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麻木的癥狀在臨床中非常多見,能夠引起手麻木的原因也很多。最多見的原因就是頸椎病,另外腦血栓、糖尿病末梢神經炎、肘管綜合征、腕管綜合征都有可能引起手麻木。
我們可以通過癥狀來做一個初步的判斷。比如說,腦血栓引起的手麻會同時伴有口眼歪斜、肢體無力、言語不清等癥狀。糖尿病引起的手麻,肯定會有糖尿病病史,而且末梢神經炎導致的手麻一般表現為對稱性手套樣的感覺障礙。
而頸椎病導致的手麻,一般會伴有頸肩背部的疼痛不適。腕管綜合征引起的手麻是撓側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的橈側,三個半手指的麻木。肘管綜合征壓迫尺神經引起的手麻是手的尺側,也就是小指和無名指尺側的麻木。
如果自己不能判斷,可以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排除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引發的末梢神經炎的可能。這需要相關檢查結合臨床經驗,就可以初步判斷。排除以上問題后,再進行頸椎的檢查是否存在頸椎間盤突出和頸肩背部的軟組織損傷。包括肘管綜合癥、腕管綜合癥都可以通過詳細查體來確定診斷。只有診斷清楚了,才能進行相關的治療。
我是祿穎濤醫生,關注我,讓你了解更多的健康養生知識,如果對你有幫助,請點贊轉發!如有其他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更多相關建議: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可能會遇到手麻的問題,但是有些人就沒有在意,以為過段時間就會沒事了,雖然有些人確實過了幾天就好了,但是不少患者的病情卻是越來越重,最終可能發生整個肢體的麻木、無力,那么哪些疾病會導致患者出現手麻的情況呢,小崔醫生給大家講一講。
引起手麻木的原因有哪些
- 首先,低鉀是可以引起患者出現手麻木的可能的,一般在低鉀的早期就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一般是下肢先開始的,可能出現四肢的麻木,病情進展會出現無力感,因此,低鉀造成的肢體麻木并不是唯一的癥狀,還會出現淡漠、記憶力下降、抽搐等癥狀,有些人單純的認為低鉀只是個急性病,因此很少把這些癥狀與低鉀相聯系,但是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在臨床工作中我見過有不少低鉀的患者,他們很多都不知道自己有低鉀血癥,因為之前也沒有檢查過,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醛固酮增多癥導致的低鉀,這種低鉀是頑固性的低鉀,呈持續性低鉀水平,但是一般都是表現為難以控制的高血壓,也多是因為高血壓控制不好來就診的,所以當大家有血壓控制不好的情況時還是建議查一查血鉀,查一查腎上腺相關檢查,排除一下是否有醛固酮增多癥。
- 頸椎病也是引起手麻木的重要原因之一,臨床工作中也是比較常見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頸椎病患者都是會出現手部麻木的,而是神經根型頸椎病才會表現出這種癥狀,而且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是你手麻木的位置是可以判斷出是哪個節段的頸椎神經根受壓了的,對疾病的判斷是有幫助的,但是頸椎病也并非只有手部麻木這種表現,還會出現肢體的疼痛、感覺異常等,此外,還可能會出現頭痛、頭暈,腳踩棉花感,當頸椎病患者出現手的麻木后就要早些處理了,不要讓病情進一步加重,不然病變的范圍會進一步擴大。
