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支水銀體溫計的含汞量約是1克。打碎后,外泄的汞如果全部蒸發,會使一間15平方米大、3米高的房間內空氣汞的濃度達到22.2毫克/立方米。中國規定汞在室內空氣中的最大允許濃度為0.01毫克/立方米。一般認為,人在汞濃度為1.2-8.5毫克/立方米的環境中就會很快引起汞中毒。根據這樣每支水銀體溫計的含汞量約是1克。打碎后,外泄的汞如果全部蒸發,會使一間15平方米大、3米高的房間內空氣汞的濃度達到22.2毫克/立方米。中國規定汞在室內空氣中的最大允許濃度為0.01毫克/立方米。一般認為,人在汞濃度為1.2-8.5毫克/立方米的環境中就會很快引起汞中毒。根據這樣
每支水銀體溫計的含汞量約是1克。打碎后,外泄的汞如果全部蒸發,會使一間15平方米大、3米高的房間內空氣汞的濃度達到22.2毫克/立方米。中國規定汞在室內空氣中的最大允許濃度為0.01毫克/立方米。一般認為,人在汞濃度為1.2-8.5毫克/立方米的環境中就會很快引起汞中毒。
根據這樣的數據,水銀體溫計在一般的密閉室內打碎并充分蒸發,是有很大危險性的。所以幾乎所有有關的知識短文都十分強調立即清除和人員迅速撤離現場。根據上面提供的數據,如果空氣中蒸發的水銀量小于0.01毫克/立方米,就沒有中毒的危險。所以,最大限度地清除散落的水銀并妥善處理之,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關鍵。充分的通風,在幾分鐘內就可以為這個空間換氣一次,即使以每次換掉90%,每小時換氣10次計算,一小時后殘余的汞蒸汽也只有原來的0.0000000001,不會有危險了。清除出來的散落水銀是不能隨便拋棄的。應該送到專門的收集點去。
上面的處置標準,是遠超理論計算的最高必要值的,這是為萬全計。比如說換氣速度,是按空房間計算的,而有擺設的房間要慢得多,一些犄角旮旯說不定只能靠擴散作用換氣。
正因為各種資料都十分強調妥善清理破碎水銀體溫計的散落水銀,所以我們就很少看見因這個原因中毒的病例報告了。跟帖里有說是玩過散落水銀的,“也沒啥”,其實他忽略了兩個條件:開放空間和皮膚上沒破口。不然的話......
根據上面的計算,似乎即使完全不收拾干凈散落的水銀,也足夠達到安全標準了。這就要考慮到另一點:如果散落的水銀比較多,它可能以球狀藏匿在縫隙里,那么它就可能逃脫處理時的通風,長時間地留在那里慢慢散發。住在那房間里面的人就有慢性中毒的危險。有一句話:一天一點點,沒什么;長久的一點點,就有什么了。也有人從另一角度提出問題:汞蒸氣比重大,會沉降在地面。是的。但是它畢竟已經是氣體,要遵循流體的運動規律——流動、擴散......我們可以觀察到,異重液體或液體中的固態物,靜置的時候會按比重分層,一旦流動就會變成混懸,重的那部分物質也會跑到中上層來的。再說,一克水銀的體積只是0.075毫升,即使是攤開到一平方面積上也只是微米級別的一層,那有個風吹不動的道理?所以最大限度地收集散落的固態汞,只是很小比例的汞殘留,加上充分的通風,是可以消除隱患的。不恰當地強調汞蒸氣的沉重下墜,通風也驅不散,那就陷入了另一個矛盾:它賴在地上趕都趕不動,就沒辦法讓人吸入和中毒了。
追加一個資料,表明情況比上面所說的要復雜,但是充分益處散落水銀后成分通氣可保安全的結論仍然有效。
根據 Thomas G. Winter (2003) 發表在美國物理期刊上的名為《一滴汞的蒸發》(The evaporation of a drop of mercury)實驗論文,20攝氏度室溫下 0.2 克水銀(一粒汞珠)經過兩個半月,僅揮發掉一丟丟(見圖1,汞的重量從 0.2022 克降至 0.1986 克)。需注意的是,汞的揮發速度呈現初期快、后期慢的特點。
