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膽囊炎、膽囊結石和膽囊息肉是怎么回事?小影大夫。想了解更多醫學知識,請關注我。
更多相關建議:
膽囊炎、膽結石及膽囊息肉都是發生于膽且高發的疾病,三者不是一回事兒,但互相聯系。
膽囊炎
膽囊炎是右上腹疼痛為主要表現,或口苦、右肩放射痛為伴隨癥狀的疾病,疼痛劇烈或不劇烈。膽囊炎分為急性膽囊炎和慢性膽囊炎2種,急性膽囊炎病因多為膽囊結石梗阻或嵌頓,還有一些為膽囊管狹窄、扭轉,膽道蛔蟲、膽道腫瘤阻塞等所致,臨床表現多為右上腹劇痛或絞痛、惡心嘔吐、發熱寒戰、黃疸等;慢性膽囊炎多由急性膽囊炎控制不佳,病程較長所致,臨床多表現為右上腹鈍痛或不適感,可伴惡心、反酸、腹脹等癥狀,或者無任何癥狀,僅在體格檢查或B超時發現。急性膽囊炎和慢性膽囊炎的墨菲征均陽性,但急性膽囊炎有壓痛、反跳痛,慢性膽囊炎無反跳痛。
膽結石
膽結石多發生在膽囊或膽管,因此分為膽囊結石和膽管結石,當結石亂動刺激膽囊或膽管時又會引起炎癥,更有甚者會發生膽囊癌,但膽囊癌的發生率極低,約1%-2%。膽結石形成的病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不吃早餐、喜靜懶動、肥胖、飲食油膩、肝硬化患者、遺傳等。臨床表現與膽結石大小有關,結石大者,上腹部或右上腹疼痛劇烈,可伴有黃疸、發熱;結石小者反之。膽結石可合并膽囊炎,可通過超聲或內鏡明確診斷。
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是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樣凸起的一類病證,即可是腫瘤性息肉,又可為非腫瘤性息肉,臨床和影像檢查較難明確其性質。其發病因素多樣,與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膽固醇代謝紊亂、高脂血癥、肥胖、肝硬化等關系密切。臨床上,良性息肉較惡性息肉更為多見,大部分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少部分患者會有上腹部悶脹不適,僅在體檢時發現,原則上,息肉直徑大于25px者,盡量手術切除,小于25px者可采用保守治療,比如服用活血化瘀的中藥等。
總之,三者非同一種疾病,但三者又互有聯系,膽結石者可引起膽囊炎,膽囊息肉者可能與長期膽囊炎、膽囊結石有關,有臨床癥狀者及膽囊息肉大于25px者應積極治療。
文:盧冬冬/王傳航教授
更多相關建議:
三者從發病原因上就可以看出關聯了例如膽結石,對于較小的膽結石一般就建議先觀察,看看是否繼續增長,如果沒有增長,就不需要做手術等,但是部分人群會因為膽結石的存在繼發膽囊炎。
所以說,膽囊炎、膽結石、膽囊息肉三者雖然不是一回事,但是會互相影響,如果同時發現兩種,那危害程度要遠大于一種的,所以同時出現兩種時一定要及時就診肝膽外科。
更多相關建議:
急性膽囊炎和慢性膽囊炎。①急性膽囊炎是由膽囊管梗阻、化學刺激(比如濃縮的膽汁或反流的胰液)和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膽囊壁的炎癥。急性膽囊炎的表現一般會有發熱、右上腹部疼痛和壓痛、惡心、嘔吐,白細胞升高等等。值得注意的是,95%以上的急性膽囊炎是由結石梗阻引起的。慢性膽囊炎一般是由石頭、慢性感染、化學刺激和急性的膽囊炎保守治療穩定后遷延遺留下來的。慢性膽囊炎最主要特點就是反復的右上腹部隱痛、腹脹、腹瀉等等,比較少有發燒。雖然疼痛不嚴重,但是常常能夠影響工作,使得病人產生焦慮、抑郁的情緒。最常見因素。膽囊息肉和膽囊結石常常伴有膽囊炎,膽囊炎又會刺激膽囊形成結石和息肉。關注@羅醫生健康說,收獲更多權威健康科普,讀懂更多感人故事。歡迎轉發、評論、點贊,把我推介給你的家人和朋友。也可以私信我,一起交流更多健康話題。
更多相關建議:
謝邀!膽囊炎,膽結石,膽囊息肉,這都不是一回事兒的,它都是一些其他的病情變化。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家都能夠明白。
首先大家從字面上應該能夠明白,膽囊炎其實就是一個炎癥性質的改變,膽囊結石其實就是膽囊里邊有石頭一樣的物質,而膽囊息肉就是膽囊內部出現了一定的異常軟組織。
其次給大家舉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就能夠明白。
把膽囊比作一個房子,膽囊炎其實就類似于,這個房子著火了。
而膽囊結石其實就相當于,這個房子被石頭砸到了。
而膽囊息肉其實就相當于這個房子那邊有很多很多的壞人。
其實這三個都是一些疾病的狀態,及時的進行相關的治療,都能夠有一個很好的治愈。
絕大多數的人通過內科藥物的方式,就能夠有一個很好的治療,當然也有一些人有可能會需要一定的手術治療,但是無論如何一定要結合實際進行評判。
祝福大家都能夠身體健康!
如果大家有任何的問題可以私信我,雖然不能夠在這上面看病,但是可以給你一個相對比較正確的建議。歡迎點贊,評論,轉發,關注我,帶你了解真實的神經外科(腦外科)世界。
更多相關建議: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更多相關建議:
當然不是一回事!
