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靶向治療藥物,像其它治療癌癥的藥物一樣,被定義為化療藥物。但靶向治療藥物和標準化療藥物的作用機制有所不同。例如,許多靶向藥物針對癌細胞內部發揮作用,程序設定使他們不同于正常健康的細胞。這些藥物相比標準化療藥物通常有不同的(通常更輕一些的)副作用。
X
靶向治療藥物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化療藥物,它們利用正常細胞和癌細胞之間的微小差異而發揮作用。有時單獨使用,但最常見的是與其他癌癥治療方法聯合使用,比如放療,手術和化療治療。大多數標準化療藥物通過殺死體內快速生長和分裂的細胞來起作用。癌細胞分裂很快,這就是為什么這些藥物經常對他們起作用。但是化療藥物也能影響在體內其他迅速分裂的細胞,有時可導致嚴重的副作用。因此,化療藥物不總是能有效的對抗癌癥,或者有時他們需要停止使用一段時間。
靶向治療藥物的作用方式不同。這些藥物針對癌細胞的某些不同于正常細胞的部分(或者他們攻擊其他幫助癌細胞生長的細胞)來發揮作用。
胞產生過多的某種蛋白質,這反過來又可能使細胞快速生長和分化。這些類型的變化導致癌細胞的產生。
但是有許多不同類型的癌癥,并且不是所有的癌細胞都是相同的。例如,結腸癌和乳腺癌的癌細胞往往通過不同的基因改變來生長和分化。甚至不同的人結腸癌中,癌細胞會有不同的基因改變。
癌細胞可以有許多不同基因改變,這些藥物可以攻擊許多不同的目標。這會影響到他們會對哪些癌癥起作用,以及每個藥物會引起哪些副作用。
一些靶向藥物比其他的更“有的放矢”。有些藥物可能會只靶向腫瘤細胞的一個異常蛋白,而有些藥物可能作用于癌細胞幾個不同的蛋白質。其他藥物只是加強人體與癌細胞對抗作用。同樣,這會影響到這些藥物在哪里起作用和造成什么樣的副作用。
更多相關建議:
靶向藥作為靶向抗腫瘤治療的一種方法,針對的是腫瘤細胞增殖的靶點,所以,靶向治療是把處于增殖期的癌細胞殺死了,屬于殺傷性治療。但是對于沒有增殖的那部分細胞,卻無能為力。
癌細胞之所以對人體構成這么大的威脅,就是因為癌細胞在基因突變以后擁有了無限增殖的能力,并可向遠處的器官轉移,而靶向藥物針的正是這些導致癌細胞增殖的基因片段,特異性的拮抗,從而使癌細胞的增殖過程中斷,癌細胞凋亡。
靶向藥物具有殺傷癌細胞的作用,卻不能治愈癌癥,是因為總會有一部分癌細胞會再次發生新的基因突變點,從另外的途徑驅動癌細胞增長,或者有些天然的耐藥細胞存在,這就導致敏感癌細胞被殺死后,其它耐藥細胞會逐漸發展起來,最終導致腫瘤復發。
綜上,靶向藥物雖然屬于殺傷性治療,卻不能做到一次性殺滅所有癌細胞,只能是把病情在一定時間內。
更多相關建議:
靶向治療作為一種新型抗腫瘤的方法,近幾年進展非常快,上市的新藥讓人有些“眼花繚亂”,尤其在肺癌治療領域,靶向藥物到底是怎么治療癌癥的?是殺死癌細胞還是讓癌細胞沉睡了?好像都不是,殺死癌細胞是化療藥物的機制,沉睡呢?
靶向藥物大概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針對原癌基因突變的小分子藥物,比如治療肺癌用的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奧西替尼、克唑替尼等等, 還有乳腺癌Her-2陽性用的曲妥珠單抗,這些都是常用的藥物,二是針對腫瘤血管形成的藥物,大分子單克隆抗體,最常用的有貝伐單抗,還有安羅替尼也是這類藥物。
針對基因突變的藥物它是阻斷了癌細胞形成的通路,原來的癌細胞要代謝、死亡,新生的癌細胞又減少,腫瘤自然就減小了。因為是針對癌基因的治療所以有效率非常高,但是癌細胞形成可能存在幾條基因突變的通路,癌細胞比較狡猾,就有“此路不通另走它路”的可能,這就是耐藥。
針對腫瘤血管形成的靶向藥物沒有選擇性,使用前也不需要基因檢測,其抗腫瘤機制就是“餓死腫瘤”,多和化療同時使用,易引起高血壓、蛋白尿,容易出血的腫瘤也不適應用此類藥物,比如肺鱗癌不推薦使用貝伐單抗治療。
隨著靶向藥物越來越多,專利保護結束等原因,費用也有了降低,如國產吉非替尼每月全費是1500元,病人能用上的藥才是最好的。我是@劉永毅醫生 ,感謝您的閱讀!636
更多相關建議:
靶向藥在癌癥治療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在部分晚期癌癥中,其有效率遠高于化療,且價格有大幅度下降,越來越多的普通老百姓能夠有機會用到靶向藥。不過絕大多數患者使用靶向藥后遲早出現耐藥的問題,這種情況讓不少人疑惑,靶向藥是不是并不是殺死了癌細胞,而是讓其沉睡了,當其蘇醒的時候是不是就是藥物耐藥的時候。
其實靶向藥對癌細胞的作用,確實是殺死癌細胞,而不是讓其沉睡。這種殺死與化療藥物對癌細胞的殺死完全不同。靶向藥對癌細胞是有針對性的殺死,而化療藥物則沒有選擇性,只要是增殖快的細胞,好的壞的通通殺死。以肺癌靶向藥吉非替尼為例,它是針對基因EGFR這個靶點的藥物。
EGFR廣泛分布于哺乳動物上皮細胞、成纖維細胞等的表面,研究表明在許多實體腫瘤中存在著EGFR的高表達或異常表達。EGFR的異常表達與肺癌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機制其一是EGFR的高表達引起下游信號傳導的增強;二是突變型EGFR受體或配體表達的增加導致EGFR的持續活化,導致受體下調機制的破壞、異常信號傳導通路的激活。這些機制使得癌細胞加快增殖,所以通過阻斷EGFR介導的細胞內信號傳導通路,可以抑制腫瘤生長,轉移和血管生成,并促進腫瘤細胞凋亡。可見,靶向藥則是通過抑制腫瘤生長所需的特定分子靶點,精準攻擊癌細胞。所以,對于沒有靶點的癌細胞,靶向藥是無效的。
為什么靶向藥不能全部殺死癌細胞?為何又會出現耐藥?