在兩個半月實驗的基礎上,Winter 又進行了理論分析。假設這粒 0.2 克的汞珠在揮發過程中直徑不變(保持 0.305 厘米),室溫為 20 攝氏度,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至少需要3年揮發完(見圖2公式)。不過(接下來的內容很重要), Winter 指出,在考慮實際情況后(比如在揮發后,汞珠的直徑會變小,導致汞的揮發面積變小;再比如灰塵附著在汞珠的表面,進一步降低了汞的揮發速度),0.2 克汞完全揮發完所需的時間遠不止 3 年。(編者注: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0.2 克汞揮發完真的有可能需要 10 年。)
Winter 根據上述實驗數據推算,在107 立方米的自然通風的房間內(大概3米高、36平方米面積),在監測的兩個半月中,空氣中汞的平均濃度約為 0.046 微克/立方米。這一濃度僅為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標準值的1/2000。即使在汞的揮發速度最大的前幾天(第一周),空氣中汞的平均濃度也僅為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標準值的1/500。
水銀溫度計所包含的水銀雖然不多,又經過處理,但還是要留意學生的變化,以免真的造成中毒。不知道所說的處理方法是什么?規范不規范?一般來說,水銀摔到地上后,最好的處理方式是,看得見的可以用玻璃吸管收集回來,放進水杯中,一定要用水封住并妥善保管。之后可以用升華硫撒在水銀掉出的地面上,盡水銀溫度計所包含的水銀雖然不多,又經過處理,但還是要留意學生的變化,以免真的造成中毒。不知道所說的處理方法是什么?規范不規范?一般來說,水銀摔到地上后,最好的處理方式是,看得見的可以用玻璃吸管收集回來,放進水杯中,一定要用水封住并妥善保管。之后可以用升華硫撒在水銀掉出的地面上,盡
水銀溫度計所包含的水銀雖然不多,又經過處理,但還是要留意學生的變化,以免真的造成中毒。
不知道所說的處理方法是什么?規范不規范?一般來說,水銀摔到地上后,最好的處理方式是,看得見的可以用玻璃吸管收集回來,放進水杯中,一定要用水封住并妥善保管。之后可以用升華硫撒在水銀掉出的地面上,盡可能擴大地面面積,全部撒滿,蓋住地面,并且保留一周以上再清掃。升華硫會和水銀起反應,讓其變為無毒。
通風是有必要,但作用基本沒有,主要是心理作用。水銀蒸汽比較重,漂浮在底層空氣中,很難靠通風讓其飄出去。如果要換空氣,想辦法從底層換起,自然通風很難有效。
水銀散開后肉眼很難看見,會慢慢變成汞蒸汽留在室內。一般來說,一支溫度計所含的量不多,又處理過,應該沒問題。只是,汞蒸汽是最害人的,還是要引起注意,怕有殘留。可以隨時觀察學生,如果嘴角有潰爛的情況發生,那就要警惕了,很有可能是汞中毒。
其實,只要正確和及時處理了,應該問題不大的。
首先明確回答題主的做法很正確,但是建議第一時間先把口罩戴起來,減少水銀(汞)蒸汽的吸入量,以降低水銀(汞)毒性。水銀(汞)灑在地上被處理干凈 ,通風三天后幾乎沒有慢性中毒的可能。但是當水銀(汞)滴散的在縫隙中或十分細小時,可取適量硫磺粉覆蓋,使之產生化學反應形成硫化汞,放置3小時首先明確回答題主的做法很正確,但是建議第一時間先把口罩戴起來,減少水銀(汞)蒸汽的吸入量,以降低水銀(汞)毒性。水銀(汞)灑在地上被處理干凈 ,通風三天后幾乎沒有慢性中毒的可能。但是當水銀(汞)滴散的在縫隙中或十分細小時,可取適量硫磺粉覆蓋,使之產生化學反應形成硫化汞,放置3小時