雖然膽囊炎和膽囊結石,有很大的相關性,但是兩者還不是一回事,膽囊息肉就更是另一回事了。完全是三種疾病。
膽囊炎分急性和慢性,急性膽囊炎是膽囊管梗阻和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癥。約95%以上的病人有膽囊結石,稱結石性膽囊炎;5%的病人膽囊無結石,稱非結石性膽囊炎。慢性膽囊炎是膽囊持續的、反復發作的炎癥過程,超過90%的病人有膽囊結石。
膽囊結石主要為膽固醇結石惑以膽固醇為主的混合性結石和黑色素結石。主要見于成年人,發病率在40歲后隨年齡增長,女性多于男性。
膽囊息肉是形態學的名稱,泛指向膽囊腔內突出或隆起的病變,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無蒂,多為良性。
簡單的理解就是
膽囊結石,是膽囊里長了石頭。石頭堵了膽管,可引起膽囊炎。
膽囊息肉,是膽囊壁上長了個肉疙瘩。
少數膽囊息肉可以發生癌變,也可能就是早期膽囊癌。
膽囊息肉惡變的危險因素:直徑超過1cm;單發病變且基底部寬大;息肉逐漸增大;合并膽囊結石和膽囊壁增厚等,特別是年齡超過50歲者。
另外,膽囊癌,流行病學顯示,70%的病人與膽囊結石有關,而且結石越大,相關性越高。
膽囊結石、膽囊息肉的成因非常復雜,與多種因素有關,膽囊炎又和膽囊結石有很大的關系。這三種疾病,沒有能起到關鍵作用的預防措施,所以,得了三種疾病任何一種,都要特別注意,定期體檢復查。
醫童學知識,分享助健康。感謝您的關注![憨笑][呲牙][大笑][淚奔][笑哭][我想靜靜]
更多相關建議:
膽囊炎、膽囊結石、膽囊息肉絕對不是一回事,但他們都是一個家里的事,因為都姓“膽囊”。所以說這三種疾病都是發生在膽囊的良性疾病,在發生的過程中彼此都有一定的相互關系,但是也有各自的不同特點,天天醫學借你的提問給大家解釋如下:
1.膽囊炎:一般分為急性膽囊炎和慢性膽囊炎,常伴有膽囊結石或者膽囊息肉的存在。急性膽囊炎多因為膽囊結石或者膽囊息肉阻塞膽囊管導致膽囊內膽汁無法排出而引發急性膽囊炎癥。嚴重時會引起膽囊穿孔或者膽囊壞疽等并發癥。慢性膽囊炎多因為膽囊結石長期磨損刺激膽囊壁使膽囊壁增厚或毛糙引起的慢性炎癥,長期的慢性膽囊炎會使膽囊濃縮膽汁的功能受損或者喪失,容易誘發膽囊結石和膽囊息肉的形成。
2.膽囊息肉:多因膽囊的慢性炎癥、結石長期癥刺激膽囊壁,或者膽汁中的膽固醇結晶形成的膽囊黏膜向膽囊腔內生長的增生物。發生在膽囊頸部的息肉會引起膽囊管阻塞而發生急性膽囊炎。有些較大的腫瘤性膽囊息肉會有惡變的傾向。
3.膽囊結石:膽囊結石多因膽汁中的膽固醇、膽色素結晶析出形成的。較小的膽囊結石沒有任何癥狀,當結石堵塞膽囊管時會引起急性膽囊炎;膽囊結石長期刺激膽囊壁會引起慢性膽囊炎和膽囊息肉。
總的來說,膽囊的這三種疾病會彼此影響,有時候會互為促發因素,但不是一回事情。人們在健康體檢或者因為其中某一種疾病就診時,如果發現膽囊結石合并膽囊息肉及急慢性膽囊炎時,不論有無癥狀和嚴重程度,都應該盡早切除膽囊,并常規病理檢查以排出膽囊惡性病變的存在,以絕后患!
關注天天醫學,了解更多健康知識。不足之處,請大家指正補充。
謝謝閱讀!
更多相關建議:
首先,這仨不是一回事
膽囊結石,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膽囊里長了石頭了,膽囊結石有單發結石,有多發結石,結石成分不同又有諸多分類,但是,膽囊結石可能會導致膽囊炎的發作,進而表現為右上腹疼痛不適、發熱等癥狀。
上圖是近期一位膽囊結石患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后的石頭,結石大小不一,大的直徑有1cm多。
膽囊息肉,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膽囊里多長了塊肉,膽囊息肉一般也不需要手術治療,大多定期復查彩超即可,一般來說,膽囊息肉直徑超過1cm的時候,惡變的風險增大,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膽囊炎是膽囊發生了炎癥,膽囊結石是導致膽囊炎的常見病因。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膽囊炎,表現為腹痛、發熱等癥狀。膽囊炎反復發作也是行膽囊切除的指征之一。急性膽囊炎時,如果常規抗炎治療無效,膽囊炎進一步加重,出現膽囊壞死、化膿、穿孔,是需要行急診手術切除的。
我是普外科阿丁大夫,如果感覺回答對您有用,煩請點個贊,謝謝。
更多相關建議:
膽囊炎膽結石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指發源于膽囊壁,向膽囊囊腔內部突出或隆起的病變,一般不會引起明顯的臨床癥狀,通常只在體檢時被超聲檢查發現。
膽囊息肉的類型:分為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兩大類,但非腫瘤性息肉占大多數。非腫瘤膽囊息肉又可細分為膽固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纖維性息肉、淋巴樣息肉等。
不同類型的膽囊息肉,癥狀、治療方法均有差異。總體來說,腫瘤性膽囊息肉癥狀明顯,治療以手術及藥物治療為主,治療效果不如非腫瘤性息肉。
從病因、機理和癥狀,三者都是有區別的,雖然有些也相互有點聯系,但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