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門螺桿菌感染相當常見,幾乎每兩人有一人為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因此體檢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不足為奇。但幽門螺桿菌屬于強致癌物,可增加胃癌的發生風險,因此需引起重視。那么,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無癥狀,嚴重嗎?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幽門螺桿菌是比較特殊的細菌,它不易被胃酸消滅,可久居胃十綜上,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病情嚴重性因人而異,已經發生胃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或胃黏膜萎縮和(或)腸化生、異型增生等,未來發生胃部腫瘤的風險較高,需高度警惕。由于所有感染者可出現幽門螺桿菌胃炎,且幽門螺桿菌屬于感染性疾病,具有傳染風險,因此無論病情嚴重與否,根除幽門螺桿菌均可獲益。對幽門螺桿菌根除率較高的方案為標準四聯鉍劑方案:由一種質子泵抑制劑(PPI)+一種鉍劑+兩種抗生素組成,療程通常為14天,但抗生素的選擇應將兼顧是否存在過敏以及耐藥性等,因此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應在專科醫師指導下用藥。
感謝大家的閱讀!
若有不妥,敬請斧正! 歡迎評論區咨詢與交流!
注:本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更多相關建議:
幽門螺桿菌感染在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對于檢查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人群,要結合臨床癥狀、胃鏡檢查等綜合性評估病情的嚴重程度,并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制定個體化方案,以穩定控制病情,減少并發癥發生。對于單純幽門螺桿菌陽性,但自身無癥狀的患者,是否進行根治治療還存在爭議。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本文由全科掃地僧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版權??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不足之處,敬請指正,文章僅供參考,不作為醫療建議,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更多相關建議:
很高興為您解答!幽門螺旋桿菌檢查結果有異常表現,我們還是考慮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嚴重不嚴重主要看有沒有引起實質性的疾病,比如胃炎、胃潰瘍等。一些慢性胃炎、胃潰瘍的患者,去醫院檢查,我們都會去檢查一下幽門螺旋桿菌,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造成慢性胃炎、胃潰瘍的一個主要原因。還有很多研究我是80后臨床小醫生,才疏學淺,歡迎留言并討論!如果對您有幫助請給個贊?!關注我讓您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識!謝謝!
更多相關建議:
對于單純幽門螺桿菌檢查陽性的人群,如果沒有消化道癥狀或者沒有消化道基礎疾病者,可以先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暫不進行根治治療,但如果出現消化道癥狀或合并有消化道基礎疾病者,則必須進行根治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在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多數患者感染后無明顯癥狀,以無癥狀感染者的形式存在,而隨著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討。關注作者,每日持續性更新健康知識。
更多相關建議:
幽門螺旋桿菌,簡稱Hp,生存能力極強,是目前所知唯一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微生物種類。有數據顯示,我國幽門螺旋桿菌的平均感染率約有60%,也就是說,我國約有八億人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旋桿菌被確認為誘發胃癌的因素之一。感染HP的人比正常人患胃癌的風險增加4-6倍,年齡越小,危險越
幽門螺旋桿菌,簡稱Hp,生存能力極強,是目前所知唯一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微生物種類。
有數據顯示,我國幽門螺旋桿菌的平均感染率約有60%,也就是說,我國約有八億人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被確認為誘發胃癌的因素之一。
感染HP的人比正常人患胃癌的風險增加4-6倍,年齡越小,危險越大。
