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密度脂蛋白是由我們肝臟合成的,或者是由極低密度脂蛋白轉化而來的。然后它與我們的膽固醇結合,就成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而我們平時說的查血脂,就有這一項!同時,目前研究認為與我們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最為關系密切的就是這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它的升高是我們動脈粥樣硬化
低密度脂蛋白是由我們肝臟合成的,或者是由極低密度脂蛋白轉化而來的。然后它與我們的膽固醇結合,就成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而我們平時說的查血脂,就有這一項!
同時,目前研究認為與我們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最為關系密切的就是這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它的升高是我們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簡單來講,那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越高,那么說明我們動脈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就越大,而動脈粥樣硬化風險越大,那么血管就越容易發生“堵塞”,因為血管壁呈“粥樣的”血管肯定是要比光滑的血管要變得更加“塞牙”的,我想這點大家還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但是我們說“低密度脂蛋白”高了,是不是就一定代表“血管”已經堵了?能不能通過查血脂,就能看出我們血管堵塞情況?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什么是血脂?何為血脂異常?
血脂實際上是我們血漿當中中性脂肪和類脂的總稱,而不是大家想象的那個樣子,平時抽血查的血脂4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就是我們實際上在體內所有的血脂,血脂還是包括有磷脂、糖脂、類固醇等等。
而我們說低密度脂蛋白也不是一個最后直接影響血脂水平的物質,為啥?
因為我們血脂本身是不溶于水的,它要被運輸被利用,必須要與我們的載脂蛋白,而這個低密度脂蛋白實際上就是由這種載脂蛋白和膽固醇、甘油三酯等組成的球形大分子復合物,是我們血漿脂蛋白的一種,其他的還有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中間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而這些不同的脂蛋白由于其組成、理化特征、來源等不同,在我們體內承擔著完全不同的生理功能。
而正好,這個低密度脂蛋白(LDL),就是負責轉運我們人體肝臟內膽固醇到外周組織,介導膽固醇的攝取和利用的,因此只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那么就會導致更多的膽固醇從我們的肝臟往外周血液、組織當中,也就更容易引起我們動脈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因為低密度脂蛋白(LDL)分為LDL?和LDL?兩種,而其中LDL?因為小而且致密,所以更容易進入到我們的血管壁,也就有更強的致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而最后,大家其實也可以發現,實際上我們抽血查的血脂4項,查的都不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啥的,而是結合了我們的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而這才是實際上真正作用到我們血管壁的物質!
那么我們說正常情況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正常值是要<3.4mmol/L,當然在2.6mmol/L以下更為理想,但是也不是說只要超過3.4,就說我們的血脂異常,就需要吃降脂藥物的!
根據《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改版)》關于異常分層標準,我們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3.4—4.09mmol/L定義為邊緣升高,只有≥4.1mmol,我們才說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而且如果你是第一次檢查血脂異常,我們醫生通常不會立馬給您開具降血脂藥物,而是會要求你2-4周內復查,如果仍為異常,才確立診斷為血脂異常,開始考慮降血脂藥物降脂!
了解了血脂以后,我們再來說說這血脂與動脈粥樣硬化到底是一個怎么樣的關系?“低密度蛋白”高了,是不是血管已經堵了?
關于人為什么會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有很多的學說,但目前也沒有統一哪一個更為準確。但是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通過受損的內皮進入到我們的管壁內膜,加重我們血管內皮損傷,而內皮細胞在氧化修飾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作用下會轉變為泡沫細胞,形成我們最早的粥樣硬化病變脂質條紋。
而這種動脈粥樣硬化主要累及我們血液循環內的彈力型大中型動脈,其中以冠狀動脈和腦動脈最多,尸體各動脈,腎動脈和腸系膜,動脈,四肢,下肢多于上肢,而我們的肺循環動脈很少見到有這種動脈粥樣硬化的受累。給大家聽到的動脈粥樣硬化,經常指的是我們的冠狀動脈,還有就是我們的腦動脈,也就是大家會經常聽到的兩個疾病,一個是冠心病,一個是腦梗。
正常我們的血管壁由內膜、中膜和外膜三層結構組成,當動脈發生粥樣硬化的時候,會相繼出現脂質點和條紋、粥樣和纖維粥樣斑塊以及復合病變三種類型的變化。
就是說動脈粥樣硬化并不是一上來就是出現斑塊的,而是從點到條然后到斑塊的,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其細分可以分為6型。
Ⅰ型,脂質點,大家可以看到動脈內膜出現小黃點;
Ⅱ型,脂質條紋,這時候看到的就是一條脂質條紋在我們的血管壁上;
Ⅲ型,斑塊前期,這時候會在我們動脈內膜和中膜平滑肌層之間看到有脂核;
Ⅳ型,粥樣斑塊,這時候脂質已經聚集比較多了,血管壁內膜結構也已經被破壞,動脈壁可以看到變形;
Ⅴ型,纖維動脈粥樣硬化,這才是我們平時說的動脈粥樣硬化最為特征性的病變,可以看到有白色的斑塊,像我們的動脈腔內突出,引起動脈腔的狹窄。
Ⅵ型,復合病變,這時候的病變已經非常嚴重了,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纖維斑塊的出血,壞死,潰瘍破潰后讓物質進入我們的血液當中,形成血栓,堵塞我們的血管。
大家可以發現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會引起我們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升高,而且也確實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和發展,但它并不是一下子就會引起我們動脈的堵塞,開始更多的的造成狹窄,然后才是慢慢發展到一定病變的時候引起血管堵塞!
