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查血檢查腫瘤準確嗎?我們要講一下腫瘤標志物是什么: 腫瘤標志物是由腫瘤細胞本身合成釋放或者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產生或升高的一類物質。
比如象AFP甲胎蛋白的測定,就是針對一個肝癌的特異性的一個檢查,CEA癌胚抗原的話也是對結腸癌的診斷有幫助性的診斷意義,針對前列腺癌有PSA指標篩查,但這些都屬于一個輔助性的幫助,需要追加影像學的檢查,來進一步明確疾病診斷。
腫瘤標志物略有升高也有可能是因為一些體內的炎癥,其他一些特殊情況下也會導致腫瘤標志物的一些升高。
常用腫瘤標志物在臨床上另一個價值是判斷腫瘤病人治療中及術后的一些療效,我們可以看這個腫瘤標志物的數據,去判斷這個手術或者化療是否對患者腫瘤治療有效果。
如果某個部位發生了占位,懷疑是腫瘤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驗血,做一個腫瘤標志物的檢測,然后配合影像學的檢測,比如CT和磁共振,這樣才算是腫瘤的一個診斷過程,如果要完全確診腫瘤最好的方式還是病理上的一個診斷,這是金標準。
更多相關建議:
癌癥又稱為惡性腫瘤,可發生于身體任何部位,由于腫瘤細胞可無限增殖,因此會對正常器官組織造成持續性、進行性加重的損害;目前癌癥缺乏特效治療手段,因此癌癥防重于治,需要定期健康體檢,以早發現、早治療。那么,驗血能查出癌癥嗎?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血液檢查中的腫瘤標志物可用于部分腫瘤的篩查與輔助診斷,體內有腫瘤組織的人群,會通過兩種途徑產生、釋放腫瘤標記物入血:一是腫瘤細胞自身生成;二是機體對腫瘤細胞產生反應而生成。因此,若發現某一項腫瘤標志物嚴重升高,應警惕相應腫瘤的發生。常見腫瘤標記物主要有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鱗狀細胞癌抗原、細胞角蛋白19片段、糖類抗原125、糖類抗原153、糖類抗原199、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等。雖然腫瘤標記物檢查項目眾多,但不同腫瘤標記物可出現在不同的惡性腫瘤中:
- 甲胎蛋白:又稱為AFP,正常情況下應低于25μg/L,嚴重升高時應警惕原發性肝癌的發生;
- 癌胚抗原:又稱為CEA,正常情況下應低于5μg/L,嚴重升高時應警惕結直腸癌、肺癌、乳腺癌、食道癌、胃癌等腫瘤的發生;
-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又稱為NSE,正常情況下應低于15μg/L,嚴重升高時應警惕小細胞肺癌的發生;
- 鱗狀細胞癌抗原:又稱為SCC,正常情況下應低于1.5μg/L,嚴重升高時應警惕宮頸鱗狀細胞癌、肺鱗狀細胞癌的發生;
- 細胞角蛋白19片段:又稱為CYFRA21-1,正常情況下應低于2.0μg/L,嚴重升高時應警惕非小細胞肺癌的發生;
- 糖類抗原125:又稱為CA125,正常情況下應低于3.5萬U/L,嚴重升高時應警惕卵巢癌的發生;
- 糖類抗原153:又稱為CA153,正常情況下應低于2.5萬U/L,嚴重升高時應警惕乳腺癌的發生;
- 糖類抗原199:又稱為CA199,正常情況下應低于3.7萬U/L,嚴重升高時應警惕胰腺癌、膽道腫瘤的發生;
- 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又稱為PSA,分為總PSA與游離PSA,正常情況下總PSA應低于4.0μg/L,游離PSA應低于0.8μg/L,游離PSA與總PSA的比值>0.25,若總PSA與游離PSA嚴重升高,但比值降低則應警惕前列腺癌的發生。