首先明確回答題主的做法很正確,但是建議第一時間先把口罩戴起來,減少水銀(汞)蒸汽的吸入量,以降低水銀(汞)毒性。水銀(汞)灑在地上被處理干凈 ,通風三天后幾乎沒有慢性中毒的可能。
但是當水銀(汞)滴散的在縫隙中或十分細小時,可取適量硫磺粉覆蓋,使之產生化學反應形成硫化汞,放置3小時左右后清掃。因為硫化汞為固體,不能蒸發,因此減少了對人體的危害;或用20%三氯化鐵(10%漂白粉溶液噴灑),此時流出的汞形成了無毒性汞和鐵的合金,放置1小時左右后清掃。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居家生活如果水銀灑在地上時,我們正確的處理步驟和注意事項,供君參考,與君分享:
第一:首先必須強調汞不溶于水,汞在地面上是以汞珠形式出現的。如果水銀灑在地上時,我們的重點在于防止汞蒸氣的蒸發,預防吸入汞蒸氣。
第二:汞通稱水銀,常溫下是銀白色液體,汞和它的大多數化合物都有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用品與水銀有關。比如電腦顯示器等電子產品中就含有一定量的水銀。比如各類熒光燈中都含有水銀,熒光燈中的電流通過汞蒸氣產生波長很短的紫外線,紫外線使熒光體發出熒光,從而產生可見光。
汞可用于溫度計、氣壓計、壓力計、血壓計、浮閥、水銀開關和其他裝置。汞的毒性導致汞溫度計和血壓計在醫療上正被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酒精填充,鎵、銦、錫的合金填充,數碼的或者基于電熱調節器的溫度計和血壓計。
現如今,汞也被用于科學研究和補牙的汞合金材料。
第二:水銀在常溫下是唯一呈液態的金屬,含有它的用品一旦被打碎,水銀就會蒸發。而且水銀的吸附性特別好。水銀蒸氣易被墻壁和衣物等吸附,成為不斷污染空氣的源頭。
雖然少量吸人它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的危害,但長期大量吸人,則會造成汞中毒。汞中毒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中毒有腹痛、腹瀉、血尿等癥狀;慢性中毒主要表現為口腔發炎、肌肉震顫和精神失常等。
第三:水銀不小心撒出后的注意事項和應急措施
- 第一時間先把口罩戴起來,處理水銀時我們要戴好帽子、口罩、手套。
- 最好開窗通風,開窗是因為,水銀在室溫下揮發很快,就算清理的再及時也還是會有揮發到空氣中的水銀蒸汽,這時就需要開窗通風,降低空氣中水銀蒸汽的密度。
- 如果含有水銀的裝置打破了,千萬不要接觸水銀。所有人員馬上撤離現場,并保持現場的良好通風,絕對不要加熱或燃燒汞。
- 戴上手套,準備硬一點的紙、膠帶、塑料袋、手電筒應急處理。常見的錯誤方法是采用抹布和吸塵器,還有棉簽和海綿,這些錯誤方法會讓水銀分散成更多更小的顆粒,若用真空吸塵器或掃帚清理水銀會擴大水銀的污染范圍。
- 水銀如果不與人體直接接觸,只有氣態對人體有害,水銀氣體產生的速度越快,因此,在收集水銀時,盡量先讓水銀聚集在一起。如果水銀在瓷磚之類的硬平面上,可以用兩片紙片把能看到的水銀小球盡量聚集成一個大球,將水銀球通過紙片挪到塑料袋中,密封塑料袋。
- 如果水銀灑在地毯之類的粗糙平面上,大量的水銀小球很難聚集在一起用紙片清理,這時候可以用膠帶將它們粘住,然后跟膠帶一起挪到塑料袋中。塑料袋多套一層,防止破裂和泄露。
- 由于水銀反光,可以用手電筒幫助尋找暗處或特別小的水銀顆粒。
- 如果傷口碰到水銀,則應到醫院中毒防治科進行檢查,出現中毒現象再進行治療。
- 不要把水銀倒進下水道或垃圾桶。水銀包括打碎的玻璃,裝于密閉容器內,將其交給危險品處理機構。
- 不要用洗衣機清洗被水銀污染的衣物。
