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以及類風濕關節炎的疾病進展、對患者的傷害和應對措施!因為膝關節是各種關節炎的重災區,咱們就以膝關節為例給大家開講:退行性骨關節炎,是一種老化帶來的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患骨關節炎的幾率越來越高。導致骨關節炎的病理基礎是關節內軟骨的磨損,常見的誘因是體重過大、過度的使用、遺傳因素以及外傷。這些因素會導致我們關節的保護層關節軟骨發生磨損,不再像以往那樣光滑,不在光滑的關節表面,在活動過程當中會出現不穩定,這種不穩定會誘發關節骨贅的形成,當骨贅形成的越來越多,軟骨磨損的越來越重,患者的關節就會慢慢的變形,如果是內側關節間隙磨損的比較嚴重,最終會導致患者出現o型腿,如果外側關節間隙磨損比較嚴重,最終會導致患者出現x型腿。這種疾病還會誘發患者出現劇烈的疼痛,尤其是在行走、上下樓梯的時候疼痛會越來越嚴重,而當病情進一步進展,患者還會出現明顯的休息痛以及夜間痛,也就是不活動也會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這種情況往往需要進行外科手術才能給予患者徹底解決問題,這種手術就是膝關節置換。外科醫生會將嚴重磨損的關節表面以及大量增生的骨髓切除掉,重建的下肢力線,用金屬表面替代原來的關節表面。很多朋友看到這里會覺得這種疾病挺可怕的,那么如何更好的預防骨關節炎呢?第一,控制體重。有數據顯示我們的體重每增加一公斤,我們的關節承受的壓力會增加4倍。我體重超標五十公斤,那么我們的關節就要多承重200公斤的重量,再加上動作的變化,關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所以將我們的體重控制在標準范圍內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第二,科學運動。下面這張圖表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圖表當中的數值是我們在做不同動作的時候,關節承受體重的倍數,如果是60公斤的人,上樓梯的時候,他的股骨-脛骨關節承受的壓力是體重的3.8倍,也就是228公斤的壓力,如果是短時間內受到這樣的刺激并不是很大的問題,但如果是長時間的承受這樣的壓力,關節是承受不了的。所以如果您的運動方式是長時間的爬山、反復的蹲起或者是過度的承重運動,對于關節的刺激是比較大的,尤其是45歲以上的人群,就不建議進行這些運動了。而適當的慢跑、快走以及游泳是比較適合的運動。股骨-脛骨關節承受的壓力是體重的4.5倍,那么為什么我們還要建議可以跑步呢?因為跑步這項運動也會在使用關節的同時促進關節的營養,加強關節周邊的肌肉,而且作為日常的活動來講,我們也不可能跑步太長的時間,每天能堅持跑步,30分鐘左右就足夠了。而且也挺注意一些醫生寫的用詞是適當的跑步,都要求我們在運動的時候不要過度。比如大家看下圖久坐不動的人群,出現骨關節炎的幾率反而是10.2% ,適當休閑跑步的人群出現骨關節炎的幾率僅僅是3.5%,而參加競技性跑步的人群出現過年的幾率反而會增加到13.3%,這就說明適當的休閑性的跑步對于我們的觀點是有好處的。第三,堅持康復鍛煉。其實康復鍛煉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強化我們的股四頭肌,這樣可以使我們的膝關節變得更加穩定,結合著適當的運動兩者相輔相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避免出現骨關節炎。如果您的年齡已經超過了45歲上下樓梯的時候,已經開始出現有膝蓋的酸脹感,走路的時候會覺得下肢無力,那么以下這幾個小動作可能會很好的幫助您:以上這三個動作不僅是骨關節炎,有痛風性關節炎以及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也可以嘗試進行鍛煉。而且沒有癥狀的朋友,如果您的年齡超過45歲,也可以堅持進行鍛煉,這是保護我們關節的一些小妙招。國家現在統計有痛風患者8000萬,高尿酸血癥的人群,統計有1億2000萬。所以有這么大的患者基礎,痛風性關節炎的患者也越來越多了。