因此,我們在抽血檢查發現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時候,一定就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了,避免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
當然我們說動脈粥樣硬化,除了要關注我們的血脂以外,我們還要注意我們的血壓會不會有高血壓、看我們的血糖會不會有糖尿病、還要關注自己體重,看會不會肥胖等等,因為這些都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堵塞的主要危險因素,因素越多,疾病發展越快!
關于低密度脂蛋白,大家如果還有什么疑問,可以下方留言,我堅持用大家看得懂的文字,最原始的碼字方式給您帶來最好、最全面、最實用的健康科普。如果你覺得不錯,可以關注“醫學小偵探”并轉發喲,讓身邊更多的人受益!
更多相關建議:
如果大家對血脂指標有一定的了解,或者經常看關于高血脂的科普文章的話,低密度脂蛋白這個詞一定不會陌生,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對身體到底有何危害,是不是就說明血管已經堵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這方面的話題。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檢查的最重要指標在血脂檢查的各項指標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是最
如果大家對血脂指標有一定的了解,或者經常看關于高血脂的科普文章的話,低密度脂蛋白這個詞一定不會陌生,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對身體到底有何危害,是不是就說明血管已經堵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這方面的話題。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檢查的最重要指標
在血脂檢查的各項指標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是最值得關注的指標,沒有之一。
叫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還是低密度脂蛋白,其實叫什么不是特別重要,血液中的脂質成分,都需要通過與脂蛋白結合才能夠在血液中均勻分布,并且為身體有效提供營養。而在各種脂蛋白中,低密度脂蛋白結合的脂質,我們稱之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這個指標是血脂成分的最終代謝產物,也是占總血脂成分比例最高的一個血脂成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一般占總膽固醇的60%以上,是輸送脂質營養為全身的細胞提供脂質,促進細胞膜形成的重要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之所以重要,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最重要風險因素,這個值的升高,一方面會促進血管壁內皮形成炎性損傷,另一方面,也是脂質在血管壁內膜下方形成沉積的主要因素。當低密度脂蛋白過度升高時,血液中過多的脂質,就會在血管壁內膜下方沉積,經過一系列的氧化過程后,被氧化的脂質就是形成動脈粥樣硬化脂質核心的基礎,因此,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是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重要因子,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也是控制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重要靶點,值得我們重點關注。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就是血管堵了嗎?
這樣的說法并不準確合理。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只是代表我們的血脂指標出現了異常,有了出現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堵塞的病理基礎,但并不代表血管就一定已經堵了。我們的血管如果發生堵塞,必定會引起相關部位的供血不足,比如冠狀動脈血管堵塞,會引起心肌供血不足,腦血管堵塞,就會引起腦供血問題,這些問題,多數情況下,都是以動脈粥樣硬化為基礎,逐漸發展產生,在一定誘因下最終出現斑塊破裂,引發凝血物質聚集才引起的,而并不僅僅是發現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超標了,就代表血管已經堵了,這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但并沒有直接關系。
低密度脂蛋白超標,應該怎么辦?
低密度脂蛋白超標,首先應該做的是不吃肥肉了?還是趕緊吃他汀,其實都不是。
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超標,我們首先應該做的,是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評估。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達標水一般是3.4mmol/L以下,如果超過這個水平,就算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情況,一般說來,如果這個值超過了4.9,不需要其他因素的風險評估,就屬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風險了,而如果超過3.4,而未超過4.9,則需要綜合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來評估,比如血脂超過3.4而未超過4.9,但并發有糖尿病問題,年齡超過45歲,就也可以評估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風險,除了糖尿病以外,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因素還有高血壓、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吸煙、肥胖,年齡,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多個方面,通常專業的醫生都可以結合實際情況,評估您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經過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不同的人群會有不同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分層,而結合不同的風險分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控制達標目標也各有不同,這樣一種分層管理的概念大家一定要建立和明白,才能夠更好的更有效的控制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一般說來,已有心血管疾病問題的朋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控制目標為1.8以下,而無心血管疾病,但屬于高危風險的情況,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控制目標為2.6以下,而無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風險屬于中低危的情況,則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3.4以下即可。
有了控制目標以后,就應該結合自己的目標,來制定屬于自己的血脂控制方案。如果是中低危風險的,血脂輕度升高的情況,可以考慮先不用藥,通過清淡飲食,加強運動,戒煙限酒,避免熬夜等健康生活方式的調理干預來控制好血脂問題,而如果是高危或極高危風險的,而血脂指標通過生活調理又無法有效降低的,則建議加用藥物來加強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控制,目前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最主流藥物還是各種他汀類藥物,除了他汀類藥物以外,依折麥布,普羅布考,以及新型的PCSK9抑制劑等藥物,也都是可以選用的藥物,可以結合實際情況來選擇單藥或聯合用藥,加強血脂的達標控制。
總而言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并不意味著血管就已經堵了,如果能夠盡早地發現,及時地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還能夠有效的預防和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減少出現心梗腦梗的發生幾率,因此,發現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先別慌,做好風險評估,制定控制目標,針對控制目標,合理控制血脂,才是最重要的。
更多相關建議:
“低密度蛋白”高了,是不是血管已經堵了?這些年即使是普通大眾也有了更多的健康知識,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下,很多人現在都知道血脂譜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是一個“壞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越高,血管越容易堵塞,這已經成了人盡皆知的事情。但是,能不能說“低密度蛋白高了,是不是血管已經堵了”呢?我
“低密度蛋白”高了,是不是血管已經堵了?