- 如果你的鞋子可能已粘上了水銀,請不要亂跑。粘了水銀的衣服和鞋子可能會把水銀抖落到其它地方造成二次污染。把受污染的鞋子和衣服放入塑料袋中,然后密封塑料袋,將其交給危險品處理機構。
- 若汞滴散落在被褥和衣服上面,應盡快找出汞滴,并按上述方法處理,還要將被污染的被褥和衣服在太陽下充分曝曬;如皮膚不慎接觸到汞,可馬上用清水沖洗。
- 被污染房間的天花板、墻壁、空氣,用加熱碘(按每平方米0.5克或每立方米1克)熏蒸,或用每立方米0.1克的碘分散在地面放置8小時左右,同時密閉門窗,所有人員撤離現場。處理結束后,應先通風后進入,以減少人體對殘余汞蒸汽的吸入。對回收的汞,提供給有處置能力的單位處理。
重點提醒一下,如果室內沒有及時開窗通風,沒有及時采取應急處理措施,有水銀揮發到空氣中,吸入空氣中的水銀我們就可能會發生中毒。
當水銀不小心濺到身體皮膚上時,要立即用流動的清水沖洗,當不小心攝入水銀時,一方面要漱口,另一方面食用牛奶或粗纖維的蔬菜。
如果水銀劑量不大的話,對我們的身體不會有影響。但如果一旦水銀劑量超標,我們就會水銀中毒,所以慎重起見,在接觸到水銀后,還是要去醫院檢查一下,防患于未然。
我從事房地產行業已有十多年,擅長公用設備領域,歡迎關注支持我,分享更多房地產行業知識,解答您的問題,了解更多生活必備知識,謝謝您。
歡迎在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謝謝您!若有其他問題,請您在評論區留言,我將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共同交流進步,謝謝您!
班上的學生把水銀溫度計摔了,處理之后已經沒有肉眼可見的水銀,通風三天后有慢性中毒的可能嗎?不小心把水銀溫度計摔了,這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平常的事。請問你是用什么方法處理?水銀,化學名稱叫汞(Hg)。在龐大的金屬家屬中,汞是常溫唯一呈現液態狀的金屬。汞的熔點最低,只有-38.87℃,班上的學生把水銀溫度計摔了,處理之后已經沒有肉眼可見的水銀,通風三天后有慢性中毒的可能嗎?不小心把水銀溫度計摔了,這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平常的事。請問你是用什么方法處理?水銀,化學名稱叫汞(Hg)。在龐大的金屬家屬中,汞是常溫唯一呈現液態狀的金屬。汞的熔點最低,只有-38.87℃,
班上的學生把水銀溫度計摔了,處理之后已經沒有肉眼可見的水銀,通風三天后有慢性中毒的可能嗎?不小心把水銀溫度計摔了,這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平常的事。請問你是用什么方法處理?
水銀,化學名稱叫汞(Hg)。在龐大的金屬家屬中,汞是常溫唯一呈現液態狀的金屬。汞的熔點最低,只有-38.87℃,比重13.595,蒸氣比重為6.9。汞很易蒸發到空氣中引起危害。
1、水銀在0℃就已經可以蒸發成氣態,并且氣溫愈高,蒸發速度越快數量越多。氣溫每升高10℃蒸發速度大約加快1.2~1.5倍,特別是空氣流動快時蒸發速度越快。
2、水銀本身不能溶于水,只能通過水銀外面的水封層蒸發到空氣中。
3、水銀粘度比較小但流動性非常大,十分容易碎成小粒汞珠,無孔不入地殘留在地面等處的縫隙中,不單讓人難以清除,同時因為水銀散落地面導致表面積增加而使水銀大量蒸發,極易形成二次污染源,毒性更隱秘,危害性更大。
4、一般地面、墻壁、天花板的表面都可以吸附有汞蒸氣。有時即使是把水銀移除了,依然可能存在有汞危害的殘留問題。人的衣服和皮膚上假如沾有水銀污染回家,仍然可以帶到家庭中引起后續危害。
