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現癌癥需要做的一方面是定期體檢,另一方面就是身體出現異常時要及時檢查。但是對于篩查惡性腫瘤的PET—CT(平均7000元)并不適合作為常規檢查。上圖是全身PET—CT的圖像,乳腺CA伴肝臟和鎖骨淋巴結轉移,可以看到在PET圖像上,轉移的病灶會出現異常濃聚。常規體檢需要查哪些內容常規體檢需要查哪些內容?有何針對性?如果40歲以上,長期吸煙的人群,臨床上有長期咳嗽病史,或者是家族中有過肺部疾病的人群,建議選擇肺部低劑量CT來篩查肺部。因為針對該人群肺部可疑小病灶x線清晰度低于CT。什么情況下選擇PET—CT呢?
PET-CT,一般情況下用于惡性腫瘤全身情況的評估,比如說身體發現腫瘤的情況下,檢查其他淋巴結是否有高代謝,或者異常轉移灶,可以選擇PET-CT。
另外可以作為可疑病灶的進一步檢查手段,比如說肺部發現了可疑的結節,但是普通的CT或者其他檢查又不能確定該結節,又不好穿刺的情況下可以選擇PET-CT觀察這個病灶解解是否有異常的代謝,是否是可能是惡性的。
但是因為其價格昂貴,我們這邊價格在7000元一次,并且不報銷。單次檢查輻射劑量較大,不適合作為常規體檢項目。
更多相關建議:
#滾蛋吧腫瘤君# 這是兩個問題,分別來回答。一、發現癌癥最好的方法是什么?這個發現是指癌癥的早期發現呢還是指癌癥的診斷呢?我想是指癌癥早期發現吧。早期發現癌癥的最好方法就是適齡和/或高危人群主動進行篩查,比如,肺癌高危人群主動進行每年一次的胸部低劑量CT檢查;食管癌和胃癌高危人群一、發現癌癥最好的方法是什么?二、什么情況下需要做PET?
PET被很多人神化了,動不動就說PET,把PET當作是萬能查癌神器,這顯然是不行的,是濫用。全世界都沒有哪個指南或專家共識把PET-CT推薦為癌癥篩查的方法,PET-CT,現在又有了PET-MRI,有使用適應癥,可不是用來體檢的,即便是用在已經得癌癥的病人身上,也不是都可以用,也不能濫用。什么情況下需要做PET?這不是幾句話可以說清楚的,一般是在其他檢查,但不能解決問題,視情況需要進一步考慮PET-CT或MRI,它的優勢是可以了解病灶的代謝情況,如果這種腫瘤是那種惰性的,活性低的,PET是沒多少價值的。對于像侵襲性淋巴瘤,PET-CT檢查基本上成了標準推薦。總之一句話,交給靠譜的專科醫生來決定,當然前提是得找到靠譜的醫生,這是另一個問題。
更多相關建議: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影像科醫生。發現癌癥最好的辦法是定期有針對性的篩查。PETCT價格昂貴,做一次檢查大約在7000-9000。但是并不是越貴的檢查越好,不適合早期癌癥的篩查。即使很有錢,也不推薦用PETCT作為體檢的項目。發現早期癌癥的最好方式是定期有針對性的篩查早期癌癥沒有癥狀發現早期癌癥的最好方式是定期有針對性的篩查什么情況下適合做PETCT?小影大夫,想了解更多醫學知識,請關注我。
更多相關建議:
第一,發現癌癥最好的辦法:這個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為每一種癌癥,篩查的手段是不一樣的,所以選擇的檢查手段也不一樣。想要早期發現癌癥,定期體檢是最好的辦法,每一種癌癥有對于的體檢手段。我來舉幾個例子,發現早期肺癌,最優的體檢手段是肺部低劑量高分辨CT檢查;發現胃癌,最好的檢查第一,發現癌癥最好的辦法:第二,什么情況要做PET/CT
PET/CT是一項全身檢查,可以檢查身體的各個部位,但是PET/CT價格昂貴,做一個全身檢查,需要七八千塊錢,醫保還不報銷,而且,PET/CT還有輻射。目前為止,所有的醫學專家,都不推薦PET/CT作為癌癥篩查的手段。PET/CT價格貴,特異性不強,不能隨便使用。在癌癥篩查中,如果腫瘤標志物升高,CT,胃腸鏡等所有的檢查都沒有發現癌癥,可以考慮做一個PET檢查。其實,PET檢查主要用于惡性腫瘤的分期,如果確診了癌癥,懷疑有全身廣泛的轉移,可以做PET/CT檢查。還有一些特殊的腫瘤,常規采用PET/CT檢查,例如某些類型的淋巴瘤。