雖然腫瘤標記物升高意味著可能發生了惡性腫瘤,但腫瘤標記物不能診斷惡性腫瘤,這是因為腫瘤標記物既可出現在惡性腫瘤中,也可出現在部分良性疾病中。以甲胎蛋白為例,它可用于原發性肝癌的篩查與輔助診斷,但甲胎蛋白升高也可見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患者,此時如何區分呢?可通過甲胎蛋白升高的水平、持續的時間做出初步判斷:
- 良性疾病引起的甲胎蛋白升高通常位于20-200μg/L,病情好轉后甲胎蛋白可逐漸降低;
- 原發性肝癌引起的甲胎蛋白升高多超過400μg/L且持續時間超過4周,或超過200μg/L且持續時間超過8周。
即使甲胎蛋白符合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標準,也不能診斷為原發性肝癌,因為癌癥的診斷需依靠影像學檢查或穿刺活檢等共同判斷。以原發性肝癌為例,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中的任意一條才能做出診斷:一是具有肝臟超聲、增強CT或磁共振、選擇性肝動脈造影中任意兩項典型肝癌影像學表現,且癌組織病灶>2cm;二是具有一項典型肝癌影像學表現,癌組織病灶>2cm且甲胎蛋白升高超過400μg/L;三是肝穿刺活檢陽性。因此腫瘤診斷并非以腫瘤標記物為主,腫瘤標記物主要用于腫瘤的輔助診斷。更重要的是,部分腫瘤患者的腫瘤標記物可呈陰性,如原發性肝癌患者,大約30%的患者甲胎蛋白呈陰性表現,因此,腫瘤標記物正常也不能排除腫瘤。
其次,同一種腫瘤標記物可出現在多種腫瘤組織中,如癌胚抗原可出現在結直腸癌、肺癌、乳腺癌、食道癌、胃癌等腫瘤患者中,當癌胚抗原嚴重升高后,我們無法判斷究竟由何種腫瘤引起,它只能為腫瘤的篩查提供線索,具體病灶的確定需要借助增強CT或磁共振、胃腸鏡等檢查進一步明確。部分不良生活方式也可引起腫瘤標記物升高,如大約33%的吸煙人群會出現癌胚抗原升高。除此之外,女性的生理變化也可引起腫瘤標記物升高,如月經期或妊娠早期女性的糖類抗原125可升高,妊娠期女性的癌胚抗原也可輕度升高,而甲胎蛋白則可嚴重升高。因此,腫瘤標記物主要用于部分腫瘤的篩查、惡性腫瘤的輔助診斷,無論升高還是正常均不能診斷為惡性腫瘤。
綜上,常見腫瘤標記物有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鱗狀細胞癌抗原、細胞角蛋白19片段、糖類抗原125、糖類抗原153、糖類抗原199、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等,但腫瘤標記物主要用于腫瘤的篩查與輔助診斷,不能明確腫瘤的診斷,同一腫瘤標記物可出現于不同腫瘤患者,不同腫瘤患者也可出現同一腫瘤標記物升高,部分腫瘤患者的腫瘤標記物可陰性。因此,發現腫瘤標記物升高后應完善增強CT或磁共振、胃腸鏡、穿刺活檢等進一步明確腫瘤的診斷。
感謝大家的閱讀!
若有不妥,敬請斧正!
歡迎評論區咨詢與交流! 注:本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更多相關建議:
迄今為止,通過驗血,有兩種方式可以輔助診斷癌癥。一種是腫瘤標志物檢測。現在很多體檢機構,經常會有腫瘤套餐,其中包含多種腫瘤標志物,通過抽血來化驗,看看其數值,從而對某些癌癥來做出評估風險。但是要知道,這只是一個初步的篩查手段,首先,腫瘤標志物不具有特異性,比如癌胚抗原,可以見于十幾種癌癥中,比如胃癌、腸癌、肺癌都有可能會出現升高,但并不是所有癌癥病人都會有癌胚抗原的升高,同樣是胃癌,有的病人癌胚抗原高,有的病人自始至終都在正常范圍。而腫瘤標志物輕度升高,也并不能說明就是癌癥,有些良性病變也會有腫瘤標志物的升高,比如結腸炎、膽囊炎、肝炎、心血管疾病、妊娠時可能會有CEA輕度升高。腫瘤標志物檢測特異性不強,靈敏度不高,對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價值并不大,僅僅作為一種輔助手段而已。在所有腫瘤標志物中,甲胎蛋白、PSA屬于特異性指標,在診斷肝癌、前列腺癌中作用相對重要一些。