- 其實我比較擔心的一點是有些腦梗死的患者在早期是會出現肢體麻木的感覺的,這也是非常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有誰會把手麻無線的放大呢,但是有時候身體就是這樣有意義,明明給你了警示,但是卻沒有足夠的重視,因為腦梗患者可能在前幾天連續出現手麻的情況,但是除了會出現手麻的情況外,還可能會出現說話不利索、口嘴歪斜等,還有些人會有頭暈、嗜睡和乏力等。
那么如果出現手麻,該如何判斷是哪種疾病引起的呢
1、首先,發生手麻以后,是要進行疾病的診斷的,以便確診哪種疾病,來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如果手麻已經有挺長時間了,而且手麻的情況是逐漸加重的,那么我是建議先查一查是否有頸椎病,因為頸椎病在進展的過程中,會逐漸加重這種表現,此外如果麻木的的范圍較前增大,而且還出現的皮膚感覺的異常,活動的無力感等,關于頸椎的檢查是可以查CT或者磁共振的,都是可以看清楚的,此外,我也建議大家可以查一下頸部血管有沒有問題,因為如果頸部的血管存在狹窄、斑塊等情況時,也是有可能造成肢體的麻木的。
2、如果除外是頸椎病的話,那我是非常建議大家進一步篩查是否存在腦梗死的,因為腦梗死也是很容易出現手麻的情況的,而且,腦梗死是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后果的,除了手麻,還可能出現頭痛、頭暈,面癱、口眼歪斜,肢體癱瘓以及活動無力等,所以要重視,做檢查的話,可以進行頭顱的CT檢查,這樣一般情況下是可以發現是否有腦梗死的,而且大家要注意一些細節,也就是腦梗死比較好發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而且常常是那些合并有動脈硬化、血壓高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除此之外,長期吸煙酗酒的人也是會增加該病的發病率的。
3、腦梗死排除了的話,是有必要查一查是否存在低鉀的“小問題”,但是大家千萬不要把低鉀看成小毛病,補上來就沒事了。尤其是那些長期出現低鉀表現的人們,一定要重視低鉀的問題,低鉀除了會出現手麻的表現外,是可能出現肌無力、心臟驟停等情況的,這些都是可能要命的,檢查是否存在低鉀是很簡單的,抽血查離子就可以,但是不能單純看這一個指標,要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血壓情況以及生化等情況來決定,因為有些患者存在醛固酮增多癥的話,是會合并有程度較重的高血壓,很難進行藥物控制,而且這種持續的高血壓是會增加腦梗死以及腦出血的風險的,所以一旦出現高血壓以及低血鉀的表現,建議及早就醫治療。
小崔醫生告訴大家如何預防引發手麻的這些疾病
1、由于低鉀是會造成手麻的,所以要針對引發低鉀的病因進行針對性的治療,畢竟引起低鉀的疾病也是不少的,而如果是單純的鉀離子補充較少所引起的,那么就會進行補充,可以適量吃一些香蕉、喝果汁以及吃新鮮蔬菜及肉類等進行補鉀,而對于那些常暴露在高溫下的工人來說,是要補充充足的水分與離子的,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由于甲狀腺疾病所誘發的低鉀,如果判斷是因為甲狀腺疾病所引發的,也是要積極補鉀的。
2、由于腦梗死會引發手麻,所以也是需要進行預防的,最為重要的就是控制高血壓,要保持血壓穩定,不能忽高忽低,所以如果血壓很高就是要規律吃藥的,不能今天血壓稍低一點就不吃藥了,此外,要注意情緒的管理,不能大喜大悲,生活中也要適當運動,減少吸煙與飲酒,冬天注意保暖。
3、對于頸椎病引發的手麻,尤其是中年人,要注意平時姿勢的調節,不能長期固定一個姿勢,尤其是電腦前的工作,要時常起來活動活動頸椎,不能總處于前傾位,此外,盡量減少低頭看書與手機的習慣。
最后,手麻一定是有原因的,尤其是長時間手麻,是要及早就診的,以免耽誤病情的發現與治療。
更多相關建議:
許多人都有過手麻的情況,有的人是生理性的,而有的人則是病理性的。手麻情況的出現主要就是神經出了問題,今天就來聊聊手麻。
到底有哪些原因會引起手麻呢?該怎么辦呢?