體檢報告顯示幽門螺旋桿菌高,如果是陽性,那么你就要注意了,幽門螺旋桿菌呈陽性的人,70%會發展成慢性活動性胃炎,10%表現為消化不良,15%~20%會發展成消化性潰瘍。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不一定有癥狀,很多人都是在渾然不覺的狀態下感染的。
有癥狀的人一般會表現為:口臭、胃痛、胃脹、胃反酸、想吐等。
建議有明顯癥狀的人,要重視調理身體,否則發展至后期,很難康復。
抑制幽門螺旋桿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少吃生食、不衛生飲食
被污染的水質中生長的動植物,如果不經高溫煮熟,直接生吃,那么附著在食物上的、尚未被高溫殺死的幽門螺旋桿菌會通過口腔進入人體。
二、使用公筷
幽門螺旋桿菌容易通過唾液傳播,聚餐如果不使用公筷,夾菜的筷子上攜帶的幽門螺旋桿菌將把食物污染,那么一桌人都有可能被傳染HP。
三、飯前便后洗手
洗手應著重清理手心、手背和指尖縫隙,不要給幽門螺桿菌纏上的機會。
四、喝些渭舒丁香茶
渭舒丁香茶特有的丁香油和丁香酚,能有效地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活性,從而達到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效果。要知道,一般的胃炎患者都含有幽門螺旋桿菌,而幽門螺旋桿菌的大量繁殖可能會誘發胃癌,因此抑制幽門螺旋桿菌很重要,每天沖泡3—5克渭舒丁香茶飲用對養胃十分有好處。
更多相關建議: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生活在胃里面的細菌,我們知道胃里面有胃酸,是一種強酸環境,這種環境里一般很難有微生物能存活。但幽門螺桿菌是一個例外,有兩個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發現了胃里面有幽門螺桿菌,而且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與人體的很多胃病如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都有明顯的相關性,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體檢報告說我幽門螺桿菌有點高,但我沒什么感覺,需要治療嗎?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更多相關建議: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導致胃部疾病的主要原因,像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熟知的胃潰瘍,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等胃病的發生都和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有著密切的關系。雖然說胃病的發生和幽門螺桿菌感染有密切的關系,但是并不是說在生活當中只要有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就一定會造成胃部疾病的發生,因為在1.輕微的幽門螺桿菌感染:多見于在體檢過程當中發現有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這部分人群自身并沒有什么明顯的癥狀出現,自我也不會有什么其他的感覺,如果在生活飲食上保持一個健康良好的習慣,幽門螺桿菌感染不會加重。對于這一部分的幽門螺桿菌感染人群,是沒有必要去通過服藥根除幽門螺桿菌的,也沒必要過度的擔心和憂慮,只需保持一個良好,健康的飲食習慣即可。2.中度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可有癥狀的出現,比如說腹脹,噯氣,胃部輕微的疼痛等等,在進行胃鏡檢查時可以發現胃黏膜有炎癥的存在,如果對于此時的幽門螺桿菌不進行藥物治療和飲食上的糾正,就很容易導致胃部發生更嚴重的疾病和更嚴重的癥狀出現。3.重度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會有明顯的癥狀的出現,且癥狀容易長期的反復出現,如腹部的疼痛,反酸,惡心,噯氣,腹脹,口臭等等。此時幽門螺桿菌感染多引發了胃部疾病的出現,尤其是像糜爛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需要通過聯合,規律的藥物治療,進行根除。
所以說,對于幽門螺桿菌感染,我們不能只是通過一方面的情況去做出判斷,而是應該通過體檢報告,自身癥狀,胃鏡情況等多方面來進行分析,然后再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律,按療程的治療。
我是專注科普健康知識的小克,期待您的點贊和評論,關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更多相關建議:
70%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為慢性活動性無癥狀感染者,什么叫活動性,意思是胃黏膜有炎癥反應,但沒有不舒服癥狀。到從遠期來看,10%會出現消化不良癥狀,10%-15%會發生消化性潰瘍,約1%可能發生胃惡性腫瘤!所以說,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百利而無害,成年人越早根除越好!