要知道腫瘤組織并不是從單個細胞發展而來的,同一人體某器官上的腫瘤,瘤細胞卻未必完全相同,或者是腫瘤本身就含有多個不同性質的細胞團,這些瘤細胞可能只有一部分對某種靶向藥物敏感,然后被消滅掉了,但就給了那些不敏感的細胞機會,導致了敏感細胞凋亡以后,不敏感的細胞會急劇增殖起來。除此之外,就是耐藥問題。癌細胞會根據周圍環境變化,自身也發生的變化。當癌細胞經過治療被大量殺死以后,總會有一小部分細胞存活下來,這些細胞“狡猾”的很,上次讓它吃虧的東西,它會慢慢開始適應。在醫學上叫做“原發性耐藥”,還有一部分癌細胞是治療過程中自身發生了變化,基因再次發生改變,變得對這種靶向藥不再敏感,這在醫學上叫做“繼發性耐藥”。比如口服一代吉非替尼半年后不少人出現耐藥,基因檢測發現是EGFR T790M基因發生突變,于是研制出三代針對這個靶點的藥物奧西替尼。
由此可見,對于基因突變的癌癥患者,靶向藥確實是將癌細胞殺死了,主要是誘導其凋亡。不過,只是一部分敏感細胞死亡,殘存的細胞會出現原發或者繼發耐藥,引起后期的靶向治療無效。
更多相關建議:
看了一下下面的評論,全是一些腦殘噴啊,而且根本不去了解的人,回答什么問題?
第一,靶向藥的作用是殺死一部分癌細胞,具體效果看靶點和人自身原因,還有就是休眠作用。我父親靶向藥,第二代吉非替尼治療,現在已經贈藥4個月,目前來看,原發灶縮小成原先的三分之一,骨轉移胸廓部分鈣化,人挺精神,狀態良好。唯一癥狀就是晚上睡覺咳嗽。注明:我父親當時肺癌晚期骨轉移,已經無法手術,他自己也是醫生,他拒絕一切創傷性檢查和治療。沒有放化療和穿刺,保持心態,鍛煉身體,補充營養。中醫和靶向并用,目前來說,保持很好的生活質量已經13個月。
第二,你們說的靶向藥貴的問題?問這個問題的肯定是沒有接觸過真實的社會,全靠道聽途說,早在2017年,大部分靶向藥已經納入醫保,農村醫保享受70%,職工75%的報銷比例。。在2018年,大部分靶向藥全面降價,基本現在一個月自費部分在1800-2000左右,如果這個都說貴的話就有點尷尬了。
第三,靶向藥耐藥性是普遍的,主要是看個人體質,現在已經第三代完善,馬上又新開的pd1免疫雙療要正式進入國內醫保已經開始談判工作。
最后,癌癥并不可怕,需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記住一點,活著就有希望。最后我闡明下自己的態度,癌癥,能手術盡量手術,不建議放化療。
更多相關建議:
不看好靶向藥,目前才出三代,耐藥太快。但是又有什么辦法呢,好歹也能延續生命一二年。
更多相關建議:
靶向藥可以殺滅一部分癌細胞
更多相關建議:
嚇的癌細胞轉移了。
更多相關建議:
殺死。看速度,腫瘤標志物下降速度越快,癌細胞逃逸休眠的就越少。這個速度又跟腫瘤自身的分化程度,藥的靶點和癌細胞突變的是否一致等等都有關系
更多相關建議:
目前靶向藥沒有完全找好,找得不成功,所以療效不確切,以后肯定會有成功的一天,理論上靶向藥可以治好癌癥,只是目前技術不成熟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