水銀蒸氣有劇毒。跟稀硫酸、鹽酸、堿都不起反應,可以溶于硝酸和熱濃硫酸,但卻能溶解許多金屬。水銀具有很強的親硫性和親銅性,就是說在常溫條件下,很容易跟硫和銅的單質發生化合反應生成穩定化合物,因此在實驗室一般都是用硫磺去處理撒落地面上的水銀。當然,也可以用一根銅絲來清除散落地面上的水銀。
具體做法是用一根銅絲,沾點落在地面的小水銀珠,小水銀珠很易被沾在銅絲上,水銀對銅、鋁等比它活潑的金屬一般有浸潤作用,就是說銅、鋁等金屬可以溶解在水銀中。因此,銅絲跟水銀接觸,水銀就會沾附在銅絲上,接下來可以把銅絲浸入水中,稍用力將水銀抖落下。按照這步驟反復操作,繼續收集剩余的小水銀珠,直到完全將水銀收集完畢。
#我是等你來約老師#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請常關注我,跟你一起探討教育教學問題,一起快樂一起成長。
應該沒事了,我家前段時間剛剛摔碎了一支溫度計,碎水銀溫度計的事情,家庭生活中比較常見,因為誰家還沒有個熊孩子?那天,二娃也不知道怎么就把溫度計給摸出來,生生給碎在了衛生間門口,好在大娃提醒,倆人沒有擅自行動處理,全程我來善后。因為是瓷磚地面,所以水銀出來之后碎成了一個個光滑的小水應該沒事了,我家前段時間剛剛摔碎了一支溫度計,碎水銀溫度計的事情,家庭生活中比較常見,因為誰家還沒有個熊孩子?那天,二娃也不知道怎么就把溫度計給摸出來,生生給碎在了衛生間門口,好在大娃提醒,倆人沒有擅自行動處理,全程我來善后。因為是瓷磚地面,所以水銀出來之后碎成了一個個光滑的小水
應該沒事了,我家前段時間剛剛摔碎了一支溫度計,碎水銀溫度計的事情,家庭生活中比較常見,因為誰家還沒有個熊孩子?
那天,二娃也不知道怎么就把溫度計給摸出來,生生給碎在了衛生間門口,好在大娃提醒,倆人沒有擅自行動處理,全程我來善后。
因為是瓷磚地面,所以水銀出來之后碎成了一個個光滑的小水銀珠子,散落在地面和附近地墊之上,對于瓷磚地面上的水銀比較好處理,用小刷子或者衛生紙將其掃入塑料袋子中,然后扎好袋口扔掉(不知道這樣環保不?我是這樣做的。)
而地墊因為里面散落有水銀不好處理,為了安全起見,我的做法是將其放到了樓道通風處進行吹風晾曬,大概也就三天吧,有人說水銀揮發,后期會產生慢性中毒,但這也應該和量有關,家里碎了水銀溫度計,一瞬間水銀珠子散落到處都是,自己能清理的也僅僅是肉眼看得到的,那些看不到的小顆粒,最后肯定也都是揮發了。
但那些水銀量比較小,因此對人體的影響應該不大,而且如果是您描述的班上同學把溫度計摔碎了,班級里人比較多,而且晚上還沒有人。
因此,只要放學后,教師保持通風,相信沒有什么大問題的。
大家好,我是川媽育兒,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班上的學生把水銀溫度計摔了,處理過之后已經沒有肉眼可見的水銀了,通風三天后有慢性中毒的可能嗎?水銀溫度計打破后,水銀會灑落在像珠子一樣一顆一顆的灑落在地面上,跟空氣接觸后會慢慢的變成汞蒸氣,汞蒸氣對人體是有毒的。兩三年前一個夏天,我家小寶大家好,我是川媽育兒,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班上的學生把水銀溫度計摔了,處理過之后已經沒有肉眼可見的水銀了,通風三天后有慢性中毒的可能嗎?水銀溫度計打破后,水銀會灑落在像珠子一樣一顆一顆的灑落在地面上,跟空氣接觸后會慢慢的變成汞蒸氣,汞蒸氣對人體是有毒的。兩三年前一個夏天,我家小寶
大家好,我是川媽育兒,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班上的學生把水銀溫度計摔了,處理過之后已經沒有肉眼可見的水銀了,通風三天后有慢性中毒的可能嗎?
