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商和遺傳沒多大關系吧。我父母都是211大學的教授,住的宿舍區里的鄰居也都是教授副教授的,但是這些知識分子的下一代,很少有能上清北的,上個985,211就算不錯的了,也頗有些孩子連三本大專都考不上,上了職高技校的。
這個大學看大門的人是個傳奇般的存在。男的雖說是北京土著,但是腦子不大靈光,靠著在學校基建科做科長的親戚才在學校里給了個看大門的職位。后來又是親戚撮合,找了個大學食堂的外來妹。基建科長原本可以提拔外來妹從摘菜這種粗加工崗位到負責儲值充卡這種清閑崗位上,但是無奈外來妹不識數,是個徹頭徹尾的文盲,只得作罷。
就是這樣的夫妻倆當年還超生,有了一兒一女,女兒清華數學系本碩連讀,兒子北大物理系本科畢業后去了MIT。
我周圍很多和我同齡的人,當初都是靠著讀書改變了命運,在北京扎了根,現在也都基本財務自由了,這些人當中也一樣有很多人的孩子因為讀書實在不靈,逃避國內高考,父母花大價錢出國留學,念了個很水的文憑回來,還要靠父母的社會關系去國企央企,拿著一個月五六千的工資混編制。
所以說遺傳學就是門偽科學,在很多人身上恰恰證明了遺傳是不存在的。
更多相關建議:
點擊頁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更多健康問答輕松看~~~
更多相關建議:
智商遺傳受母親的影響很大。本人90年代初的名牌工科高校本科畢業,當年能進來的高中時都尖子生,智商毋庸質疑,難得班上近三分之一的是女生,一晃20多年過去,大家的兒女都到大學或者高中年齡。我知道的情況是當年大學女同學的子女成績都特別優秀,當地最好的高中,全國最好的大學,不是靠努力就可以做到的,高智商是必要因素。而反觀大學男同學的子女就參差不齊了,對應的是找的妻子智商不同。幾年前大家返校重聚時,有男同學就感慨過這個智商遺傳現象。。。。
遺傳道理是這樣,但感情的事誰能那么理性呢
更多相關建議:
這個說法有一定科學道理。
先天遺傳:媽媽很重要,男女有不同
據科學家研究評估,遺傳對智商的影響約占50%—60%。由于人類與智商有關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體上,女性有2個X染色體,男性只有1個,因此媽媽的智商在遺傳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
從遺傳角度,媽媽聰明,生下的孩子大多聰明,如果是個男孩,就會更聰明。因為,生男孩的時候,母親對于男孩智商的影響力 = 1;生女孩的時候,母親對于女孩智商的影響力 = 1/2。
后天環境(含教育):為智力發展由可能變成現實
關于智力發展的決定因素,心理學界的認識,開始并不統一。
遺傳決定論代表——心理學家高爾頓,通過家譜調查發現:名人后代977名,出現有322個名人;普通人后代977名,沒有出現1個名人; 普通人4,000人中,可以出現1個名人。
因此他認為:“一兩遺傳重于一噸教育”。這一調查,也印證了中國一句老俗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環境決定論代表——美國心理學家華生,有一句名言:“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放在我的特定的世界中教養,我都能夠任意訓練其中一個成為醫生,或律師,或藝術家,或商界首領,或可以訓練他成為乞丐或竊賊”。
華生堅定的認為,人的發展由后天環境決定。
隨著科學研究不斷進步,心理學界的認識逐步統一:人的心理發展,先天遺傳與后天環境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先天遺傳為心理發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的環境(包含教育)則將這種可能性變為現實性。作為心理發展的重要部分,智力或智商(心理學一般稱為認知能力)同樣如此。
后天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兒童的認知能力,有研究顯示,一年教育=1.8IQ分數。
多元智能:人的智能有多種,人的發展也有多種可能
不可否認,智商或智力對人的發展影響很重要,但智商并不是決定人發展的唯一因素。
美國教育家、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認知不是一元的,個人的智能不是單一的。
“每個人都至少具備語言智力、邏輯數學智力、音樂智力、空間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關系智力和內省智力。“ 后來,加德納又添加了自然智力。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不存在單純的某種智力和達到目標的唯一方法,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發覺各自的大腦資源,這種為達到目的所發揮的各種個人才智,才是真正的智力。
上述內容參考資料:
中科院心理所《兒童教育心理學》課件,薛海平教授
中科院心理所《兒童發展心理學》課件,張娜博士
多元智力理論,百度百科
