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了抑郁癥、焦慮癥,治療后有完全康復的可能嗎?
心理疾病的種類很多,臨床常見的有抑郁癥和神經癥,其中神經癥包括焦慮癥,強迫癥,疑病癥,恐怖癥。很多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等患者到處治療,吃藥,做心理咨詢,甚至按摩,針灸,甚至看門頭等迷信,都好不了,就產生了絕望,認為這些病治不好,只能接受這一事實,痛苦的帶著癥狀生活。
方法落后,加上一些所謂的專業人員的誤導,如只能帶著癥狀生活,再有就是某些專家說,得了感冒治好了,誰能保證以后不得感冒等,來解釋這類疾病很難好。
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等心理疾病,發病原理和感冒是不一樣的,心理疾病的本質是大腦自動運行的思維程序,如果徹底改變這種不合理的思維模式,并不斷提升自信,以后到了以前發作的那些時間,場景,環境,就不會再發作,同時抗打擊能力提升,假如在遇到新的刺激,也能冷靜應對,這就能完全康復。
現在青少年發病率比較高,重點高中,名牌大學的學生抑郁癥發病率比較高,有一些優秀的學生,想康復的動機強,積極配合,勤奮練習,他們很多人不但能徹底康復,還會比以前更優秀。
更多相關建議:
第一,要坦然接受。
我們得承認有些病就是治不好的,我們不要追求完全的治愈。帶著癥狀去生活,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第二,要平和心態。
心理疾病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大部分都可治可控。現實生活中,往往是有各種慢性病的人更能長壽。
第三,要積極治療。
要到正規醫療機構或者心理咨詢中心接受系統的治療。藥物治療是治標,心理治療才是治本。
第四,要自我療愈。
可以在心理咨詢師的指導下,閱讀一些心理方面的書籍。
更多相關建議:
首先我想知道你說的抑郁癥,焦慮癥是哪兒給你確診的,還是你自己覺得得了抑郁癥和焦慮癥。
如果確診了,還要根據不同的強度,配合不同的治療。
如果是中度以下,可以找專業咨詢師進行咨詢,目前認知行為療法對抑郁癥和焦慮癥都有很好的咨詢效果。
如果是中度以上的抑郁癥和焦慮癥,最好是服藥加心理咨詢同時進行。這樣效果要好一些,但是在服藥期間,尤其是最初服藥的前兩周,最好是有家人陪伴,避免出現意外。還有,藥物在最初兩周內可能效果不會特別明顯,所以要有心理準備。
此外,部分患者可通過生物反饋治療、松弛訓練和呼吸控制訓練,幫助緩解焦慮癥狀。
還可以配合正念練習進行鞏固治療。
抑郁癥主要表現為兩周以上,沒有刺激源,每天大部分時間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思維遲緩、動作行為減少等癥狀的心境障礙,具有惠病率高易復發、容易自殺和導致傷殘的特點,已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全球花費最昂貴的疾病之一。
對于抑郁癥,行為激活是最有效最標準的干預方法。如何理解行為激活呢?
生活改變導致抑郁,而抑郁應對的策略,則導致抑郁長期持續。
當患者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和問題的時候,為了避免痛苦的體驗,就躲起來,從學習、工作、社交等任務情境中退出來,這樣就避免來尷尬的處境和羞愧的情緒。這樣的回避策略讓自己無法走出困境,只能繼續呆在退縮的情境中,抑郁也就持續下去了。這種錯誤的行為方式雖然暫時回避問題,緩解了當時的痛苦體驗,但卻沒有解決問題,導致自己一直處于抑郁中。
改變情緒體驗的最好方式是改變行為
患了抑郁癥的人,一般都沒有行動的意愿和能力。人只有有了內心強烈的愿望或行為的意向后才會去做一些事情,這樣的行為動機是由內心發出的。當你做了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后,就會有成就感和掌控感。創造了一個豐富而有回報的生活,自然就會有積極地體驗。