這些年即使是普通大眾也有了更多的健康知識,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下,很多人現在都知道血脂譜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是一個“壞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越高,血管越容易堵塞,這已經成了人盡皆知的事情。但是,能不能說“低密度蛋白高了,是不是血管已經堵了”呢?我個人覺得這樣說還是不合適的。為什么呢?原因如下:
首先,低密度脂蛋白只是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形成的因素之一,雖然它的作用很大,但還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還涉及到血壓、血糖、炎癥、生活習慣、吸煙、飲酒等多種因素,所以只是低密度脂蛋白一個指標高了,不足以就說患者血管堵塞了。充其量只能說這種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人發生血管堵塞的機率比較大。
其次,血管的堵塞分為不同程度,比如說血管狹窄30%、50%、70%、95%、100%等不同的嚴重程度。如果只是低密度脂蛋白高,就說血管堵了,那指的是狹窄堵塞多少程度呢?難道低密度脂蛋白一旦升高,就會100%完全閉塞嗎?很顯然,這是不合理的說法。
最后,張大夫還是想跟大家說清楚的是,對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朋友來說,一定要綜合分析具體病情。第一,不是說低密度脂蛋白一升高,血管就完全堵塞了。第二,也不是低密度脂蛋白一升高,就必須吃他汀降脂藥。具體到每個人都要看具體情況,不能一概而論。最好還是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專業的治療。
更多相關建議:
感謝邀請。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膽固醇里的一項指標,另外還有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它們同屬于血脂中的指標。一般來說低密度脂蛋白的數量在1.56~5.76mmol/L,高密度脂蛋白在0.78~2.2mmol/L,如果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話需要引起重視,因為研究發現低密
感謝邀請。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膽固醇里的一項指標,另外還有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它們同屬于血脂中的指標。一般來說低密度脂蛋白的數量在1.56~5.76mmol/L,高密度脂蛋白在0.78~2.2mmol/L,如果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話需要引起重視,因為研究發現低密度脂蛋白的數量和冠心病的發病幾率成正相關,低密度脂蛋白數量的增多意味著可能會更容易引起血管壁堆積纖維蛋白、脂蛋白,誘發動脈粥樣硬化,血栓,雖然血管不一定堵死,但如果維持這樣的情況,血管就更容易堵塞。
低密度脂蛋白被稱為“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會讓血液中的膽固醇不斷循環,增加血液中膽固醇濃度,若低密度脂蛋白數量過多,則可能會導致血液中膽固醇偏高而誘發高膽固醇血癥;低密度脂蛋白或極低密度脂蛋白會大量堆積在血管壁上,阻塞血管,長期下來誘發粥樣硬化,增加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幾率。 相對來說,高密度脂蛋白剛好就相反,它有個美稱“血管清道夫”,它有助清楚附著在血管壁的脂蛋白,并加速膽固醇往肝臟的代謝速度,有助降低血清膽固醇濃度,平穩血脂。其實理論上來說,低密度脂蛋白的效果也不可忽略,高低密度脂蛋白應當維持相對穩定,我們的血脂才是更健康的范圍,但往往低密度脂蛋白的偏高比高密度脂蛋白偏高更糟糕,因為它會加劇心腦血管疾病的惡化。 那么如何才能改善低密度脂蛋白偏高?
這和幾方面的因素有關,一是遺傳因素,二是飲食習慣,三是運動習慣,很多朋友可能一查有高血脂,但自己明明又不胖,日常飲食又沒亂來,這種一般就是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如果家人親戚也有這樣的情況,這和遺傳很有關聯,這部分朋友更應當注意加強運動、調理飲食。研究發現,保持合理的體重、堅持鍛煉都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數量,有助排擠低密度脂蛋白,調理血清膽固醇,達到平衡膽固醇的效果,而久坐久躺則會讓低密度脂蛋白增加;另外,飲食上除了不過多攝入高油高脂食物外,還應當注意不攝入高糖食物,糖類的過多攝入也會影響血脂,因為糖分可轉化為脂肪;另外注意避免油炸類、加工類食物的攝入,這類食物不僅因為加工讓食物損失了大量營養價值,而且添加劑較多、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酸含量較高,這些成分都是影響血脂的因素,特別是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攝入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數量,讓血脂越來越糟糕。
更多相關建議:
血脂化驗單上,有向上的箭頭,也有向下的箭頭,這都說明什么呢?哪些數據比較重要呢?血脂化驗單中4個重要數據1、總膽固醇(TC)血液中脂蛋白所含膽固醇的總和稱之為總膽固醇。TC并非固定數值,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相應升高(70歲以上的老年人則會隨年齡增加而降低)。TC合適的水平一般應該 血脂化驗單上,有向上的箭頭,也有向下的箭頭,這都說明什么呢?哪些數據比較重要呢?
