進行藥物治療;
更多相關建議:
題主說的低密度脂肪,準確的說應該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這是我們血脂成分的主要部分,也是影響心血管健康的關鍵因素。
何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我們血液中的脂質成分,是無法單獨存在的,而是要與一定的脂蛋白結合才能夠均勻的分布于我們的血液中,而低密度脂蛋白就是結合膽固醇的最主要蛋白,因此,與低密度脂蛋白結合的脂質,就稱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最重要的血脂成分,沒有之一。之所以重要,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血脂成分中占比最高,約占總膽固醇的60%以上,因此,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時,往往也伴隨著總膽固醇的偏高;第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血脂代謝的穩定產物,也是運載膽固醇到身體各處,為什么提供營養的重要脂蛋白,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如果升高,就易于在血管壁形成沉積,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因此,在評估動脈粥樣硬化風險時,在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控制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值,都是最重要的指標。
因此,如果確實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標的問題,對于心血管健康來說,確實值得關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限度一般在3.4mmol/L左右,如果超過4.9,不需要其他的風險因素評估,就可以判定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風險了,在未來10年內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幾率高于10%,對于這種情況,應該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至少控制到2.6mmol/L以下;而對于已有心血管疾病問題的朋友,這個值一般建議控制到1.8mmol/L以下,能夠有助于穩定斑塊,減少心血管疾病的二次發作風險。因此,對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值,千萬不要光看檢驗報告單上的值,而是要建立起“風險分層”的概念,根據自身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來設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控制目標。
了解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于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和控制目標,我們再來介紹一下,如何有效的調整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問題。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人體血脂代謝的最終產物之一,因此,往往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值,受外界生活因素影響往往也更小。雖然受影響小,但生活調理我們仍然要重點強調,畢竟生成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甘油三酯水平,對于生活調理還是很敏感的,如果您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同時,甘油三酯也超標,那么生活調理就更顯得尤為重要了。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生活調理干預,無外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幾個方面。從飲食上,注意清淡飲食,低糖低脂飲食,多吃新鮮的果蔬,多吃粗糧谷物,肥胖者要注意控制好攝入量,注意體重控制;運動方面,要堅持運動鍛煉,合理的鍛煉能夠促進身體的脂質代謝能力,加強血脂調控;吸煙喝酒的朋友,建議戒煙,限制飲酒;另外,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也是非常重要的生活調理干預措施。總而言之,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不但是有助于調整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其他血脂指標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有效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重要方面,值得我們一直堅持。
但對于心血管疾病高危風險或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如果通過生活調理控制達標的話,還是建議要通過合理的服用藥物來加強血脂的控制。調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目前最基礎的用藥還是他汀類藥物,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普伐他汀等,都是常見的他汀類藥物,可以結合自己的血脂情況和身體耐受性,合理的選擇應用。
他汀類藥物通過抑制肝臟的膽固醇合成而達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作用,其療效明確,作用顯著,是目前應用最普遍的血脂控制藥物。但需要注意的是,他汀類藥物降脂效果好,但也有一定的用藥安全性風險,肝功能受損,肌肉痛,血糖升高等,都是他汀類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風險,因此,如何合理的選擇劑量,定期做好監測,既能保證用藥安全性,又能夠控制血脂達標,才是最值得我們關注的,對于服用他汀耐受性較差,容易出現不良反應風險的朋友,選擇低劑量的他汀,加用其他類型的降脂藥物,如依折麥布等,聯合用藥控制血脂,也是不錯的選擇。
總之,高血脂,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的問題,我們一定要積極調理控制,如何安全的控制,有效的控制,控制到合理達標的范圍內,是最重要的幾個方面,看完這篇文章,您是不是已經有所了解了呢?