1、臂叢神經受壓 由于睡姿不正、頸項偏斜或者長期是手臂處于壓迫的狀態,就會引起手麻,這是正常一種生理性的麻木,只要解除手臂壓迫的狀態,過一會就會緩解,但是如果長期是手臂處于壓迫狀態,也會導致嚴重的后果,如手部功能的退變。
2、糖尿病 雙側手指對稱性出現發麻,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常見癥狀。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的常見并發癥,許多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后期就會出現并發癥。中老年人很有可能平時口服二甲雙胍引起維生素B12吸收障礙,或者本身胃消化功能下降營養跟不上,就會導致因為維生索B12的缺乏而產生的末梢神經炎。如果還未確診糖尿病,先去醫院內分泌科測一下糖耐量看看;如果已經確診為糖尿病,而出現的手麻,那就要定期測血糖,控制好血糖補充營養神經的藥物,就能改善手麻的癥狀。
3、頸椎病也是引起手指發麻的最常見疾病,也是中老年人好發的疾病之一,近年來此病有年輕化的趨勢。由于長期久坐不愿活動、頸部姿勢異常,尤其是電腦、手機使用時間過長,使頸部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導致椎間盤突出或是關節突發生增生或肥大,這些突出的頸椎問盤或增生的關節突,當壓迫鄰近的頸神經根、血管時,便會出現手臂、手指麻木。這種麻木通常為慢性、反復發作,同時伴有頸肩部的酸痛、僵硬等不適,單側手臂、手指麻木,可能是由頸椎病引起的,長期低頭工作、頸部受寒、枕頭墊得過高等情況下,容易引發病癥。如頸椎核磁能明確診斷頸椎病,可以行頸椎牽引治療,并輔以物理治療、 頸椎康復操,保持正確的坐姿和睡姿,如果頸椎病變較為嚴重只能手術治療了。
4、痛風 臨床研究表明,手麻的患者中約有1%是痛風所致,可能因尿酸沉淀而形成痛風石在正中神經處,壓迫到正中神經,而出現手麻疼痛問題。這種情況就要藥物治療和飲食控制,服用降尿酸的藥物,以及均衡飲食,減少嘌呤食物的攝入,將尿酸控制在正常值,定期復查尿酸。
5、動脈硬化 麻木特點多為一側上肢或下肢或半身麻木,一般持續幾小時至數天,如不及時治療,會發展成半身不遂而癱瘓。這種情況要做相關的動脈檢查,明確動脈硬化的程度,對癥治療,該吃藥的吃藥,該放支架的放支架,處理原則就是早發現早治療。
6、腕管綜合征 此種疾病引發的肢體麻木特點是屈腕時麻木加重。腕管綜合征是由于指腕部勞損等原因引起腕橫韌帶增厚,腕管內肌腱腫脹,淤血使組織變性,或腕骨退變增生使管腔內周徑縮小,從而壓迫正中神經,引起手指麻木無力,且癥狀進行性加重。常見于從事拖地板、洗衣服等從事家務勞動較多的中年婦女。腕管綜合征的患者可以采用支具制動來控制病情發展,緩解癥狀;口服消炎藥和局部注射皮質類固醇藥物也是常用方法;如果保守治療方案不能緩解患者的癥狀,則要考慮手術治療。
7、其他:對于常喝酒的人來說,如果酒量攝入過多就會導致手麻木,這是因為此時的你已經慢性酒精中毒了;藥物或化學制劑引起的麻木。如感胃或拉肚子時,服用了黃連素或痢特靈后,會引起手指尖麻木,在含有氫、砷、二硫化碳等環境中呆時間長了,也會出現手指尖麻木;神經炎引起的麻木,神經炎最常見的病癥即手腳麻木、肌肉萎縮、四肢無力,如果拉肚子或感冒達半個月之久,就會引起神經炎。
手麻平時該注意什么呢?
1、合理飲食:飲食要清淡、少鹽、少攝入動物脂防,多食高纖維蔬菜,可幫助軟化血管,緩解手腳麻木。2、多飲水:多飲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脂形成,改善腦供血。3、補充維生素:老人要適當補充維生素B12和B6、維生素C,提高身體代謝功能,緩解手發麻癥狀。4、適度運動:午后或傍晚,可在戶外進行散步慢跑,打太極等運動,但不可時間過長或運動量過大,運動前先熱身10分鐘(仲腿、扭顧等)。5、注意睡姿:睡覺時最好平的,不要壓著手腳,枕頭高度一般以7至9厘米為宜,軟硬也要適中。定期體檢:老人要定期查血壓、血脂,以及做血流動力學改變檢查,如有高血壓或高血脂,及時治療。6、作息規律:堅持早睡早起,不要熬夜,晚上不要長時間看電視、玩手機,要有睡午覺的習慣,40分鐘為宜。
