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氣上逆,主要表現為胃積食了!也就是不消化了,因為你不消化,必須它就要尋找出路,比如讓它往下走,從肛門排出,但是氣不夠推動不了,所以從下面跑不出去。它就會往上走,從口里面出來,這就是打嗝反酸。
那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么辦呢?首先第1步停止進食或者減少進食,以免加重擁堵。第2步,吃點消食健胃的東西,比如中醫的焦三仙,陳皮,枳殼,法半夏等,都能幫助消化和胃氣下降。
更多相關建議:
1、主受納,腐熟水谷。意思就是接受食物進入到胃,然后初步消化,形成食糜。所以又稱胃為“水谷之海”,人體的基本營養都依賴于此,可見胃的重要性。2、主通降,以降為和 。飲食入胃后,必須下行,通過小腸的進一步消化吸收,才能徹底吸收營養物質,化生氣血津液,而且進一步下行到大腸,排泄出體外。通過對胃的認識我們可以知道,胃氣上逆會出現以下癥狀:1、消瘦 氣機不暢,影響胃的功能,水谷之物無法徹底消化,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自然身體各個組織缺乏營養,導致體弱消瘦,甚至貧血。2、胃痛 所謂不通則痛,氣滯血瘀,胃失和降,淤阻中脘,自然胃痛。3、口臭 糟粕之物,從下上逆而行,自然呃逆、嘔吐,口臭泛酸,甚至膽汁上行,口苦。4、便秘 胃以降為和,促進食物吸收后,下行至大腸,如下降之力不夠,勢必排便困難,便秘難解。從理論上了解了胃氣上逆,氣機不暢的原理以及會產生的癥狀,那么該怎么解決呢?胃動力藥物,改善胃動力,固然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癥狀,但如果沒有找尋到引起胃氣上逆的原因,也僅僅是治標,沒有從根本解決問題,必然癥狀反復,逐漸加重。1、外邪 主要指寒邪為主,可以溫胃散寒之藥,另外濕熱也可犯胃,給予清熱利濕治療。2、肝氣犯胃 肝為剛臟,主一身氣機,肝火及憂郁常常引起肝氣上逆導致胃氣失和,給予疏肝解郁治療。3、脾胃虛弱 包括虛寒,陰虛,分別給予溫補及滋陰。乃治病求本之道。
用簡單的語言解釋復雜的中醫理論,如對您有所啟發,轉發、點贊讓更多人知道,至于具體方劑用藥,需詳細辨證,可給我留言,多謝!
更多相關建議:
胃氣上逆,氣機不暢主要指的是人體的胃氣不能很好地下行,反而向上沖出的一種病理性發病機制,從而會導致人出現呃逆、嘔吐、惡心或者反酸,甚至胃痛等一系列的不適。
分析:
1正常胃氣
正常胃氣是以降為順,因為中醫學認為人體的脾胃特性是脾升胃降,脾氣以升為健,胃氣以降為順。如果一個人的胃氣通降非常的好,這個人的胃口食欲、大便也非常正常。胃氣順以后,人的免疫功能也是比較好,很少生病。即使生病了也能很快地痊愈。所以一個人保持自身胃氣的通順非常重要。
2胃氣順暢的表現
胃氣順暢的表現是人不僅沒有出現呃逆、嘔吐、惡心或者反酸、胃痛等一系列的不適,反而胃口較好,大便順暢,腹部平軟以及精神較為充沛。
3胃氣上逆、氣機不暢的原因
有很多原因會導致一個人出現胃氣上逆不暢,比如,一個人如果平時飲食不當,喜歡暴飲暴食、或者喜歡吃辛辣油炸刺激的食物等,這就會損傷自身的脾胃功能。脾胃功能受損以后,人體的脾胃氣機就會出現紊亂,首當其沖的就是胃氣上逆。另外,一個人如果脾氣非常暴躁,容易發火,也就是通常的肝火旺盛非常明顯,這也可以通過肝氣犯胃的方式引起胃氣上逆。
4胃氣上逆,氣機不暢的處理
主要理氣和胃,比如應用枳殼、陳皮等中藥。因為這些藥物的特點就是理氣和中的效果特別好,并且相對來說藥性比較平和。另外,如果胃氣上逆、氣機不暢的癥狀特別嚴重的情況下,也可以應用一些中成藥來治療,比如,可以應用木香檳榔丸等,從而理氣和胃降逆的力量更加明顯一些。
更多相關建議:
依我個人在臨床經驗來看真正的治療胃病還是用中藥調理,中醫認為脾主升胃主降!脾氣散發水谷精微到肺,肺朝百脈。把營養又散發達全身!而胃氣主降,食物到小腸加工消化。殘渣到大腸!胃氣上逆氣機不暢導致反酸噯氣燒心腹脹等一系列的癥狀表現!所以中醫治療降氣和逆,舒肝理氣!中醫又認為肝主疏泄,胃病又與肝氣不疏有很大原因!