70%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為慢性活動性無癥狀感染者,什么叫活動性,意思是胃黏膜有炎癥反應,但沒有不舒服癥狀。到從遠期來看,10%會出現消化不良癥狀,10%-15%會發生消化性潰瘍,約1%可能發生胃惡性腫瘤!所以說,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百利而無害,成年人越早根除越好!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248, \"vposter\": \"http://p1.toutiaoimg.com/origin/tos-cn-p-0000/249dd6a706e9483daa0264b7871e979b\ \"thumb_width\": 1080, \"vid\": \"v02016db0000bqtsnk27u0rfe86s26mg\ \"vu\": \"v02016db0000bqtsnk27u0rfe86s26mg\ \"duration\": 19.2, \"thumb_url\": \"tos-cn-p-0000/249dd6a706e9483daa0264b7871e979b\ \"thumb_uri\": \"tos-cn-p-0000/249dd6a706e9483daa0264b7871e979b\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19.2, \"h\": 2248, \"w\": 1080}, \"ultra\": {\"duration\": 19.2, \"h\": 2248, \"w\": 1080}, \"normal\": {\"duration\": 19.2, \"h\": 2248, \"w\": 1080}}} --}
更多相關建議:
幽門螺桿菌簡稱HP,是一種存在于消化系統中的細菌,也是唯一能夠在胃酸環境下長期生存的細菌。它總是藏匿于人體的唾液、胃腸和糞便中,以“口腔——口腔”的形式,比如共用餐具、接吻,或“糞便——口腔”的形式傳播,比如便后不洗手就接觸食物等。幽門螺桿菌的危害復發性口腔潰瘍、牙周炎、口腔異味
幽門螺桿菌簡稱HP,是一種存在于消化系統中的細菌,也是唯一能夠在胃酸環境下長期生存的細菌。
它總是藏匿于人體的唾液、胃腸和糞便中,以“口腔——口腔”的形式,比如共用餐具、接吻,或“糞便——口腔”的形式傳播,比如便后不洗手就接觸食物等。
幽門螺桿菌的危害
復發性口腔潰瘍、牙周炎、口腔異味、消化不良、經常反酸、胃痛、缺鐵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等都是感染幽門螺桿菌后可能帶來的癥狀。幽門螺桿菌會破壞保護胃黏膜的黏液層,使胃黏膜受到胃酸的消化、腐蝕,進而引發慢性胃炎、腸胃潰瘍,長期不加以控制和治療就會演變為胃癌。
但并不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會得胃癌。
在所有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者當中,真正患上胃癌的人可能只有1%。胃癌是遺傳、飲食和細菌感染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防治幽門螺桿菌感染是預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因素。如果能及時發現并加強干預,后續可能引發的胃部炎癥都是可以避免的。
發現幽門螺桿菌是否需要根除?
幽門螺桿菌的存活能力很強,不經治療的自愈率基本為零,一般會被感染者終生攜帶。目前針對清除幽門螺桿菌已有“三聯療法”“四聯療法”等手段,但有的人在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后并沒有明顯癥狀,是不是也要進行根除治療呢?
對于已經確切存在與幽門螺桿菌相關疾病的患者,如MALT淋巴瘤、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等,或一級家屬(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中有胃癌病史的人,建議積極進行根除。
如果感染后并沒有明顯癥狀,可以考慮先從日常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上進行調理,提高免疫力,是否根除需要醫生和感染者根據具體情況來抉擇,不能擅自用藥!
除了感染后要在有確定適應證的情況下進行正規有效的根除治療以外,沒有明顯癥狀或是已經做過根除治療的人也都要注意日常的腸胃養護,避免重復感染和進一步的損傷。
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
“截斷”傳播路徑,防止病從口入
01認真做好清潔工作
餐前便后認真洗手,蔬菜、瓜果要洗凈或削皮后再食用。
情侶間接吻也會直接感染,因此在親熱前也要充分清潔口腔。
02實行分餐制
和家人、朋友在聚餐吃飯時最好實行分餐制,或用公筷、公勺等盛飯夾菜,盡量避免相互夾菜。
如果家庭成員中有人感染幽門螺桿菌,一定要進行分餐,并定期將餐具煮沸消毒。
03不吃生食或燙食
不吃生食、不吃太燙的食物,特別是火鍋、燒烤以及辛辣的食物。他們會刺激胃黏膜,降低胃的抵抗力,從而為幽門螺桿菌創造感染條件。
04定時體檢
定時做體檢,高危人群每2~3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50歲以下的成年人,建議每3年做一次胃鏡檢查;50歲以上的成年人,建議每2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日常養成好習慣,細菌來了也不怕
1. 養成健康規律的飲食習慣,避免饑一頓飽一頓。
2. 減少煙酒刺激。
3. 多吃有益于消化的食物,少食生冷辛辣,盡可能降低對胃黏膜的損傷。
4. 增強體質鍛煉,保證充足的睡眠,提高身體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