結語:手麻主要是因為神經出現了問題,平時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如果一旦發現有病理性手麻的情況,要及時去醫院排查情況,找到病因對因治療。
更多相關建議:
手麻是日常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癥狀,引起手麻的原因有很多,可以簡單的歸納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生理性的手麻大多是短暫的,如長時間低頭寫字或長時間的保持一個動作不變而引起,通過改變姿勢等動作即可自然緩解的手麻。如果出現長時間、持續性的手麻,則應考慮為病理性所致,此時就應該到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相應的檢查了。病理性的手麻也有很多種病因,
第一、一過性腦缺血
一過性腦缺血發作好發于老年人,尤其一側肢體發麻要引起重視。老年人常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壓會引起血管痙攣,高血脂會引起血管硬化,加上老年人血液粘稠度會增高,睡眠時血流又緩慢,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發生一過性腦缺血而致手發麻。
因此老年人要定期查血壓、查血脂、做血液流變學檢查,如有高血壓或高血脂,要進行治療。平時多飲水,服用一些藥,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腦供血,手發麻的現象便會消除。
第二,頸椎病
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它是由于頸椎骨質增生、椎間盤退化或局部關節韌帶松弛而使頸椎局部的血管、神經組織受壓而造成的,其癥狀表現多種多樣,手發麻是其癥狀之一。
→若壓迫第六條頸神經根,則會造成大拇指的麻木;
→若壓迫第七條頸神經根,則會造成食指、中指、無名指之麻木;
→若壓迫第八條頸神經根,則會造成小指的麻木,嚴重者亦會造成手部肌肉萎縮,無力握緊東西。
患了頸椎病,做頸椎X光片可診斷,治療措施有理療、牽引和應用活血化淤的藥物。平時,可常做一些緩慢活動頸部的保健操,并要注意睡眠時枕頭高矮要適宜,一般以7-9厘米高為宜,不可過高或過低,軟硬也要適中,睡姿要正確,可避免頸椎局部血管和神經組織受壓而致手麻。
第三,糖尿病
糖尿病也是會導致手腳麻木的最主要原因,但這種麻木通常是在人體的腳趾和手上表現的最佳明顯。
因為糖尿病可能會引起神經損傷,一旦神經受損患者的腳趾和手指就會出現麻木,所以當手腳發麻的情況頻繁出現時,一定要去醫院檢查一下血糖,看看是不是糖尿病引起的。
第四,椎間盤突出
目前腰椎間盤突出是引起手麻腳麻的主要原因,因為腰椎間盤會使患者的神經受到壓迫,導致手腳麻木,并且也會伴隨著腰部和肩膀的不適感。
這種麻木主要表現在手臂上,癥狀不是特別嚴重,如果手和腳都麻木那就危險了,需要及時去醫院做專業的檢查,以免病情惡化。
第五,高血壓
高血壓也是手腳麻木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壓引起的手腳麻木,通常是四肢的麻木,它常常在人睡覺的時候發生。
高血壓患者休息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大腦血液供應不足,因此高血壓患者睡覺時,家人一定要注意他們的身體情況,以防意外情況的出現。
第六、中風
《衛生寶鑒·中風門》曾說:“凡人初覺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之內有中風之疾。”須預防之:宜慎起居,節飲食,遠房幃,闊情志。
雖然手指麻木不一定會發生中風,但對于年齡在40歲以上的中年人來說,如果經常出現頭痛、眩暈、頭重腳輕、肢體麻木、舌頭發脹等癥狀,且患者平時又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腦動脈硬化等疾病時,應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風的發生。