血脂化驗單中4個重要數據
1、總膽固醇(TC)
血液中脂蛋白所含膽固醇的總和稱之為總膽固醇。
TC并非固定數值,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相應升高(70歲以上的老年人則會隨年齡增加而降低)。
TC合適的水平一般應該 <5.2mmol/L。
2、甘油三酯 (TG)
甘油三酯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一種脂類。用動物肉來作比較的話,甘油三酯好比其中的肥膘部分。
TG大都從飲食中獲得。甘油三酯的正常值一般在0.56~1.7mmol/L。
甘油三酯過高,冠心病的危險性會增加。當它重度升高時,可伴發急性胰腺炎。
3、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
大家可以將它看成一種“壞膽固醇”, LDL-C值越高,脂質在血管壁沉積的速度就越快。久而久之,血管內皮就有了粥樣斑塊,造成動脈硬化,動脈狹窄,血管堵塞。冠心病、腦梗塞都是這樣來的。
所以某種意義上LDL越少越好。對于一般健康人群,需要把LDL-C控制在3.4mmol/L以下,而對于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控制的目標還要更為嚴格。
4、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HDL-C就像個清道夫,穿透動脈內膜將沉積的膽固醇清除后運送出血管壁,并修復血管內皮破損細胞以恢復血管彈性。HDL是 “好膽固醇”。
一般HDL-C的合適水平應該 >1.04mmol/L。HDL值如果過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其中,LDL-C“壞”膽固醇升高危害最大,是血脂檢查的重要參考指標。它會在血管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斑塊不斷增大,使動脈逐漸狹窄甚至阻塞,就會引起心絞痛、心肌缺血等病。
如果這些斑塊突然破裂脫落,更會迅速堵塞血管,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儼然一枚枚埋在人們體內的“不定時炸彈”。
1、失眠頭痛
當自身的腦部血管、頸部血管堵塞時,就會引起持續性頭痛,造成失眠,難以入睡的癥狀。
這種頭痛,可以用“頭疼欲裂”來形容,尤其是晚上八點,更是血壓高峰期,這種頭痛更為明顯。
2、單側流口水
睡覺流口水,是生活中很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一直單側流口水,除了要警惕口腔疾病以外,就要警惕是腦血管堵塞了。單側流口水,口角歪斜、眼睛閉合不嚴等癥狀,都是腦部血管堵塞的癥狀,一定要警惕起來。
3、腿腳發麻腫脹
健康的血液流通身體,而腿腳作為身體的末端,是最后接受血液的滋養。自身血管堵塞,或產生下肢靜脈血栓時,會導致腿腳冰涼、疼痛,腫脹。
靜脈血栓發生后,手腳會出現供血不足,容易導致手腳營養不足,從而導致發麻及腫脹,在夜間更為明顯。
4、小腿粗細不一
正常情況,雙腿粗細,應該一致。
一旦,小腿部位,一條腿粗,一條腿細,要高度警惕靜脈血栓。
此時,很有可能是,較粗的一側,已經形成了靜脈血栓。
當血栓形成,導致血液如法流過,不能及時回到心臟,壓力就會導致體液擴散到腿部組織。
以此,導致了腿部明顯變粗,此時,患肢局部,還可能產生持續性疼痛,或者伴有皮色泛紅,皮溫較高等。
改善血脂,多食三菜
1、秋蘇籽油拌酸奶
秋蘇籽油,含有的α-亞麻酸,是目前人體內最為缺乏的脂肪酸。
中國營養學會2013年版,推薦α-亞麻酸,每日攝取量,1600-1800毫克。α-亞麻酸可以根據人體需求代謝成DHA和EPA。EPA被稱為“血液清道夫”,可降低人體內LDL-C壞膽固醇的含量,降低血栓、血脂的凝結幾率。適當補充α-亞麻酸,可軟化血管,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少脂質沉積及改善纖溶功能。并且,可以清除血液垃圾,降低血液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膽固醇,增加血管通透性,幫助清除對心血管有害的物質,保護心血管系統的健康。植物油的食用,最好搭配吃,平衡內體脂肪酸,改善血管、血脂健康。
2、炒青椒
青椒,營養豐富,是增強血管壁彈性非常重要的食物。
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類黃酮,可是軟化血管,增強血管彈性。青椒的綠色部分,來自葉綠素,葉綠素,能防止腸內吸收多余的膽固醇,能積極的降膽固醇排出體外,從而達到凈化血液的效果,改善血脂之效。所以,生活中,多吃點青椒,也有助于血脂健康。
3、黑木耳拌洋蔥
黑木耳,營養豐富,被稱之為 \" 素中之葷 \",能抗血凝、抗血栓、降血脂,黑木耳的作用降低血粘,軟化血管,使血液流動動暢,減少心血管病發生。