更多相關建議:
1.飲食+運動2.控制其他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3.藥物控制
他汀類降脂藥就是專門針對以低密度脂蛋白高為主的高血脂,對于通過飲食+運動控制不佳的高血脂,則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他汀類調脂藥控制血脂。
總結一下:
控制低密度脂蛋白并不難,可以通過飲食和運動方面加以控制,如果控制不佳還可以通過使用他汀類調脂藥加以控制。
更多相關建議:
低密度脂蛋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血脂中的一種,血脂包括了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其中膽固醇又包括了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
低密度脂蛋白(LDL)偏高,不能說心血管已經堵了,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低密度脂蛋白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罪魁禍首。
如果不加以干預,聽之任之,可能離心血管堵也不遠了。臨床上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是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靶目標。
低密度脂蛋白,是富含膽固醇的脂蛋白,主要作用是將肝臟內的膽固醇運送到外周組織細胞。低密度脂蛋白經過化學修飾后,發生變性,通過清道夫受體被吞噬細胞攝取,形成泡沫細胞并鉆入血管壁內,刺激平滑肌細胞增生,同時導致大量膽固醇沉積,促進動脈壁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所以低密度脂蛋白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危因素。
在臨床上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含量來表示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大家在看血脂化驗單時,找到LDL-C這一項就可以知道是高是低了。
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它將會沉積在人體的心、腦、腎等大血管內,逐漸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堵住相應的血管,最終引起冠心病、腦卒中、腎動脈硬化和腎衰竭等。
除了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最終導致致死致殘的疾病,長期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還會引起脂肪肝,所以低密度脂蛋白又稱為“壞膽固醇”。
因此,定期的檢查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早期解除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性,同時對于正在服用他汀類,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降脂藥的朋友,可以監測治療的效果,便于及時調整劑量。低密度脂蛋白正常水平為≤3.4mmol/L,邊緣水平為3.4-4.1mmol/L,當>4.1mmol/L時即為升高了。
臨床中,低密度脂蛋白可以用來判斷發生冠心病的危險性,低密度脂蛋白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危因素,其升高的程度和冠心病的發病率呈正相關。
但是另一方面也要排除其他導致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因素,比如說遺傳性的高脂蛋白血癥、膽汁淤積性黃疸、甲狀腺功能減退、腎病綜合征、肥胖癥、雄激素類藥物、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如地塞米松、潑尼松、氫化可的松等)、洛爾類降壓藥等,這些因素也會導致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往往會造成假象。
有效的預防措施,包括合理均衡的膳食、增加運動等。
比如說限制飲食中的膽固醇、建議每天的膽固醇攝入量小于200mg,應忌食或禁食動物內臟、動物腦、蛋黃、貝殼類等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多吃瘦肉、魚類、奶類,減少動物性脂肪油,增加植物油的攝入等。另外,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纖維。
多吃能夠降膽固醇的食物
例如大豆以其制品、洋蔥、大蔥、香菇、木耳、金花菜等,這些食物有的還有抗凝作用,對于預防冠心病和血栓形成有好處。另外,對于肥胖的患者要多運動,如早上和晚上快走、慢跑、打太極拳、騎自行車,周末游泳、爬山等,對于預防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減少動脈粥樣硬化都有很好的作用。
好了,關于低密度脂肪偏高對心血管不利,如何在較短時間內做有效保健調整?就跟大家分享這些內容,如果大家覺得我講的有用,喜歡我的科普,可以點贊、轉發。如果有問題,可以下方留言。碼字不易,也可以關注我喲。
更多相關建議:
飲食上減少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補充植物固醇和可溶性纖維,戒煙戒酒,特別是烈性酒,限制鹽的攝入量(每天6g以內),適當運動,控制體重(BMI<24),控制腰圍(男<90cm,女<85cm)。
更多相關建議:
首先需要控制飲食,鍛煉身體!另外可以服用他汀類的降脂藥,以及腸道膽固醇吸收抑制劑
更多相關建議: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高鹽、高油、高熱量等不合理的膳食習慣,高血脂的人群也越來越多,并且有年輕化的趨勢。
其中,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當中重要的“壞膽固醇”,會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卒中等疾病。
要想降低密度脂蛋白,首先要改的自己的生活行為習慣,建立科學良好的生活習慣,如膳食結構中要注意低鹽、低脂、低熱量、少油,多吃蔬菜水果等,并且要做到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運動,積極樂觀平和的心態。
如果通過調整生活習慣降不下來,可以適當選擇他汀類藥物進行治療。
生活也可以選擇一些中藥或藥食同源的食品,如紅曲、山楂、決明子等。
我是執業藥師健康知藥,歡迎點擊右上角紅色關注,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