水銀溫度計打破后,水銀會灑落在像珠子一樣一顆一顆的灑落在地面上,跟空氣接觸后會慢慢的變成汞蒸氣,汞蒸氣對人體是有毒的。
兩三年前一個夏天,我家小寶有一次拿東西時不小心把放在床頭柜上的水針溫度計打破了,水銀珠子撒落了一地,好在當時小寶立馬告訴了我們,大家立馬離開這個臥室,爸爸戴著一次性吃飯的那種手套,然后拿著姐姐做了試驗的吸管去吸一顆顆的水銀,并把這些水銀珠放在一個空的玻璃藥瓶里,最后把床都搬出到客廳里進行拖地。拖完后把所有的門窗都打開,并在房間里放上一臺強有力的大風扇。
然后一家人離開去,訂了一個親子酒店, 在外面玩了四五天才回來,現在兩三年過去了,大家并沒有覺得有什么異樣。
班上的學生把水銀溫度計摔了之后,只在大家及時撤離,清理完畢后進行通風幾天,就不會對人體有什么傷害了。
不會。水銀溫度計里汞珠本來就不多,處理后肉眼看不見汞珠,殘留量就是毫克和微克級別的,其蒸氣壓已經極低了,再通風一兩天一般就足夠其揮發殆盡了。作為補充,這里寫一點和數據相關的論證過程。1 g(克)=1000 mg(毫克)=1000000 ug(微克)。一支普通的水銀溫度計,其汞含量不會。水銀溫度計里汞珠本來就不多,處理后肉眼看不見汞珠,殘留量就是毫克和微克級別的,其蒸氣壓已經極低了,再通風一兩天一般就足夠其揮發殆盡了。作為補充,這里寫一點和數據相關的論證過程。1 g(克)=1000 mg(毫克)=1000000 ug(微克)。一支普通的水銀溫度計,其汞含量
不會。水銀溫度計里汞珠本來就不多,處理后肉眼看不見汞珠,殘留量就是毫克和微克級別的,其蒸氣壓已經極低了,再通風一兩天一般就足夠其揮發殆盡了。
作為補充,這里寫一點和數據相關的論證過程。1 g(克)=1000 mg(毫克)=1000000 ug(微克)。
一支普通的水銀溫度計,其汞含量大約為0.5 g。如果碎了后撒手不管,并且還緊閉門窗,會發生什么呢?汞在18攝氏度的時候,飽和蒸氣壓約為0.1 Pa,也就是說一立方米的空氣在此溫度下最多可以有大約9 mg的汞。(計算過程略,稍有些物理化學基礎的應該不難算出)
有文獻認為空氣中汞最大允許含量是0.1 mg/m3[1],而我國允許的車間汞蒸氣濃度的上限是0.01 mg/m3,居民區為0.3 微克每立方米[2]。可以認為低于這個數值就是安全的。而如果暴露在1 mg每立方米的汞蒸氣中數小時,就會引發急性汞中毒。
所以,任由水銀揮發,是一個危險的行為。因為汞蒸氣的確可能達到急性中毒的標準的數倍。
但是,如果將散落的汞收集起來后,剩余的那些肉眼看不到的極細小的汞珠會造成危險嗎?
肉眼看不到的汞珠,其尺度應該是小于0.2 mm的,即汞珠直徑應小于0.2 mm。通過汞的密度可以計算得出,這樣的汞珠含汞約50微克。考慮到教室的面積一般在50平方米以上,凈空在3.5米以上,所以教室里空氣總共超過175立方米。即使此時緊閉門窗,汞蒸氣完全揮發到空氣中,其濃度也低于0.3微克每立方米,明顯低于前面說的安全閾值。
實際操作中,如果還保持開窗通風,這些肉眼已經很難看到的汞微粒其實已經不會對人健康造成威脅了。
最后,還是說說水銀溫度計碎了怎么辦。
1,小心收集汞珠。這很重要。不過也不要過于擔心。因為汞的揮發很慢,幾分鐘內是不會有太大問題的。收集的汞珠,最好是交由專業的機構處理。如果做不到,請將收集的汞珠置于大量的硫磺粉中。一般一支溫度計的話,用2勺的硫粉就夠了。混合均勻后放置數月,就可以丟棄了。硫磺粉可以在化工商店甚至淘寶上買到。對于遺留在縫隙的微小汞珠,可以撒硫粉,或者倒入飽和的鐵鹽溶液,將其氧化除去。[3]
2,開窗通風。這一步雖不如上一步那么重要,但也有用。
提問的是教師,對學生健康負責的心情可以理解。我詳細地寫這篇回答,希望還能幫助更多不小心打碎了水銀溫度計的普通人。