洋蔥,含二烯丙基二硫化合物,能增加纖維蛋白溶酶活性,促進血凝溶解,又能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洋蔥還含有前列腺素A,具有擴張動脈、增加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所以,多用洋蔥拌木耳,有助于改善血脂,有益心血管健康。
改善血脂,做好四件事
1、快走
快走有助于降血脂,是改善血脂的最佳運動形式。英國的研究人員就曾經證實,在飽餐之前,通過短時間的快速行走,可以有效消除人體內的多余血脂。
餐前快步行走,所消耗的能量,大部分是存在于血液中的脂肪,并可動用體內儲存的部分脂肪,以及臟器中的脂肪。這對于減緩,和逆轉,高血脂,所致的危害,有著很大好處。
2、戒煙
吸煙,對于血脂健康,十分不利。
吸煙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通常比不吸煙者高10%-15%。并且,吸煙還會損害血管內皮,甚至導致血管鈣化,嚴重損害血管健康。所以,想要改善血脂健康,一定要注意,少抽煙,能戒煙,才是最好。
3、不熬夜
多休息,盡量不要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
對于高血脂者來說,長期熬夜、睡眠不足,更會加重病情,導致脂肪代謝障礙,不僅會升高血脂,長此以往,還會增加患上冠心病的幾率。但同樣要謹記,血脂高,并不是睡得時間越長越好。
每晚保證7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為宜,不要超過9小時。
4、多喝水血脂高,會導致血液流速變慢,容易導致血液粘稠,進而形成血栓。白開水,是血液最好的稀釋劑。充足的飲水,可加快血液的代謝,使有毒物質盡快排出體外,讓血液保持良好的流動性,有助于身體健康。所以,日常生活中,多喝水,幫助防止血粘稠,有益血脂健康。
更多相關建議:
血管堵了,主要指的是發生動脈粥樣硬化,也就是斑塊的產生使動脈血管變得狹窄。低密度脂蛋白屬于膽固醇的一種,是目前最明確的導致斑塊的危險因素。但是,不能說低密度脂蛋白高了,血管就已經堵掉了,只能說低密度脂蛋白高了,血管堵掉的可能性大了很多。低密度脂蛋白介紹低密度脂蛋白是膽固醇的一種,
血管堵了,主要指的是發生動脈粥樣硬化,也就是斑塊的產生使動脈血管變得狹窄。低密度脂蛋白屬于膽固醇的一種,是目前最明確的導致斑塊的危險因素。但是,不能說低密度脂蛋白高了,血管就已經堵掉了,只能說低密度脂蛋白高了,血管堵掉的可能性大了很多。
低密度脂蛋白介紹
低密度脂蛋白是膽固醇的一種,對于健康人來說,3.4mmol/L以下算是正常水平(mmol/L是單位,不需要管它,就好像1個人,個就是單位),最理想水平是2.6mmol/L以下。
- 低密度脂蛋白是導致斑塊發生、變大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在高血壓等危險因素的作用下,血管內皮受到損傷,低密度脂蛋白趁機進入血管壁內,倍修飾成氧化型的低密度脂蛋白,然后倍巨噬細胞吞噬,變成泡沫細胞,泡沫細胞不斷的增多、融合,逐漸形成了斑塊。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了怎么辦?要不要吃藥?
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危害是產生斑塊,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腦梗死、頸動脈斑塊等。低密度脂蛋白高了怎么治療,主要看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險程度怎么樣?不同的危險程度,不同的治療手段。
1、極高危組
- 極高危組的主要是指那些已經得了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人。比如已經得了冠心病或者腦梗死或者頸動脈超聲發現已經有斑塊產生了。這些人都屬于極高危的人群。
- 極高危人群自然是需要藥物治療的,而且低密度脂蛋白的目標值已經不僅僅是3.4mmol/L或者2.6mmol/L,而是應該至少降到1.8mmol/L以下,甚至降到1.4mmol/L以下。
2、有以下情況的屬于高危組
- 低密度脂蛋白≥4.9mmol/L或者總膽固醇(TC)≥7.2mmol/L
- 有糖尿病而且年齡在40歲以上,低密度脂蛋白在1.8mmol/L-4.9mmol/L之間或者總膽固醇在3.1mmol/L-7.2mmol/L之間。
- 低密度脂蛋白在3.4以上或者總膽固醇5.2以上,伴有高血壓,而且有2個以上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包括吸煙,年齡(男性>45歲,女性>55歲),HDL<1.0mmol/L)
高危組患者,也需要使用藥物治療,至少要將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mmol/L以下,最好達到1.8mmol/L以下。
以上屬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極高危和高危組,需要認真對待,使用降膽固醇藥物。沒有達到上述要求的,可以通過運動、飲食控制、減肥等方式來達到控制低密度脂蛋白的目標。
降膽固醇藥物有哪些?