尿酸鹽結晶會沉積在關節軟骨上、骨髓內、甚至關節周邊的肌腱內。慢慢破壞患者的關節,導致關節畸形。而且痛風性關節炎會導致關節內的滑膜受累,患者的關節內會產生大量的滲出,導致患者出現疼痛腫脹,下圖就是大量痛風石沉積的膝關節。以嘗試給予其進行關節鏡手術治療,定期清理關節內的痛風石沉積,盡量延緩關節變形的過程。下圖就是謝醫生每年定期進行關節清理的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的影像資料,從他的關節內清理出來的類似于牛奶的物質就是大量的關節積液,內部有大量的痛風石。手術治療往往只是緩兵之計,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最關鍵的還是要控制患者的血尿酸,盡量在風濕科醫生的幫助下控制在正常水平以下才是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基礎,對于有痛風石形成的患者,我們一般要求尿酸要控制在300以下,因為如果控制良好關節內的這些痛風石是慢慢可以溶解消失的,只不過時間會很長。如何預防痛風呢?控制體重,不要暴飲暴食,不要飲酒,不要長時間的熬夜,不要長期吃一些高嘌呤的食物,不要喝一些含果糖比較多的飲料,科學合理的運動,平時注意多喝水,只要能做到這些生活當中的小細節,很難讓痛風上身。嚴重的骨質疏松。這種疾病的發展就像是病態的滑膜慢慢的將關節內的軟骨吃掉了一樣,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會出現嚴重的關節疼痛、關節畸形、出現嚴重的關節肌肉萎縮。很多患者因為這種疾病導致了終身殘疾。嚴重的晨僵,也就是早上的時候關節僵硬感特別明顯,而且時間一般要超過一個小時左右。另外有一部分患者在早期、中期的時候活動的時候疼痛會減輕,休息的時候反而會導致疼痛加重,這也是類風濕關節炎的一個特點。膝關節、髖關節這樣的大關節,在疾病的晚期可以通過關節置換幫助患者解決關節功能的問題,輔助系統科學的康復鍛煉,可以恢復患者的日常生活。但是像手腕這樣的小關節,就有可能留下終生的殘疾。明確診斷,同時給予系統科學的治療,盡量延緩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這才是預防這種疾病進展的的關鍵。另外如果有朋友想要更好的了解骨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這些疾病,謝醫生以往寫了很多的科普文章,大家可以點擊關注,在我的文章當中尋找相應的科普文章!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復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朋友也有關節炎這方面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發給需要的他們吧,謝謝了!
更多相關建議:
關節炎的嚴重是痛風最常見。發病開始可累及包括第一跖趾關節在內的2個或3個關節。第一跖趾關節病變約占痛風病人的50%,為本病多發關節。踝,跗,膝,肘和腕關節也可見到。
慢性關節炎期,由急性發病至轉為慢性關節炎期平均11年左右,關節出現僵硬畸形,運動受限。
類風濕關節炎,全身表現的一部分或是其并發癥如類風濕性血管炎,類風濕心臟病,腎臟損害等。本病的關節病變可以致殘,但不會致死。而關節外表現常是本病致死的原因。
急性化膿性關節炎,1,血源性。2,關節附近軟組織感染蔓延的結果。3,開放性關節損傷。
診斷1,急性病容,發熱,且名系驟然發生。2,患側關節腫脹,疼痛,局部溫度增高,運動受限,常呈半屈狀,區域淋巴結常腫大,疼痛。3,穿刺關節可獲渾濁或膿樣液體,應作涂片和細菌培養。4,X線檢查可見關節間隙變大。晚期有骨破壞,致關節間隙變窄。
更多相關建議:
各個類型的關節炎,病程發展所表現出來的癥狀有些不太一樣,但最終結果卻是大同小異一、骨關節退行性病變引起的骨關節炎二、尿酸高引起的痛風性關節炎三、自身免疫引起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總結:★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