所以,PET/CT檢查不能亂用,一定要咨詢正規的醫生,不能濫用,不能用于常規體檢。
更多相關建議:
發現癌癥最好的方法當然是體檢,定期體檢對于疾病的早期發現,是非常重要的。你說的PET,一般是指PET/CT,PET/CT是醫學上的一項高端檢查,是高科技在醫學上的應用,它學名叫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X線計算機斷層。它的原理是用一種發射正電子的放射性的示蹤劑,注射進人體以后,與體
發現癌癥最好的方法當然是體檢,定期體檢對于疾病的早期發現,是非常重要的。
你說的PET,一般是指PET/CT,PET/CT是醫學上的一項高端檢查,是高科技在醫學上的應用,它學名叫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X線計算機斷層。
它的原理是用一種發射正電子的放射性的示蹤劑,注射進人體以后,與體內病變組織特異性結合,通過體外的探測裝置,就可以把病變顯示出來。PET/CT除了腫瘤方面的應用以外,還有其他一些方面的應用,比如神經系統,心臟等。
如果用于體檢,可以在以下狀況時考慮使用:年齡40歲以上,出現莫名其妙的體重下降,已經排除甲亢等常見疾病,或者其他檢查發現體內存在異常包塊,或者家族中有腫瘤病史,懷疑自己有腫瘤的狀況等,均可以進行該項體檢。
更多相關建議:
感謝邀請。就“發現癌癥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什么情況下需要做PET?”這個問題解答。(一)什么是發現癌癥的最好方法?個人覺得,最關鍵的是有關注自己身體健康的意識,而最關鍵的方法就是采取定期體檢的方式。今年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的主題是“科學抗癌、關愛生命”,抗癌健康宣傳和癌癥防控知識確就“發現癌癥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什么情況下需要做PET?”這個問題解答。腫瘤標志物的檢查;增減相應的檢查。如肺臟,建議采用胸部CT進行體檢,可以提高肺結節或肺癌的發現率;如肝臟,則也可在B超的基礎上增加CT檢查;超聲結合鉬靶可以檢查乳腺癌,胃腸鏡可以檢查消化道癌等。同時考慮年齡的關系。因為不同年齡端對應高發的病種不同,也要進行調整,這里提供一張表格給你做參考。還需要根據個體年齡、既往檢查結果等選擇合適的體檢間隔時間。PET檢查,又叫做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是核醫學領域比較先進的臨床檢查影像技術。
PET-CT,根據字面,就是將PET和CT完美結合起來的一種檢查方式。通過前者可以對檢查者的病灶功能以及代謝進行詳細的檢查,而后者可以為患者提供病灶的精確解剖定位。
因此,在一次顯像之下就可以了解到身體各個方位的圖像,有著定位準確的特點,可以非常直觀一目了然的了解自身的身體狀況,當前主要應用在腫瘤診斷上。PET-CT檢查并不適用于體檢篩查,這與其輻射量、費用等因素都有關。
希望這個答案可以幫助到你,也愿你身體健康。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或者其他問題,歡迎私信或者留言交流。
更多相關建議:
觀點:絕大多數,可以被發現的常見癌癥,通過常規普通的檢查手段,都能做到!因而,大多數常見腫瘤,無需通過Pet-Ct來檢查!怎么講?我們身邊的很多人都開車,但是有的人開幾百萬的車,有的人開十來萬的車,請問,后者就不能把人安全的送到目的地么?說這個事,就是為了讓我們的患者,能結合自己
觀點:絕大多數,可以被發現的常見癌癥,通過常規普通的檢查手段,都能做到!因而,大多數常見腫瘤,無需通過Pet-Ct來檢查!
怎么講?
我們身邊的很多人都開車,但是有的人開幾百萬的車,有的人開十來萬的車,請問,后者就不能把人安全的送到目的地么?
說這個事,就是為了讓我們的患者,能結合自己的經濟條件,平和的心態對待看病就醫,勿盲從,勿攀比炫富!
