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理的運動可以增強胰島素敏感性,幫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降血糖。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運動主要有有氧運動和力量練習。
糖尿病患者在做有氧運動時,要把握一個“一三五七”法則。
“一”——至少選擇一種合適的有氧運動方式。
跑步、快走、游泳、跳舞、太極拳、騎自行車、健身操等有氧運動均適合糖尿病患者,在這些運動項目中至少要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容易堅持的。
“三”——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
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要運動30分鐘,而且最好是連續運動30分鐘,如果達不到,可以分段練習,每次運動10-15分鐘,每天練習2-3次。
“五”——每周至少要進行5天有氧運動,并且不能連續2天都不運動。
“七”——運動時心率應該為最大心率(220-年齡)的70%左右。
對于剛開參加鍛煉的糖尿病患者,運動時心率范圍可以降低,為最大心率(220-年齡)的50%-60%。
糖尿病患者做力量練習時,可以選擇較輕的啞鈴(1~2公斤)、裝滿水或沙子的礦泉水瓶、彈力帶來練習力量,或者做徒手力量練習,鍛煉全身肌肉,每周練習2~3次,每次10~20分鐘。
更多相關建議:
體育運動是糖尿病最基礎的治療措施之一
體育運動不僅是肥胖癥及2型糖尿病的最基礎的治療措施之一,同樣也是1型糖尿病的基礎治療。
糖在生命活動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源和碳源,人體所需能量的50%-70%來自于糖。血液中的血糖來源有三條途徑:第一條:胃腸道消化吸收的食物中的糖,第二條途徑:肝糖原分解產生。第三條途徑:肝內糖異生合成。血液中的血糖須進入到細胞中才能被組織利用,而血糖要進入到細胞內需要胰島素,在進入細胞時要經過胰島素受體。胰島素減少了或者胰島素受體這道大門沒打開。血糖都不能進入細胞中而滯留在血液中。
正常人的血糖在胰島素、胰高糖素以及糖皮質激素、腎上腺素等激素的調節下,水平相當恒定,維持在3.89-6.11mmol/L之間。
胰島素是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1型糖尿病就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而造成血糖升高的。2型糖是由于胰島素相對不足或胰島素抵抗所致。
我們攝入的食物中的糖類物質大部分轉變為脂肪儲存到脂肪組織,一小部分以糖原形式儲存。糖原主要有肝糖原和肌糖原。當機體需要糖時肝糖原可以迅速動用分解產生葡萄糖以供急需。而肌糖原主要供肌肉收縮時能量的需要,不能轉化為血糖。
體育運動是人體消耗能量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胰島素受體打開的多,也會激發身體分泌更多的胰島素,胰島素的敏感性會增加。運動時肌糖原消耗增加,血液中的血糖進入肌肉細胞中合成肌糖原進行補充。所以中等強度的運動2-3小時后,血糖會明顯下降。這種降糖效果可以維持幾個小時。
那么糖尿病病人選擇什么類型的運動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呢?