在傷寒論中經典方劑半夏瀉心湯就是治療胃氣上逆的主要方子。還有旋覆代赭湯,小建中湯!腹脹嚴重加香附郁金蘇梗陳皮厚樸。反酸加海螵蛸瓦楞子,胃疼加元胡白芍等!
更多相關建議:
吃生蘿卜
更多相關建議:
健胃寬胸丸藥房有售,買兩盒安頓吃保好。
更多相關建議:
理氣降逆。旋覆代赭石湯主之。
更多相關建議:
這個問題提的很專業,也很有深度!倘弄明白了這個問題,中醫之理也基本參悟近半矣。
先科普一下什么是氣與氣機:
\"氣\"是中醫特有的概念,因為其豐富的內涵與外延,也常常會引起那些滿腦現代科學知識人的誤解甚至誹議。這里容我以己洞見概言強解之吧!
氣其實是構成人體乃至整個世界的基本物質,也是推動人體生長發育、世界萬物運動變化的根本動力,同時,也是人體及世界生長發育、運動變化的外在顯現。
氣是物質、能量、信息、功能的統一。而氣在人體中的運動機理就叫氣機,當然也可直接說:氣的運動就是氣機。
人體氣的運動不外升降出入四種形式,但涉及脾胃、肝膽、肺腸、三焦、膀胱等諸多臟腑。脾胃居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濁,故脾胃之升降也就成為整個人體氣之升降的核心樞紐。
倘各種原因導致胃失和降,就會出現惡心、反酸、打嗝、嘔吐、胃脘、胸脅、肚腹脹滿疼痛,甚至臟器脫垂、瀉泄、便秘等現象,若殃及它臟,逆亂氣機,就會引起人體水濕痰飲潴留,甚則可導致淤血,出現咳喘、眩暈、頭疼、心悸、吐衄、崩漏、噎膈、癥瘕積聚等諸多病患。
可見這決不是尋常小事!
引起胃氣上逆的原因很多,但不外虛實二端。虛多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脾胃自身功能的減弱,而實則是由于肺氣郁閉、肝氣郁結、或由宿食宿便、痰飲淤血等原因阻滯影響了胃氣的通降。
重點來了,哪該怎么辦呢?
中醫調理氣機主要與調整肺胃肝脾的功能相關,如今我們既然已分清了虛實,明白了病因,找準了病位,那治療起來自然也就有的放矢了。還是仲景那句話,審其脈癥,知犯何逆,隨證治之。虛則補,實則瀉,閉則開,滯則通,但總須以通為順,以降為和!
方藥諸如旋覆代赭石湯、四七湯、逍遙散、柴胡舒肝散、大小諸承氣湯、半夏等瀉心湯、以及小柴胡湯、小青龍湯、桂枝五苓散等等皆可隨證用之!
更多相關建議:
木香順氣丸
更多相關建議:
胃氣上逆非常常見,平時吃飯過急過飽,吃刺激性食物或生氣都可能引發。“胃為水谷之海。”胃的主要功能就是受納飲食物和腐熟飲食物。胃的功能稱作胃氣,由于胃需要把消化后的飲食物下輸小腸,所以胃氣的特點是以下降為順,即胃主降濁。如果胃氣不降,反而上逆,就會引起惡心、嘔吐、噯氣、呃逆等癥狀。胃氣不降,向上沖逆稱作氣逆。肝主疏泄,助脾胃消化,如肝氣郁結,也會出現氣逆上沖的癥狀,而現呃逆、嘔惡等。
出現胃氣上逆首先要調節情致,控制飲食。藥物調理通常采用疏肝理氣和胃或健脾益氣和胃的方法。
疏肝和胃的常用方劑如疏肝和胃丸,方中郁金疏肝解郁,行氣化瘀,萊菔子降氣消食,化痰平喘,佛手疏肝健脾,和胃止嘔,柴胡疏肝理氣,全方功能疏肝解郁,和胃止痛,臨床可用于治療兩脅脹滿,胃脘疼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呃逆嘔吐等屬于肝胃不和者。肝經火旺,胃失和降之脅痛、嘔吐吞酸、口苦等,治宜瀉火疏肝、和胃降逆,常用方劑如左金丸。
健脾和胃的常用方劑如旋覆代赭湯,該方以旋復花、代赭石為主藥,功在消痰下氣,重鎮降逆,佐以溫脾益胃的人參、甘草、大棗和消飲化痰的半夏、生姜。適用于脾虛胃寒,痰濁內阻,胃失和降所引起的噯氣、嘔吐、呃逆等證。臨床常用于急慢性胃炎、神經性嘔吐等屬于胃虛、痰濁、氣逆者。旋復花、代赭石的主要功用在于降氣,所以該方還可隨證加減使用于咳嗽、痰喘、氣逆等證。另外氣虛胃熱呃逆者降逆止嘔常用橘皮竹茹湯,胃虛寒而呃逆者常用丁香柿蒂湯。
以上諸方均有治胃氣上逆的功效,因其功用有差別,臨證應辨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