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拿出一碟酸筍給一群人吃,一般會有兩種反應:一部分人立馬捂鼻作嘔敬而遠之,嫌棄它:“這東西怎么那么酸臭啊!”另一部分人卻兩眼放光,深嗅幾下,然后一臉陶醉地咽口水:“這碟酸筍算舒服了,幾鬼香額!”嘿嘿,毋容置疑,后者必是廣西人無疑!而且十有八九是廣西柳州人!
小時候我家里兄弟姐妹六個,靠父親
做“臭老九”的微薄收入根本養不起一大家人,勤勞能干的母親總是想方設法讓我們吃飽穿暖。她每年都要腌制了大大小小十多壇的辣椒醬、豆醬、豆角酸、蘿卜干、頭菜、酸菜、酸筍等醬料和腌菜。
母親每天天未亮就起床,手腳麻利地熬好一鍋粥、煮好一鍋飯,再炒好一大碟酸筍燜魚仔或酸筍燜黃豆(這是一大家人早飯和午餐的飯菜呢),然后喂飽雞鴨豬,她才快速吃一碗粥,裝好午餐出門干農活去了。
等父親從河邊挑水回來,喊醒三個哥姐,就著酸筍吃過早飯,他們就一起出門上班或上學了。我們幾個小的幾時睡醒就自己吃,雖然只有那一碟酸筍燜魚或燜黃豆,但是酸筍的酸爽脆嫩、魚肉的鮮美可口、黃豆的香勁有嚼頭,我們還吃得津津有味,百吃不厭!
母親用于腌制酸筍的新鮮竹筍,一般是用甜竹或刺竹的嫩芽筍,而且是入秋以后的竹筍。她說入秋以后的竹筍腌制起來又香又脆口,還可以保存2~3年不會軟爛。腌制酸筍的方法很簡單:新鮮竹筍去殼、清洗后切成兩半或段,放到洗凈晾曬過的壇中,然后倒入井水或山泉水(也可煮開晾涼再用)泡過竹筍,再用一塊鵝卵石壓著竹筍不能讓它們浮在水面,以免發黑變質影響整壇酸筍。再用毛巾包住壇蓋,拿一個瓷碗壓住,預防漏風。整個制作過程不能碰到一點點油,不然就壞了!腌制一周以后就成酸筍了。
母親如今已經75歲了,而我們幾兄弟姐妹也早已有了自己的家和孩子甚至孫子,生活條件也今非昔比。但酸筍依然是我們最喜歡的配菜,隔三差五地要吃上一次,才感覺到心里踏實。
其實,我家與酸筍的不解之緣也是當年許多廣西柳州郊區家庭的真實寫照。
我們平常做菜都喜歡放一些酸筍調味,煮螺螄雞腳、鴨腳煲要放酸筍,就是炒番薯苗也要放幾根酸筍調味才感覺好吃。螺螄雞里面也必須放酸筍。
柳州螺螄粉、南寧老友粉、桂林米粉、南寧檸檬鴨等都要跟酸筍搭配才更酸爽誘人,也更能吸引食客們的味蕾。酸筍不僅是我們日常飲食的重要配菜,確切地說,它還融入了我們的根深蒂固地飲食習慣骨血中。
更多相關建議:
漂亮吧,我家的竹筍?
漂亮吧
更多相關建議:
酸筍是我最喜歡的,我媽每年都會腌制,味道可香了,都離不開它。可以用來煮粉,煮魚,炒肉也可以當做配料,還可以直接炒來做主菜吃。不是廣西的人估計聞著都說是臭的,他們都吃不來而我覺得香,酸筍放點小米椒下去炒別提多好吃了。酸筍煮小魚美味下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