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說來,出汗多有兩種情況:
- 一種是在白天,輕微的活動就會出汗,中醫稱為“自汗”;
- 另一種是在晚上,入睡以后,就開始大量的出汗,人醒了汗馬上就停,中醫稱為“盜汗”。
傳統中醫認為盜汗多見于陰虛。
陰虛,虛陽外越。本質上是腎上腺皮質激素功能的節律紊亂,腎上腺有早上的高峰和晚上的低谷,也就是日節律,日節律的紊亂表現出中醫很多陰虛的癥狀。
夜間皮質激素應該陷于低谷,但是和白天的峰值相比水平升高了,出現盜汗,五心煩熱,夜不得安寧,這就是皮質激素夜間沒有足夠的低,這會使人的臟器得不到良好的恢復。
但是,盜汗有時候也會是肺癌、淋巴瘤等癌癥的先兆表現……
以盜汗為主要表現的肺癌一例報告
患者,男性,36歲。因夜間盜汗2個多月,伴有聲音嘶啞,間斷發熱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2個月余,出現夜間盜汗,伴有聲音嘶啞、輕咳,少量白痰,無痰中帶血。1周后出現午后低熱,最高37 8℃,可自行降至正常。
患者有吸煙史10余年,每天約 20 支。入院后查胸部增強CT見:左肺門多發軟組織結節影,相互融合。
為進一步明確診斷,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鏡下顯示:左支氣管內0.5cm左右的肉芽樣新生物,表面光滑,柔軟,觸之易出血,取活檢送病理提示:低分化鱗癌。
間斷盜汗2年的淋巴瘤
患者男性,53歲。因間斷盜汗2年,消瘦1年,癲癇發作1次入院。
患者2019年曾因腹瀉就診,檢查腸鏡后考慮潰瘍性結腸炎,一直口服美沙拉嗪治療。
體格檢查:全身多處淋巴結腫大。
初步診斷:淋巴結腫大原因待查,收住血液腫瘤科。
入院后完善如血常規、肝功、血沉、輸血前檢查等,相關檢查提示淋巴細胞、乳酸、免疫球蛋白IgG均增高,血沉加快,輕度貧血。
淋巴結活檢病理提示淋巴瘤。
最后,提醒一句,如果盜汗明顯,合并有其他明顯不適,應及時就診,警惕腫瘤的發生風險。
更多相關建議:
首先說,這個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盜汗其實是一個中醫術語,和自汗相對應,是兩種不同的出汗現象。所謂陰虛盜汗、氣虛自汗,前者指的是睡覺時出汗,醒來后出汗自動消失;后者是白天容易出汗,尤其是在活動后更明顯。
盜汗和自汗,分屬中醫辨證里的陰虛和氣虛所致,是機體功能失調的一種表現,并沒有一對一的西醫疾病相對應,類似于現代醫學里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甲亢、風濕、結核等疾病合并的一個癥狀,或者是疲勞綜合征、女性更年期、亞健康狀態的人群會出現的一個癥狀。
癌癥則是多種惡性腫瘤的一個總稱,早期一般沒有典型癥狀,隨著病情進展,癌癥由早期發展到中晚期時,患者的身體狀況會逐漸下降,這時因為患者的身體消耗、體質虛弱或癌癥自身合并的內分泌紊亂,可以出現各種各樣的功能失調的癥狀,包括體乏無力、食欲不振、心煩失眠、逐漸消瘦等,部分患者也可以出現自汗或盜汗的現象。
這里面,盜汗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晚期癌癥患者有可能出現的諸多癥狀之一,作為癌癥的預警信號,還遠遠談不上。
總之,盜汗作為癌癥的信號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這種說法不可靠。
更多相關建議:
就知道只有中醫能治盜汗!可沒聽說那個西醫大神能治盜汗!
更多相關建議:
盜汗并非是癌癥的信號,這種說法欠妥當。盜汗一詞是中醫上的對某種疾病狀態的稱呼,是中醫的一種病證名,主要見于陰虛病人。
什么是盜汗?