畢竟,你看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活的舒坦,為了讓醫者知道你得了什么病,然后在制訂合理的治療方案!
因此,你就為了看個病,為何一定要去糾結,自己是否是采用了最先進最好的技術檢查手段干什么?!
一個肺癌,找個靠譜的醫院,照個普通CT. 不就知道了,實在不行,做個增強版的CT,不就十之八九了!
一個食管癌治、胃癌,找個三甲醫院的專家,插根胃鏡觀,瞧一瞧看一看,不就十之八九了!
一個喉癌,去正規的耳鼻喉專科,做個喉鏡,探一探瞄一瞄,不就八九不離十了!
一個婦科腫瘤,如宮頸癌 陰道癌,找個靠譜的婦科醫師,做個陰道鏡,不就差不多能知道么?
一個肝癌,做個B超. 實在不行,來個增強核磁共振,基本上也就那樣了!
……
天天抱怨看病貴,就是不反思自己,是否就喜歡盡選擇那些昂貴而不實用的檢查手段,這種心態不改變,往往就容易被人利用而浪費錢財!
最后再強調一點:癌癥確診的金標準是病理診斷,一切影像所見,只能提示懷疑!因而,就算你做了Pet-CT. 你依然要去做常規檢查手段實現標本取樣活檢,進行病理分析,這,Pet-CT替代不了!
于是,你此時估計就清醒過來了
那個Pet-C T接近萬元的檢查費,很有可能是白花了!除了證明你錢多可以隨意花之外,同時作為你出去炫耀自己有錢的面子外,似乎沒得其他價值!
提示:抗癌的路上,從確診到治療,每個環節都請掂量掂量自己的經濟能力,量力而行!當然,錢多的,請隨意!
更多相關建議:
發現癌癥最好的辦法是定期全面體檢!肺、腦主要靠常規CT檢查就可以發現了!甲狀腺、子宮卵巢癌主要靠陰超!乳腺癌主要靠B超和鉬靶檢查!肝癌和胰腺癌、腎癌主要靠腹部增強CT檢查!胃腸癌則主要靠胃鏡和病理明確!白血病主要靠骨穿!但有的病變較難診斷,有時疾病有個發展過程,需要逐步診斷,或者
發現癌癥最好的辦法是定期全面體檢!
肺、腦主要靠常規CT檢查就可以發現了!
甲狀腺、子宮卵巢癌主要靠陰超!
乳腺癌主要靠B超和鉬靶檢查!
肝癌和胰腺癌、腎癌主要靠腹部增強CT檢查!
胃腸癌則主要靠胃鏡和病理明確!
白血病主要靠骨穿!
但有的病變較難診斷,有時疾病有個發展過程,需要逐步診斷,或者病變較深,暫時沒有顯露出來,需要反復多次檢查!而PET-CT則對腫瘤性病變有一定的特異性,可以提早發現癌癥病灶,引導臨床更詳細的有針對性檢查!所以一般是懷疑癌癥病變,又暫時不能確診的建議該檢查!