第七、腕管綜合征
腕管綜合征較為常見,尤其好發于 30 至 50 歲女性,由正中神經受壓引起,主要位于腕部掌側,也就是手腕的位置。表現為拇、示、中指橈掌側皮膚感覺麻木、刺感和疼痛。有時整只手都受累。有時,還會出現臂部的燒灼和刺痛感。
第八、痛風
臨床顯示,手麻的患者中約有1%是痛風所致,可能因尿酸沉淀在正中神經處,壓迫到正中神經,而出現手麻疼痛問題。
治療首先是預防尿酸的過量產生,其次是促進腎臟排泄尿酸,達到預防痛風的目的;痛風會因為尿酸在各個臟器的沉積,導致臟器微循環障礙,要積極防止心、腦血管及腎臟并發癥。
第九、末梢神經炎
老年人由于長期消化吸收功能差、營養不良,會造成維生素B1缺乏,導致末梢神經炎,引起手麻,通常伴有疼痛無力、雙側對稱出現。只要增加一些營養,多補充維生素B1,手麻就會消失。
第十、胸廓出口綜合征
因為鎖骨下動、靜脈和臂叢神經,在胸廓出口處受到各種先天或后天繼發因素壓迫,而造成手及上肢酸痛、麻木、無力、肌肉萎縮及鎖骨下血管受壓征象等一系列臨床表現。
十一、離子紊亂、酸堿失衡
- 更年期綜合征,有時候更年期婦女也會有手麻現象,隨著更年期結束,手麻現象就會隨之消失。
- 懷孕可以引起手麻,妊娠中后期,特別是懷孕7個月后,由于體內循環量加大及靜脈血液回流不暢,會引起孕婦手麻、發脹。應采取的對策是低鹽飲食;時長活動下手指;適當休息,多臥床,多做手指彎曲、再伸直(握拳運動)動作;多吃含維生素B1的食品,像堅果、全麥、谷物、綠葉蔬菜等。
十二、藥物副作用
呋喃唑酮、氧氟沙星等抗菌劑服用過量可能導致肢體麻木,這種麻木通常從手腳開始,逐漸向上蔓延,常伴有過敏或感覺異常。因此服用這些藥物應嚴格控制劑量。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骨髓疾病
- 感染,包括萊姆病和艾滋病毒
- 壓迫某些神經的腫瘤
- 多發性硬化癥
- 維生素B缺乏癥
二、預防手麻的方法
1、防止腕部的慢性損傷。如做家務和長時間使用鼠標時最好中間能休息一下,使手部肌肉、肌腱和神經得以放松,從而防止腕管狹窄壓迫神經傳導束導致手麻。
2、老年人要監測自身血壓水平、低鹽低脂飲食,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形成,改善腦供血進而防止出現手麻的現象。
3、避免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不變,及時變換體位,可適當地做一些頸部保健操,可避免頸部血管和神經受壓而導致手麻。
4、不挑食,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體內營養充足,防止體內維生素B12缺乏引起手麻。
5、定期監測自身血糖水平,生活中避免食用過多含糖量多的食物,進而防止出現糖尿病神經病變而引起的手麻。
更多相關建議:
前一段時間我自己由于工作比較繁忙,再加上要寫很多論文,一直都在點鼠標,導致自己的右手幾個指頭麻木非常嚴重,只要一用鼠標就開始麻木,后來發展到不用手標也有點麻木,知道自己可能是腕管綜合征,盡量地避免去用鼠標,做一些手腕的康復鍛煉。經過幾個月的調整,現在手麻木逐漸的消失了。
手麻木是非常常見的一個癥狀,平時在醫院里也有很多患者碰到這個困惑,很多人都以為手指麻木是頸椎病引起的,其實手指麻木非常多的原因。
前一段時間還碰到一個女孩子,手指腳趾麻木非常嚴重,走路都走不穩,還有劇烈的嘔吐,弄了幾個月都找不到原因,很多醫生都認為他是精神上疾病,后來給她做了一個脊髓的核磁,發現她竟然是視神經脊髓炎,經過給她對癥治療后來逐漸的康復了。
所以,只有首先把診斷清楚了,才能對癥的去預防治療。接下來就讓我為大家仔細地總結一下手指麻木的常見原因。
手麻木都有哪幾大主要的原因呢?
- 外周神經通路上的神經卡壓。
- 體內有一些基礎的疾病,比如風濕免疫類疾病,比如淀粉樣變或者腫瘤等導致的中樞或者周圍神經病變。
- 中樞神經系統,比如腦袋神經或者脊髓出了問題。
- 血管類疾病,比如狹窄,閉塞,血管炎導致神經的滋養出現問題。
- 中毒或者藥物副作用。
- 維生素缺乏。
- 長期大量酗酒。
- 腫瘤。