按照計劃而不是情緒來安排活動
當我們抑郁的時候,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什么也不做。當一個人抑郁的時候,如果減少活動,那么他想做的事情必定會更少,進而形成惡性循環,不僅動機和能量會很低,而且會面臨更多的生活壓力。
行為激活,要求人們嘗試著根據目標決定行動,而不是任由心情來做決定。去參加那些以前覺得快樂或富有成就感的活動,去解決一些問題。這樣隨著時間推移,情緒就能逐步得到改善,生活的壓力就會減少。行為激活的核心就是開始行動,即便心情和動機缺乏也要去做,不要等到心情好了才去做這件事情。
從小處著手,改變就更容易
改變對大多數人來說都很難。對一個抑郁的人更難,特別是伴隨著無望感和無力感,改變行為就成了巨大的挑戰。行為激活是通過幫助來訪者采取漸進式行動來獲得改變,將行為按照難度級別,根據患者情況,逐步開始小的改變,當他行動一段時間后,就可以形成大的改變。
如果你能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一個合適的治療方案,并主動配合醫生和咨詢師,還是可以治好的。亦或者你只是有抑郁,焦慮情緒,還沒有達到抑郁癥,焦慮癥的地步。建議最好是先到醫院測量,確診,然后再根據醫生的治療方案進行配合。
很多名人都得過抑郁癥或者焦慮癥。比如“林肯、羅斯福、丘吉爾、希茜公主、戴安娜、牛頓、達爾文、托爾斯泰、愛因斯坦、憨豆先生等人都曾患過抑郁癥。心理學大咖武志紅老師也得過抑郁癥。
所以,得了抑郁癥,焦慮癥并不代表這輩子就完了。
圖片來自網絡 侵權請告知
更多相關建議:
可能之前你聽到過很多關于抑郁癥或焦慮癥的負面的報道或干脆就是不實的謠言,但對于抑郁癥患者能恢復到什么程度,我想一定是治療抑郁癥的精神科醫生最了解,因為這本身就是我的日常工作之一。
先要告訴你,抑郁癥當然可以康復,而且如果治療及時,緩解期堅持遵醫囑規范服藥,首次發作的抑郁癥患者是有50%可以達到今后不再復發的程度的。可能有人要說,這樣的例子在現實中太少了,可在我這名醫生看來并不少,而且大部分反復發作的抑郁癥患者,很有可能是沒有滿足前提條件:
治療及時
發現抑郁癥后不要觀望,更不要首先去嘗試自我調整,因為非醫學人士根本沒有醫學知識去支撐正確判斷抑郁癥的嚴重程度分級,也沒有醫學知識去分辨什么情況可以自我調整,什么情況要服藥治療。
關于抑郁癥的藥物治療,我覺得起碼我們不應該先入為主的去放大對藥物不良反應的擔憂,這樣只能加重患者焦慮和抑郁的情緒,無助與絕望會一步一步的拖垮患者的治療信心。
比如網上有很多非醫學人士在從各種自己認為很正確的角度去解讀抑郁癥,可抑郁癥畢竟是世衛組織認定的世界第二大疾病,他們真的不懂。所以不要隨意聽從別人的所謂經驗,他說的不一定對,更不一定適合你,而你,拖不起。
治療規范
真正的抑郁癥治療是抗抑郁藥物聯合心理治療,而且服藥的時間不可能按照真正存續的時間,并不是說抑郁癥狀都完全消失了就可以停藥,要按照醫生規范的服藥計劃去維持治療,才能盡可能的減少抑郁癥復發的幾率。
一般首次發作的抑郁癥患者在癥狀完全消失后,需要維持藥物治療6-8個月(維持劑量非治療劑量)。
第二次發作的抑郁癥患者需要在癥狀完全消失后,維持藥物治療2-3年。
三次以上的多次發作抑郁癥患者原則上建議常期服藥控制復發。但如果多年不復發,也可以視情況嘗試減少藥物劑量,甚至停藥。
藥物治療當然可能出現不良反應,但一般都會集中在剛接觸某一類藥物的時候,所以隨著服藥的逐漸延長,藥物不良反應也會隨之減輕,甚至消失的。當然,如果藥物不良反應嚴重影響到了你的日常生活,是否停藥也應該咨詢你的主治醫生,根據你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減少藥量,更換治療藥物,還是停藥。他是專業的。
治療決心
抑郁癥的本質是一種慢性精神障礙,所以可能在藥物治療期間也會出現癥狀的反復,甚至遷延難愈的表現。這個時候可能一些抑郁癥患者和患者家屬,就會覺得治療怎么總是反反復復?為什么吃了藥也不好?這病還能治好嗎?