盜汗,盜即偷盜的意思,指趁人不注意偷偷摸摸奪取的意思。盜汗是指睡眠時汗出,醒后即汗止的現象,盜汗可見于頭面部、腋下或軀干。例如一個人睡醒后發現自己睡著時出汗了,但是醒來后就不出汗了,汗出停止了,這種現象就叫做盜汗。盜汗是中醫的病證名,多見于陰虛者,也可見瘀血、傷寒、陽虛、濕阻等。
關于盜汗的中醫古籍記載有哪些?
《金匱要略 血痹虛勞病》:“男子平人,脈虛弱細微者,善盜汗也。”《丹溪心法》卷三之盜汗五十日:“盜汗屬血虛、陰虛。小兒不需治療。忌用生姜。盜汗發熱,因陰虛,用四物湯加黃柏,兼氣虛,加人參、黃芪、白術。”戴云:盜汗者,謂睡而汗出也,不睡則不能汗出。《醫學正傳》卷五之汗證:“盜汗者,寐中而通身如浴,覺來方知,屬陰虛,營血之所主也。盜汗宜補陰降火。 陰虛火炎者,法當補腎,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醫學入門》卷之五中日:“盜汗全是陰分弱,腎火脾濕心勞力。睡則出汗,醒來漸收,蓋睡則胃氣行于里而表虛,醒則氣散于表而汗止。心火炎盛,以致肺失衛護者,當歸六黃湯。”
盜汗也分輕中重
輕度的盜汗,表現為入睡后或睡醒前1-2小時出汗,醒來后發現身上少量汗出,一般醒后無明顯不適。中度的盜汗,表現為入睡后不久即汗出,汗濕睡衣,醒后即止,醒后有口干口燥感。重度的盜汗,表現為剛入睡即汗出,量多濕透睡衣,身上焮熱感,口干舌燥,五心煩熱,容易煩躁,有形體消瘦、顴紅、大便干、容易疲勞等癥狀。
盜汗多見于哪些疾病?
陰虛是盜汗的根本病機。癌癥患者往往身體虛勞,久病者更是氣血陰陽俱虛,因此也會出現盜汗現象。但盜汗并非就是癌癥的信號,不必過于擔心,它也是一些亞健康或疾病的信號,多見于西醫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結核病、內分泌失調、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
出現盜汗,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在中醫師的辯證下明確病因,根據不同的證型給予不同的方藥治療。
更多醫學科普訊息可關注@杏林鍾聲
每天一點醫學科普小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更多相關建議:
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癥名詞,是指人在入睡后出汗異常,醒后汗泄即止的一個情況。
有人說盜汗是不是癌癥的發病信號,所以有人說晚上睡覺盜汗是不是就意味著癌癥襲擊,其實,盜汗和很多因素有關,并非就是癌癥。
生理性盜汗
小孩發育時,新陳代謝旺盛會出現盜汗的現象,其實不管大人還是孩子,如果入睡前活動量比較大,或者吃的多,睡眠環境溫度高的話都會導致盜汗的情況,生理性盜汗其實屬于正常的情況。
病理性盜汗
是指與某些疾病有關的盜汗,常見的有:
腎虛
腎虛的很多人都會出現大量出汗的現象,尤其是夜晚;
缺鈣
嬰幼兒多見,汗腺分泌增多,除了盜汗還可能伴有枕禿、肋骨外翻等情況;
更年期綜合征
更年期的女性很容易有盜汗現象,因為激素水平不斷變化的原因導致;
癌癥
盜汗是癌癥患者常見的一個現象,特別是淋巴瘤患者,癌癥患處出現盜汗一般是因為體質比較虛弱,還有就是腫瘤性發病導致。
癌癥患者除了有盜汗的情況,還會有低熱、體重減輕等情況。
更多相關建議:
沒有什么科學依據,經常盜汗是因為體質的原因,這個就不必多說。還有一種是平常從沒有過盜汗,可突然之間盜汗,那肯定你身體出毛病了,我本人經歷過一次,結果是肺積水。所以并不是說盜汗就一定是癌癥的信號。平常不盜汗的人遇到了早點去醫院檢查早點治療就好了,不必過分的恐慌。
更多相關建議:
汗不是得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