一、機械壓迫外周神經
- 頸椎病,比如頸椎的椎間盤突出導致神經根受壓,或者說頸椎有嚴重的骨質增生,導致神經從脊髓出來之后受壓,或者說脊髓周圍長有腫塊或者炎癥的包塊等等一系列原因導致的神經根受壓。
- 腕管綜合癥。
- 肘關節窩囊腫。
- 手腕處有囊腫或者腫瘤等壓迫。
- 胳膊上局部有腫塊,導致神經壓迫。
總之就是神經從脊髓出來這個通路上任何地方有卡壓都有可能會導致上肢以及手指頭的麻木,更嚴重的甚至會引起手腕抬不起來,手指頭運動障礙。
二、身體有一些潛在全身性基礎疾病
- 淀粉樣變性有可能會引起神經的病變。
- 風濕結締組織病比如系統性的血管炎類風濕關節炎,干燥綜合癥,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雷諾病,皮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等等。很多種風濕免疫系統疾病都可以引起外周神經系統病變,所以當診斷不清時候也要往這方面考慮一下。
- 糖尿病長期控制不佳,導致的外周神經病變。
- 梅毒。
- 萊姆病。
- 甲狀腺功能減退。
- 長期艾滋病也就是HIV感染。
三、腦袋或者脊髓高級神經系統出現問題
- 腦血管病比如腦袋中風腦腦袋里邊有有腫瘤等等高級神經元出現問題,有可能會出現手麻。
- 脊髓出現問題,比如脊髓空洞,脊髓腫瘤,視神脊髓炎,脊髓感染自身免疫等導致脊髓的炎癥。
- 格林巴利綜合癥。
四、血管疾病
- 血管動脈粥樣硬化。
- 各種原因引起的血管狹窄。
- 系統性血管炎,或者繼發于自身免疫疾病引起的血管炎癥。
血管疾病導致的神經系統問題,往往還會伴有手麻手疼痛伴有灼熱感,痛起來簡直無法忍受。上個月遇到一個西藏的小男孩,是系統性血管炎,雙手雙足,痛得每天在病房里邊大喊大叫,給他打嗎啡都止不住疼痛,還出現了心臟腎臟的問題。
五、中毒或者藥物副作用
- 酒精。
- 化療藥物。
- 很多重金屬導致的神經病變。
- 部分抗結核藥物。
- 沙利度胺。
六、族維生素缺乏,常見的有
- 維生素B1。
- 維生素B3。
- 維生素B6。
- 維生素B12。
- 葉酸。
七、腫瘤
- 比如多發性骨髓瘤,有可能會出現四只手指頭的麻木。
- 有一些副瘤綜合癥,也可能導致手指麻木。
八、自身免疫性胃炎
有一種胃炎是自身免疫紊亂引起的,可以導致惡性的貧血,最終導致維生素B12的缺乏,嚴重的還會發生手麻腳麻,行走不穩這種情況在早期的時候通過補充維生素B12就可以治療。
手麻該如何處理呢?
- 有腕管綜合癥和頸椎病引起的,要通過休息康復鍛煉來慢慢的恢復。
- 有神經壓迫引起的,要解除壓迫。
- 有血管疾病引起的,要針對血管疾病的治療。
- 中毒或藥物引起的,要停用藥物或者避免接觸一些重金屬等。
- 有腫瘤引起的,要治療原發的腫瘤。
- 由于全身性基礎疾病引起的,要去治療那些基礎疾病。
- 由風濕免疫科的自身免疫疾病引起的要用激素或者免疫調節劑。
- 由于大量飲酒引起的需要戒酒。
- 由于缺乏維生素引起的需要補充維生素。
- 自身免疫性胃炎,或者長期大量的飲酒,素食主義者,或者說沒有牙齒的老年人,長期不進食肉類導致的B12缺乏可能會發生嚴重的亞急性聯合變性手麻腳麻特別嚴重,甚至不能夠行走在早期的時候,及時地予以補充,維素B12就可以了。
- 很多手麻的情況都可以用一些營養神經的藥物。
神經系統有一些情況是不能夠逆轉的,有一些損傷需要很長的時間來修復,一般都是按月來算的,所以大家出現的這些情況也不能夠過度的焦慮,還要仔細的尋找原因,然后還要有耐心,等它慢慢的恢復。
好了,以上就是我給大家總結的,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的手麻。希望大家能夠針對自己個人的一些情況來進行判斷,實在弄不清楚,要找一些有經驗的醫生,慢慢的幫助你分析。
更多相關建議:
回答:手麻木是頸椎壓迫神經,引起的肩周,血液不通流。
也會引起頭昏,頭疼目眩,還有風濕病,都會引起手足麻木酸痛。
腳麻木脹痛,有些是腰椎,壓迫坐骨神經。
就會引起腳麻木酸痛,腳趴沒勁,這些還會引起腿腳抽筋。
更多相關建議:
手麻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那么那些原因會出現手麻呢?