你的這種消極悲觀的態度,恰恰就是抑郁病魔希望你感受到的,他在一點一點摧毀你的信心,讓你真正的絕望。可我們能隨了他的心愿嗎?對于這個最大的死敵,怎么可能屈服?所以我常常在我的患者開展治療前對她說,治療過程不一定一帆風順,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我們絕對不能動搖,要做好與抑郁癥長期做斗爭的心理準備,永不言敗,因為我們沒有退路可言。
抑郁癥絕對是可以治療甚至徹底治愈的疾病,去醫院就診吧,醫生會提供你所急需的幫助的。
更多相關建議:
康復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積極治療
第一:看心理醫生,
第二:自我調節,
第三:親朋好友支持與陪伴,
第四:適當選擇中醫藥治療。
第五:嚴重的話可以用一些抗抑郁,抗焦慮的藥物。
更多相關建議:
1、認識到這是一種常見病,不是精神病。
2、過程是身心反應很難受,常人難以理解。
3、到正規醫院,普通醫院的神弳科、精神病院治療。吃藥治療必須堅持,只有吃藥才能好。
4、治療的時間較長,但一定會好。遵醫囑。
5、如果實在難受,有物理“電休克”治療,但不建議。
6、不要自責,這一種病,沒有治不好的。吃藥堅持。
7、有些是心病,不完全正確,必須吃藥,這過程中你會自我調節,達到身心平衡。
8、主要問題是你的生理機能的下降,使心理活動引發強的身理反應。
更多相關建議:
首先看到這個話題覺得你很擔心自己,所以在此回答您的問題,焦慮和抑郁聽起來很可怕,覺得自己不正常,不快樂,影響生活和工作甚至人際關系等等。
那么我們看下它們到底是因為什么原因產生的?積極面對是我們好起來的方法。
那么來舉幾個我身邊的案例,就那這次疫情來說,新冠讓很多人都有了焦慮和抑郁情緒。那么我們明白焦慮是擔心未來,擔心自己和家人,還有工作和事業等等,如果長時間得不到專業的疏導和傾述情緒的出口,那么就會壓抑最后身體也出現問題,然后抑郁就出現了。那么抑郁和焦慮有啥區別呢?抑郁是莫名其妙的不開心,提不起興趣,冷漠不想運動,發呆等等。焦慮反而沒事,它會提示我們該行動和解決問題。
所以您有這樣的積極表達,認識自己已經是好的開始,因為主動才能有互動,然后才有看見,最后幫助到您。
不要擔心,積極的找到專業的傾述老師,給予正念療法,很快就會好起來,像個小感冒。
我在疫情做心里疏導志愿者,一起面對很多求助者,最后都很積極觀的好起來了。
我們慢慢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更多相關建議:
根據你的問題談談我的觀點! 關注我了解更多關于心理方面的知識
更多相關建議:
去年陪愛人到北京三甲醫院復查的時候,那里的醫生說愛人的狀態基本得到了緩解,只要能重新走進社會去做以前做好的生意,那么這個人就完全康復了。
記得我單獨和那個醫生溝通時,我也問了醫生一句話,我愛人的抑郁癥,能徹底康復嗎?那個醫生笑著對我說,能因為有你的陪伴你愛人,現在能夠接受自己的病癥,并積極寬慰自己,內心變得更加強大了,他一定能夠康復的。醫生的話語,就好似千金重擔卸下來了,如釋重負。
去過幾次北京三甲醫院,也見過一些患了重癥抑郁癥的人來復查的,各種測試結果可以看出有的人狀態真的很好,基本痊愈了。
每每看到重癥抑郁癥的患者,說起他過往抑郁黑色的歲月,以及現在重新走進社會,體現個人價值的開朗樂觀,生活經歷我都覺得抑郁癥,這種病治療起來真的很難,但只要能夠及時按照醫生的叮囑,有家人的愛心陪伴,以及個人的不斷努力,抑郁癥是能夠完全康復的。
更多相關建議:
就像你的配圖。人生就像這釜一樣,我們每個人都在這里“熬”。
能夠得焦慮癥和抑郁癥另一面證明你是對自己有極高的要求和足夠優秀的某些特長。就像癌細胞一樣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只是“沒有機會發展壯大”而已。可是當我們的免疫力低下的時候,它們就會突破束縛“發展壯大”。
焦慮和抑郁情緒亦然,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情緒體驗,它們也是一直陪著我們左右。當我們感到自己“扛不住”壓力的時候,它們就會出來,讓你感受它們的存在。
其實焦慮情緒的積極意義是它一直是在提醒你關注自己的身體、生活或工作中的一些“不對勁”的地方;如果你一直沒有發現且對你構成“威脅”了,就會給你制造一些不舒服讓你注意到這些。你要是還是無動于衷,它就會下重手,干擾你的睡眠破壞你的胃口。
焦慮癥,說明你的焦慮強度做夠高了。
抑郁,也是這樣。當你一直“活在”過去,總是在想“如果我要是……就好了。”“如果不……就好了。”不敢面對當下或無力面對當下,可能是一時的失意或者失敗。可你卻是總是否定自己,消極的評價自己:“我啥也不是、我這輩子就這樣了、我怎么就這么無能”等等。看不到自己的未來,也不敢想。如果你甚至是“懶得活下去了”把怎么離開這個世界都想好了,你就是抑郁癥了。
不管是抑郁癥、焦慮癥都不能說明你這輩子就完蛋了。沒有過不去的坎兒,把注意力發在自己的身體和內心放松自己,適當的運動和陽光就會讓你“涅槃重生”。
從抑郁和焦慮中走出來的人不勝枚舉,網絡上或是你的身邊就有。簡單的說努力就讓自己靜下來讓自己思考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眼前的困難實在無法解決(求助或整合資源)。那就繞過去吧,只要你還活著就有無限可能(史玉柱、褚橙的創始人)
陽光早在風雨后。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