此外就是比較新型的檢查方法,就是抽血查循環腫瘤細胞和循環DNA。循環腫瘤細胞(CTC)是指由腫瘤原發灶或者轉移灶脫落進入外周血液循環當中的腫瘤細胞。CTC檢測是指直接從血液中檢測腫瘤細胞,利用先進的循環腫瘤細胞檢測技術,將人體外周循環血中的腫瘤細胞捕獲并進行檢測的一項技術。目前研究已經證實血液中檢測到CTC可以作為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結腸癌等腫瘤的獨立預后因素。CTC檢測數目越高,提示患者預后較差。在轉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系統治療之前,每7.5ml血液中CTC計數超過5 個,提示容易復發轉移,總生存期短。
循環腫瘤DNA是指腫瘤細胞體細胞DNA經脫落或者當細胞凋亡后釋放進入循環系統。隨著分子生物學及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循環腫瘤DNA是一種特征性的腫瘤生物標記物,可以被定性、定量和追蹤,通過檢測外周血腫瘤細胞游離DNA,在腫瘤診斷及預后判斷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循環DNA是一種新出現的腫瘤標志物,其價值還需要大量前瞻性研究,在臨床還未得到廣泛使用,現在在大型三級甲等醫院正在進行臨床研究該檢測對于小結節良惡性判斷作用的臨床研究,可以嘗試檢測。
驗血能查出癌癥嗎?這個問題不能絕對的說能,也不能絕對的說不能。腫瘤標志物檢測在癌癥篩查、評估治療效果中發揮了一定作用,尤其是肝癌、前列腺癌的特異性標志物。新型的檢測方法查循環腫瘤細胞和循環腫瘤DNA,由于儀器準確度和費用較高的問題,目前未在各大醫院常規開展,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循證醫學依據來驗證其可靠性。
更多相關建議:
癌癥是現代社會的瘟疫,是影響人們身體健康和威脅生命的洪水猛獸。近年來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環境污染的加重,越來越多的癌癥病人出現。癌癥也成為繼心腦血管病以外第二大造成人們死亡的原因。
不幸的是,大部分癌癥,一旦發現,就已經是晚期。也就是說,癌癥病人因為發現癥狀,去醫院檢查,發現癌癥的同時也發現了癌細胞已擴散,因此,如何盡快早期發現癌癥并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對提高療效,延長病人的生命,就非常有意義。
目前診斷癌癥最標準的手段,還是影像學的檢查和病理學的確診。影像學的檢查往往通過胸部CT,腹部B超,磁共振等等手段發現生長在體內的腫塊。然后對這些腫塊進行穿刺等各種方式的活檢,進行病理檢查,最后確診。
但是這樣的癌癥檢查方法有一些缺點,就是放射性的檢查對人體有傷害,而且需要進行大型設備的檢查,使用起來不方便。因此,人們就想到了如何采用沒有創傷,簡單方便的方法進行癌癥檢查。
當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抽血進行化驗。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血液檢查判斷癌癥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新型技術。通過血液,可以查到血液中的癌細胞,癌癥的DNA等遺傳物質,從而判斷腫瘤的發生。這種檢查方法不但簡單方便,而且對人體沒有傷害,是未來非常有前景的方法。
但是,現在還在研究階段,目前還沒有成熟的能供臨床應用的血液檢查方法。
更多相關建議:
驗血能查出癌癥?
我這樣跟你說吧,驗血B超、CT等影像手段都只是一項輔助檢查。確診癌癥不一定只看這些檢查,但是患上癌癥后肯定會在這些輔助檢查中找到一些線索。也就是說腫瘤篩查抽血化驗是必不可少的!
可有些朋友又坐不住了,如果抽血能查出癌癥,那為什么現在大多數癌癥都是晚期呢?為什么不在癌癥萌芽的時候就檢查出來然后將其徹底殲滅這樣不就遏制癌癥了嗎?
