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理的治療方案與降糖目標在延緩糖尿病進展的同時,可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那么,使用藥物降血糖的患者血糖控制在多少合適呢?接下來,醫(yī)學莘將為您解析。
血糖升高主要由胰島素抵抗、胰島β細胞功能減退所引起,病程處于不同的階段,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也有所不同。在糖尿病早期,血糖升高以胰島素抵抗為主,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尚可,由于胰島素抵抗的存在,糖尿病患者血胰島素濃度甚至要高于正常人,這是因為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需要更多的胰島素達到降血糖的目的。此階段,血糖會波動在“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周圍(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時血糖11.1mmol/L)。由于病程短、并發(fā)癥少、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尚好,故血糖達標率較高,普通患者應將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時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以下;年輕的患者,由于對稍低范圍的血糖耐受性較好,不易發(fā)生低血糖,控糖目標可更為嚴格一些,在能耐受的情況下,可使空腹血糖接近6.1mmol/L,餐后2小時血糖接近7.8mmol/L,糖化血紅蛋白接近6.0%。
雖然糖尿病患者在早期血糖控制容易,但隨著病情的進展,胰島β細胞功能的減退,胰島素分泌逐漸減少,血糖達標越來越困難,但即便如此,也只能通過調整降糖方案,如增加降糖藥的劑量或種類,將血糖控制在上述目標范圍(普通患者的降糖目標),以減少或延緩糖尿病并發(fā)癥的出現,但老年人除外。老年人通常存在多種慢性疾病,認識功能、運動能力、自理能力均會有所下降,發(fā)生運動損傷與跌倒風險較高,且更容易發(fā)生低血糖,因此降糖目標應適當放寬,具體降糖目標應據病情輕、中、重來定:病情較輕的患者,空腹血糖應低于7.2mmol/L,睡前血糖應低于8.3mmol/L,糖化血紅蛋白低于7.5%;病情稍復雜的患者,空腹血糖應低于8.3mmol/L,睡前血糖低于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低于8.0%;病情較重的患者,空腹血糖應低于10mmol/L,睡前血糖低于11.1mmol/L,糖化血紅蛋白低于8.5%,因此,老年人的降糖目標因人而異。
綜上,普通糖尿病患者應將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時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以下;年輕、病程短、并發(fā)癥少、不易發(fā)生低血糖的患者,降糖目標應更嚴格一些;老年、病程長、并發(fā)癥多、易發(fā)生低血糖的患者,降糖目標應適當放寬。
感謝大家的閱讀!
醫(yī)學莘期待大家的關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識!
注: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若侵及版權,請聯系刪除。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y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yī)療指導條件。
更多相關建議:
嚴格血糖控制標準就是:一般標準血糖控制目標是:寬松血糖控制目標是: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劉醫(yī)生驛站的悟空問答或今日頭條!感謝關注!
更多相關建議:
首先,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組由多病因引起的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近30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我國糖尿病患病率也呈快速增長趨勢,現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達9.7%,更為嚴重的是,我國約有60%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診斷!而已接受治療者糖尿病,血糖控制狀況也不理想!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為其次,不同人群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標是多少?普通人群應當控制空腹血糖在7mmol/L以內,餐后兩小時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內。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應密切監(jiān)測血糖波動水平,控制餐前血糖 3.5~5.3mmol/L,餐后1h血糖 《 7.8mmol/L,2小時《 6.7mmol/L。并且注意避免低血糖,在產后6到12周,篩查是否有永久性糖尿病,即使血糖正常,也應當每三年進行一次糖尿病篩查。需要進行擇期手術的糖尿病患者應控制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血糖<10mmol/L。接受大中型手術者,術前改為胰島素治療。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更多相關建議:
感謝閱讀,本文由@全科掃地僧原創(chuàng)寫作,歡迎點贊、評論、轉載,關注作者,獲取更多健康知識。不足之處,敬請指正。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參考。
更多相關建議:
一、什么是血糖?有何作用? 二、血糖標準 小喜有話說
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復雜、發(fā)生并發(fā)癥或合并癥的風險高、器官功能逐漸衰退。因此,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治療方案需更有針對性、更符合個體情況、更重視安全性。
糖尿病治療要達到良好的效果,要做到“科學教育、飲食控制、合理運動、藥物治療”并駕齊驅,缺一不可。患者不僅要按照醫(yī)囑進行藥物治療,自己積極主動的學習和嚴格要求自己也勢在必行。
更多相關建議:
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討。關注作者,每日持續(xù)性更新健康知識。
更多相關建議:
(治療觀察)(療效判斷標準)①血,尿糖控制標準:理想控制:空腹血糖<6,1mm0丨/L,歺后2h血糖<7,2mm0丨/L,24h尿糖總量<0,9y/24h尿,b,較好控制;空腹血糖<7,2mm0丨/L,歺后2h血糖<8,3mm0|/L,24h尿糖總量<15y,如果血糖,尿糖達不到上速標準,則視為未被控制。②臨床治愈標準和好轉標準,a,如糖尿病癥狀基本消失,空腹血糖和歺后血糖均正常,24h尿糖,一型糖尿病<25克,二型糖尿病<IO克,妊娠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歺后2h<8,8mm0|/L(<160my%),可視為臨床治愈,b,如糖尿病癥狀大多減輕或消失,空腹血壓及歺后2h血糖下降,但仍高于正常,24h尿糖減少,一型糖尿病>25克,二型糖尿病>IO克,可視為臨床好轉。總的來說本病一型較重,常需堅持胰島素注射,二型糖尿病在控制飲食的基礎上,口服降糖藥即易控制,預后良好。
更多相關建議:
糖尿病吃藥控制血糖的目標是多少?有哪些建議?1.糖尿病吃藥控制血糖的目標是多少?而糖尿病患者吃藥控制血糖的目標是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10mmol/L即可,另外糖化血紅蛋白比值<7%;2.糖尿病病人為何不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而是比正常數值高一些?糖尿病病人本身已經適應了高血糖的這種環(huán)境,如果把血糖降至正常范圍內,會使糖尿病病人不適應;另外糖尿病的一個比較嚴重的并發(fā)癥是低血糖,如果把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那特別容易引起低血糖反應,這種情況下人是有生命危險的;如果因為低血糖而死亡,那還不如把血糖控制的稍微高于正常值;3.對于糖尿病病人有什么建議?新發(fā)的糖尿病患者應該強化胰島素治療一段時間:新發(fā)的糖尿病如果早期強化胰島素治療可使胰島細胞休息,可以幫助胰島細胞的恢復,這個好處可能短期不明顯,但是從長期來看,早期強化胰島素治療是能改善患者預后,延緩胰島細胞破壞的;定期監(jiān)測血糖:通過監(jiān)測血糖可了解最近血糖的變化,可以根據血糖的變化來調整用藥;定期檢查眼底、肝腎功能等:糖尿病本身可以引起很多并發(fā)癥,如果定期檢查這些,可以做到早期發(fā)現并發(fā)癥,從而有效地進行治療;低鹽低脂低糖低能量飲食;避免熬夜;適當鍛煉身體;保持合適體重。最后小結:糖尿病患者應該控制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比值<7%;對于糖尿病患者的建議如上所述,這里不再贅述。以上是我對該問題的解答,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贊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更多相關建議:
糖尿病在我國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目前已經上升到除腫瘤和心血管疾病以外的第三位危及大眾身體健康的疾病。應該引起我們重視。
對于2型糖尿病,只要我們積極治療,完全能夠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現代的醫(yī)療技術,暫時不能根治糖尿病。如果發(fā)現糖尿病早期,將血糖控制到理想的目標值,則完全有可能避免各種嚴重并發(fā)癥的出現。
雖然糖尿病的典型表現有三高一低,但是許多糖尿病病人缺乏典型表現。因此建議大眾,定期檢查血糖,以便及早發(fā)現糖尿病前期。
一旦發(fā)現患有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前期,就要按照五架馬車的方式進行管理,比如患者進行糖尿病知識的宣教,讓其掌握好糖尿病知識;比如加強運動,給予運動治療;比如控制飲食,給予飲食治療;比如監(jiān)測自己的血糖;比如藥物治療等等。
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標,應該是在正常范圍內。對于糖尿病患者病史不太長,特別是糖尿病前期、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好的患者,一般適用于較為嚴格的標準。比如空腹血糖最好是控制在4.4-6.1mmol/L之間,餐后兩小時血糖不超過7.8mmol/L,糖化血紅蛋白低于6.5%。
當然,許多人因為種種原因,達不到這些標準,也可以適當降低要求,比如空腹血糖在4.4-7mmol/L之間,隨機血糖不超過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小于7%。但是,我們應該知道,要求越嚴格,預后越好,并發(fā)癥越少,甚至不會出現并發(fā)癥。
當然,凡是并發(fā)癥比較多、自我控制能力又不太好、低血糖風險比較高的糖尿病病人,只好適當的放寬控制目標。
更多相關建議:
【專業(yè)醫(yī)生為您做解答】糖尿病最基礎的治療即是控制血糖,無論采用飲食控制、運動鍛煉還是藥物治療,目標都是一樣的,能控制在正常水平最好,即便不能達到最好,也應盡力控制在危害最低的范圍,通常控制目標可以參考兩個數值:
- 理想目標: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餐后2小時血糖小于7.8mmol/L
- 一般目標:空腹血糖小于7.0mmol/L,餐后2小時血糖小于10.0mmol/L
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最大的危害在于對血管的損害,是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致使全身組織器官因缺血缺氧發(fā)生病變,特別導致可致死致殘的心腦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血糖在全天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時在進行變動的,所以對血糖的控制應當注意幾個問題:
- 血糖主要來源于食物,因此與進餐的密切的關系,一日三餐對餐后血糖的影響最大,是造成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餐后血糖升高比空腹血糖升高的危害更大,對糖化血紅蛋白的影響也較大。
- 血糖在全天不斷波動,但正常情況下會在一定范圍內浮動,比如空腹(餐前)血糖與餐后2小時血糖的差值一般不超過2.0mmol/L,糖尿病人這種情況會被打亂,但應盡力將這兩種差值控制在4.6mmol/L以內。也正因如此,對血糖的監(jiān)測也要有側重點,即平常要多測餐后血糖,簡單地評判血糖波動的血糖檢測法是一日四次檢測法,即測量一人空腹和早、中、晚餐后2小時的血糖,這三個血糖能達到上述的控制范圍才能看做血糖控制基本達標。
更為重要的是,對糖尿病人來說:控制好血糖是重要的,但同時還必須注重對血壓、血脂的控制,與血糖一樣也要達到控制要求,標準是:
- 理想血壓:小于120/80mmHg;一般血壓:小于130/80mmHg;最低目標:小于140/90mmHg
- 低密度脂蛋白一般目標:小于2.6mmol/L;理想目標:小于1.8mmol/L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并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