目前主流的降膽固醇藥物有三種:他汀類藥物、膽固醇吸收抑制劑、PCSK9抑制劑。
1、他汀類藥物
- 他汀類藥物是降膽固醇最常用藥物,常用的他汀主要有以下幾種: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還有中成藥血脂康、脂必泰也具有降膽固醇的作用。
- 他汀主要作用機理是抑制膽固醇的合成。人體膽固醇合成主要是在夜里,因此他汀類藥物通常要求睡前服用。我們亞洲人由于體質的原因,他汀類藥物主要是采用中等強度來治療,強度太大,容易導致肝功能受損。中等強度的他汀可以降低25%-50%的LDL。除了降低膽固醇,他汀還能夠降低甘油三酯的7%-30%,升高HDL5%-15%。
- 中等強度的他汀有:阿托伐他汀 10-20mg;瑞舒伐他汀5-10mg;氟伐他汀80mg,匹伐他汀2-4mg;洛伐他汀40mg,辛伐他汀20-40mg;普伐他汀40mg;血脂康1.2g。
- 服用他汀要注意他汀的不良反應,剛開始服用的時候,可以1個月以后,抽血查肝功能(主要看ALT)、CK指標。如果吃藥過程中有不舒服的,可以隨時去查。如果沒問題,以后每半年查一次。
- ALT升高3倍以上,CK升高5倍以上,則需要停藥。
2、膽固醇吸收抑制劑
- 最常用的是依折麥布,主要作用是抑制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這個藥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聯合他汀使用。有些患者使用他汀以后,低密度依然無法達標,可以加用依折麥布。加用依折麥布之后,低密度脂蛋白可以在他汀的基礎上再降低18%。
3、PCSK9抑制劑
- PCSK9抑制劑是比較新的降膽固醇藥物,降膽固醇效果很好,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50%-70%。但是因為是新藥,一方面不容易買到,另一方面,比較貴。
總結:
-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了,并不意味著血管已經堵掉了,只能說明血管堵塞的可能變大。當然也有可能血管已經產生斑塊,只是狹窄的還不是很嚴重,目前還沒有產生癥狀。
- 對于這種情況,要認真對待。積極改善飲食,控制體重、戒煙戒酒,干預高血壓、糖尿病等危險因素,將低密度脂蛋白降到合適的范圍。
更多相關建議:
低密度膽固醇升高是血栓形成重要因素之一,并不是這項指標高了就一定堵了,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必然條件,低密度膽固醇高了,必須引起你注意了。引起低密度膽固醇高的原因大致如下:1、首先是飲食不合理,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是導致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的原因之一。一些肉類,比如豬肉,牛肉,全脂
低密度膽固醇升高是血栓形成重要因素之一,并不是這項指標高了就一定堵了,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必然條件,低密度膽固醇高了,必須引起你注意了。
引起低密度膽固醇高的原因大致如下:
1、首先是飲食不合理,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是導致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的原因之一。一些肉類,比如豬肉,牛肉,全脂牛奶等都是飽和脂肪酸的豐富來源,而加工的油炸食品則含有比較高的反式脂肪酸。如果經常吃一些油炸的食品則容易導致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增加,就會導致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指數偏高。
2、其次是運動少。如果人們經常不運動,或者是比較肥胖。那么體內就會有很多的熱量,當人們身體得到的熱量高于實際所需要的熱量時,就會把多余的熱量變成脂肪,從而引起甘油三酯偏高。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控制飲食,經常運動。
3、再次精神壓力過大也會導致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很多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吃一些含有大量脂肪內的食物,而且還會吸煙喝酒。雖然這樣似乎可以緩解情緒,但會導致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
請咨詢醫生,必要時藥物治療!