如果真的是這樣想的朋友,可能你對癌癥的了解還不夠深,現在癌癥千萬種,但是所有癌癥都離不開一個變異的癌細胞。在我們人體內存在著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它們的表現方式就是一個可能會促進細胞癌變,而另一個就是提高自身免疫力抑制癌細胞。這兩種機制不能你高我低,必須要協調平衡才確保機體不出現問題。之所以腫瘤萌芽的時候很難被檢出主要還是因為我們的免疫系統在起作用,免疫系統負責免疫防御、免疫監視和免疫自穩。腫瘤在發芽的時候免疫系統處理了一部分,但是腫瘤細胞也在不斷進化,在這種不斷制止與進化的過程中導致大多數情況下的檢查出現中和反應。
好在現在的檢測儀器越來越靈敏,有些腫瘤標志物能夠查出體內血液中幾乎是100%的陽性率。
常見的腫瘤標志物有以下幾種:
CEA
CEA可以說最廣譜的腫瘤標志物了,許多腫瘤就可能會引起cea指標升高,它的比如說:結/直腸癌、胃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宮及子宮頸癌、泌尿系腫瘤等,其他惡性腫瘤也有不同程度的陽性率。
AFP
AFP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優秀腫瘤標志物,在原發性肝癌中特異性很高,陽性率達70%。如果患者有乙肝病史、肝臟有包塊、AFP>400ng/ml且持續1個月,即可診斷為肝癌。除此之外內胚竇癌、畸胎瘤、睪丸癌、卵巢癌、胃癌也會伴AFP升高。
糖類抗原
糖類抗原比較有代表性的有CA125、CA15-3、CA19-9、CA242等,它們所對應的癌癥分別為,125反映卵巢癌,陽性率達61.4%。15-3乳腺癌初期的敏感性較低,為30%,于乳腺癌晚期敏感性高達80%。19-9在胰腺癌、膽囊癌、膽管壺腹癌中,CA19-9明顯升高,尤其是胰腺癌,晚期陽性率可達75%。242臨床應用較少,但在腺癌中升高明顯,在非鱗狀組織中比鱗癌水平高。
前列腺特異抗原(PSA)
PSA是前列腺最特異的指標,陽性率可高達50%~80%,但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腎臟和泌尿生殖系統疾病也可見PSA升高。
神經特異性烯醇化酶(NSE)
小細胞肺癌最敏感、最特異的腫瘤標志物。在神經內分泌腫瘤中升高明顯,如:嗜鉻細胞瘤、甲狀腺髓樣癌、黑色素瘤、胰島細胞瘤等。
以上這些只是比較常見的一些腫瘤標志物,在臨床如果需要檢查也是根據相應的情況而確定的。也就是說通過血液是能夠對某些癌癥起到輔助檢查作用的,如果再通過其他臨床指針以及其他檢查就更加容易提高陽性率。
我是“楊醫生說”,專注于健康科普,喜歡的可以點個關注!
更多相關建議: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大家伙兒有沒有注意到,在我們常規體檢中,尤其是40歲以上的人,體檢報告單中會經常出現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這2項指標。
不錯,它倆就是目前臨床中,用來驗血篩查原發性肝癌的一組腫瘤標志物。
那么,為什么臨床醫生要通過驗血來查癌呢?這是因為,對于癌癥,我們最關心的有3個問題:
一是盡早發現腫瘤的產生、發展、轉移的軌跡;
二是盡快知道正在進行的抗癌治療有沒有效果;
三是如何才能提高治療癌癥的效果。
而要解決這3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從驗血查癌中,得到一些幫助。
驗血是怎么查出癌癥的?
首先,驗血是怎么查出癌癥的呢?