一、血液粘稠
老年人出現手麻的幾率會高,因為老年人活動量小,身體運行代謝比較慢,血液粘稠,血脂異常的比例比較高,引起手麻的現象會多一些,有時候也會伴有腿部麻木的現象。
二、高血糖
糖尿病人群,長期處于高糖體質,血糖控制不好,不注意飲食,發生神經病變的幾率比較高,這樣的話手部末梢神經會受到影響,會出現麻木的現象。
三、寒邪侵襲肌體
長期處于寒濕的環境,導致大量濕氣在體內堆積,會引起風濕類風濕,侵襲關節,形成風濕性關節炎,導致麻木脹痛。
四、神經壓迫
上肢神經壓迫,會導致運行不暢,手部麻木,頸椎病、腕管綜合征,夜間麻木明顯,影響睡眠。
如果出現經常性麻木,建議去醫院做系統檢查,可以做驗血、拍ct、核磁等一系列檢查。
更多相關建議:
一、頸椎病二、腦中風三、腕管綜合征肘管綜合征四、更年期、過度通氣總之,手麻只是一種表現,有的確實有危險,但有的只是一過性癥狀,我們先得找到手麻原因,才知道如何治療,才知道是否有危險。
更多相關建議: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出現過手麻的現象,有些人在半夜因為手麻醒來;有些人早晨起床時手掌僵硬發麻,過一會兒就好了;有些人拎重物久手也會麻,手掌變得無力;有些人拿東西一會兒就手麻無力,不能再拿了;有些人的手整天都麻;有些人整個手掌都麻,有的些人只有1-2個手指發麻。
那么手麻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可能許多人一想到手麻就都認為是頸椎病引起的,其實不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試過趴著手臂睡覺,時間一久,我們就會發覺那個被趴著手也會發麻,這可不是由頸椎病引起的,這是由血流不暢引起的。所以說,引起手麻的原因是很多的。總的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血管因素
這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如果長時間趴著手臂睡覺,那么就會引起手臂血管血流不暢就會引起手麻。所以,當我們坐的時間太久或者坐的姿勢不好,就會引起下肢血液供應問題,就會引起麻木。另外,當手放的姿勢不對時也會引起發麻,感覺手無力。但是當我們一松懈時,就會感覺好似有千萬只螞蟻在爬一樣。這是因為當我們的血管長時間受到壓迫時,遠端的血管沒有流動的血液供應,那么就會造成肢體部分缺血,從而引起麻木。但是當我們放松時,那么就解除了血管的壓迫,血液就可以流過去,卻血的部位就會有血液充盈,所以那感覺就像有許多螞蟻在爬一樣。另外,當上肢尺動脈或者橈動脈管在某一處受壓時,那么也會引起手麻。
●2.神經因素
就好似頸椎病一樣,當我們的頸部椎間盤那些神經受到壓迫時,神經內的軸漿流動就會受到阻礙,從而引起手麻。另外,現在的年輕人因為工作的原因,長期久坐不愿活動、使而使頸部姿勢異常,尤其是那些電腦、手機使用時間過長的人,就容易使頸部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從而導致椎間盤突出或是關節突發生增生或肥大。那么這些突出的頸椎間盤或增生的關節突就會壓迫鄰近的頸神經,這樣便出現了手指發麻。
還有,從上面的圖我們可以知道,我們的手掌含有正中神經,尺神經以及橈神經,這些神經都是從頸椎管出發,之后穿過關節、韌帶、骨纖維管從而最終到達手掌末梢。如果在這任何一個部位的神經受到了壓迫,那么就會引起手麻。
● 3.大腦因素
我們知道,我們人體所有神經均來源于大腦。如果我們當腦部位出現了問題,如中風、腦梗等,那么就會造成大腦所支配的區域出現問題,從而使身體出現麻木、無力的情況。
●4.疾病因素
這主要是指一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 比如血脂過高,如果長期血脂過高,那么就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而且再加上血脂過高造成血液粘稠,這樣血流也會變得緩慢,造成遠端血液供應不足,那么遠端的組織細胞就得不到足夠的氧氣滋養,就會導致麻木。還有糖尿病患者,他們的血糖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長久以往,就會發生許多并發癥,特別是對人體的末梢血管產生嚴重的影響,甚至會造成血管硬化、神經變性,這樣就會引起手麻。還有末梢神經炎也會引起手麻,這個時候不僅會伴有手指發麻,而且還會伴有疼痛,而且手指發麻是雙側對稱出現,這就提示可能患有末梢神經炎。
總的來說,引起手麻的原因是有許多的。如果我們出現手指發麻的問題,一定要引起重視,如果不是由于長時間的壓迫造成血液供應不足引起的,那么最好就到醫院找醫生進行診斷,明確病因,才能對癥治療,千萬不要置之不理或者自行購買藥物服用,以免延誤病程,影響治療。
作者寄語:很高興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關知識,我是左撇子說醫,每天用簡單的語言為你科普專業的醫學知識,碼字不易,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就幫我點個贊!如仍有疑問,可以評論區留言,歡迎大家關注、轉發,謝謝大家支持!
更多相關建議:
感謝邀請!
常手麻需警惕!手指麻木不容大意,因為經常性的手麻也可能暗藏疾病!