更多相關建議:
大多數情況下,大家通常稱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種壞“膽固醇”。覺得低密度脂蛋白高了,就一定會造成血管堵塞引起冠心病、腦卒中和外周動脈病等致死致殘的嚴重性疾病。其實并不是這樣,因為低密度脂蛋白本身是人體的一種正常的脂蛋白,只有當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得不到改善的情況之下,才會對血管內膜造成不好
大多數情況下,大家通常稱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種壞“膽固醇”。覺得低密度脂蛋白高了,就一定會造成血管堵塞引起冠心病、腦卒中和外周動脈病等致死致殘的嚴重性疾病。其實并不是這樣,因為低密度脂蛋白本身是人體的一種正常的脂蛋白,只有當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得不到改善的情況之下,才會對血管內膜造成不好的影響,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因此,沒有必要因此過度擔心和恐懼。
那么什么是低密度脂蛋白呢?有哪些作用與危害
- 首先低密度脂蛋白是我們化驗血脂中的一項指標,它是由肝臟天然產生的脂肪狀物質,主要是為了幫助肝臟脂肪代謝運輸膽固醇,起到搬運工的作用,并且低密度脂蛋白可以將膽固醇帶到動脈。如果平時我們飲食不合理,運動少、肥胖,精神壓力過大,心情郁悶等原因造成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過高時,則會使膽固醇在動脈壁上積聚,造成血液流動受限,低密度脂蛋白并不能直接反應堵塞血管,而是同高血糖、吸煙、高血壓等因素共同作用加速血管內皮損傷,使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結果會使動脈硬化的速度比正常人快。
- 而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不穩定血栓斑塊容易脫落阻塞血管,所以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在一定程度上與血管堵沒堵并沒有直接的聯系。盡管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確實不是什么好事情,但是以目前的醫學條件,是無法從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來判斷血管是否堵塞。
-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并不能完全反映血管堵塞的問題,如果是血管堵住了,我們往往會出現一些相應的癥狀,比如冠狀動脈堵塞,可能會出現心悸、心慌、胸痛等癥狀;大腦動脈堵塞,則會出現與腦梗死相應的頭疼、肢體活動障礙等問題。這個時候還需要我們通過一些必要的輔助檢查,比如頸動脈彩超、頭顱CT、冠狀動脈造影等等來明確是否有血管阻塞。
發現低密度脂蛋白高該如何做呢
- 因此,如果我們在體檢中發現自己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了,也無需太過于擔心,只要用著積極的心態應對就可以了。在此提供一些小建議,比如在日常生活之中,保持良好的飲食、睡眠等習慣,首當其沖的就是戒除吸煙、飲酒的習慣。我們還可以多攝入各種水果、蔬菜、全谷類、瘦豬肉和瘦紅肉,并多以魚類,燕麥、堅果類、菜豆、蘋果、梨和亞麻膳食纖維,飲食清淡、營養。進行一些運動,建議每天至少鍛煉30分鐘,比如散步、游泳或騎自行車都是不錯的選擇。
- 如果改變生活方式還能夠明顯改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情況,我們可能需要一種或多種藥物,例如:他汀類藥物可幫助我們的肝臟清除膽固醇,比如洛伐他汀等。不過使用這些藥物,一定是在醫生指導的基礎才可使用。最后就是接受治療或是通過家庭療法治療的人群,一定要定期檢查膽固醇水平以及肝功能,及時就醫。
更多相關建議:
在我們做血脂檢查時,醫生往往比較關心低密度脂蛋白這一個項目,如果這個項目的數值升高了,那么醫生總會告誡我們要注意身體健康了,有可能引起心腦血管疾病。那么,這個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了,是不是代表血管已經堵了呢?下面,窩就跟大家說一說它們之間的關系。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個低密度脂蛋白
在我們做血脂檢查時,醫生往往比較關心低密度脂蛋白這一個項目,如果這個項目的數值升高了,那么醫生總會告誡我們要注意身體健康了,有可能引起心腦血管疾病。那么,這個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了,是不是代表血管已經堵了呢?下面,窩就跟大家說一說它們之間的關系。
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個低密度脂蛋白
做過血脂檢查的朋友如果有留意檢查化驗單的話,那么在化驗單上我們往往可以看到甘油三酯、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這幾個項目。
而這個低密度脂蛋白又被我們稱為“壞膽固醇”,這是因為這個低密度脂蛋白是我們血漿中主要的膽固醇轉運脂蛋白,它的作用就是把膽固醇運輸到全身各處細胞,運輸到肝臟合成膽酸。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體內的一些巨噬細胞就會與低密度脂蛋白相勾結,這樣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膽固醇就會被巨噬細胞吸收,這就造成膽固醇可以停留在細胞內,從而變成了“泡沫”細胞,而這些“泡沫”細胞就會在動脈血管壁慢慢沉積起來,經過一系列的氧化過程后,就會使動脈血管逐漸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所以說,它就是一個壞蛋,將原本充滿彈性的血管慢慢變硬,出現斑塊。
因此,如果低密度脂蛋白過高的話,那么就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使人容易患上冠心病,可以說,血漿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升高是冠狀動脈疾病和其他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危險因素。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不是代表血管堵了呢?
從上面介紹了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我們就可以知道,這個低密度脂蛋白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它的值越高,就越容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慢慢變大時,就可能會造成血管的堵塞。
雖然說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是并不是說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血管就堵了。生活中還有一些傳統的危險因素,比如年齡、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吸煙、飲酒、肥胖、家族史等都會影響到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逐漸增大,影響到血液流動,甚至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時,這才算是血管堵了。
因此,通俗點來講,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最多算是造成血管堵塞的一個基礎罷了,并不可以說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就代表血管堵了。只是因為這個基礎造成了動脈出現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之后再在其他病理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血管的堵塞,再出現心腦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腦梗死、心肌梗死等。
那么,當發現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時,如何避免日后出現血管堵塞呢?