這是因為在腫瘤細胞里,都存在著一些與正常細胞不同的物質,這些物質會從癌細胞里跑出來,最終會進到我們的血液里,而且癌細胞生長越旺盛,血液中的這些物質就會越多。
所以,往往在CT、核磁共振等影像儀器,還捕捉不到它們時,通過驗血,查出癌細胞的分泌物,我們就可以發現癌細胞活動的的蛛絲馬跡了。
由此可見,通過驗血來查癌,它的最特點就是靈敏,常常能更早于CT、核磁共振等影像儀器,來發現癌細胞的活動軌跡。
但是,靈敏度越高,其準確性往往就較低;所以,驗血查癌,不如像CT、核磁共振等影像儀器那樣靠譜。
因此,驗血查癌,往往不僅需要同時檢驗幾個以上的物質(即腫瘤標記物)以及這些物質的動態變化;而且還要結合CT、核磁共振等影像儀器,最后才能確診。
驗血,不僅能查癌,還是治療癌癥
驗血不僅能查癌,而且還能治癌。這就是我們經常聽說的靶向藥物治療癌癥的道理。
因為癌細胞,不僅會分泌一些,與正常細胞不一樣的特異性物質到我們的血液中,而被驗血檢查出來;而且癌細胞的長相特征,也會與正常細胞不一樣。
比如,某種癌癥的癌細胞的表明,會長出一些特異性的結構出來,就像我們有的人,臉上會長一些黑痣一樣,醫學上叫“腫瘤細胞表達物”。
一旦這些“腫瘤細胞表達物”被某些專屬藥物識別并鎖定住了,這些專屬藥物就會窮追不舍,直至擊斃這些癌細胞,而不會傷及問我們身體的正常細胞。
這就是治療癌癥時,使用“靶向藥物”的原理。
那么,怎么才能知道癌細胞表面,有沒有長著“黑痣”呢?這就要用到驗血來查找;所以,我們有時候說,某某癌癥患者,與某某靶向藥物配對上了,就是指這個意思。
總結:驗血不僅能查癌,還能引導治癌;但是,往往還需要其他檢查手段配合,才能確診癌癥。
你同意我的觀點嗎?
每天更新健康熱點,醫療痛點;如果我說的,正是你所想的,那么,請點贊、轉發、關注朱蕭俊說健康!
特別提醒:評論區中的推薦用藥,均需謹慎試用,切勿打款購買!
更多相關建議:
驗血能查出癌癥嗎?答案是:能,也不能。
說驗血能查出癌癥,是說驗血對某些癌癥的篩查,協助診斷還是有幫助的,有時也具有重要價值,有時對腫瘤的動態監控,療效評估,隨訪等也有幫助。
比如,查甲胎蛋白有助于原發性肝癌的篩查和協助診斷;查PSA有助于前列腺癌的篩查和協助診斷。查糖類抗原153有助于提示卵巢癌,和協助診斷,對病情監控,療效評估等。這些是抽血查腫瘤標志物。以前我總科普說腫瘤標志物其實沒多大價值,那是說健康人作為體檢項目,沒有針對性的體檢濫查這些所謂腫瘤標志物,不僅不會帶來多少益處,反而平添很多不必要的煩惱糾結。想著靠抽一管血就查出癌癥,這是不現實的。目前癌癥的診斷還是得靠細胞和組織病理學檢查,這仍是目前的癌癥診斷金標準。
當然,現在隨著循環腫瘤細胞(CTC)和循環腫瘤DNA(ctDNA)技術的發展和日漸成熟,抽血查癌越來越接近我們想要的目標,但目前也仍只能作為協診和療效監控等的手段,還不能作為確診手段,希望并相信,將來一定可以抽血作為診斷癌癥的方法。
更多相關建議:
不能。只有病理學檢查才是診斷癌癥的金標準。????
更多相關建議:
通過血液化驗一般很難直接明確是否患癌。但是可以有提示作用。
哪些血液化驗可以對腫瘤有提示作用?
1.最常用的就是腫瘤標志物:腫瘤標志物有很多種,對于各種臟器腫瘤有一定的針對性。其中癌胚抗原(CEA)是廣譜的標志物,也就是說絕大數癌癥可能會有CEA的異常。下圖是大概的各器官腫瘤對應的腫瘤標志物。
腫瘤標志物地圖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腫瘤標志物只是提示作用,異常不說明一定患癌。正常也不代表沒有癌癥,因為不少晚期患者,腫瘤標志物也是正常。
2.血常規:這是很簡單,也是很常規的血液化驗。
血常規對癌癥的提示比標志物更間接,不針對具體腫瘤。但是如果患者出現無明顯出血的貧血,要警惕腫瘤,尤其是胃腸癌的問題。臨床中,我們經常遇到老年患者明顯消瘦,乏力,就診醫院做簡單的血常規化驗,發現中重度貧血。進一步胃腸鏡和或CT檢查發現明確胃腸癌,最常見就是升結腸癌。
3.血生化:這也是和血常規一樣常用的化驗項目。
血生化可以了解血糖/血脂/電解質/肝腎功能等。如果某些指標明顯異常,也會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比如堿性磷酸酶明顯異常,可能提示骨腫瘤或者骨轉移癌的發生等。
更多相關建議:
小影大夫。想了解更多醫學知識,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