更多相關建議:
常見的癌癥早期征兆有:身體任何部位出現腫塊或硬變,可能突然增大、疼痛或局部皮膚破潰;聲音嘶啞、持續性咳嗽、咳痰、痰中帶血、胸疼、進行性的吞咽困難;原因不明的貧血、消瘦;月經周期紊亂、異常陰道流血、絕經后出血;進行性加重的頭痛、嘔吐、及視力障礙等。當有以上情況發生時,需行相關檢查排常見方法是:通過抽血行腫瘤標志物檢查、相應部位的影像學檢查(包括X線片、B超、CT、磁共振和內鏡檢查等)。病變部位的病理組織學檢查是診斷癌癥的金標準。PET-CT檢查:在腫瘤方面,當有以下需要時,可考慮行PET-CT檢查:湖南醫聊特約專家:湖南省人民醫院 腫瘤科 段華新主任醫師;駱晴晴醫師
更多相關建議:
發現癌癥最好的方法及PET檢查分以下2點:第一:發現癌癥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做癌癥篩查,尤其是高危人群,先列舉幾個常見惡性腫瘤及篩查建議:1、肺癌高危人群●吸煙≥20包/年,包括曾經吸煙,但戒煙不足15年者●長期被動吸煙者(大于20年,基本每天接觸)●有(石棉、鈾、鉻等接觸的)職業
發現癌癥最好的方法及PET檢查
分以下2點:
第一:發現癌癥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做癌癥篩查,尤其是高危人群,先列舉幾個常見惡性腫瘤及篩查建議:
1、肺癌
高危人群
●吸煙≥20包/年,包括曾經吸煙,但戒煙不足15年者
●長期被動吸煙者(大于20年,基本每天接觸)
●有(石棉、鈾、鉻等接觸的)職業暴露史者
●有COPD或慢性肺纖維化病史者
篩查建議
40歲以上高風險人群,一年做一次胸部低劑量雙源螺旋CT,根據具體情況復查。
2、肝癌
高危人群
●感染乙肝病毒(HBV)及丙肝病毒(IHCV)
篩查建議
男性35歲以上,女性45歲以上的高風險人群,聯合應用血清甲胎蛋白(APP)和肝臟彩超檢查,每6個月篩査一次
3、甲狀腺癌
高危人群
●有頭頸部放療史
●輻射工作環境
●家族中有甲狀腺癌患者(有血緣關系)
●甲狀腺結節>1cm,并伴有如吞咽困難,持續性聲音啞、頸部淋巴結腫大等
篩查建議
20-29歲每2~3年1次,30歲以后每年1次臨床頸部體檢;
30歲以后每年1次頸部超聲檢査;
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結束時,建議分別進行一次頸部超聲檢查。
4、乳腺癌
高危人群
●未育或>35歲初產婦
●月經初潮≤12歲,或行經≥42年的婦女
●一級親屬在50歲前患乳腺癌者
●兩個以上一級或二級親屬在50歲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者
●乳腺手術或接受胸部放療者
篩查建議
乳腺發育后每月至少一次正確自檢,信心不足或有懷疑的及時尋求專業醫師幫助;
30歲以后每年1次乳腺超聲檢查;
39歲以后女性每1~2年做一次鉬靶檢測。
5、胃癌
高危人群
●幽門螺桿菌(Hp)感染者
●患胃息肉、中重度萎縮性胃炎、慢性胃潰瘍等上消化道疾病者
●明確有食管癌、胃癌家族史者
●惡性貧血者
篩查建議
年齡>40歲,有腹脹、腹痛、反酸、燒心等上腹部不適癥狀的高危人群,建議定期做胃鏡檢查。
腫瘤標志物的檢查項目也應該盡可能全面,對惡性腫瘤的診斷和定期追蹤有一定的提示和輔助作用。
第二,有以下需求可以做PET
PET主要有PET/CT及PET/MR
現年72歲的王先生(化名),因胸、腰背嚴重疼痛并伴咳嗽和咳痰6個月余就醫。胸部CT檢查顯示左肺上葉可疑低密度病變,以及多處骨質破壞,被懷疑有肺癌轉移可能。后行全身性18F-FDG PET/CT成像檢查,以便進一步診斷,如上圖:
PET/MR檢查可篩查出早期癌癥病變,一次檢查便可評估全身是否存在危險的小病灶,綠色的新技術,相比PET/CT檢查,可大幅減少輻射量。適用于健康人群腫瘤篩查。以及
神經系統腦膠質瘤、癲癇灶等病灶定性、定位;研究抑郁癥、老年性癡呆、帕金森氏病等疾病的重要檢查方法。
案例:青年女性,右側髂骨見一大小約1.3*0.8cm橢圓形異常信號灶,邊界清楚,FDG代謝增高,考慮為骨樣骨瘤。
骨樣骨瘤為良性成骨性腫瘤。常見于30歲以下的青少年。臨床表現局限的疼痛,對口服水楊酸鹽藥物可以使疼痛緩解。對癥狀較輕者,可行保守治療,定期復查。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癥狀逐漸消失。
腫瘤篩查腫瘤診斷、分期、療效評估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心血管系統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診斷及心肌存活評估等
輻射更小,可多次重復檢查需求的特殊人群或兒童腫瘤篩查(兒童淋巴瘤、骨骼腫瘤和軟組織腫瘤等疾病檢查)。
定期體檢篩查,2/3的癌癥可防可治
癌癥雖然可怕,但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將會對預后產生積極影響,提高生存機會。如果大家能夠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做好防癌體檢篩查,那么,癌癥并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