在提前做好各種預防工作的情況下可以做任何體育運動,可以是跑步,跳繩,游泳,打球,舞蹈,太極拳,體操等等,只要喜歡就可以。
運動一般遵循一三五七原則
一是每天至少運動1次。
三是有效運動持續30分鐘以上
五是每周至少運動5天
七是運動心率要達到170減去年齡,達到一定的運動強度。我們可以佩戴運動手環來監測心率。
運動中需要注意的事項:糖尿病病人在運動時要注意預防兩個危險情況一是低血糖,二是酮癥酸中毒。所以空腹時不要運動,如要運動要適量進餐。其次血糖低于3.8mmol/L時不要運動。
大運動量及進行高危性體育運動時要熟知低血糖的診斷及治療經驗,并注意進食。為防止低血糖發生,應用胰島素的糖尿病病人在開始劇烈運動前適當減少胰島素用量。
如果空腹血糖大于15mmol/L,劇烈運動會誘發酮癥酸中毒,故此時不宜運動。體育運動要有規律,有計劃,通過“試錯法”找出適合自己的運動量和時間。體育運動可以讓血糖更容易控制。糖尿病病人可以在體育運動中獲得快樂,情緒也在運動中得到釋放,還可以減少降糖藥的用量。
更多相關建議:
感謝邀請。
糖尿病患者要想降血糖的話光靠運動也是不理想的,其實主要的是要注意藥量和胰島素攝入量,另外特別要注意日常的飲食,飲食運動相結合起來,配合良好心態,糖尿病朋友的血糖才能保持穩定。
糖尿病患者不用為了平穩血糖去做劇烈運動或者刻意去做大量運動,日常不要長時間坐臥,經常有活動就完全可以了,比如每天餐后血糖較高的時候出門散散步,在半小時左右,邊走路邊收腹,緩慢做深呼吸;在家的病友也可以經常做做家務,買菜做飯,有空也可以在飯后半小時后出門小跑,一旦自己血糖較高的時候,特別是餐后就可以稍微運動一下。要注意的是在兩餐之間應該減少大量的運動,糖尿病友由于藥物和胰島素注射的關系很容易出現低血糖情況,特別是在兩餐之間,應該隨身帶著一些零點,在低血糖時食用,避免低血糖的危險情況。
在飲食方面糖尿病友應更加注意,雖然沒有絕對不能吃的東西,但一定要盡可能避免多糖、多淀粉、多碳水化合物、做工精細的食物,這些食物容易引起餐后血糖的飆升,讓血糖波動較大,對病情產生不利影響;糖尿病友應注意可以在主食中加入粗雜糧、雜豆、薯類,這些食材富含膳食纖維,能夠減緩升糖速度,面食多選用全麥面、蕎麥面、富含燕麥等等的面食,盡可能平穩血糖。
更多相關建議:
段醫生講科普?帶你一起漲知識!一個完整的運動方案包括運動類型、強度、頻率、持續時間、進展等。一般建議糖尿病患者進行中等強度運動。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方案應遵循個體化的原則。因此,根據病情和喜好選擇不同運動類型和強度,并決定運動持續時間和頻率。(1)大多數成年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到較大強度有氧運動,分布于每周至少3天內,不活動的天數不連續超過2天。非相鄰日參加抗阻練習,每周2~3次。(2)1型或2型糖尿病的兒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60分鐘中等或較大強度有氧運動,以及至少每周3天的較大強度抗阻運動。(3)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進行有氧運動的同時,每周2~3次的柔韌和平衡練習。(4)鼓勵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者增加日常體力活動,將獲得更多健康益處。在選擇運動的同時必須了解運動相關的不良事件:(1)運動誘發的低血糖: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很常見,使用胰島素或胰島素促泌劑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見到。因此,通過調整胰島素方案和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來減少低血糖的發生。2)運動誘發的高血糖: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更常見;運動前有意未注射或減少胰島素;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注射裝置故障等可導致高血糖。(3)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或有自主神經病變、心血管并發癥或肺部疾病者,應避免在過熱或潮濕的天氣進行戶外運動。4)可能增加運動誘發低血糖風險的一些藥物如磺脲類、胰島素,因此運動訓練時可能需調整藥物劑量。總之,運動對糖尿病患者的影響利大于弊。應根據個人的需求制定個體化的推薦方案。除了進行有規律的體力活動外,應鼓勵所有成年人減少靜坐少動時間。?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更多相關建議:
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2型糖尿病起病隱匿,可不表現出任何癥狀,所以患者往往不容易察覺,但運動對2型糖尿病有良好的干預作用。
為保障運動安全性和運動計劃的合理性,有些糖尿病患者在運動前需進行運動負荷測試。年齡在四十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必須進行,年齡在三十歲以上但有高血壓、吸煙、血脂異常、腎病等的患者也需要進行測試。
糖尿病患者想要通過運動來降血糖,應該以有氧運動為主要運動方式,力量訓練和柔韌性練習也應該兼顧。有氧運動可采用步行、自行車、游泳等多種方式進行,可根據自身情況和性趣來選擇。強度采用中等強度運動即可,即微微喘,微微出汗,心跳加速,呼吸頻率增加,能說話但不能唱歌。每天需進行30分鐘有氧運動,每周至少5天進行運動,若血糖控制困難應堅持天天運動。力量訓練涉及主要肌群即可,運用啞鈴、彈力帶等小器械居家進行即可,每個動作1-2組,重復8-15次。每次運動后都要進行靜力性拉伸。
最后說一下,運動療法不可替代藥物,運動與藥物相結合控制最佳。
更多相關建議:
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運動方式
糖尿病患者因病不能起床活動,或者不易入睡,醒后不愿意起床的,可以選擇臥床運動。
臥床運動有以下幾種方法。調息運動法:全身放松,入靜,緩慢呼吸,先呼后吸,以呼為主,自然吸氣。順其自然,以舒服為度。呼吸可深可淺。意念運動法:閉目調息,想著做體操、打太極拳、做八斷錦、打球等自己平時喜歡的活動。四肢或全身運動法:雙手十指交叉握拳做松緊活動,雙足十趾伸曲運動,雙手腕、雙足腕活動,四肢伸曲活動,挺胸、收腹運動。患者還可以坐著活動,方法為:下肢單或雙肢顫抖,腳趾抓鞋底,自我全身按摩活動。
如果條件許可,患者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量力選擇各種運動,如散步、走路、騎車、跑步、爬樓梯、打球、游泳、滑船、滑雪等。打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跳舞也是很好的運動方式。
根據體型選擇運動強度
運動的強度決定運動的效果,患者應根據自己的體型選擇運動強度,既達到運動效果,又確保安全的心率(安全心率即最大心率的70%~80%,一般人最大心率=220-年齡)。正常體重型的病人應選擇輕度運動,如散步、做飯、清掃、購物、拔草、步行、下樓梯、廣播操、平地騎車等;偏胖體型的病人應選擇中等強度的運動,如慢跑、上樓梯、坡路騎車、快步走、滑雪、滑冰、打臺球、登山等;偏瘦體型的人應選擇長跑、跳繩、打球、游泳、擊劍等活動。
運動負荷量應由小逐漸加大;運動時機選擇在餐后1小時左右,有規律、持之以恒地進行。
根據病情掌握運動“宜忌”
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滿意,高于14mmol/L,不宜參加運動,以免產生酮癥;新近發生的血栓、各種急性感染、急性并發癥者,不宜運動。患有高血壓者不舉重、屏氣;有視網膜病變者不舉重、不潛水,運動時頭不低于腰;有周圍神經病變者避免過度伸展,不負重;嚴重的糖尿病腎病、眼底病變、心功不全、嚴重心律失常、糖尿病足、高血壓者,運動宜輕緩不宜劇烈。
做好細節準備防意外
外出活動安全第一,要告訴家人時間、地點,佩帶標明姓名、住址、疾病的名簽,以便發生意外時能及時救治和與家人聯系。著裝要寬松,特別是鞋襪,鞋不能太硬,以免磨腳;襪子不宜太緊,以免影響血供。運動時間長的病人應隨身攜帶食品,以防止低血糖的發生。運動量增加前應適當減少胰島素劑量或少量進食以防運動后低血糖反應。運動中若有心血管方面不適應及時停止運動并到醫院處理。
更多相關建議:
跳廣場舞+舉啞鈴??江蘇揚州大學體育學院副院長李寧川通過考察發現,跳舞能使糖友的空腹血糖下降。不過這種廣場舞是改良過的,音樂和動作都比較柔和。
他提到,“普通的廣場舞太過勁爆,還會使血糖升高”。
東南大學糖尿病研究所所長孫子林率領團隊曾對7000余例糖尿病患者進行調查發現,跟跳舞、慢跑和散步相比,舉啞鈴能更好地控制血糖。
他解釋說,因為舉啞鈴會減少體內脂肪,從而改善胰島素抵抗。