1 腦血管病
以腦卒中(腦中風)為主,是急性腦循環障礙迅速導致局限性或彌漫性腦功能缺損的臨床事件。
常見癥狀:肢體無力、肢體麻木、講話困難、黑曚、頭暈惡心、言語不利、耳鳴耳聾、意識不清、肢體抽搐、行走不穩。
檢查手段:聽診、頸動脈超聲、TCD(經顱多普勒)、CT、MRI、DSA(血管造影)、心臟檢查、血液學等其他常規檢查。
2 頸椎病
發病率最高。由于頸椎間盤側后方突出、鉤椎關節或關節突增生、肥大、刺激或壓迫神經根所致。
常見癥狀:頸痛、上肢放射痛、上肢麻木、上肢無力。
檢查手段:
①X線檢查(斜位片):判定椎間孔中神經受壓的情況;
②CT:骨性結構顯示清晰、無創傷、對脊髓和神經有一定程度的表現;
③核磁共振(MRI):軟組織分辨率很高;對椎間盤、脊髓、神經有清晰地顯示;尤其是可反映椎間盤和脊髓的變形情況;任意層面的掃描;但對骨性結構顯示不清,故CT、MRI應聯合使用;
④肌電圖:判斷頸叢神經受損情況;鑒別其他疾病。
3 臂叢神經損傷
臂叢神經損傷是一種較常見的周圍神經損傷,可導致患者上肢運動、感覺功能部分喪失或完全喪失,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檢查手段:肌電圖
4
臂叢損傷診斷順序:
有無臂叢損傷——二大神經組合
鎖骨上下損傷區別——二塊肌肉監測(胸大肌、背闊肌)
節前、節后鑒別——二個體征的檢查(聳肩、Horner征)
節后損傷程度——臨床與肌電的配合(部分、完全)
治療:
一般治療:神經營養藥物(維生素B1、維生素B2、鼠神經生長因子等);理療,患肢進行功能鍛煉;觀察時期一般在3個月~半年左右。
手術治療:神經松懈術;神經移植術;神經移位術等。
4 正中神經損傷-腕管綜合征
最易受損部位:腕部
腕管綜合征是指正中神經在腕部受到卡壓而引起的三個半指酸痛、麻木等癥候群的病癥。
病因:外傷、退行性改變、腕關節過度屈伸、炎癥、內分泌障礙、占位性病變等導致腕管內壓力增大,腕管容積減小,腕管內容物增多。
癥狀:腕部正中神經支配區域內疼痛,運動、感覺障礙等。
檢查手段:體格檢查(叩診錘);神經激惹試驗(屈腕試驗、腕部叩擊試驗);肌電圖;神經超聲(觀察神經的形態、走形、內部回聲、周邊結構、橫斷面面積)。
治療:
①局部制動:初期疼痛較重時,可用石膏托、夾板或鋁板固定腕部于功能位觀察1~2周,以緩解癥狀。
②藥物治療:神經營養藥物。
③封閉手法。
④手術治療。
5 橈神經損傷
病因:肱骨干骨折、腋杖壓迫、上肢置于外展位的手術、橈骨頸骨折、大量骨痂生成。
癥狀:損傷后的主要運動障礙是前臂伸肌癱瘓,表現為抬前臂時呈“垂腕”狀態,各手指掌指關節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前臂旋后障礙,手臂橈側皮膚感覺減退或消失。感覺障礙以第1、2掌骨間隙背面“虎口區”皮膚最為明顯。
手段:肌電圖(判斷橈神經受損部位,鑒別其他疾病,確定治療方案)。
6 尺神經損傷-肘管綜合征
尺神經受壓的最常見位點:肘管
肘管綜合征指尺神經在肘部尺神經溝內的一種慢性損傷,又稱遲發性尺神經麻痹、遲發性尺神經炎等。發病率僅次于腕管綜合征。
病因:先天解剖學因素;外傷-肘外翻、肱骨外上髁骨折、創傷性骨化性肌炎;骨關節病、類風濕;長期屈肘工作。
癥狀:手背尺側麻木或刺痛,小指對掌無力及手指收展不靈活。小魚際肌、骨見肌萎縮,及環、小指正爪狀畸形,皮膚痛覺減退。
檢查手段:X線檢查,肌電圖,神經超聲。
7 總結
腦血管病、頸椎病、臂叢神經損傷、正中神經損傷-腕管綜合征、橈神經損傷、尺神經損傷-肘管綜合癥等都會導致一側神經麻木。
治療原則:
①神經內科進行檢查,判斷神經有無損害、損害范圍。
②根據神經損傷的程度、范圍、性質來選擇是采用藥物治療還是手術治療。
③不能對癥下藥,而是要對病因治療。
預防:糾正不良姿勢、適當運動、均衡飲食、心情愉快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用,歡迎關注呂醫師[來看我][來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