這個最重要的就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盡量降低低密度脂蛋的含量,讓它恢復到正常的水平。
這就需要在生活中嚴格控制膽固醇的攝入,特別是要控制動物肝臟及其它內臟的攝入量,少吃動物肝臟、內臟,少吃油膩、過甜的食物,少吃動物油脂等;可以多點進食優質蛋白,比如魚類、大豆等,多吃蔬菜水果等,補充充足的維生素以及膳食纖維;最后還要適當的參加體育運動,控制體重,避免肥胖。
作者寄語:很高興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關知識,我是左撇子說醫,每天用簡單的語言為你科普專業的醫學知識,碼字不易,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就幫我點個贊!如仍有疑問,可以評論區留言,歡迎大家關注、轉發,謝謝大家支持!
更多相關建議:
相信題主這里所說的“低密度蛋白”,應該指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這項血脂檢查指標,其在檢查單上的英文簡寫是LDL-C,大家很容易在體檢或血脂檢查的報告單里找到這個項目。LDL-C被認為是一種對血管有害的“壞膽固醇”,它是膽固醇當中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發生和發展的關鍵成分。因此
LDL-C被認為是一種對血管有害的“壞膽固醇”,它是膽固醇當中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發生和發展的關鍵成分。因此,LDL-C水平的升高,往往提示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風險增高了。盡管,有不少的人在發現LDL-C升高的同時,身體內就已經有血管發生了狹窄甚至堵塞;但是,僅僅發現LDL-C升高,這并不意味著就一定有血管堵塞了!血管到底有沒有堵塞,在醫學上,并不是通過看LDL-C的水平來判斷的,而往往需要通過醫學影像學的評估。
如何理解“血管堵了”?
所謂“血管堵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認為血管只要是內徑變狹窄了,這就叫做“堵了”;而有的人認為只有出現血流的完全中斷,才叫做“堵了”。事實上,這兩種情況在醫學上還是存在明顯差異的:
- 血管變狹窄了:最常見的情況就是,由于LDL-C長期升高,日積月累,逐漸在動脈血管內膜上長出了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這種斑塊會向血管管腔內突出,造成血管變狹窄。狹窄的血管會讓其下游組織的供血減少,進而出現一系列的慢性缺血缺氧性疾病。最常見的例子包括,冠狀動脈的狹窄導致冠心病、腦動脈的狹窄導致慢性腦缺血、下肢動脈的狹窄導致間歇性跛行等;
- 血管堵死了:一般,這都是在血管中已經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基礎之上,不穩定的斑塊發生了破裂,導致其表面大量聚集血小板,而血小板聚集后形成的急性血栓將狹窄的血管通道給完全堵死。血管堵死以后,往往會出現下游供血組織的急性壞死,最常見的例子包括,冠狀動脈的堵死導致急性心肌梗死、腦動脈的堵死導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中風)等。
所以,如果僅僅只是體檢發現LDL-C的水平升高,但并沒有慢性缺血性疾病的各種臨床表現,那一般來說,至少身體中的主要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等)應該還不至于存在非常明顯的狹窄。
如何判斷血管堵了
在醫學上,最能確定血管堵沒堵的辦法,就是通過醫學影像學檢查來直接對血管進行觀察,看看血管是不是狹窄或是完全堵塞了。
能夠用于觀察血管的影像學檢查技術有很多,包括,彩色多普勒超聲、CT、磁共振以及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由于血管遍布于全身,我們如果想通過一次檢查把全身所有的動脈血管都給看一遍,往往是很難,且沒有必要的,因此,對于血管的檢查一般會根據風險預估水平,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
對于沒有明顯的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因素,且沒有動脈粥樣硬化癥狀的人群,常規體檢當中采取的是用低成本、便利的檢查方法來對血管進行“抽查”的策略,這就是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頸動脈是位于體表的較大的動脈,如果體內存在動脈粥樣硬化的致病因素,往往頸動脈會容易出現斑塊形成、內膜增厚、狹窄等表現,而通過體表超聲檢查就足以識別出這些征象,而這些征象的存在則提示,身體中其他的動脈也都處于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當中。
對于存在一些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因素,也存在一些疑似心、腦動脈粥樣硬化的癥狀,但醫生結合臨床表現認為血管嚴重狹窄的概率不高的人群,醫生往往會建議先使用CT血管造影(CTA)、MR血管造影(MRA)等無創血管造影技術對心臟、大腦等重要部位的動脈進行觀察,評估其狹窄或堵塞的情況。
對于CTA或MRA發現有血管問題,需要進一步進行支架或取栓治療的;又或者根據臨床表現醫生認為血管嚴重狹窄的概率很高的人群,醫生可能會直接建議使用微創的介入血管造影檢查技術。一方面,這種技術對于血管的檢查準確度是最高的;另一方面,在發現問題以后,還可以同時采用支架、取栓或溶栓的介入方法進行治療。
總結一下,LDL-C是血脂檢查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代表膽固醇中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和發展的“有害部分”。但是,LDL-C的水平升高,往往意味著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存在,而是否一定存在血管狹窄或堵塞,則需要通過醫學影像學的評估才能確認。血管的影像學評估,很難做到一次掃描全部血管,更多的是風險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不同檢測策略。
好的,關注“家有好醫趙博士”,請把這些醫學小知識分享給更多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