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癥泛指一切惡性腫瘤,包括起源于上皮層細胞(如癌)、間葉組織(如肉瘤)以及血液系統的惡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各年齡段都可能發病,人體各系統也都有可能發病,包括的種類繁雜多種。
但是,癌癥最多發生在老年群體中,而且常見的癌癥,如肺癌、胃癌、結直腸癌、食管癌、肝癌等占到惡性腫瘤的百分之七、八十,因此,以大概情況討論一下癌癥形成的時間。
從基因水平上論,癌細胞形成是原癌基因突變、抑癌基因失活所致,這大家都知道。但是什么促使、加速它們變化的呢?致癌因素!一些人體、動物研究都證明可致癌的物質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Ⅰ類致癌物。
致癌物大概有生活方式方面的,有環境因素,還有飲食習慣,也有內分泌因素以及生物感染的原因。致癌因素持續時間、強度大小與細胞癌變快慢存在直接關系。
一般認為,致癌因素大約持續20-25年才可能導致細胞癌變,比如吸煙20年、30年患肺癌的幾率就非常大了,年輕小伙吸煙患肺癌的情況還是少很多,但每天吸一包煙和兩包煙的結果應該不一樣吧?
癌細胞出現還只是癌癥形成的基本條件之一,能逃脫免疫系統識別、追殺后才能成腫瘤。
組織學對一些癌癥也有一定的認識。比如,約85%的腸癌以腺瘤途徑發展而來,而腺瘤發展到原位癌大約需要5-15年,胃粘膜輕度不典型增生發展至原位癌也要3-5年左右,宮頸上皮輕度不典型增生至原位癌大多是5-10年,等等。
癌癥不是一撮而就的,大多也是一步一步“慢慢”發展而來,因此上,預防也是長期工程,篩查也多有機會阻斷癌癥發展的腳步。
我們常用的CT等檢查設備,能發現的腫瘤直徑大約都在3mm多,若要發展到直徑10mm 多要1-2年的時間,與腫瘤倍增時間也有關,有些快一點,有些慢一點。
總之,癌癥形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大多都需要10多年,或許更長時間,一點一點的慢慢變化,不是突然發生的。我是@劉永毅醫生 ,感謝您的閱讀!
更多相關建議:
例如宮頸一級原位癌到三級原位癌形成需要6~10年;吸煙者發生肺癌一般至少需要20年。
癌細胞形成后,一般每4周分裂一次,即一個變成2個,2年后將達100多萬個。癌細胞很小,10萬個只不過比針頭大一點。當癌細胞增加到10億時,瘤體積才有葡萄大小,此時通過超聲、CT才可被查出來。如果腫瘤有高爾夫球大小,癌細胞數往往有1000億,一般已經歷3年以上了。在臨床上常見的腫瘤如果已經有拳頭到西瓜大小,重量達1公斤以上,這種腫瘤已長了4~5年了。
胰腺癌被認為是預后極差的癌癥,轉移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即使是這樣,“惡性”的癌癥,并非一開始就是那么兇猛。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關于胰腺癌的研究發現,從細胞突變發生到形成非轉移性癌細胞至少需要10年,到癌細胞獲得轉移能力,還需至少5年,此后平均2年內患者死亡。
更多相關建議:
癌癥形成要多久?
這個問題癌癥的形成不是一天兩天是時間。是有一定的外在因素觸發癌細胞形成最后快速繁殖成癌癥。一般主要是看個人的身體素質好于差,要是身 體素質好形成時間久長一些。要是差就很快形成。案例:1987年夏季西部一重鎮二線城市一大型國企單位一職工,在檢查車間安全設備之中被罐底閥門撞擊頭部受傷,一個月后大腦疼痛一個月,在沒有清除腦部淤血情況下一年后得病暈倒,一年之內暈倒三次。后通過三甲醫院診斷為腦梗塞。一年住院兩次即本確定是腦梗塞,可是第三年后,突發疾病入院診斷為腦腫瘤。開刀手術后15天在次形成腦腫瘤也就是在癌癥切除后短短15天再次切除生長腫瘤。后通過化療,放療。生存三年后去世。所以癌癥的形成是有一定的外在因素,現在兒童得白血病一樣,入住新房沒幾個月就得白血病。這和房屋中裝修不達標材料甲醛釋放出來兒童受害很大關聯。
更多相關建議:
多久形成癌癥細胞突變?