所以他建議糖友,運動時最好選擇有氧運動結合小強度的抗阻運動,如跳廣場舞+啞鈴。
廣場舞宜每次跳30分鐘,一周五次;啞鈴每周2-3次。
更多相關建議:
糖尿病為了降血糖要做什么運動?糖尿病人對于控糖來說真是一點馬虎不得,主要原因是,糖尿病不僅僅有本身疾病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糖尿病可怕的并發癥的,如: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腎病以及糖尿病足等等,每一種疾病都會嚴重的影響生存的質量,因此,糖尿病一定要嚴格的控糖,那么除了平時的飲食上控糖以外,運動也非常的重要了。
什么樣的運動最適合糖尿病人呢?其實運動可以幫助降低血糖的,因為運動可以幫助改善糖耐量,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以及降低糖化血紅蛋白及減少胰島素的需要量等等作用,那么對于糖尿病人來說,最好的運動方式就是有氧運動了,如:健步走/騎自行車/游泳等等都非常的適合,但是需要注意運動要循序漸進,避免突然做大量的運動給身體帶來其他的傷害。
那么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什么時間運動最好呢?對于糖尿病人的運動時間,最好在午餐和晚餐的1小時后,這樣可以明顯的緩解餐后高血糖的癥狀,每次運動的時間最好持續在20-30分鐘。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每周最好鍛煉3-4次,效果是最好的,不單可以調節血糖的作用,還能幫助控制體重,一舉兩得。
更多相關建議:
運動降血糖是不可能的,適當的運動能平穩血糖,或能使血糖升的慢些,從而有利于控制血糖
更多相關建議:
作為“五駕馬車”之一,運動療法一直作為糖友的降糖“秘籍”廣受推崇。有專家指出,運動療法搭配得當,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提高身體機能,延緩各種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但是,要使得運動療法真正發揮降糖作用并不簡單。 1. 講究“評估”。運動療法開展前,要做心肺、運動功能評估,比如運動負荷試驗等。此外,空腹血糖超過16.8mmol/L,或收縮壓大于180mmHg,或合并酮癥、急性感染等急性并發癥,或患有感冒、發熱等急性疾病,或合并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并發癥,或存在關節或肢體壞疽的情況下,均不適宜進行運動療法。合并輕度并發癥或疾病的患者,在使用運動療法前,最好先咨詢專科醫生。 2. 講究“堅持”,不可三分鐘熱度。每次運動最好在10-40分鐘,強度比較低的運動可以適當延長,以運動后不覺疲勞為標準。此外,有資料顯示,運動中止3天以上,獲得改善的胰島素敏感性會隨之消失。所以糖尿病人兩次運動之間最好不超過3天,每周運動3-5次為宜。 3. 講究“個性化”,不同年齡選擇不同運動量。年輕糖友和老糖友身體素質不同,病史不同,選擇的運動量也有所不同。那么,糖友應該如何定運動量呢?標準有三個,一是做運動實驗查出最高心率,運動時心率在最高心率的60%-80%時間;二是按簡易公式運算,公式為“運動心率=170-年齡”;三是自我感覺判斷,運動得當時可以感覺有微汗,睡眠良好,不影響交談,隔天起床神清氣爽。 4. 講究“安全”,尤其謹防低血糖。特別是應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友,運動過程中、運動過后(包括運動后數小時)都有可能發生低血糖。要避免運動低血糖的發生,糖友們要注意不可空腹運動,最好是餐后1-2小時運動;運動前、后監測血糖,運動前血糖低于5.6mmol/L要適當加餐;攜帶少量糖果、食物;胰島素注射部位以腹部為宜,盡量不在運動肌群注射。 5.講究補充,運動后要及時補充水分,除了喝純凈水外,還可以選擇更好的天然硒蕎子茶。這個茶促進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而且還含有一種叫做D手性肌醇的物質。硒可以幫助提高人體免疫力,同時起到類胰島素的作用,幫助調理血糖。D手性肌醇則能夠直接作用于胰島細胞,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從而更好的輔助調理血糖,很是糖尿病患者平時或者運動后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