另外,糾正我在評論區里的一個錯誤。氯化汞雖然俗名升汞,其揮發性也不低,但經過提醒和資料查閱,在室溫下氯化汞的飽和蒸氣壓低于汞單質,所以在評論區里我說氯化汞更容易揮發的說法是不對的。請各位讀者注意甄別。
摔了一個嗎?就不要多想了,口服毒藥也需要一個量。處理以后存在下來了的微乎其微。摔了一個嗎?就不要多想了,口服毒藥也需要一個量。處理以后存在下來了的微乎其微。
摔了一個嗎?就不要多想了,口服毒藥也需要一個量。處理以后存在下來了的微乎其微。
通風三天了,那水銀還在那里等著你拿來玲瓏寶塔去收它呢哥們兒?只要不是密閉空間,剩下的那點體溫計里面的水銀量是不會對人造成任何傷害的。放心的上課吧,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吧,在自由的天空翱翔吧,在浩瀚的宇宙中探索吧,騷年。通風三天了,那水銀還在那里等著你拿來玲瓏寶塔去收它呢哥們兒?只要不是密閉空間,剩下的那點體溫計里面的水銀量是不會對人造成任何傷害的。放心的上課吧,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吧,在自由的天空翱翔吧,在浩瀚的宇宙中探索吧,騷年。
通風三天了,那水銀還在那里等著你拿來玲瓏寶塔去收它呢哥們兒?只要不是密閉空間,剩下的那點體溫計里面的水銀量是不會對人造成任何傷害的。放心的上課吧,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吧,在自由的天空翱翔吧,在浩瀚的宇宙中探索吧,騷年。
我以我的經歷告訴你:雖說水銀有毒,如果你真的處理干凈且通過風了,中毒的可能性幾乎是沒有的。我也干過這種事情。那個時候是冬天,家里開著電暖氣。可能天氣太過干燥的緣故,女兒發燒了。我女兒白天發燒我是不慌的,偏偏那個時候是晚上9點多。我最怕的就是女兒晚上發燒(有時候就是這樣怕什么來什么我以我的經歷告訴你:雖說水銀有毒,如果你真的處理干凈且通過風了,中毒的可能性幾乎是沒有的。我也干過這種事情。那個時候是冬天,家里開著電暖氣。可能天氣太過干燥的緣故,女兒發燒了。我女兒白天發燒我是不慌的,偏偏那個時候是晚上9點多。我最怕的就是女兒晚上發燒(有時候就是這樣怕什么來什么
我以我的經歷告訴你:雖說水銀有毒,如果你真的處理干凈且通過風了,中毒的可能性幾乎是沒有的。
我也干過這種事情。
那個時候是冬天,家里開著電暖氣。可能天氣太過干燥的緣故,女兒發燒了。我女兒白天發燒我是不慌的,偏偏那個時候是晚上9點多。我最怕的就是女兒晚上發燒(有時候就是這樣怕什么來什么)。而且家里就我和女兒倆人。
著急忙慌的的倒了杯溫水,找到溫度計。給女兒量了下溫度,一看已經39.3了。隨手把溫度計往床頭柜一放(沒有把溫度計放到那個管子里),就趕著去拿退燒藥了。
等回來的時候,溫度計已經掉到地上摔爛了。
可能是我不小心給碰到地上了,但我確實沒聽到摔碎的聲音。
那個時刻是崩潰的。
我說一下我的做法:先喂閨女吃了退燒藥讓她躺下,然后打開窗戶和門通風(因為是冬天,怕第一時間開窗戶通風孩子著涼了)。
拿著濕拖把把整個屋里給拖了一遍。然后找了個濕抹布又挨著拖了一遍。最后拿著酒精濕巾又給擦了一遍。(最好戴上手套,不要讓水銀沾到手上)
當天晚上通風了一個小時。拖地拖了算3遍。
第二天又通風了一天。用濕抹布又擦了幾遍。那個水銀真的不太好清理。
整個過程速度越快越好。
家里有地磚的一定還要注意地磚的縫隙也會藏有水銀。
水銀灑到地上不要慌。勤通風、認真處理是沒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