我是心理咨詢師小草,中科院心理所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生在讀,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更多相關建議:
孩子的智商主要在日常生活小事上寶寶往往依賴于媽媽,但是在生活的關鍵時期,重大問題上則仰仗爸爸,媽媽與寶寶的談話往往是細致的,而爸爸與寶寶的談話則具有哲理性。在寶寶的心中媽媽是水,爸爸爸是山,山水相依,缺一不可。
因此,教育寶寶時,爸爸媽媽都應該負起自己責任,因為這時候寶寶要細心的照料,等寶寶長大以后,爸爸應該多教育,這是因為寶寶大了,心理特點有變化,照顧過細反而會讓寶寶反感。
所以孩子的智商主要遺傳自母親的說法是不靠譜的,對于成人的正智力水平可以通過標準的智力測試來測定,然后根椐結果分成幾個等級,即智商。
更多相關建議:
你好,非常高興為你解答問題,一般來說,孩子的智商會同時遺傳于父親和母親,但孩子的智商主要遺傳于母親,情感遺傳主要來自父親。
研究發現,母親的基因在孩子大腦的發育過程當中起著主導的作用,而父親的基因是影響孩子情感和性格的主要因素。不過性格可以受后天影響的因素也很大。
在大腦負責記憶和思維的區域內,沒有父親的細胞;而在負責情感的區域,沒有發現還有母親基因的細胞。因此母親的基因在大腦皮層的形成過程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孩子的智商,是父母遺傳、后天的養育環境、營養等相互作用的一個結果。所以父母聰明的,如果后期不注重環境、教育培養和營養的安排,孩子的高智商潛能不一定能夠發揮。對父母智商不算太好,如果注重后天的教育培養和營養的均衡攝入,一樣也能夠提升孩子的智力發育水平。
總而言之,兒童的智商不能夠因為父母聰明,就說孩子一定聰明;父母智商一般,就斷定孩子的智力一般。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更多相關建議:
說兩句:孩子的智商主要靠后知后覺!只有性格和脾氣有點象父母!我附近一對夫妻,男的只念幾年書,女的是啞巴。老公常年在外打工,只有老婆在家帶孩子。家里還有幾畝地,全靠一雙手,一個孩子讀書,做娘的只能三頓飯到點有的吃,上學不遲到就行。其它的幫不上忙!最終還是考取了哈工大。由于自己殘缺,孩子只能自己照顧好自己。每年父母吃辛受苦的賺錢交學費,孩子也懂事,不亂花一分錢。知道錢來得不容易!每年放假都幫母親干點活!所以說跟遺傳沒多大關系!個人觀點!不對請指正!
更多相關建議:
挺靠譜的。
許多學霸型的孩子,一問,果然有個厲害的媽媽,要么文化高,要么聰明有文化。爸爸經濟實力過得去就可以。
懷孕的時候,胎教很重要的,母親的情緒也非常重要,母親懷孕的時候脾氣溫柔,生下的孩子就脾氣好,母親懷孕時喜歡出去走走,開心,孩子也比較外向,這些都是被忽略了的,聰明的女性就注意這些,所以孩子贏在了起點。
母親對于一個家庭太重要了,許多男人找對象,只管找年輕貌美的,卻不知道性格很重要,女性的聰慧很重要,越是有文化的男生,找對象,越看重女性的學歷和性格還有聰慧,和底層男性從找對象上,就有很大的區別,但中產階層在我國不多,所以這部分的思想沒有成為主流,底層人士多,所以底層的思想往往聲音巨大,其實應該是中產的聲音成為主流才對,找對象,一定要看女方的文化程度,知識淵博等等,對孩子的教育就領先一步,有個朋友是英語老師,孩子三歲就可以看英文動漫。
一個母親有學識,對孩子的培養也不僅僅是學習,還有其他方面,比如說情商,待人接物的能力,識別人的能力,尤其生了女兒的家庭,如果母親有文化,有學識,這樣的女兒從小就不會愛慕虛榮,不會為一些居心叵測的已婚男人的手段而迷惑。會懂得提醒,比如有個認識的人,她的女兒在外地工作,領導是已婚男,就想騷擾小姑娘,小姑娘就能很清晰識別這樣男人的手段,因為背后有個厲害精明懂得人情世故的有文化的媽媽,小姑娘就不會被這樣男人的花言巧語小恩小惠所迷惑,如果沒有這樣的母親,許多小姑娘就會栽在年齡大自己那么多的男人手里。別小看現在的年輕女孩,如果長輩有文化,她們是會聽對方說道理的,記在心里的。凡是母親有文化的我的朋友圈,孩子基本是學霸級別。
更多相關建議:
中國科學院早就發布官方說法:\"孩子的智商0.48隨父親,0.52隨母親\",你看看社會上大部分父親有文憑,母親沒有文憑的孩子一般都能考上大學,反之比例并不高。說明父親的遺傳基因很重要,并不是像有些人說的男孩智力只隨母親。
更多相關建議:
不靠譜,我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我,本科畢業,小學初中都是學霸,尤其是語文、英語。我記得小時候,語文書里的內容,每篇課文我看幾遍,還沒大聲朗讀就背下來了。甚至,老師還沒上的課文,我已經會背了,可以用記憶力驚人來形容。
可是,我的兒子,四年級,活生生的一個學渣,氣的我心口疼!現在的課文要求背誦的段落,背上幾天還結結巴巴!更別提背全篇了,根本不奢望。課后的生字,十個能寫出兩三個!
感覺一點也沒有遺傳我的智商,跟我完全不搭邊,就像不是我生的一樣。
所以,我現在也看透了,先天性的智商問題是改變不了的,逼迫學習也逼迫不出來的。
如果這個事實還不足于說明孩子的智商不一定遺傳母親,那么我再說一個例子:
我們村,有一對傻子夫妻,就是農村那種大腦不對勁的,吃低保。可是,人家的女兒,考上了重點大學,找了一個好老公,現在出國了,定居加拿大。是我們全村羨慕的對象,要知道,很多智商正常的父母孩子都考不上大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