癌癥是邪合邪惡之變。
癌變一般從50左右年開始多見,20歲至40歲少見。…是老化、負增傷積、機能功態下降等因素相關影響。
癌癥圍繞心腦、肝腎,精氣神、血,突變,格拒,躍遷,轉移,浸潤,惡變…
因各種癌癥不同…
1.從生命哲學醫學“天癸“功能七、八年周期為基,及特異性體質上下差異性,生理功能變化性,…綜合應為5年至10幾年。特異性態為正負約2年,生理功能態為正負約3年。
2. 從生物鐘失調影響開始正負為1年,到肝腎心腦功能失調為正負3年,致精氣神、血器質變為正負3 年。
先天、后天之本為正負2年。
按生命哲學,在同一因素條件下,具有由氣變,神變,情志嚴重失調者,較快得變…特征特色。
控制、制約癌癥形成,需綜合性的生活與生理功能,精氣神、血統一防控。
第一防線,生物鐘不可長期紊亂。
第二防線,調整好情志,睡眠的生理習性功能。
第三防線,運離不適環境,不當食用物。屬于后天之本。
第四防線,是心腦,肝腎功能,精氣神血平衡的重要性。
主體圍繞腎精的完整充盛,心腦肝精神神明。屬先天之本與精神戰力。
第五防線,精氣神血功能的自主適應,自調整,自組織統一。
屬最后生命大平衡系統。
有請各位評論。
更多相關建議:
很多癌癥患者都是在體檢時才發現自己得了癌癥,而平時卻無絲毫察覺,這也造成大眾有“癌癥是突然形成的”這樣一種誤解,但事實上,癌癥并非“突來橫禍”,它很可能已經在你身體里潛伏很久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癌癥形成一般要多久? 癌細胞從正常細胞異變而來,能夠無限增殖,并且容易破壞正常細胞,發生轉移。隨著時間發展,癌細胞團會越來越大,當長到約為10個9次方個癌細胞,大小則約為1cm的時候,才能被目前的影像手段檢測到,從而診斷為腫瘤。 而腫瘤長到1cm需要多長時間,需要根據癌癥的類型以及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不同的癌癥腫瘤以及人群,癌細胞倍增的時間也不同,少的可能幾年,多的可能十幾年、幾十年,通常情況下需要8至10年左右,可能更長一些,也可能更短一些,不太可能幾天幾個星期幾個月就長到1cm的大小。 此外,一些因素也會影響癌癥發展的進程,比如一些人長期存在抽煙喝酒等不良習慣,這樣就容易加快癌癥發展。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癌癥的出現并不是突然形成,當某人被診斷出癌癥的時候,這個癌癥 往往已經在他體內生長了很長一段時間,可能只是因為體積較小或者沒有篩查而不被發現罷了。 哪些因素會影響癌癥發展的進程? 癌癥的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多與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以及生活環境有一定的關系。 吸煙酗酒會增加多種癌癥的風險。吸煙時,煙霧中的多種致癌物質會通過呼吸系統進入我們的肺部,時間久了,次數多了,會造成人體免疫力下降,很可能會激活細胞中的原癌基因,導致腫瘤的發生。 而酒精也可作為一種促進癌癥發生的物質,飲酒后,酒精可在肝臟中轉化成乙醛,而乙醛具有很高的生物毒性。雖然大部分乙醛會再轉化為無毒無害的乙酸,但轉化率不是100%,所以還會有殘留的乙醛被人體吸收,加重肝臟負擔,這樣時間久了,就會有很多問題找上門,比如肝癌。 “癌從口入”,不良的飲食習慣也可能促進癌癥的發展。 經常食用高脂肪、高糖、高蛋白食物,不易被消化分解,可導致體內積聚多余的脂肪,如果加上缺乏運動,就很容易造成超重肥胖,從而增加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結腸癌等多種癌癥的發病風險;而三餐不規律、暴飲暴食、經常吃過燙的食物也會提高癌癥患病的幾率。 此外,長期接觸電離輻射、紫外線、纖維性物質等物理刺激以及多環芳烴、芳香胺類、亞硝胺類等化學物質,也會提高癌癥的患病風險,促進癌癥的發展進程。
所以,想要預防癌癥,就要針對誘因進行防御,比如抽煙致癌,那你就戒煙。 腫瘤在身體里潛伏,該如何去發現? 除了留心癌癥早期可能出現的癥狀,高危人群定期進行癌癥篩查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重要一步。 目前,癌癥篩查的主要手段包括常規體格檢查,比如觸摸乳腺、睪丸腫塊;實驗室取樣化驗,比如檢查血液、糞便和其他體液,尋找腫瘤標志物;對組織做儀器成像,比如CT、X光、MRI等。 不同的人群,篩查項目也不一樣,建議大家根據自身的具體狀況,詳細咨詢醫生,選擇合適自己的篩查。 比如出現疑似肝癌癥狀,可以選擇進行B超檢查,該檢查能夠觀察到肝臟的情況,做出初步判斷,再結合甲胎蛋白等檢查,做進一步的診斷;
如果懷疑胃癌,可以選擇進行胃鏡檢查,該檢查是診斷胃癌最為直接有效的辦法。 腫瘤專家建議結合農科院新靈芝孢子油給腫瘤病人,放化療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大量損傷人體的正常細胞和組織,農科院新靈芝孢子油針對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和代謝系統以及心血管系統等都具有調節作用。在手術放、化療期間,對體力恢復、降低放、化療帶來的嘔吐、疼痛、白細胞減少、脫發、乏力、食欲不振等療效尤為明顯。
更多相關建議:
三個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